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新人教版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评价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学生收集资料,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且进行资源整合。

(2)展示探究题,启发学生思考。

(3)通过人物介绍,多媒体资料,小故事,历史短剧,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4)分组讨论。

(5)教师评价,起到激励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3)认识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课前预习题:知识梳理(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1.满洲的兴起(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2)____建立后金(1616年)2.清朝的建立建立时间:___年开国皇帝:____都城:____ 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二)君主集权的强化1.设立军机处(____时设立)2.文字狱目的:________。

危害:(1)________________。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课前教室内播放《康熙王朝》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2、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后提出问题:知不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康熙王朝》)康熙是哪个朝代的人物?(清朝)讲到清朝,很多同学已经对这个朝代有所理解,那请同学来谈一下对这个朝代的初步印象。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说课稿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说课稿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说课稿一、本课地位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的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的核心思想是如何科学地艺术地处理好学生、教师与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将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乐学;让自己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让教材成为我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合作的依托。

桥梁(教材):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满族的兴起2、清朝的建立3、君主集权的强化自清朝定鼎北京,迄至逊位,有国长达268年。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管辖广大疆土,保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长期稳定,尤其康乾盛世持续百二十年,堪称清朝创造的一个奇迹。

其中政治上的严密控制时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的政治体制是传统政治体制的集大成。

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经唐朝的完善发展,明朝的强化,到清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系统而严密,十分成熟。

君主集权已达到了顶峰。

本课知识,对客观评价清朝、后期学习的延续起开篇之义,尤为重要。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三个“一”为教学主线:一个民族——满族的兴起;一个政权——清朝的建立一个主题——君主集权的强化;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主体(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初一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

特别是外校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

三、本课目标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要求,对本课我设定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满族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能力目标:认清中国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也要初步地认识到该制度的消极作用,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

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案

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案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评价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影响。

教学重点清朝的建立和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与弊教学方法讲解法、比较法、归纳法、讨论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恍惚间,中国历史已经走过几千年。

走过灿烂的青铜文明、走过辉煌的秦皇汉武,走过了盛世大唐和璀璨的两宋,在声名远播的元明余音中,中华历史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朝代------“清朝”。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君主集权不断强化,使得达到了顶峰。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新课讲解: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我们先认识几位历史人物。

(多媒体展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的图片)以上三位是清朝的最初的三位君王。

创设情境一:(展示叱咤风云、统一女真----传奇英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他戎马一生、叱咤风云是我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是大清帝国的奠基人。

问题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99,阅读课文找出努尔哈赤的主要功绩。

(学生回答: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建立后金反明,夺取辽东七十余城、迁都沈阳,改称盛京)教师补充除以上功绩外,努尔哈赤还创建了八旗制度和开创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教师补充女真族古老的历史: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肃慎”,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唐称“靺鞨”,一度建立“渤海国”。

辽金时期称“女真”,金朝就是女真族建立的。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教学目标】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

教材首先叙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后叙述、分析了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略讲)1、满洲的兴起(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出示《明朝疆域图》)(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2、清朝的建立建立时间:1636年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都城:盛京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附表:满洲发展的历史时间族名政权建立者年女真金完颜阿骨打年女真后金努尔哈赤年满洲清皇太极二、君主集权的强化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教案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教案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掌握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2.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梳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2.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的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方法】讲述法、例示法、归纳法、讨论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内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讲授新课: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1、满洲的兴起满洲原名女真。

他们最早居住在我国哪个地方?什么时候开始兴起?当时杰出的首领是谁?请同学们看课本内容回答这些问题。

教师归纳:女真溯源:黑水靺鞨——女真——满洲(隋唐——北宋——明清)根据课本提供的内容以及同学们积累的知识,大家归纳说说:努尔哈赤为满洲的兴起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努尔哈赤的主要功绩)努尔哈赤的主要功绩: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反抗明朝压迫、迁都沈阳。

思考:努尔哈赤和宋元时期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何共同之处?阿保机、阿骨打、元昊、成吉思汗共同之处:统一本民族各部。

建立政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此问题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深奥,课后可以继续探讨。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
反馈
学生能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能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学生能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
教学
反思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回顾历代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的措施(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秦朝: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焚书坑儒”。
西汉:削弱王国势力和相权,设刺史和司隶校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北宋:杯酒释兵权。
元朝:行省制度。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施行廷杖制度;八股取士。
统一本民族各部;
建立本民族政权;
推动本民族的发展;
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强调:我们不能像古代的汉人那样歧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属于中华大家庭中的成员。
2、清朝的建立
学生介绍努尔哈赤的继承人皇太极的事迹。(展示皇太极的图片)
改族名为满洲和改国号为清。(说明改族名为满洲的原因:抹去女真臣服于明朝的历史,要在民族地位上与汉族平起平坐,有利于征服明朝。)
教师点明,明朝皇权空前强化,那有没有使皇权的强化达到绝后呢?(从而过渡到清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1、政治上:设立军机处
讲述清初的中央政权机构,(展示清初行政结构图)设立内阁和六部,保留满洲特有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提出问题:同学们觉得哪一个机构权力最大呢?
从清初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可以看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不仅架空了内阁和六部,虽然保证了贵族的利益,但也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精品教案(含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精品教案(含反思)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表格归纳总结,认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影响;搜集有关清朝文字狱的故事,理解文化专制对清朝社会的影响,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通过历史情景的再现和感悟分析,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课的课名是“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那么君主专制是如何建立并完善、强化的呢?清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1.图片展示南书房北京故宫军机处2.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提示: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3.史料解读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4.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设立的基本情况、作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提示:(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掌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史料解读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

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

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

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2019-2020学年度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度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度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了解和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与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也可以结合关于清朝时期的文物遗址或影视作品引出课题。

如: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通过上述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3)讲授新课:一、清朝的建立:1、满洲的兴起:明朝后期,建洲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创立八旗制度。

2、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9年明朝与后金在萨尔浒激战,后金取得对明朝作战的主动权。

3、萨尔浒战役后,后金把都城迁到沈阳,以后称盛京;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他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4、1645年,李自成牺牲;张献忠占领成都,后来牺牲。

二、朝强化君主集权:在学习清朝强化君主集权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

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0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02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三、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1、合作、讨论法学习历史。

2、幻灯片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2分钟)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第二步:学习新课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略讲)1、满洲的兴起(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出示《明朝疆域图》)(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2、清朝的建立建立时间:1636年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都城:盛京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附表:满洲发展的历史时间族名政权建立者1115年女真金完颜阿骨打1616年女真后金努尔哈赤1636年满洲清皇太极二、君主集权的强化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

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文字说明指出了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

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

(主要反映出皇帝与臣下的关系,沈阳故宫建筑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说明王公大臣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北京皇宫中乾清宫与军机处的建筑突出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在学生对上述内容认识后,引导学生讨论军机处的设立对于君主集权的作用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君主集权的强化○本课分析《君主集权的强化》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单元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本课既承接第15课“明朝君主集权的加强”,又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

本课分为两目内容。

第一目: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主要介绍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活动,从而引出君主集权的强化这一主要内容。

第二目: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材首先叙述清初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了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

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后叙述、分析了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清朝统治者主要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本课重点讲述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和错综复杂的国内矛盾,利用正常的手段已不能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因此统治者采取了一些非正常的手段来巩固统治,这些措施一方面巩固了统治,但同时也使得自秦朝以来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政治体制日趋僵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从而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和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已经学习过了,而且前面刚刚学习了明朝的相关知识,对这一时期的特征有了大致的了解。

大部分初一学生已经能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同时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方法。

这些,都为本课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从心理上表现独立的倾向,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

这对于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但同时,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容易以偏概全,所以仍然需要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加以正确的引导。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的基本史实;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君主集权的强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七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七课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

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的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道理。

二、学习重点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三、学习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四、知识链接五、学习过程㈠、预习自测:(学前准备)复习提问: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展示)全课学完后请学生就本课内容,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问题探究: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㈢、精讲答疑:(体现教法学法)导入新课:同学们,北宋时,女真族建立了金,那么你知道女真族这个少数民族后来发展的情况吗?后金又是怎么回事?女真族与满族以及我国历史上的清朝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1.满洲的兴起2.清朝的建立[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先把课本上相关的内容看一下,从中找出有效信息。

[学生看书]……[学生回答]一、女真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明朝前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

明朝后期,女真杰出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二、后金为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起兵攻打明朝,几年之间,夺取明朝辽东七十余城。

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三、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汗位。

他重视发展生产,改革内政,并注意选拔人才,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

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1636年,他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随后,清太宗加强攻势。

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十七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精品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十七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精品教案

第十七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教学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教法学法】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激情导入、明确目标】近年来描写清朝的电影、电视剧不少,其中有创作更有“戏说”。

请同学们说说清朝给你留下的最基本的印象有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回到大清朝去体验、感受、评价它的政治体制。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㈠.阅读教材,第一标题“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完成学案。

1.________年,________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后迁都沈阳,改称________。

2.努尔哈赤死后,________继承汗位,________年,他改国号为_______,________年清军入关,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㈡.阅读教材,第二标题“君主集权的强化”完成学案。

1.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________。

2.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在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清朝统治者实行________,清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皇帝在位时期最为盛行。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想一想,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个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宋元时期的少数民族首领是: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元昊和成吉思汗。

努尔哈赤同他们的共同之处有: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本民族争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展示提升、深度研习学生展示有关文字狱的有关例子。

四、重点点拨、完善提升清朝君权加强的原因、文字狱产生的危害五、反馈训练、巩固提高㈠填空题:1、清朝实行“文字狱”的目的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17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17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以及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的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导入新课由《还珠格格》主题曲,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这部电视剧发生在哪个朝代?(清朝)。

目标定向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建立后,清朝的皇帝又是如何加强君主集权的?他们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影响到当时社会发展?自主学习集思广益材料1: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材料2: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结合上面材料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说法?为什么?男同学认为: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

女同学认为: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

举一反三想一想历史上的秦朝、汉朝、明朝和清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分别实行哪些措施?由你做主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为了加强君主集权你会大兴文字狱吗?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加强君主集权又能促进社会进步呢?课堂小结政治:满洲兴起清朝建立君主集权设立军机处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强化思想:1616 1636 大兴文字狱当堂达标题一、单项选择题1.努尔哈赤的主要活动包括()①武力统一女真各部②设立军机处③建立后金政权④迁都沈阳加强对明朝的攻势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2.下列事件与皇太极直接有关的是()①改女真族名为满洲②迁都沈阳③改金为清④夺取辽东七十余城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3.军机处创设于()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 乾隆时期4.下列关于军机处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军机处B.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自挑选的满汉官员充任C.军国大事由军机处裁决后交由各级官员执行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5.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6.下列关于清朝“文字狱”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目的是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B.顺治、康熙和雍正三朝制造了大批文字狱C.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设计南坊一中涂士杰。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17.18.19.20课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17.18.19.20课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满洲的星期和清朝的建立1、满洲的兴起:(1)女真概况:居住在我国__________地区;明朝前期,属____________管辖。

(2)努尔哈赤:统一了_________各部。

______年,自立为_____,建立_________,建都于_________。

反抗_________的民族压迫。

迁都_________,后改称_________。

2、清朝的建立:①努尔哈赤死后,_________继承汗位。

他对内改革,发展_________,选拔_________。

对外联合_________各部,扩充势力。

_______年,_______在_________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__。

_________就是清太宗。

②_________年,(帝)迁都_________,建立起对_________的统治。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1、清初的中央政权机构: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___________,设置________和_________,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主集权的强化:(1)设立军机处:①目的:加强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立者:__________。

③人员组成:由皇帝选调___________组成。

④职责: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给_________和_________去执行。

⑤影响:标志着我国___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强化。

(2)乾隆帝时,撤销了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兴“文字狱”:①文字狱:统治者从_________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而兴起的冤狱。

②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③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朝最为严重。

④主要案例:“胡中藻狱”。

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3(人教版)

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3(人教版)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了解和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

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危害。

2.归纳努尔哈赤的主要功绩,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制作历史小卡片、制作大事年表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5.通过《基础训练》的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解析课题,结合本课相关联的历史人物介绍,突出主题,进入新课学习。

2.根据学生所知道的有关清朝的知识,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了解并讲述满族发展的历史。

3.以清朝历代皇帝为主线,通过“图片解说”帮助学生以历史人物为线索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4.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基础训练》的问题设计,结合课文“动脑筋”,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共同之处。

5.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师生互动,讲述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并引用文献资料、利用视频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举例讲述康、雍、乾三朝严酷荒唐的文字狱,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其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3.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清朝的建立和君主集权的强化。

以清代君主为主线,了解清朝建立的过程,逐步认识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关键措施,文字狱则是实行文化专制。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其利弊。

三、课前设想:1.情境创设主要以文字材料、视频资料为主进行预设,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加强师生互动学习。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7 君主集权的强化》word教案 (7)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7 君主集权的强化》word教案 (7)

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度与价值观
师:大清国的建立者是女真人,他们是怎样发展来的呢?
生:自学,找出其间的重大事件,了解满洲的兴起过程。

师:入主中原后,清王朝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一步步强化了君主集权。

请同学们读课文相关内容,找一找,清采取了哪些
生:清初的内阁和六部,保留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在一定程度上阅读教材清代史学家赵翼对军机大臣怎样办事的描述?
认为诗里有什么问题吗(以此引入文字狱的讲授。


盾;另一方面大臣们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知识分子也不敢过问政
(四)布置作业:①《导·学·练》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皇太极:努尔哈赤 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
⑥满洲由来:皇太
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满洲溯源:隋唐:黑水靺鞨; 北宋:女真;明清:满洲。
2.清朝的建立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皇帝,改 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 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皇太极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清朝初年:议政王大臣会议掌握实权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
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是明末的民谣。由于明朝后期统治的腐朽, 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军 ,于1644年攻占北京,推翻 明朝。兴起于东北的清朝闻讯派兵南下,驻守山海 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清朝。闯王率兵同吴三桂在山 海关鏖战,清军突然杀出,农民军败退,被迫撤出 北京,转战各地,最后失败。清军入主中原。
清朝建立后是怎样把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满洲的兴起
①位置:女真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 的古老民族,明朝前期,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
②统一:明朝后期, 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努尔哈 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③后金建立:1616年, 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 号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即位
④迁都:后金为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 起兵攻打明朝,几年之间,夺取明朝辽 东七十余城。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 阳,后改称盛京。
查嗣庭案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 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 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 是“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 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
一维维止一 止 、 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
地区。
臣乃乾隆六年的进士,官至内阁大
职责: 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 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 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 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
——
而( 不军 能机 稍大 有臣 赞) 画只 于供 其传 间述 。缮
撰 赵, 翼
2、君主集权的强化措施
(1)政治上---设立军机处
意义: 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到乾 隆帝时撤销。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 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句诗的进士被杀。
这种做法叫什么?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最残酷?影响 是什么?
文字狱。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 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B 1、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
机处的变化表明( ) A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 皇权日益加强 C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D 皇权战胜了相权
C 5、军机处设立于( )
A 顺治帝时 B 康熙帝时 C 雍正帝时 D 乾隆帝时
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康熙D、雍正
3、军机处是谁在位时设立的?(D )
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康熙D、雍正
4、清朝文字狱以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最残酷
( B)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A B C D
5、清朝初年,掌握实权的是 ( C)
A、内阁
B、六部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宦官
5、“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写这
学士,臣爱好诗词,常有感于心境而 做诗句,如“一把心肠论浊清”,奈 何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 国号‘清’前,是何肺腑?”结果,臣 与族人被杀,祸及师友。无从申辩, 谁能还我清白?
列表比较秦朝、 西汉、明朝、清朝 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
朝代
事件
秦朝
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清朝
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 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但还保留 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 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2、君主集权的强化措施
(1)政治上---设立军机处
目的: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设立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 选调亲信大臣组成。
军机处
军机处值房
材料分析题
1、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 间。”
(1)上文是什么意思?军机大臣有实权吗? 意思就是说只能传播、转述原话,而不能
把自己的想法和要说的话掺杂在其中。 军机大没有实权。
(2)军机处是谁设立的?有什么意义? 雍正时。
军机处的设立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标志 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 化。
文字狱
课堂小结:
一、满洲的兴起 努尔哈赤 统一女真各部 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
二、清朝主集权的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
大兴文字狱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后金的建立者 ( A )
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康熙D、雍正
2、改国号为清的是( B )
(2)思想上--大兴文字狱
“文字狱”的含义: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 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 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 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 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 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
目的: 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 制知识分子。
D 2、清朝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 实际行使宰相的职能 B 裁决军机大事 C 草拟和审批政令 D 记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B 3、推翻明朝的时间和人物是
() A 1616年努尔哈赤 B 1644年李自成 C 1636年皇太极 D 1644年努尔哈赤
D 4、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
清,是在( ) A 1633年 B 1634年 C 1635年 D 1636年
时间: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为严重。


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后果: 2、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
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
《 明 史 案》
浙江富户庄廷龙修订前人遗著,取名 《明史》。书中叙述清朝入关前的史实,使用 明朝年号,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击后金 的事迹,触怒了康熙帝。参加编写、刻印和销 售这部书的70多人全部处死。此前,庄廷龙已 死。清政府下令挖开他的坟墓,劈棺戮尸。李 令晰为《明史》作过序,被处死。明史案受株 连的江南名士达200 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