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分析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地发展。但在我们常见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容,要求与方法,而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却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以学习效果或学习成绩划分,往往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情况。但素质教育却要求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有效的转化,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对策进行研究。
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刚刚成立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弱,留守儿童比较多。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要有效的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就必须对“学困生”的成因及教学对策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限定在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上。农村小学有其时代的背景,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多,网吧、有线电视已经架设,人民的法律意识比以前增强,教育方面实行了新课程改革等。
2.本课题预定研究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学困生,找出原因,实践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本课题将重点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充分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及时联系家长,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主要概念的含义及分解
农村小学:指有一定的经济作保障,学生家长有着一定现代意识,能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小学。它的背景有如下要素: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多,网吧、有线电视已经架设,人民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经济基础有一定好转等。
学困生:“学困生”又称学业不良的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学习困难而达不到规定的学习要求的学生。其特点为:
①学习成绩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规定要求;
②身心生长发育正常,智力正常;
③造成的学困原因不同,但学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潜能,通过干预或辅导是可以转化的。
“学困生”成因,是指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的所有因素,有非学校教育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非学校教育因素有
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有办学思想,教育者自身的缺陷,学校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等;学生自身因素有生理因素,智力因素,动力因素等。
对策,是指解决某种问题所使用的策略,这里指针对成因,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策略实行转化“学困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等。
四、研究的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对“学困生”的现实理解,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理论。
2.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低分率,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3.探索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目标、容、途径和方法体系。
4.通过对现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的研究,促使教师重视并研究学困现象,提高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通过研究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教学对策,有可能改变我校低分率严重存在的状况,从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体现平等教育和均衡教育。
3.通过研究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六、本课题在国外同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是既古老,又不断推出新的永恒的命题。课题组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询,我们对国外关于“学困生”的研究进行了分类整理,主要有以下一些成果。
(一)关于“学困生”的分类
关于“学困生”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
1.按学习困难程度分类有:严重学习困难学生、中度学习困难学生、轻度学习困难学生;
2.按心理特征分类有:慢智型、懒惰型、自卑型、逆后型、模糊型、迟钝型;
3.按学习动机分类有:被动型、随波型、混日型、虚荣型。
4. 学习困难学生综合分类有:智力型差生、非智力型差生。
(二)关于“学困生”的成因
关于“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一些理论或研究成果:巴班斯基(联)对学业不良原因的分类,盖里蒙特的分类,波里索夫的图式,翟特林的分类,何家铿的差生成因分析,万智儒的差生个案研究,霍姆林斯基的成因分析,仙梅的结论,金星明、郭迪的调查,科尔曼报告,王敬国分层抽样调查等。这些理论和成果分别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学困生”的成因。
1.从非学校教育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
生理因素;早期教育不良因素,智力因素,动力因素等等。
从家庭因素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气氛不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环境恶劣,家庭缺乏温暖,不当激励、过分期望等。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等;
2.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
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教育者自身的缺陷,教师职业道德有待加强,教育观念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对学生压抑有余理解不足;学校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致使学困生的产生;教学方面的问题,教材要求偏高,课业负担过重,班级人数多教师工作量过大导致辅导学生不足等等。3.从对学习困难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类,主要有:
缺乏学习的动机。学习没有干劲是学习不良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研究发现,大约一半的学习不良学生学习意愿弱。
情感上存在障碍。学习不良学生遇到挫折容易焦虑、抑郁,有时面对小小的冒犯就情绪失控,顶撞老师,违反校规。
意志薄弱。学习不良学生容易受外界干扰,缺乏自制力和坚韧性。。
自我概念消极。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学习不良的学生自我概念消极,他们总认为自己无能,对完成学习任务没有信心,而研究也表明,学习不良学生对自己学业的评价显著低于其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