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学困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

本文将从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

一、个人因素的分析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态度是学困生最主要的个人原因之一、他们可能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律和毅力,不能专心致志,经常拖延学习。

转化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可以通过激发学习兴趣,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培养自律意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

学困生可能不懂得如何高效学习和记忆,缺乏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3.自我管理能力差:学困生普遍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们无法有效安排时间、管理学习任务,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转化策略:培养学困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培养时间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监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外部环境的分析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些学困生可能来自单亲家庭、家庭关系不和睦,或者家庭对学习不重视。

转化策略:教师应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并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协助家庭提供学习支持和鼓励。

教师还应提醒家长重视学生的学习,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学校教学环境:学校教学环境也会对学困生产生影响。

一些学校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质量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

转化策略:优化学校教学环境,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师德师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学困生辅导班,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

3.同伴关系:学困生的同伴关系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学困生可能面临同伴排挤、欺负等问题,从而影响学习。

转化策略: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善和合作精神,减少排挤现象的发生。

学校和家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总结起来,学困生的成因有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浅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转化策略

浅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转化策略

浅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转化策略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有效地掌握知识,影响学业成绩的学生。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可能是来自个人因素、教育体制、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针对学困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转化策略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实现学习的提升。

本文将从学困生形成原因和转化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1. 个人因素学困生的形成与个人因素密不可分,学生的自身能力、性格、学习动力等都会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学习动力不足、自控能力较差、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学业成绩下滑。

2. 教育体制教育体制的不合理也是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之一。

当前教育体制下,课程设置过于繁重,学生课外负担大,考试压力大等问题,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家庭对学生的学习缺乏关心和指导,家庭教育环境较差,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不理想。

以上就是学困生形成的一些原因,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原因,并且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学困生转化。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1. 增强学习主体意识学困生需要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学习主题教育,加强学困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主动地学习。

2. 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学校和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学困生的学习问题,针对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学习困难。

采取一对一的辅导方式,找到学生的学习瓶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学困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自卑和挫折。

学校和家长应该给予学困生情感上的支持,鼓励他们要有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4.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困生能够在积极、乐观、轻松的氛围下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

5.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学校和家长应该引导学困生正确看待学习,告诉他们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学困生挫折心理的产生原因及辅导对策

学困生挫折心理的产生原因及辅导对策

学困生挫折心理的产生原因及辅导对策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上遭遇困难,无法达到普通学生的学习水平,表现出教育上的退步。

学困生挫折心理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例如家庭背景不好、个体差异、学习习惯不佳、心理障碍等。

为了帮助学困生们走出低谷,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合适的辅导对策,以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

一、家庭背景不好家庭背景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一些学困生所处的环境很差,这就会给他们的孩子的心理和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例如,一些家庭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在家庭环境中受到暴力、虐待等不好的影响,都会令学生缺乏成就感和自信心。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需要加强关键时期的家庭教育及心理疏导。

家长应时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思想和心态。

若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不要马上批评,而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诊断原因。

同时家长也应采取正面积极的心理疏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智力、才能、兴趣都不同。

一些学困生仅仅是因为个体差异而在某些学习领域遇到的挫折,缺少兴趣,以至于产生了一定的疲劳。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要求。

家长要识别和鼓励孩子的特长,让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强开展经常性地兴趣班和特长班。

三、学习习惯不佳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佳,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造成挫折感。

为了帮助学习生改善学习习惯,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同时,应该增加互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自己的特点、需要和兴趣进行学习。

四、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也是学困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例如,学习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等心理问题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力,长时间以来,也会产生厌学心理。

为了帮助学困生,教师和家长应该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制定针对性的帮助方案;同时也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其对策(推荐5篇)

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其对策(推荐5篇)

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其对策(推荐5篇)第一篇: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其对策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其对策一、找准成因是转化的基础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学科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大多学科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学科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4.依赖心理强。

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科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1.小学阶段的基础差。

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

2.教材的原因。

初中学科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学科课的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突发事件的影响。

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了解学困生心理是转化的前提学困生的几种心理:1、自卑型: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缺少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或者思想包袱重,很想学习好,偷偷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有压抑感,所以很自卑。

学困生原因分析

学困生原因分析

学困生原因分析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中遭遇困难、成绩下降或无法达到预期水平的学生。

他们可能在学业上遭遇挫折、缺乏学习动力,也可能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不足。

本文将对学困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一、家庭环境影响1. 缺乏家庭支持与关注家庭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与关注。

然而,某些学困生的家庭缺乏对学习的重视,忽视学生的学业表现,这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面对学习困难。

解决方案:学校教师应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定期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增强他们对学生学习的重视和支持。

2. 家庭经济困难经济困难也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家庭贫困,学生可能无法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条件,这将使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不利地位。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资助措施,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条件。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贫困家庭的资助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

二、学习态度与方法问题1. 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消极的学习态度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无法认真对待学业。

解决方案:学校和教师应通过鼓励、奖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

同时,学校可以设置相关的学习辅导课程,帮助学困生转变消极的学习态度。

2. 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学困生可能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学习和复习知识。

解决方案: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教授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例如,组织学习方法讲座或开设学习技巧课程,帮助学生掌握高效学习的技巧。

三、心理问题影响1. 学习压力过大部分学困生在面临学业压力时,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压力,并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服务。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兴趣特长培养活动等方式,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减轻学习压力。

2. 自信心不足部分学困生可能由于学习困难而失去自信心,不敢尝试或挑战自己。

高校学困生成因及帮扶策略

高校学困生成因及帮扶策略

高校学困生成因及帮扶策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大学校园,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学困生问题备受关注。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的学生。

那么,高校学困生成因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扶持这些学生呢?一、高校学困生成因1.学业压力过大由于高等教育的竞争激烈,大学课程相对复杂,难度大,某些学生难以承受学业压力,造成了学习成绩下滑、学业厌学等问题。

2.生活适应问题一些学生由于来自农村或其他地区,缺乏大城市的生活经验,对大学生活感到压力,难以适应新环境,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到学习。

3.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因为家庭变故、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原因,导致心理上出现问题,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4.经济困难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或者没有及时拿到奖学金等资助,面临经济困难,影响到学习积极性。

5.不良学习习惯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造成了课业掌握不牢,进而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

6.缺乏有效学习方法有的学生虽然学习迷茫,但是缺乏找到有效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以上这些都是高校学困生成因,我们需重视这一问题,提供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素质。

二、高校学困生帮扶策略1.建立课程辅导机制学校可以成立课程辅导团队,为学困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增强课业掌握能力,缩小学习差距。

2.开设生活适应课程对于那些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学生,学校可以开设生活适应课程,教授学生独立生活的技能,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

3.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为学困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调整心理状态,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

4.经济资助措施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临时困难资助等方式,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支持,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

5.学习指导学校可以通过学习指导小组或者导师制度,为学困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服务,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对策【三篇】

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对策【三篇】

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对策【三篇】【范文大全】对策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uì cè,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

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也指对付的办法或策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对策【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对策1如何转化学困生“困学”为“乐学”,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那么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采取情感倾斜,走进心灵,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对于学困生更应给予更多的爱。

要想做学困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就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与他们建立一个友好、平等的关系。

这时,他们就会主动把老师当朋友、亲人,从而倾吐心声,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朋友。

“亲其师而信其道”是由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听他所有的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很自然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转“苦”学为“乐”学。

多次实验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切勿在学习过程中瞧不起和冷落学困生,在情绪急躁时不能指责他、批评他,更不能挖苦他。

否则,会进一步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和逆反心理,并导致学习恶性循环。

2.抓住闪光点、矫正心态给学困生以表现的机会,人们说“胸无大志品德差,不爱读书学习差”。

作为学困生并非都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很有上进心的。

如我班有一名学困生,教室窗子有一块玻璃破裂了,他主动量好尺寸,把玻璃裁回来与几个同学镶好。

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那块玻璃换好了。

经过调查核实,我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引导班委会重新认识他,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从此以后,他的学习劲头更大了,到期末考试时,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获得了“进步奖”。

由此可见,教育者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完整)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完整)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的学生。

我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了解到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对数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和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

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特殊教育措施给予补偿。

下面就我在教学中发现的情况,对学困生的形成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一)学科原因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与系统性强并且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教学中若不能正确把握这些特点,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困难。

数学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往往是抛弃了客观对象许许多多的具体特征后获得的.这种抽象性使得数学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更高,如老师告诉学生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但是学生用眼睛所看到的只是图上长度有限的线段,它的无限延伸性只能在脑中想象。

而数学的系统性也很强,学习新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

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形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没有及时查漏补缺,造成新旧知识的断链,就会遭成学习困难。

然而,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又要求能应用知识解决灵活多样的问题。

习题的形式多样,也可能使得思维不够灵活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二)学生自身因素在我班上的学困生往往表现为成绩不好、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更重要的是缺乏自信。

他们普遍对学习数学知识缺乏兴趣,求知欲不强,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难度很大再加上学困的原因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封闭的心理,他们自感周围的老师、同学等瞧不起自己,于是因卑生闭,表现出脱离群体,特别是怕接触老师,整天沉默寡言,有惑怕问,呈闭塞的心态,从而使他们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自暴自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宝应县小官庄中心小学相志辉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应对策略
论文摘要:学困生是指不包含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

学困生的类型有基础差,底子薄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多动的、意志薄弱的和对授课老师不感兴趣的等等。

不管属于哪一类,他(她)们都厌学。

这些学困生是怎么产生的,有该如何应对,以及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等。

一、学困生的界定:
1、确定依据:
学困生,简单地说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不包含非智力因素的学生)主要是符合以下几点的学生。

(1)平时不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作业速度太慢和正确率较低的学生;
(2)基础知识较差,许多知识点都记不住。

因此,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时对时错。

(3)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为例,正常测试成绩在70分到45分左右的学生。

二、学困生的类型
1、基础差,底子薄的“学困生”。

他们主要因为基础薄弱,脑海中的基础知识记得少,用什么知识都是糊里糊涂。

所以总是跟不上同学,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2、学习方法不当的“学困生”。

这类学生态度是好的,学习也很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

时间一长,他们会觉得学习不好是自己天生太笨,渐渐的也就变成了“学困生”。

3、意志薄弱的“学困生”。

这类学生在学习中比如做题,一遇到难题就等着抄袭答案。

因此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成了“学困生”。

4、多动的“学困生”。

这类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是掉头与别人讲话,就是玩学具等。

因此他们的听课效率低,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了“学困生”。

5、对授课老师缺乏好感的“学困生”。

这类学生对上课老师没有好感,上课自然就没了兴趣,日子一长,也就成了“学困生”中的一员。

三、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有内在的意志力、学习意识,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

但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我认为,小官庄中心小学“学困生” 形成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1、数学学科的特点造成的
数学与其他学科比,最大的特征是抽象,逻辑性强,这也是“学困生”最怕的。

而学生中有的属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思维层次低;有的先天不足,很多
问题总参不透、理解不了。

数学强调的是严谨、缜密,这样有的学生恰恰在这个方面缺乏毅力、缺乏信心,对数学问题总不能细致分析,老是考虑不周、漏洞多。

缺乏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意志力,这样长久下去,学生便逐渐产生怕数学,对数学没有兴趣,从而就逐渐放弃了数学。

2、与学习者有关的原因造成的
(1)、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

现在的农村家庭大部分父母进城打工,许多孩子便成了留守儿童。

这一代孩子的爷爷、奶奶基本没什么文化。

能照顾好孩子的饮食就不错了,至于学习基本没戏。

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父母的离异,单亲家庭俞愈来愈多的出现,这类学生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养成了孤僻、任性、说谎、等坏习惯。

还有一些边远省市的家长带着孩子到我们这打工,因各地教学的差异等等,这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2)、学习目的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学习目的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第一,为父母和老师学习,这样的同学大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下才来学习的。

第二,为“读书”而读书,为“学习”而学习。

这部分学生之所以来学习,完全是因为其他同龄人都在学习,所以他们上课时既没有认真听讲,也并没有其他什么小动作,总是很“茫然”的样子,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3)、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义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学生学习策略如各学科时间分配失当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4)、心理素质,导致学习困难。

传统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适应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加上本校教师老龄化严重和教师讲授方法的单一枯燥。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把教育目的在学生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

因此教师这种单一枯燥的教育教学形式在教育教学中造成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师生关系的冲突性,无论对教育者自身的工作,还是对学生的发展,都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现时或潜在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影响。

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形成了“学困生”。

(5)、教育环境因素,导致了学困生的自然形成。

学校部分教师师德不佳,缺乏献身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事业心,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缺乏爱心,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不但没能使教育收到实效,而且会促进学困生向更坏的方向转变。

四、应对学困生的策略和方法
1、加强理想教育。

优秀学生有理想,学困生也有理想,但优秀学生的理想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的强化、赞扬,使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劲头倍增,学困生的理想往往会被忽略,并且时常受到老师、同学等的冷嘲热讽。

如果教师从素质教育出发,从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角度去认识问题,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理解学困生的理想。

大张旗
鼓的进行理想教育,不管理想是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加以肯定,多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闪光点,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2、注重鼓励,坚持正面教育。

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具有一颗热爱学生之心,对学生有很好的期待,经常在言语中表现出对他们的热爱,那么,学生必然会产生喜悦、乐观、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绪。

在批改作业时,不用高标准去衡量学困生,而是寻找他们的进步点进行鼓励,然后提出高一个层次的希望,在他们的本子上写上几句肯定、宽容以及激励性质的话,像“你的学习成绩进步了,老师好高兴啊!”“今天的作业写的真好,继续努力下去,你会进步更大”事实证明,教师关切的话语,期待的眼神,往往会使学习困难生获得最初的自信,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

3、开展优生学困生一对一帮教活动。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仅凭教师对学困生的帮助,收效并不是很明显。

开展学困生和优生结对帮扶,让每个学困生与优生结成“帮扶”对象。

由于学习成绩差,每一个学困生都有自卑心理,因此,他们平时的交往对象都是和他们一样成绩落后的同学,很少会和优生交往,这种组合,既有利于打破他们自卑的心理,又能适时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

同时让优生“手把手”的教,能让他们尝试一次次的成功后,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4、谅解宽容,增加学困生的学习乐趣与信心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学困生往往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自信心不足,容易退缩。

大量事实证明,学习困难生的进步是个复杂的过程。

他们可望成功,但惰性与自卑,使他们徘徊,错误易于反复。

因此,我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进步过程中的失败给予最大程度的宽容和谅解,允许他们在前进中出现反复,并给予再进步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乐趣与信心。

5、倾注爱心,提升亲和力。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在《给班主任的100
个建议》中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事业心会衍生出对学生的爱心,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动力,我们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想学习,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学业。

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和思想是教育好他们的前提。

关爱学困生,这种关爱的“触摸”,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正视学困生存在的缺点,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点欣赏的热情,引导他们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

五、存在问题的思考
1、学困生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工作。

在长期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无法左右社会对学困生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社会对学困生的负面影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学校也是非常无奈的。

如何让社会发挥其应有的正面教育作用,这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2、由于现行的有关学生学业管理制度与现实相矛盾,致使人为地造成一定数量的学困生。

如本县对留级率的控制,不论是成绩多差的孩子都一律升级。

我校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学前教育、家庭教育跟不上,再加上有的学生进入小学对学校学习生活适应较慢,有的学生智力发展较慢,有的学生爱家庭环境因素等影响,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而成为学困生。

同时,又因受学校教育指标的限制,他们不得不在学习本来就很困难的情况下升级,这一升造成了学习更加困难,由此导致了恶性循环。

总之,只要教育工作者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学方法得法,继续不断地钻研探索,相信学校的学困生会越来越少,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高的。

同时只要我们能够尽可能多地给学困生以关爱,给予他们热切的期望,具体的帮助,就一定会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的。

所以我相信,他们的明天一样会灿烂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