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第一章)
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整体设计

• 引言 • 汽车安全系统设计 • 汽车舒适系统设计 • 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的集成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整体设计是汽车 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旨在提 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和舒适性,提升驾 驶体验和乘车感受。
该主题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机械 工程、电子工程、人机工程、控制工 程等,需要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和技术 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
安全与舒适系统集成化设计
通过集成化设计,将安全与舒适系统整合在一起,实现更高 效和智能的控制。例如,将安全气囊、安全带、座椅调节等 系统集成在一起,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现统一管理和协调响 应,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
安全与舒适系统的智能化融合
智能化安全系统
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智能技术,实现车辆周围环境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 车辆的安全性能。例如,利用雷达传感器监测车辆周围行人或障碍物,当存在 碰撞风险时自动采取制动或避让措施。
汽车安全与舒适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和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整体设计的重 要性日益凸显。
安全性能是汽车最基本的性能要求,直接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而舒适性则直接 影响乘客的驾驶体验和乘车感受,是评价汽车品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设计可以提高汽车的竞争力,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 求,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性
汽车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包括主动安全和被动 安全系统设计。主动安全系统包括制动防抱死系 统、牵引力控制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等,被动 安全系统涉及碰撞保护、安全气囊等。
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智能化成为趋势,包括自 动驾驶、智能导航、语音控制等功能的集成。
《汽车理论(第3版)》知识点

《汽车理论(第3版)》知识点汽车理论(第3版)知识点第⼀章绪论1.汽车使⽤性能分类:(1)对⾃然环境条件的适应性1)动⼒性:指汽车在良好、平直的路⾯上⾏驶时所能达到的平均⾏驶速度。
2)通过性:汽车以⾜够⾼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路地带的能⼒。
a.⽀承通过性。
b.⼏何通过性:纵向通过⾓,间隙失效,顶起失效,触头或托尾失效3)操纵性:直线⾏驶性,最⼩转弯半径(2)技术经济性主要⽤⽣产率和燃油经济性来表⽰,主要评价指标有:⽣产率,油耗,可靠性与耐⽤性,维修保养⽅便性(维护费⽤)。
(3)劳动保护性指驾驶员⼯作的安全性和使驾驶员的⾝体健康不受损害的性能,主要评价指标有:舒适性(平顺性、噪声、空调、驾驶性、空间),稳定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驾驶室的牢固程度。
第⼀章地⾯-轮胎⼒学1.轮胎是连接汽车车⾝与道路的唯⼀部件,其基本职能是⽀承车辆重量、传递驱动和制动⼒矩,吸振以及保证转向稳定性。
2.轮胎⼒学是研究轮胎受⼒、变形和运动响应之间关系的,它的主要任务是建⽴精确实⽤的数学模型,描述轮胎的⼒学特性。
第⼀节作⽤在轮胎上的⼒和⼒矩1.轮胎坐标系2.作⽤在轮胎上的⼒和⼒矩在轮胎坐标系中,地⾯作⽤在轮胎上的主要⼒和⼒矩有:纵向⼒F x -地⾯切向反作⽤⼒沿x轴的分量;侧向⼒F y -地⾯切向反作⽤⼒沿y轴的分量;地⾯法向反作⽤⼒F z ;翻转⼒矩M x -地⾯反作⽤⼒绕x轴的⼒矩;滚动阻⼒矩M y -地⾯反作⽤⼒绕y 轴的⼒矩;回正⼒矩M z -地⾯反作⽤⼒绕z 轴的⼒矩第⼆节轮胎的纵向⼒学特性1. 滚动阻⼒:由于弹性轮胎的内摩擦、地⾯变形的阻尼(软路⾯)以及轮胎与地⾯间的弹性变形和局部的滑移等造成的。
轮胎内部摩擦产⽣迟滞损失,这种损失表现为阻碍车轮运动的阻⼒偶。
滚动阻⼒系数f :车轮在⼀定条件下,滚动所需要推⼒Fp1与负荷W1之⽐,即单位重⼒的推⼒,影响因素:1)速度,100/,.200/,a a u km h f const u km h f <≈>↑↑产⽣驻波现象,⾼温、脱落和爆裂。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1.1 汽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汽车的组成部分与工作原理1.3 汽车类型与分类1.4 汽车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制造商2.1 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及其特点2.2 汽车制造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3 汽车品牌战略与市场竞争2.4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三章:汽车技术与创新3.1 汽车动力系统技术与发展趋势3.2 汽车电子技术与智能驾驶3.3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3.4 汽车安全技术与舒适性第四章:汽车市场与销售4.1 汽车市场概述与市场环境4.2 汽车销售渠道与模式4.3 汽车市场营销策略与案例分析4.4 汽车售后服务与客户满意度第五章:汽车驾驶与安全5.1 汽车驾驶基础与操作技巧5.2 交通法规与驾驶行为规范5.3 汽车安全驾驶与应急处理5.4 汽车事故理赔与维修保养第六章:汽车零部件与系统6.1 发动机系统6.2 传动系统6.3 制动系统6.4 悬挂系统与轮胎6.5 电子控制单元(ECU)与车载网络第七章:汽车维修与保养7.1 汽车维修基础知识7.2 常用维修工具与设备7.3 汽车保养项目与周期7.4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7.5 汽车维修职业道德与服务质量第八章:汽车产业政策与法规8.1 我国汽车产业政策概述8.2 汽车生产许可与认证8.3 汽车排放标准与环保法规8.4 交通安全法规与行驶证、驾驶证管理8.5 国际汽车产业政策与合作第九章:汽车金融服务与保险9.1 汽车金融服务概述9.2 汽车贷款与融资租赁9.3 汽车保险类型与条款9.4 保险理赔流程与注意事项9.5 汽车金融服务创新与发展第十章:汽车行业趋势与未来10.1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10.2 自动驾驶技术与发展前景10.3 车联网与智慧交通10.4 汽车共享经济与管理10.5 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第十一章:汽车设计美学与内饰11.1 汽车设计原则与风格11.2 车身造型与空气动力学11.3 内饰设计与人机工程学11.4 汽车色彩与材质选择11.5 汽车设计趋势与创新第十二章:汽车赛事与文化12.1 汽车赛事的历史与发展12.2 著名汽车赛事与规则12.3 赛车技术特点与竞技策略12.4 汽车运动与文化内涵12.5 我国汽车赛事与国际交流第十三章:汽车行业竞争与国际市场13.1 国际汽车产业格局与竞争态势13.2 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与市场拓展13.3 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进程13.4 汽车贸易政策与关税制度13.5 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第十四章:汽车环保与可持续发展14.1 汽车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14.2 汽车尾气处理与净化14.3 电动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环保优势14.4 汽车生产与回收再利用14.5 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十五章:汽车伦理与社会责任15.1 汽车伦理问题的内涵与外延15.2 汽车安全与乘客权益保护15.3 汽车制造商的社会责任15.4 汽车使用与交通文明15.5 汽车社会影响与未来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汽车文化》教案全面覆盖了汽车领域的多个方面,从基础知识到行业未来趋势,每个章节都包含了重点和难点内容。
习题册参考答案-《汽车性能与检测(第二版)习题册》-A07-2226

第一章概述§1—1 汽车使用性能概述一、填空题1.车辆性能、故障原因、维修质量、车辆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2.不解体、安全和公害监控体系、外观和车貌、安全性能、环境相容性、安全、高效和低污染3.动力、燃油经济、制动、操作稳定4.比装载质量、装载质量利用系数5.汽车整备质量、装载质量6.完善程度、使用率7.整备质量利用系数、车型的结构和制造水平8.综合使用性能、舒适性、疲劳程度、完好性、方便性9.驾驶操作姿势、多维调节、水平方向、座椅与靠背的倾角10.电动座椅、电动机11.主动、被动、事故后的、生态12.最高车速、加速时间、能爬上的最大坡度13.支撑通过性、几何通过性14.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二、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三、选择题1.C2.B3.C4.B四、名词解释1.汽车容载量:汽车容载量是汽车能够装载货物的数量或乘坐旅客的人数。
2.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防止或减少道路汽车安全性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
3.汽车的被动安全性:汽车被动安全性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汽车减轻人员伤害程度或货物损失的能力。
4.汽车的最大续驶里程:汽车的最大续驶里程是指油箱加满后能够连续行驶的最大里程数。
五、简答题1.答:汽车性能检测的内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制动性等,汽车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安全运行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检测。
汽车性能检测的目的:在对汽车不解体情况下建立安全和公害监控体系,确保汽车具有符合要求的外观和车貌、良好的安全性能和环境相容性,在安全、高效和低污染状态下运行。
2.答:汽车的安全性一般分为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事故后的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
(1)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防止或减少道路汽车安全性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
(2)被动安全性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汽车减轻人员伤害程度或货物损失的能力。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课件

5.2 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5.2 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ABS的试验评价
1、直线行驶制动试验
评价指标:制动距离比(要求≯110%) 直线行驶制动的稳定性评价: 汽车横摆角速度(装ABS)偏转角速度不大于5deg/s
1. 轮胎与地面的附着特性
左侧:地面附着力随汽车制动力矩的增加,能提供足够的地面制动力,此时的侧向附着系数也较大,具有足够的抗侧滑能力,—稳定区。
右侧:随制动力矩的增大,地面制动力减小,抱死侧滑。
为0时,车轮纯滚动; 为100%时, 最小,抱死,侧滑; 当滑移率为10%-20%时, 达到峰值: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章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主要内容: 概述 ABS ASR EBS 可控悬架系统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先进安全汽车 其他的主动控制系统
确保车辆具有和驾驶人员的操作特性相匹配的动特性,主动预防汽车交通事故的发生。 “防患于未然”,通过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和安全性能,可以最有效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从根本上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对人类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因此当今汽车研发、设计者将主动安全技术作为当今汽车安全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和主要发展方向。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汽车安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产生。
03
ABS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压力调节器:液压式和气压式
支架固定在制动底板上
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固定在转向节支架上
第5章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ECU的电路组成
整形电路: 作用:将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调制,使之成为电子控制器能识别的信号。
理想汽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探究

理想汽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探究汽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其舒适性和安全性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辆理想的汽车应该具备舒适的驾乘体验和可靠的安全系统,以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出行的追求。
本文将探究理想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并分析相关的技术和影响因素。
一、舒适性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舒适性是衡量一辆汽车产品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辆舒适的汽车能够提供稳定、平顺的驾乘感受,使乘车者不受到强烈的颠簸和震动,减少疲劳感。
舒适性的好坏决定了驾乘者的体验质量。
1. 车辆底盘悬挂系统车辆的底盘悬挂系统对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
采用先进的悬挂系统能够有效减震,并降低车辆行驶时的噪音和颠簸感。
同时,悬挂系统的调校也需要考虑到不同道路条件下的适应性,以提供更好的舒适性。
2. 座椅设计与材质座椅是驾乘者接触到的主要部分,其设计和材质对于舒适性至关重要。
舒适的座椅应具备良好的人体工学设计,考虑到人体曲线和支撑点的合理性,以减少长时间驾乘造成的疲劳。
3. 噪音与隔音系统噪音会对驾乘者的体验产生很大的影响。
理想的汽车应配备高效的噪音与隔音系统,降低外界噪音对内部空间的影响,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驾乘环境。
二、安全性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安全性是汽车设计的核心目标之一,不仅关乎驾乘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涉及到对他人交通参与者的保护。
一辆理想的汽车应该具备出色的安全性能,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系统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最大限度地保护乘车人员的安全。
1. 主动安全系统主动安全系统是指能够在事故发生前预警、减少风险并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系统。
例如,采用先进的防抱死刹车系统(ABS)、车辆稳定控制系统(ESC)和主动巡航控制系统(ACC)等,能够提升驾驶的安全性能。
2. 被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是指在事故发生时能够保护车内乘车人员安全的系统。
例如,安全气囊、安全带预紧器、安全带限力器等,能够减轻乘车人员在碰撞中的受伤程度,并最大程度地保护乘车人员的生命安全。
汽车理论-第一章-绪论

五、检测工艺路线及程序
六、汽车检测站的计算机应用概述
(一)微机控制系统的功能和要求 (二)微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三)微机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 (四)微机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
四、各工位设备与检测项目
(一)安全环保检测线
检测项目:1.外观检查(包括车底检查); 2.前照灯光束及配光检查; 3.前轮侧滑量检测; 4.制动性能检测; 5.车速表校验; 6.废气排放检测(汽油机主要检测排放的CO 与HC的含量,柴油机主要检查排放的烟度); 7.噪声大小和喇叭音量检测.
(二)综合检测线
检测设备。 2.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 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检测技术。 3.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检测站的建立,检测控制、数据采
集、处理自动化,综合检测技术。 4.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 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的发展,系统软件的应用,检测实
现了全自动化。
二、我国汽车检测技术发展概况 1.二十世纪60-70年代 60年代开始,70年代得到大力发展。
第七章 汽车平顺性
学习目标: 1、了解汽车舒适性的内容; 2、掌握平顺性的评价方法及其影响。
第八章 汽车的通过性
学习目标: 1、了解汽车通过性的几何通过参数; 2、理解汽车通过性的支承与牵引参数; 3、掌握影响汽车通过性的主要因素。
第九章 汽车的其他检测
学习目标: 1、了解汽车动不平衡的危害; 2、了解汽车动平衡的检测方法和动平衡 仪的矫正方法。 3、了解汽车前照灯检测的作用与要求; 4、了解汽车前照灯检测仪的工作原理。 5、了解汽车车轮侧滑检验台的使用方 法; 6、掌握汽车侧滑的原因分析与调整方法。 7、了解汽车废气与噪声的检测。
博士对汽车五大域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博士对汽车五大域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端,用来引导读者进入主题。
在这部分,我们可以简要介绍博士对汽车五大域的定义,并为接下来的章节提供一个总体概述。
汽车的性能、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的定义对于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博士对这些领域的定义,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通过对汽车五大域的定义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汽车的属性和功能,进而为汽车的设计、制造和选择提供更多参考和指导。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一探讨汽车性能域、安全域、舒适性域等各个方面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对汽车技术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进行介绍,说明每个章节的主题内容和逻辑关系。
在本篇长文中,文章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概述本文的主题和重要性,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引出后续正文的内容。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按照汽车的五大域(性能域、安全域、舒适性域、经济性域、环保性域)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每个子域下又包含具体的小标题和内容,以展现博士对汽车五大域的定义和研究成果。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分析影响因素,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读者提供对这一领域更深入理解的启示。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逻辑,方便他们对博士对汽车五大域的定义有一个整体和系统的认识。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博士对汽车五大域的定义,即汽车性能域、汽车安全域、汽车舒适性域等。
通过详细分析每个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我们旨在为汽车制造商、研发人员以及消费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解,帮助他们在汽车设计、购买和使用过程中更加全面地考虑并评估汽车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促进汽车行业对于提升汽车质量和用户体验的不断探索和进步。
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第一章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驾驶辅助系统在现代汽车行业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这些系统利用了最新的技术来辅助驾驶员,使他们驾驶更加安全和舒适。
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一直是汽车工业研究的热门领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立体声视觉立体声视觉是汽车驾驶辅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通过多个传感器在不同方向上捕捉图像并将其合并,使驾驶员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并以此来作出更好的决策。
立体声视觉技术可以被用于很多方面,例如障碍物检测、智能制动、主动巡航控制等。
这些功能可使汽车在高速公路、城市路况和狭窄路段等多种场景中更加智能化和安全。
第三章智能制动系统智能制动系统是汽车驾驶辅助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系统可以通过车载传感器来检测前方障碍物,并在必要时减速或停车以避免交通事故。
智能制动系统不仅可以在平稳的路面上发挥作用,而且可以在冰雪、雨雪等环境中实现更高的安全性。
在智能制动系统中,同样利用了立体声视觉技术,它可以对前方的障碍物进行精确地测量,并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同时确定最安全的减速或停车策略。
第四章主动巡航控制主动巡航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汽车驾驶辅助功能。
它可以利用多种传感器获取车辆周围的信息,并通过自主控制系统来自动调整车速以实现与周边车辆的保持安全距离。
这种系统的最大优点就是它能够在高速公路等高速环境中稳定的运行。
主动巡航控制的设计理念是以驾驶员的安全和舒适为中心。
它可以将驾驶员的注意力从车速、车间距和其他驾驶任务中释放出来,使驾驶者可以更加放松地驾驶汽车,从而减轻驾驶压力。
第五章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是一种用于辅助驾驶人员在行驶中保持车道方向的技术,是现代汽车驾驶辅助系统领域中又一热门技术。
这种系统通常利用立体声视觉技术或车载摄像机来监视车辆的位置,并在必要时提供警告或校正措施以保持在车道中心。
与其他技术类似,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可以使驾驶者更加放心和舒适地驾驶汽车。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汽车使用性能概述1.1 汽车使用性能的概念1.2 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1.3 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第二章:发动机性能检测2.1 发动机性能检测的意义和目的2.2 发动机功率和扭矩的检测2.3 发动机转速和排放的检测第三章:车辆制动性能检测3.1 车辆制动性能检测的意义和目的3.2 车辆制动系统的检测方法3.3 车辆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第四章:车辆操控性能检测4.1 车辆操控性能检测的意义和目的4.2 车辆操控稳定性的检测方法4.3 车辆操控性能的评价指标第五章:车辆舒适性检测5.1 车辆舒适性检测的意义和目的5.2 车辆座椅和悬挂的检测5.3 车辆舒适性的评价指标第六章:车辆行驶性能检测6.1 车辆行驶性能检测的意义和目的6.2 车辆行驶平顺性的检测方法6.3 车辆行驶性能的评价指标第七章:车辆噪音检测7.1 车辆噪音检测的意义和目的7.2 车辆内部和外部噪音的检测方法7.3 车辆噪音的评价指标和控制措施第八章:车辆灯光检测8.1 车辆灯光检测的意义和目的8.2 车辆前照灯、转向灯和尾灯的检测方法8.3 车辆灯光性能的评价指标第九章:车辆安全性能检测9.1 车辆安全性能检测的意义和目的9.2 车辆制动系统、安全带和气囊的检测方法9.3 车辆安全性能的评价指标第十章:车辆电子控制系统检测10.1 车辆电子控制系统检测的意义和目的10.2 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和车辆稳定控制系统的检测方法10.3 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评价指标和故障诊断第十一章:车辆综合性能检测11.1 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的概念与意义11.2 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流程与方法11.3 车辆综合性能评价与改进措施第十二章: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12.1 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原理与分类12.2 常见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的使用方法12.3 汽车检测设备的选择、维护与更新第十三章:汽车检测标准与法规13.1 汽车检测标准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3.2 我国汽车检测法规与政策解读13.3 汽车检测标准的发展趋势与国际化第十四章:汽车检测技术发展与创新14.1 新能源汽车检测技术概述14.2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技术与发展14.3 汽车检测技术的研究创新与未来趋势第十五章:汽车检测实践与案例分析15.1 汽车检测实践操作流程与技巧15.2 典型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案例15.3 汽车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的相关内容,分为十五个章节。
汽车运用工程教学课件陈焕江第1章汽车的运用效果和运用条件

5.2 汽车运用外界条件
公路运输枢纽由客运场站系统、货运场站系统、通信信息服务 系统、生产生活辅助服务系统组成。
客运场站系统是组织旅客周转运输的机构。 货运场站系统是组织货物周转运输的机构。 通信信息服务系统使全国(或某地区)的公路运输枢纽形成 网络,对公路运输枢纽营运中所发生的各类运输信息进行传输、 处理与发布使用。 生产生活辅助服务系统是公路运输枢纽提供优质服务的保障。
5.2 汽车运用外界条件
1.2.4 运输条件
运输条件指由运输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所决定的影响车辆运 用的各种因素。
1. 货物运输条件
(1)货物类别。按装卸方法,货物可分为堆积、计件和灌 装三类。按运输和保管条件可分为普通货物和特种货物。
(2)货物运输量。货物3吨以上大批货物为整车货物,不足3 吨小批货物为零担货物。
5.2 汽车运用外界条件
(3)货物运距 货物运距是货物由装货点至卸货点间的运输距离,一般用千米(km) 作为计量单位。 运距较短时,要求车辆结构能很好地适应货物装卸的要求,以缩短车 辆的货物装卸作业时间。短距离货物运输不仅降低了行程利用系数和载质 量利用系数,也恶化了汽车的运行工况,使汽车经常处于起步、加速、减 速、停车的非稳定工况。汽车在非稳定工况下工作时,汽车使用油耗增 大,排放增加,汽车总成的磨损加剧,且加大了驾驶员的工作强度。
第一章 汽车的运用效果和运用条件
为实现汽车运用的最佳效果,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运 用车辆。然而,影响汽车运用过程和运用效果的因素 众多而且复杂。在分析汽车运用工程问题时,应全面 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将其置于所处各种因素和运用条 件之中,才能得到符合客观实际的分析结果。
第一章 汽车的运用效果和运用条件
1. 教学目标 掌握汽车运用效果的评价指标。 掌握影响汽车运用效果的外界条件和技术条件。 了解汽车的使用性能指标。 掌握汽车运行适应性的分析方法。 2. 教学指导 资料准备:教材、汽车运行视频、教学课件等 仪器工具:五轮仪、非接触式速度测试仪、油耗计、加速度计等。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学生分组讨论,汽车货(客)运企业调研, 汽车运行工况试验等。
汽车设计 第一章 汽车总体设计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
(3)货车的布置形式
(a) 发动机位于前轴之上,驾驶室之前
(b) 发动机位于前轴之上,部分深入驾驶室
(c) 发动机位于前轴之上,驾驶室的正下方
(d) 发动机位于前轴之后,驾驶室的后下方
21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
A、发动机位于前轴之上、驾驶室之前 主要优点:安全系数高;发动机维修的接近性好;振动、噪 声和热量对驾驶室的影响较小;发动机散热性能好;驾驶室 的地板高度较低,上下车相对比较方便,驾驶室布置容易; 汽车的操纵机构简单,易于布置;轴荷分配比较合理。 主要缺点:车身前部较长;转弯半径较大;由于车头部分体 积较大,货箱相对整车的面积利用率较低;由于车头突出, 前部视野较差。
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零件设计的标准化。 3、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4、经济性 5、良好的人机工程特性、优美的外部造型和协调的色彩
3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1.1 概述
• 1.1.3 汽车的开发过程
图1.1 汽车新产品开发流程
4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1.1 概述
1.1.3 汽车的开发过程
汽车产品的开发概括来说可分为四个阶段:决 策阶段、设计阶段、试制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 1、决策阶段
15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
D、四轮驱动 四轮驱动乘用车在对地面的适应性、通过性和安全性等方 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但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2)客车的布置形式
A、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16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1.2 汽车结构形式的选择
主要优点:操纵方便,由于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等位于 车身前部,不需要长距离的操纵机构;乘客区较为宽敞 , 车身后半部分可以很平整,地板可以降低,方便乘客上下车 辆;乘客区噪声较低 。 主要缺点:由于发动机前置,离合器、变速箱和主减速机构 等全部集中车身前部,转向等机构聚集在一起,使结构复 杂,布置困难;前转向驱动桥的产量较低,价格居高不下。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件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件 项目五-汽车的舒适性和通过性

项目五 汽车的舒适性和通过性
二、汽车通过性的牵引支承参数 (三)相对附着重量
驱动轮载荷与汽车总载荷之比称为相对附着重量 Fz / G 。要提高汽车的
通过性,使驱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必须增大汽车的相对附着重量。不同
类型汽车的相对附着重量如表所示。
汽车类型 4×2轿车 4×2,6×4货车
相对附着重量 0.45~0.50 0.65~0.75
3、驾驶技术
项目五 汽车的舒适性和通过性
三、汽车通过性的影响因素
(二)使用因素
驾驶技术对汽车通过性的影响很大,为了提高通过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01
(1)汽车通过松软地段时,应尽量采用低速挡, 使汽车具有较大的驱动力和较低的行驶速度,而且应 避免换挡和加速,尽量保持直线行驶。
02 03
(2)若汽车的驱动轮为双胎,如因双胎间夹 泥而滑转,可适当提高车速,将夹泥甩掉。
(3)驾驶员位置应具有良好的视野范围,以便获取道路状况、信号标 志和周围车况等必需的外部信息。车内仪表和警示灯要易于辨认,以便 及时获取汽车的行驶状况和各装置的工作状况等信息。
项目五 汽车的舒适性和通过性
03 汽车的通过性
项目五 汽车的舒适性和通过性
一、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
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直接影响汽车通 过坎坷不平地带和克服各种障碍的能力。由 于汽车与不规则地面之间的间隙不足,而被 地面托起无法通过的现象,称为间隙失效。 间隙失效可分为顶起失效、触头失效和拖尾 失效。
二、行驶平顺性的评价与检测
1、汽车悬架装置简介
(二)汽车悬架装置检测
悬架装置是将车身和车轴进行弹性 连接的部件,通常由弹性元件、导向装 置和减振器三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 包括缓和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振动和冲 击,迅速衰减车身和车桥的振动,以及 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各种力和 力矩,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平顺性、行 驶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
第一章 总论

LNB SCCHK 5 2 X 000001
1
2
34 5
6
1. 1~3位(WMI):世界制造商识别代码,表明车辆是由谁生的,GB 16737-2004 《道路车辆 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LNB-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2. 4~8位(VDS):车辆特征: 轿车:种类、系列、车身类型、发动机类型及约束系统类型。S-索纳塔轿车,C-
1.首部: 企业名称代号,两个字母
TJ7100
EQ1041
2.中部: 车辆类别代号,一位数字 主参数代号,二位数字。 产品序号,一位数字。
3.尾部: 专用车辆分类代号,一至三 个字母。 企业自定代号,拼音或阿拉 伯数字,位数不限。
CK6980
HY 5100 GJYZ
HY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5专用汽车,10总质量10t级,0第一代产品,G罐式汽车, JY专用汽车用途特征代号为加(Jia)油(You)车。Z企业自定代号,表示植的汉语拼音的 第一个字母。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代总质量为9700kg的食用植物油加油车。
乘用车
基本乘用车 MPV SUV
交叉型乘用车
乘用车主要用于 运载少量人员及 其随身行李或临 时物品,包括驾 驶员座位在内最 多不超过9座。
商用车
客车 货车 半挂牵引车 客车非完整车 货车非完整车
商用车主要用于 运送大量人员
(包括驾驶员座 位在内,座位数 大于九座)或以 载货为主要目的
轿车是基本型乘用车的俗称,包括高级乘用车、普通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活顶乘用车、 敞篷车等。从外观上区分,高级乘用车有4个或6个侧门,6个或6个以上侧窗, 4个或4个 以上座位,至少二排,且后排前可安装折叠式座椅;普通乘用车有2个或4个侧门,4个或4 个以上座位,至少二排;小型乘用车有2个侧门,2个或2个以上的座位。
第一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⑵偶然故障期(B段)
在此期间, λ(t)的变化趋于稳定,接近常数,属故障 率恒定型,相当与正常使用期。
此类故障多由操作不当、装配失控、润滑不良、维护欠佳、 材料及隐患等偶然因素而引发,没有一种特定的原因起主 导作用。 在正常使用期内,应在正常使用的基础上,执行“预防为 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方针,以降低故障 率,维持并保证汽车的完好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
2
汽车维修 工程
精品课程
第一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1-1 汽车可靠性概述
一、汽车可靠性与维修 1、可靠性
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 能的能力。 ⑴可靠性的四要素: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
①产品:通常是指可作为单独研究或单独试验对象的任何元件、 零件,甚至一台完整的设备。
精品课程
第一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2、维修:指在系统投入运行后,为了保持或在系统发 生故障后恢复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采取的技 术与管理措施。
维修包括维护与修理,维护是为了保持产品完 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修理是为了在系统发生故障后 恢复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汽车维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汽车的技术状况, 提高其使用可靠性;但不能完全恢复其固有可靠性 水平。
④规定功能:设计任务书、使用说明书、订货合同以及国家标 准规定的各种功能和要求。如:安全性、舒适性、动力性、 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等。
汽车可靠性标志着汽车在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内保持 所需质量指标的性能。
2007年6月
编辑版pppt
4
汽车维修 工程
精品课程
第一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2)可靠性的类型
①固有可靠性: 产品从设计到制造整个过程中确定了的内在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动力 制动力 控制参数
支承力干 扰参数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三、道路交通的危险状况
突然出现障碍物
失控(滑移)
路况突然变化
躲避或制动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汽车
人 被动安全性
外部安全性
变形特性 车身外形
内部安全性
乘员室配备 安全带拉回系统 转向柱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主动安全性系统与被动安全性系统
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区分,主要是以发生意外时 的撞击做为区分。 主动安全装置是指发生撞击之前所动作的辅助装置, 主动安全装置是指发生撞击之前所动作的辅助装置 以各种方式介入驾驶的动作,避免车祸意外的发生。 以各种方式介入驾驶的动作,避免车祸意外的发生。 被动安全装置,则是在车祸意外发生, 被动安全装置,则是在车祸意外发生,车辆已经失 控的状况之下,确保驾驶室内乘员的安全。 控的状况之下,确保驾驶室内乘员的安全。
七、测量参量
行 驶 动 力 学 的 参 量
转向盘角度 横向加速度
其他参量:
纵向和横向速度
纵向加速度和减速度 横摆速度 浮动角和侧倾角
前、后轮转角 所有车轮的侧倾角 转向盘力矩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八、反应时间
驾驶员接到紧急停车信号时,并没 有立即行动,而要经过T1s以后才意识 到应进行紧急制动,并开始移动右脚, 再经过T2s以后到才开始踩到制动踏板。 这一段时间T=T1+T2,称为驾驶 员反应时间。这一段时间,一般为0.41.0s,它与制动系的性能无关。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第一节 安全性系统
道路交通安全性 环境 主动安全性
行驶特性 视野状况 操纵部件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主动安全系统
ABS ASR ESP ACC
被动安全系统
TCS 安全气囊(SRS)
安全带控制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第二节 行驶原理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第二章 行驶物理学基础
第一节 轮 胎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四、行驶性能
转向、加速、制动 驾驶员的操作 外部的干扰 汽车 保持 直线 行驶 的能力
路况、风力、风向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四、行驶性能
设 定 路 线 外部 干扰参数 加速 制动 转向
驾驶员
汽车
行驶 路面影响
实际 路线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车速过高
错误的使用道路 安全距离不够 错误的优先行驶权 错误的转变 酒后驾驶
汽车 缺陷 故障
照明不良 轮胎不良 制动不良 雨雪天气 大雾天气
天气 原因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二、事故的预防
视野干 扰参数 目标 引导 参数 发动机 障碍物 干扰参数 支承力干 扰参数 ESP 制动器
五、行驶性能的判断
汽车的稳定性 汽车的可操控性 汽车的可制动性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六、行驶方式
不变的环道行驶 过渡行驶 在弯道制动、 负荷变化反应
汽车固有的转向性 汽车的机动性
汽车的转向性、行驶 稳定性和制动性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九、行驶过程
匀速行驶
非匀速行驶
起步加速
制动减速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十、商用车的行驶性能
有中轴装载挂车的空商用牵引车 的横向动力学性能最差。 半挂车制动时存在前后折曲的危 险。
一、驾驶员行为 转动多大角度 转动转向盘 踩下制动踏板 踩下加速踏板 转向盘位置 行驶路线的偏差 加速踏板位置
引导性
何时开始制动 何时加速汽车
稳定性
通过驾驶训练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二、事故的原因
人 员 的 错 误 行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