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摘要]语文教学与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新课标形势下,更要注重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为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本文提出了以下四点做法:1.同游生活之海,共做生活主宰。
2.创设情境,变语文课堂为生活课堂。
3.精选电视节目,充实语文素材。
4.丰富课外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课堂语文素材语文是反映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它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高山流水,清风明月;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外风光;草长莺飞、山青水秀的妩媚江南;人生的悲欢离合,求索的艰难坎坷……都是语文课里鲜活的内容。
所以,语文不是一本单一枯燥的教科书,而是活生生的、五彩斑斓的生活。
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势必会成为一潭死水,要想使语文教学取得成效,就得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
一、同游生活之海,共做生活主宰“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现代社会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如果教师仅凭自己在师范院校里学到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偌大的生活海洋,有的事情学生知道老师未必知道。
因此教师本身首先应注意在博览群书的同时,多去接触自然,体察感悟生活,并且要放下那种“居高临下”的架式,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共同构建一个“合作”的学习氛围。
“腹有诗书气华”。
不了解伊拉克战争,就难以向学生渗透国防建设的重要性,不熟悉Internet,就无法听他们谈上网的感受,没听过《从头再来》,又如何向他们诠释“心若在,梦就在”?教师要贴近学生,走进他们的世界,在生活的海洋里携手共进,把生活视为一所最好的大学。
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至于成为寒酸的“老学究”。
教师的理论学习不能放松,对生活的研读同样也不能松懈。
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走远,今天的语文老师必须做到事事关心,方能与学生谈古论今、品评自然、洞察社会、解读生活,从而走出“教死书”与“读死书”的藩篱,成为生活的主宰。
浅谈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生活实际则是学生接触最多、最熟悉的领域,是他们的生活基础和日常经验积累的来源。
将语文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是一种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教学方法。
将生活实际融入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生活充满好奇心和热情,他们渴望通过学习来认识世界,探索未知。
如果教师能够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让他们发现学习的实际应用,那么学生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将生活实际融入语文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力。
通过与生活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讲解古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古人的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通过对比现实生活和古代社会的差异和联系,激发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情感共鸣。
将生活实际融入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将学习内容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办法。
在讲解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和社会意义,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将生活实际融入语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递,更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锻炼。
通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讲解写作技巧时,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与生活相关的作文,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将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又能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同时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联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联【摘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走进文本,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并在真实的实践中去感悟,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这样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传统的小学语文一个突出的弊端是把儿童禁闭在课堂里、禁锢在书本中、同儿童的日常语言交际活动脱节,这一弊端正待克服。
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联系传统的小学语文一个突出的弊端是把儿童禁闭在课堂里、禁锢在书本中、同儿童的日常语言交际活动脱节,这一弊端正待克服。
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那么怎样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呢?下面就初步谈谈我的认识。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现行教材中的革命领袖、历史人物、英雄模范的故事,天空、海洋、动植物的科学知识反应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趣的课文等。
小学生读起来饶有兴趣,对他们认识生活,反应生活,也是很好的借鉴。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和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生活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通过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和情境,学生可以更轻松地投入到写作中,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作文更具个性化和真实感。
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消化和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和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学生终身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2. 正文2.1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情境融入到作文教学中,能够增加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乐意投入到写作中去。
浅谈生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浅谈生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
生活的语文,就是要自觉地将生活资源开发成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
由此可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最有效的学习。
但受到不同地区、条件、观念的影响,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达到生活与语文教学相互融合的最高境界,那不妨把目标分成阶段性进行实施。
实施的第一步就是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第二步才是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好第一步,让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完美的统一呢?我的体会是:一.课堂上飘起生活的风帆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它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使其自身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教材。
语文学习的内容包罗万象,但是有关涉及到生活方面的内容却有很多,如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教师要善于将这座舞台上发生的点点滴滴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
比如,老师如父母般的言传身教、食堂的排队领饭、激烈的体育比赛,精彩的文艺表演,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都可以让学生大胆地去说一说、去讲一讲、去写一写。
另外我们的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家庭生活,第二单元的学校生活等和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等等,都是反映生活内容,它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亲情的可贵,体会到生命的崇高,明白了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在平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学生才学会关心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关心学校和周围的发展变化,关心为多数人所瞩目的带倾向性的问题。
有了这样一腔热血,学生自然就会关注时代的发展,留心社会的走向,注视世界的变化。
也就会自然地主动地去浏览报刊,注意新闻,关注时局,议论时事,抨击时弊,体味与国家与人类同忧同喜的情感变化,尝试着思考解决问题的得失方略,有力地促进自身视野的开阔,磨砺自己思维的深邃,陶冶自己强健的人格。
这就是情感教学,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认知和心理活动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情感被激发,能促进意志的发展,推动学生更加勇敢、自信、主动地去学习,不断获得成功。
浅谈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
浅谈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对语文的性质作阐释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一性质的阐述,就十分明确地点出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从生活中来,也要回到生活中去。
在我的理解中,既然是交际工具,那么它就要运用到现实的生活实际中去,使得我们的受教育者能充分地最大限度地与人交往、与自我协调、与社会融合、与自然沟通。
语文既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它就要对学生承担起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展精神世界、提高品德修养等方面的责任。
正如有人说:“语文素质犹如土壤,是学生这棵幼苗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一、从观察入手,在大自然中学习语文观察,是获取信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一切真知来源于感知,来源于直接经验,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的真正认识。
由于学生开始还不善于观察,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从班级到学校,从家庭到社会,从街头到大自然景观,我都认真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细心分析,从中发现写作信息。
毫无疑问,热爱生活、喜欢大自然是青少年的天性。
农村中一年四季的自然风景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如春日的朝阳、盛夏的田野、秋天的收割、隆冬的雪花、风中的树、雾中的景、壮观的日出、静谧的月夜等等,都给同学们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发挥农村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有计划、有目的地常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拓宽视野,获得第一手材料。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情感体验这一点在新教材里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语文十分强调“积累”这一个词,要积累,就要接触,接触大量的活生生的语文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要积累,就要实践,在语文课堂、校园活动、家庭社会中去探究、发现和收获,在实践中积累,在积累中实践,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
浅谈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而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正是通过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感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语文知识。
下面就浅谈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生活实际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就需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贴近生活实际,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悟、体验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生活实际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
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学生可以不断积累语言素材,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取各种不同的语言素材,如人物形象、事件故事、风景背景等,通过这些素材的积累和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其更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悟语文知识的内涵和魅力。
在讲解《小猪佩奇去市场》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市场,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市场的各种景象和人物形象,然后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从实际中感受课文的美妙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生活实际,并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在学习成语故事时,老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成语故事的背景和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生活实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让学生从实际中感悟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写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本文将从浅谈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进行展开讨论。
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可以从教材内容的选择入手。
教师应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课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故事、诗歌、歌曲等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生活实际的案例来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阐释课文中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在讲解作文时,可以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感受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取素材,提高写作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活动来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主题班会、课外阅读活动、语文联欢会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语文知识的魅力,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需要家校合作来共同推动。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开展一些语文学习活动,比如一起朗读课文、一起讨论一些生活中遇到的语文问题等,让孩子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家校互动活动,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共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助力。
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教材内容的选择、生活实际的案例、生活实际的体验、活动开展以及家校合作等方式来进行推动。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希望教师和家长能够共同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情趣。
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
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将语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场景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增加学习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应用价值。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家庭规章制度、风俗习惯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语文知识。
在社区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文化艺术表演、讨论社区问题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
让学生根据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写一份景区导游词;通过表演小品、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和消化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
在社区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学习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在课堂中,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培养综合素养。
四、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我们国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语文是了解和传承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参与,让学生深入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和人类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作为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一、通过语文教学,领略人生百态通过语文教学,可饱览自然风光。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春的秀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秋的壮丽;语文让我们领略泰山的崔巍,黄山的秀丽,三峡的雄壮;语文让我们感受江南的多情和北方的豪放……语文让我们不出家门便可饱览大好风光。
通过语文教学,可塑造学生精神品质,陶冶情操。
学习《〈指南录〉后序》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价值观;学习《岳阳楼记》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观;学习《〈宽容〉序言》时可引导学生培养“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良好品格;学习《离骚》时可引导学生学习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
学语文不仅仅是在学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而且是在学做人、学生活。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句,鉴赏文章的同时,引导他们从语文中饱览优美的自然风光,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高尚品质。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知识如果只是在教室里做语言学的分析,文学论的教研,就背离了语文的本义,放弃了生活这位老师,必然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
所以必须让生活呈现于课堂,让课堂回归于生活。
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语言,从而理解、掌握语言。
例如:教学《春江花月夜》一文时,就可用鲜明的画面配上优美的古筝曲来代替“春江潮水连海平,还上明月共潮生”“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等抽象的文字,让学生从这些感性的形象中充分领略春江花月夜的优美。
浅谈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浅谈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时下教改之风日益盛行,各门学科都在呼吁改革,以求达到教育与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共同发展。
而语文这门学科在教改之风中该如何给自己定位,以求其发展呢?我认为,我们依旧可以从传统中汲取一些营养。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现今的语文教育是大有益处的。
他说:“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
”“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做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而我们把这一生活教育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最为恰当不过了。
语文作为一门于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学科,无疑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发展完善于生活的,并且,语文还应该是生活的反映和拔高,是生活内涵与精神的总结与体现。
因此,在语文教学上,一方面,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在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领悟语文的美与内涵。
一、在生活中寻找语文语文来自于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片段的记忆与理解来学习语文。
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导入对语文的学习。
众所周知,许多课文的内容是学生常见的或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有时他们熟视无睹或不以为意的。
教学时我们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观察是学生从生活中发掘语文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此,我们教师应当随机应变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活教材。
例如,我一直都坚持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即写下当日发生自爱周围的事情,哪怕是只言片语,也要坚持完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联系教学一、语文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征》一诗时,学生并不了解红军这一壮举的历史背景以及经过,于是笔者就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求知,全面了解了红军这一壮举的历史背景以及经过,深刻理解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也兴趣盎然。
2.演一演,再现生活。
生活处处有语文--浅谈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融合
生活处处有语文--浅谈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融合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构建并在真是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
所以说,语文素养并不单单指掌握语文的知识体系,也并不仅仅指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几种能力,它包含着更广阔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特殊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教学常规,让语文教学向生活拓展,使学生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一、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教学中来。
(一)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平等的民主氛围,将课文中反映的生活场景或是生活感悟还原出来,打通课内外壁垒,即用我们的理解与思考呼唤出作者提供的生活天地。
1、开展辩论会。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教学《宇宙生命之谜》一课,可抓住“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广泛阅读有关书籍,搜集课内外资料,以开展辩论会的形式,各自阐述一方观点。
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使学生广泛涉猎自然科学知识。
2、编演课本剧。
一到六年级,都有一些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的记叙类文章,如《狐假虎威》《宴子使楚》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编成课本剧,在课堂上演一演。
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既当导演又要当演员,他们必须深入领悟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对人物的语言及动作进行创编。
浅谈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
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
心强,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都很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况下学习语文知识。
在学习《小狗和小猪》这篇课文时,可以安排学
生观察周围的狗和猪,然后让学生动手写一篇描写小狗和小猪的文章,这样能够使学生更
加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通过将语文知
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在学
习《童年》这篇课文时,可以安排学生观察自己的童年照片,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然后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童年故事。
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意义。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
创新方法,将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
效果,并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小
学生。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语文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贯穿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
语文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交流的载体。
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语文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我们最早接触语言的地方,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最初阶段。
在家庭中,我们通过语言与父母、兄弟姐妹交流,学习到了最基本的语文知识。
家庭是语文学习的摇篮,它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也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语文。
其次,语文在学校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是我们正式学习语文的地方,老师们会教授我们语文知识,让我们学会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在学校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语文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这些知识和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与他人交流、写作文、还是理解他人的意思,都需要运用到我们在学校中所学到的语文知识。
最后,语文在社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中,我们需要通过语文与他人进行交流,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需要运用语文进行沟通。
一个人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否能够理解他人的意思,都与语文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社会中,语文能力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竞争力,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贯穿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交流的载体。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让语文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利器,让我们的生活因语文而更加丰富多彩。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生活则是人们日常所需、所接触的一切,包括语言、文字、意义等方面,语文教学也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语文教学应贴近生活作为一门学科,语文教学不应只滞留于考试的应试范围内,更应考虑到如何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营造一个语文氛围,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思考、表达等能力。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贴近生活,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实际情况,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从生活中感悟、观察、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他们在课堂和生活中看到语文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和兴趣。
生活中的语文教育生活中的语文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学,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互动来完成。
例如,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可以通过对话、课外读物推荐等形式,让孩子更加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社会上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传输消息和信息,培养人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
生活中的语文教育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到真实的语言,使语文教育更加具体、生动、有效。
语文教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语文教学也应该紧跟社会发展,进行合理的修饰和更新。
例如,新课标推出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强调语文知识的贯通性和综合性,这要求语文教育更注重整体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结论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通过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口头和文字表达,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热爱,实现更加有效的语文教育。
同时,社会发展也要求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修饰,促进语文教育的改进与提高。
浅谈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有机整合
浅谈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有机整合如何改变“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轨、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追求语文素质教育的最佳目标”,首先不容忽视的应是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使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整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 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生活是语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自己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实践连接起来,发掘童心,寻找童趣,把一个个抽象的语言符号,变成学生头脑中生动可感的图像,引导学生由课堂的小范围走向社会的大环境,由有限的学习空间走向无限的实践天地,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广博而富有内涵,从而彻底改变目前阅读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的窘迫境地。
回顾自己及所见一些课堂,常感觉存在或多或少的弊端,不免为“考试拿分”而设计语言文字训练,谋篇布局的巧妙借鉴,挖空心思围绕课文内容强化双基训练。
殊不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死抱课本,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灌输,语文学习还应与陶冶灵魂,磨炼思想,完善人格水乳交融。
真正做到“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消磨学生的青春。
”(于漪老师语)1.1 让情感体验交融于生活实际新课程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应该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积极启发引导学生寻找、再现与教学内容具有相似性或相对性的生活实际情景,会让学生在迁移或对比中丰富、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
我在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小草和大树》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夏洛蒂勃朗特惴惴不安而又满怀希望,苦苦等待几个月,为的是得到“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的写作指导时的心情时,我积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情境说起:“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苦苦等过?”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争相举手回答道:“有过,上一次我到书店去买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营业员说脱货了,要过一个礼拜才有,那几天真难等啊!”“我爸爸去新加坡打工去了,说好寄一件玩具给我的,电话打了以后,我就天天等,天天盼。
浅谈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语文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我们的日常交流工具,更是我们思维和情感表达的媒介。
而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起点,更是我们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基础。
如何将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学更有趣味性和实用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浅谈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进行探讨。
一、生活实际是语文教学的最好载体小学生的生活处处充满了语文的内容,无论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是社区生活,都是语文教学的最好载体。
家庭生活中的日常对话、传统文化的传承、家庭故事的讲述等,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
学校生活中的课堂学习、读书活动、写作作业等,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充分的实践平台。
再比如社区生活中的参观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都能够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生动有趣。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进行,只有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才能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亲身实践,感受语文的魅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语文的魅力,从而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更要将生活实际与语文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感悟、体验和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探讨人生道理,通过名人传记让学生感受优秀品质,通过实地写景让学生感悟自然风光等,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素养提升。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参与社区实践、文化活动,使语文教学真正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浅谈如何将生活带入语文教学中
浅谈如何将生活带入语文教学中丰华学校于黎内容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论述“生活即教育”。
这就意味语文教学要向广阔的生活开放,有意识地以语文教学为轴心向生活的相关领域扩展,而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最真实的生活带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个人生活生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勃涅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现实生活活动,足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和品位生活,领悟人生,这些无一不会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而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
”不少学校的实践表明,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愈是贴近生活,学生就愈有学习的积极性。
一、自然生活人类现实地生活于其中的环境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大自然是美丽的:那姹紫嫣红的花朵,潺潺流动的小溪,清脆悦耳的鸟鸣……大自然是神秘的:神农架的野人,百慕大三角区的失踪之谜,埃及的金字塔……大自然是可怕的:生存环境的恶化(08年湖南冰灾及09年汶川大地震),大气层中出现的臭氧空洞,沙尘暴的肆虐,大地沙化……大自然是个“大课堂”,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因此,在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开发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活。
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的教材就是走进秋天,了解秋天。
笔者考虑到所教授的班级学生是来自南方大都市,对于第一课《秋天的图画》文中所说“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和“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的情景有点抽象,笔者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找了一些资料和图片给学生欣赏,让学生边看边听——我们中国南北方地域存在着温度的差异,在金秋时节南北方会有不同的农作物的收获,南方天气湿润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北方天气干燥以小麦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这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视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新理念。
这种理念就在于扩大外延,丰富含义,反映生活与语文的本质联系。
如何使二者紧密联系呢?
一、让学生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
对此,教师可以组织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过去某一时间段生活的理解。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这样,学生学习课本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二、营造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教学目标的需要出发,根据内容营造出师生情感、愿望、求知、探索精神的统一、融洽的情绪氛围。
有人说过: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
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与学生共同探讨的原则,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重视激发学生求知兴趣,有效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主动地参与、探索。
三、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依靠它,可以极大的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作为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所跨领域多,学会利用网络获取更多语文资源显得比其他课程更为重要。
但如何利用网络,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呢?我认为这方面的训练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应打破传统框框,不要拘泥于传统的作业形式,应当重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开展扩展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学习。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生活处处有语文。
已成为一种共识。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接近生活,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社会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