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学习教案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学习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政治》课程的第十章第二节,主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具体内容包括:全面小康社会的含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意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含义,认识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理解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全面小康社会的含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难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如何理解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创新和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宣传短片,让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全面小康社会的含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意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创新和实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当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全面小康社会的含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意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全面小康社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请阐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3. 结合实例,分析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创新和实践。
答案:1. 全面小康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都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新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新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时代,新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宏伟目标,也是我们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
随着国家发展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使之更加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更加贴近人民的需求。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稳定健康,才能为全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条件。
新的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我们要继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是要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小康,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小康。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就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让全体人民都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是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
人与自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的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让美丽的环境成为人民的共同财富。
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是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小康社会是国家繁荣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富强的基础。
新的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我们要加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让中国成为世界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公平和公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以及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时代。
愿我们共同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具体内容包括:
1. 经济建设: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2. 收入分配: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 教育事业: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4. 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5. 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建设,包括住房保障、养老保障、社会救助等,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6. 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7. 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和维稳工作,创建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8. 军队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这些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方面,旨在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
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
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 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 性跨越。
发展 乡差距、不同收入群体存在 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
程度 差距
人口,体现共同富裕原则
联系
①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 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本 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②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 的发展和完善。
(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2006年到2010年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得 到了较快增长;除2010年之外,农村居民 收入的增速均低于同期城市居民,同时城 乡居民收入的增速明显低于国家财政收入 的增速。材料二反映了影响人们幸福感的 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收 入、住房、生态环境和交通等方面。
③总体小康是发展均衡的小康,全面小康指基本 实现现代化
④总体小康是低标准,全面小康是较高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中国有大量农民从事竹藤生产和加工,并从中 获得稳定收益。我国竹、藤等资源丰富,而竹藤 产业又具有链条长、就业门槛低、节能环保等特
B 点,所以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由此可见( )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谈谈上述措施对 于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幸福指数的 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
达到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将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将进一步改善,国家的发展也将取得历史性的跨越。
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和治理水平。
首先,经济发展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的重点要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要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支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
其次,社会保障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要全面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保障等基本社会保障。
要加强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
同时,还要继续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扶贫力度,确保贫困群众脱贫。
第三,环境保护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加强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提高环境质量。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绿色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同时,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美丽中国。
第四,公共服务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要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面。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
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文化自信。
同时,还要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人民体育素质。
最后,治理水平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推进依法治国,提高法治水平和司法公正度。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加强权力监督,加强反腐败斗争,建设廉洁政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凝聚全社会的积极力量,形成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
中国的两个百年目标
中国的两个百年目标中国的两个百年目标,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和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提出的两个目标,即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对未来的展望。
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旨在实现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望。
这个目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从经济上来说,就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在合理区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新型发展格局。
从政治上来说,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保证人民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
从文化上来说,就是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获得感。
从社会上来说,就是推进社会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是对中国自己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希望通过自己的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
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的更高要求,是中国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所在。
这个目标包括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从经济上来说,就是实现现代化经济的全面发展,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从科技上来说,就是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军事上来说,就是建设现代化国防和军队,提高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确保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从外交上来说,就是提高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不仅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要求,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责任担当,为人类的共同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的两个百年目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和责任,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项伟大事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标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其标准主要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
以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准和指标:1. 经济标准:国内生产总值(GDP):基本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收入水平:农村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明显增长。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就业率:实现城乡居民就业稳定,基本消除贫困人口。
2. 社会标准: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面,质量提升。
基本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健康水平: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延长预期寿命。
建设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覆盖全民。
解决低保人口、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困难。
3. 环境标准:生态环境质量:确保空气、水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状况。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
资源保障: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
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4. 国际影响力:国际地位:在国际舞台上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往来,促进共同发展。
5. 创新和科技水平: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数字化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构建数字中国。
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和指标在不断调整和更新中,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这些标准的达成需要长期的努力、合理的政策引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物质文化生活双丰富,民主法治生活更加有序,国家安全更加可靠,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有力,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加明显的目标。
首先,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的增长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其次,实现民主法治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下,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深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制度公正性,加强政府法治建设,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建设人民当家作主、法治有力、政府廉洁高效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再次,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消除贫困和区域发展差距,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
通过改革和政策引导,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为全体人民提供平等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人人都有机会实现自我发展和获得幸福感。
最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实施生态修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行绿色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总的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民主法治、社会公平正义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均衡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名词解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名词解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实现了全面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有了显著提高的社会状态。
其中,“小康”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意为富足、安康、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通过推动经济发展、提高民生水平、加强社会建设以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求包括:
1. 经济发展: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包括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创新能力、加强农村发展、完善社会保障等。
2. 政治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党的领导和社会治理能力。
包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
3. 社会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包括改善民生、加强教育、促进就业、保障住房、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等。
4. 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包括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推动绿色发展、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的发展目标之一。
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中国致力于实现人民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宏伟目标。
小康社会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
机遇: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挑战: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 机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挑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
深化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提高经 济发展质量和效 益
加强创新驱动发 展,推动科技创 新和产业升级
扩大内需,促进 消费升级和产业 升级
推进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 设,实现可持续 发展
贫困人口减少:贫困人口数 量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降 至1%以下
经济持续增长:GDP年均 增长超过6%,人均GDP超 过1万美元
生态环境改善:环境污染得 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
明显提升
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 系逐步完善,覆盖面不断扩
大
科技创新进步:科技创新能 力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
能力增强
城乡发展 不平衡: 城乡差距 依然存在, 农村发展 相对滞后
教育医疗:加强教育医疗 投入,提高人民生活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 一体化发展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 推动全球化进程,提高国 际地位和影响力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 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单击添加标题
小康社会的内涵:小康社会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既要满足 人民物质需求,又要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单击添加标题
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通过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 全会提出“小康社会”目
社会目标:实现全面小康, 消除贫困人口
教育目标: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健康目标:提高人民健康 水平,实现全民健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1.引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设定的一个重要目标,其核心思想是让人民在物质、文化和政治上全面富裕,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本文将深入探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估和分析。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实现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确保人民生活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保障。
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2.1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动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收入实现相对均等和可持续增长。
还需要建立起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的市场体系,推动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2.2 政治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政治稳定和政府的公信力至关重要。
目标是确保人民在政治权利、公平正义、制度完善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政府需要提高治理能力,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提高政府公信力和人民的满意度。
2.3 社会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求实现社会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包括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环境等方面的发展。
目标是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保证人民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美丽中国。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重要任务:3.1 深化改革改革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
我们需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构建更加公平、有效、可持续的发展体制机制。
还需要解决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3.2 推动发展发展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前提和保障。
我们需要构建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1. 小康社会的定义与目标说到“小康社会”,你可能会想,这究竟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一个让每个人生活得更好、更幸福的社会。
小康社会,就像是在生活中加了糖的茶,不仅味道更好,而且让人感到舒心。
这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也是我们中国人多年来的奋斗目标。
它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逐步实现的目标。
你看,咱们国家从以前的“温饱”到现在的“小康”,可真是不容易,这中间的变化可以用“千锤百炼”来形容。
毕竟,这一路走来,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
2. 小康社会的标准与实现路径2.1 经济发展:让钱包鼓起来首先,经济发展当然是重中之重。
咱们要想过上小康生活,首先得有一个稳定而强大的经济支撑。
就像做菜,得有足够的好材料。
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就像是一个大锅炉,一天到晚在“煮火锅”,只不过这锅火锅里放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创新和发展,慢慢地,经济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听说现在不少地方的人民收入已经提高了,这可真是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以前我们常说“过得去”的日子,现在已经变成了“过得好”的日子。
这就是我们的努力在逐渐见效,真是“功夫下得深,铁杵磨成针”呀!2.2 民生改善:生活质量的提升其次,就是民生方面的提升。
这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
你瞧,孩子们上学不用再担心学费了,医院里看病也不再那么难,这些都是我们逐渐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现在我们不仅仅在说“有饭吃有地方住”,而是要确保“饭好吃,房子也舒适”。
这就像是我们平时打麻将,要想赢,就得有策略,不仅要有好牌,还得把牌打得好。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国家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大家的生活条件一天天改善,就像是小花开得越来越艳丽,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希望我们大家都能享受到这些福祉。
3. 未来展望:奋斗的方向与希望3.1 持续发展:一鼓作气那么,展望未来,我们该如何继续前行呢?一方面,咱们要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一鼓作气,继续推进改革。
想当初,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一路上可是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和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和目标1.引言1.1 概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和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一环。
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意味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全面实现现代化,实现人民的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幸福生活。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是指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管理等方面全面实现小康。
在经济领域,要实现全面小康就需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同时,还需要加强民生保障,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发展的成果更加均衡地惠及全体人民。
在社会管理方面,要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求是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公平的分配结果。
在经济上,要实现居民收入水平合理增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让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发展成果。
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要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
在环境治理方面,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存环境。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享有全面、全方位、全覆盖的发展成果,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的领导,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结构进行介绍和说明。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采用分章节的方式进行组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3)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 大,扶贫对象大幅减 少
2、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提高
4)社会保障全民 覆盖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 护生态环境的社会
3、建设生态文明
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任陈海院士说:”可以说,中国20 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资 源浪费为代价换来的.首先是对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我 国GDP增长的能耗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3倍、德国 的7.7倍、英国的4.6倍、法国的10倍、意大利的9、 7倍。 其次,环境污染严重。到今天,环境和生态的 承受能力正在达到极限。譬如水资源问题,全国70% 的河流污染严重,50%的城市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 的污染,淮河流域污染企业首先遭到了关闭,继之是 太湖地区的污染企业,长江的年排污水量为每年130多 亿立方米,水质已严重恶化。
类别 低收入国家 下中等收入国家 人均GDP 少于756美元 756—2995美元
上中等收入国家
高等收入国家
2996—9265美元
高于9265美元
材料二: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 低到37%和43%左右,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居民 消费阶段。我国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 消费,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 的满足。中国现有300万失学儿童。社会保障还不 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已从城镇扩大 到乡村,从国有企业扩大到各类企业,从就业群体 扩大到非就业或就业不稳定的群体,我国已经建立 起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计划。截至2015 年上半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 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8.46亿人、 6.56亿人、1.71亿人、2.08亿人、1.76亿人。
2)科技进步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业化基本 实现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九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部分,具体内容为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教学重点: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
2. 讲解:讲解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 板书内容:(1)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和要求(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2)关注国家发展,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3)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倡导绿色生活,保护生态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对中国发展阶段进行战略性思考的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建设。
在政治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加强执政党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经济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
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基础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贫困问题。
加强对外交往合作,倡导开放包容的经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文化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文化自信。
加强教育体制,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文化产业新动能,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形象和文化影响力。
在生态文明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形成绿色发展模式。
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提供便利的发展环境。
企业要积极创新,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提高竞争力。
社会组织要发挥服务作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建设中来。
个人要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各项事业的协同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九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战略部署、实践路径以及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实践路径,明确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
3.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责任意识,激发他们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路径和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
重点: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战略部署以及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成就和经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成就图片,引发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关注。
2. 教学新课:(1)讲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让学生认识到全面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2)阐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分析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成就和经验。
(3)介绍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路径,强调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为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一道关于全面小康社会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全面小康社会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路径4. 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 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我国人民生活总 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 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总体小康 1、总体小康的表现 (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总体小康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 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思维拓展】 正确认识国内生产总值(GDP)与绿色 GDP。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 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 它是世界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 重要经济指标。 (2)绿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 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说,就 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 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 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课本探究材料二 1、算一算:如果要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 均应该增长多少? 如果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80万亿,年均增长约4万亿;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大约为4万元和1.2万元,年均增长分别约 为2千元6百元。 2、查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 资料,分析实现翻番目标的可行性。 近五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收 入年增长分别为8.8%和9.9%,翻一番的目标是可行的。
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民族区域自治,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当地人民的艰苦奋斗;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持政 策等。
课堂合作探究一: 情景一 1978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 33.54万亿元,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71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 5140元,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 情景二 近几年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几年,但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也在不断扩大,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约达4到6倍。 情景三 2009年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达到1万多美元,表明上海已 经进入中等发达经济体行列。人均GDP最低的贵州只有945美元,与 世界排名133的尼加拉瓜相接近。 (1)情景一中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①我国只是总体上达到小康。情景二、三反映了我们现在达到
(2)结合情景二、三,讨论我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
点拨1: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 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 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点拨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全面小康目标的五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 生态文明
(2)全面小康的新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建设新要求)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3)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特点和要求 特点: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要求: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 前列,率先实现现代化,为全国改革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相对路后 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成果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查和提出问题
1、检查《学案》完成情况 2、自主学习存疑问题展示
课本探究材料一 1、改革开放以来,新疆这个民族乡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该乡经济水平大大发展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大为改 善,居民收入显著增长,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2、请查找资料,探究新疆这个民族乡发生巨变的原因。 经济上: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等。
的总体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② 答:巨大变化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③我国在本世纪头 走,,战略中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 20年面临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国内 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 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国际环境有利于聚精会神谋发展。
①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康社会是本 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②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 的发展和完善。
联系
课堂合作探究二: 2000年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逐年加快,小康社会 实现程度从59.3%稳步提升到2009年的72.9%,平均每年增加 1.95个百分点。按此发展趋势,到2020年我国完全可以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是怎样的?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 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 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②人民 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 为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 国家,成为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 结的国家,成为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 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哪几项新要求?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
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 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 有待提高。 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全面小康的目标 (1)总体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 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具体表现: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 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①工业化 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 国家,成为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 境良好的国家,成为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 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 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 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的比较—见《创新学案》P68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标准的小康,人均GDP 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GDP超 标准 只有800多美元(低水平) 过3000美元(更加殷实宽裕)
全面 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 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 区 程度 小康 社会全面发展的小康 别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 发展比较均衡,缩小地区、城 发展 乡差距、不同收入群体存在 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 程度 差距 人口,体现共同富裕原则
本课题线索
提出 总体小康 实现 区 别 特点 联 系
成就
不足
全面小康
新要求
【特别提示】 (1)全面小康的目标与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不是一回事,二者不 能等同。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是使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失, 并非使所有贫困人口都过上小康生活。 (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并非轻而易举,而是一项艰巨的任 务,它是继续消除贫困的阶段,是由片面发展转向全面发展的阶段, 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不是全国同时同步实现 小康社会。 (3)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在科学发展观的 指导下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发展,即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