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人与社会的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人与社会的和谐
【摘要】
2000多年以前,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曾经呈现过一个“百家争鸣”的思想的春天,当时的诸子百家都在以不同的思考方式追求着自己心目中的乌托邦之梦。当然,在他们之中,对后世的影响最大的首推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如果我们不进行内涵方面的深究,而只是从较浅层次进行比较的话,可以将儒家思想中的理想社会:“大同社会”与如今提倡的“和谐社会”画一个约等号。虽然说以我个人的观点,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中国社会,但是瑕不掩瑜,“大同社会”的理念在整体上是可以接受的。
我国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为我们解释过儒家的“大同社会”理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在接下来的正文当中,我将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浅谈一下当今社会的和谐问题,主要涵盖了人自身的和谐、人际间的和谐以及最终当然也是最全面的人与社会的和谐三个相互关联的话题。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我只是在一些方面很浅显地谈一谈而已。
【正文】
一、各美其美
所谓“各美其美”,顾名思义,当然就是完善自身。换言之,就是人自身的和谐。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以此类推,和谐的人当然也就是和谐社会构成的基本元素。
古人很注重人自身的修养问题,因此古来即有“君子”之语。“君
子”者,乃是古人对人格品质的最高追求,古有楚三闾大夫屈原在诗文中以“香草美人”自喻,而费孝通先生更是将此列于“天下大同”之首,足见自身修养的重要性:此一点乃为“和谐社会”之基石。
中国古有“君子”,而西方古代则有“gentleman”(绅士),其本质方面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由于文化上的一些差距,表现出来有些区别而已,从这一点也足见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以上谈到的是古代社会的“各美其美”,现在我们再来说一说现代社会。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名唤“亚健康”的词语越来越流行,而“亚健康”的现象更是甚嚣尘上。然而,依愚见,如今对“亚健康”的定义并不全面,或者说是很不全面,“健康”与“亚健康”的划定绝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身体方面,更重要的方面应该是心理状态、思想状态,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否则一个人就成了“行尸走肉”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当初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正是感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鲁迅《呐喊自序》)可见思想上的麻木实在是大忌。对同学挥刀相向的马家爵、向动物园中的熊泼酸的刘海洋,也许不可谓身体不健康,但是毋庸置疑,这样的人绝对不是健康的,也绝对不是“和谐”的,更谈不上让这些人“美其美”,因此,这显然也是为和谐社会所摒弃的。
对我们自己来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是其他人眼中的高素质人才,而要配得上“高素质人才”这个称呼,在优良的文化知识、专业素质而外,我们应该也必须做的,首先就是树立或者说是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它们应该也必须是正确的,是与我国的社会建设、社会价值取向相吻合的;其次,就是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然,这也就是我接下来要谈的“美人之美”了。
二、美人之美
我们就暂且浅显地把这一点看作是大同社会对人际关系的要求吧,人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动物,不可能脱离他人的存在而存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正是因此,我们每个人与他人人际关系的处理显得非常重要,没人能够想象一个没有任何朋友的人如何生存下去。如果我们说每个人自身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石的话,那么人际关系的和谐无疑就是和谐社会的主干了,它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同时也是人与社会关系的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
其实从本质上讲,人际关系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说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具体体现。而处理利益关系,不用说,当然是一项很难的“工程”。春秋时晋国大夫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吕氏春秋·孟春纪》)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非竞争、合作,但不论何时,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总是将自己的个人利益置于首位,所谓“舍得”者,有舍才能有得。
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我们对待他人应当做到的就是:平等、真诚、守信、懂得宽容。
首先是“平等”。人人生而平等,不管对方的地位、职务是什么,我们与人交往时首先应该记住的是,对方和你自己一样,首先都是一个“人”,人与人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不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那么我们就都应当将心比心。
其次是“真诚”与“守信”。我个人不太喜欢把两者并称为“诚信”,分开来说更能够体现出这个词的内涵。毋庸赘言,这可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如果哪一个人连这都丢掉了,这个人的灵魂也就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
最后就是“宽容”。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元帅曾经写过一首小诗:“开心才见胆,破腹使人钻。胸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坦白地讲,这首诗从单纯的文学角度上讲没有太大欣赏价值,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待的话,我相信多数人会被这种宽广的胸怀所折服。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不能斤斤计较,也许有人要说这样会避免吃亏,但是委婉一点讲,那似乎是有小肚鸡肠之嫌的。古人讲“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没有原则性问题和与自身利益产生根本性冲突的时候,让人一步,我们会得到更多。当然,我的观点并不是说应该去做所谓的“好好先生”,有一些人所奉行的“好人主义”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原则缺失的表现。
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把握的原则是什么?
这一点又在无形中与前面我说到的“个人修养”联系上了。显然,
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要光明磊落,诚实做人,扎实做事。人,懂大义方可有大气。
三、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当作为和谐社会基石的人的和谐、作为和谐社会主干的人际的和谐都具备的时候,就应该来考虑最上层的建筑:社会的和谐了。
马克思曾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一种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也就是说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的存在而存在,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在人乃至人类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仅仅做到“各美其美”还很不足,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不是一个个孤立无援的“点”,而是点与点相连所形成的“线”和“网”。这一点不用做太多解释,“点”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则可以称为“线”;接下来由“美美与共”连起一条条的线就是这个最难得的“网”亦即“天下大同”了。
从整体或者说是广义上看,自从“和谐社会”的理念被提出来以后,它又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从前提倡的“小康社会”也已经是一个很不全面的概念了。和谐社会绝不仅仅只是让老百姓吃饱穿暖,它更多的已经上升为一种发展理念,或者说是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设计。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达到一种社会中的各种元素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的状态。
从个体亦即狭义的方面看,和人际关系相似,人与社会的关系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