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安全上网应有法律保护

青少年安全上网应有法律保护
青少年安全上网应有法律保护

青少年安全上网应有法律保护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网络成瘾”可以说是最普遍、影响最广的。网瘾也被成为精神鸦片,目前我国约4000万未成年网民中“网瘾少年”占10%左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因孩子沉迷网络而引发的社会和家庭问题,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教育的难点。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以及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之后,怎么帮助他们脱瘾,成为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出来和会、家庭、学校的监督与关爱之外,我认为,最主要、最有力的手段,无疑就是依靠法律途径。

“网络成瘾”没有一个标准的法定界限,也很难去划分这样一个界限,因此,确定青少年是否属于“网络成瘾”,就需要心理咨询医师和精神科医师的判断。法律应鼓励更多的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师参与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护中来。

青少年网络成瘾,大多数原因是自身的资质力部强,很难抵御外界的诱惑。法律在立法方面,应重视社会网络市场的规范化、内容健康化等,尤其是“黑网吧”的取缔上,要加强执法力度,为青少年健康上网提供积极良好的环境。

在我国,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主要有《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保护,2006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采取疏堵结合的措施。关于“疏”的措施主要包括:开设适宜未成年人的“绿色网吧”,社区中的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等。关于“堵”的措施主要包括:禁止在中小学校园附近设置营业性网吧;禁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接纳未成年人等。

然而,由于我国的网络立法不完善,网络信息、网络游戏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保护并不到位。首先,我国关于网络的立法存在着层次低、范围窄问题。我国现行的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基本上是部门规章,调整范围受到限制,出现了网络问题处理中无法可依的局面。其次,我国关于网络管理方面的立法不完善。关于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网络游戏等级的规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监管等方面的法律不健全,现行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再其次,我国没有关于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专门法律,现行法律法规中有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内容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国际上,很多国家早就意识到通过立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在美国,儿童网络保护方面的联邦法律主要有3个,即《儿童在线保护法案》、《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案》、《儿童互联网保护法案》。这3部法律规定了商业组织、家庭、学校等在儿童网络保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研制屏蔽性软件,要求学校、图书馆、网吧安装屏蔽性工具;设立与成年人分开的专门的未成年人的上网场所;对不良信息网站的严格管理,成人网站设定身份认证制度等。在日本,今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保证青少年安全安心上网环境的整顿法》,对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行业管理协会、电信服务商、过滤软件开发商、网络内容服务商、民间团体和未成年人监护人等在保障青少年安全安心上网方面的义务做出了详细规定,并要求推广和不断升级过滤软件,以确保青少年的上网安全。为了在青少年中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韩国相关部门在小学、初中的德育教科书和高中的市民伦理、电脑等教科书中增添了有关网络伦理的内容。

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关键在于要有完善的法律规定。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权利保护的最有力手段。当前未成年人网络社会问题的严重性,迫切需要制定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建立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网络空间。

当前,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具有可行性。首先,通过网络管理的立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立法,我们具有了丰富的有关网络管理的立法经验和未成年人保护的立法经验,这为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奠定了基础。其次,国外有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既成立法经验,可以为我们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提供良好的借鉴。因此,我国可以在法的移植的思维下,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在本土化的框架内,总结经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

拟制定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未成年人利用网络的合法权益和防止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侵害,积极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立信息分级技术和过滤技术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作用;明确界定限制或禁止未成年人浏览的信息范围;确立网络游戏分级管理制度;确立网络服务提供商、信息内容提供者、运营商等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不良信息侵害中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上网情况调 查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电脑的普及,手机上网的方便性,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正面影响也越来越广泛了,但网络的负面影响也随之出现,网络犯罪层出不穷。其中受害的中学生和犯罪的中学生也占了较大的比例。网络以她非凡的魅力吸引着人们。我们经过这次调查和研究来了解中学生上网情况,并提出我们善意和理性的建议。希望中学生能看透虚拟网络的利和弊,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同时也殷切的盼望迷失在网游世界里的学生能走到正确的轨道上。 研究方法:网络问卷调查,实地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研究时间: 8月— 10月 研究对象: (1)由学校组织,对某某校高一、高二近300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有较高的可信度. (2)设计网络问卷,邀请中学生不记名答卷。调查情况: 1、上网地点: 在家83.33%,在网吧7.14%,到同学或朋友家2.38%,其它 7.14%,从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在家上网,这为家长的监督提供了可能性。 2、每次上网的时间 2 2020年4月19日

4小时以上占30.95%,2-4小时的占45.24%,1-2小时的占 16.67%,1小时以内占7.14%。 3、每周上网时间:经过调查,每天都上的占40.48%,每周上6次左右的占7.14%,每周上3次左右的占30.95%,每周上1次的占21.43%, 4. 对上网的迷恋程度 很迷恋占4.76%,迷恋占16.67%,一般占69.05%,不迷恋占 9.52%。 5. 最经常玩的游戏 网游占54.76%,单机版占11.9%,电脑附带的小游戏占 14.29%,其它19.05%。 6、对网恋的看法: 能够尝试网恋的9.52%,反对网恋的28.57%,无所谓占61.9%. 7.网络的开放与青少年的某些犯罪是否有关 认为是占40.48%,认为不是占33.33%,不清楚占26.19%。 8.上网对学习影响 影响,但不大占64.29%,影响比较大占14.29%,没有占 21.43%。 9.因上网有逃课经历(任何课程)篇二: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初中部) 3 2020年4月19日

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及其案例

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及其案例当今社会,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虚幻世界中,整个精神被那激动的情节所吞蚀,五彩缤纷、虚拟莫测的网络世界,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网络游戏大约有95%是以刺激、暴力和打斗为主要内容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越刺激的游戏上网参与的人数就越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降低能力,影响学业 不可否认,电脑网络信息丰富,确实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但是,网络传播的形象化(图、文、音、像),跟电视一样,使学生"看"多"想"少或只"看"不"想",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就会逐渐下降。网络游戏题材丰富,像科幻、武打、比赛等等,因此,一些游戏迷宁可不吃饭,也要省下钱进网吧过一把瘾,久而久之,就会玩物丧志,荒废学业。据调查表明,上网的中小学生有80%以上是打游戏,15-16%是交友聊天,真正查询资料用于学习的为数极少。一方面,上网占用了青少年学习、休息的部分时间,造成青少年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紧张等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由于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上课、睡眠等,也常常想着网上空间,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况。除在精力方面,在身体健康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视力大幅下降。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曾经有一个中学生,游戏上瘾,夜不能寐,晚上11点多了,又起来跑去游戏厅,一直玩到天亮,早上上课昏昏欲睡。问他,答曰:“有一关我没打过,睡不着,想想,我能过关的,所以就又去了”。游戏成瘾是指长期迷恋电脑游戏,上课渐感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成绩下降。由于长时间沉溺于游戏机房,导致生活节律紊乱,一旦停止电脑游戏活动,便难以从事其他有意义的事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减退,出现难以摆脱的渴望玩游戏机的冲动,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这些行为特征与毒品成瘾行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是一种心理病理行为。 二、心理病变--孤独症 青少年长时间上网,不仅影响学业,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教学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迷上网吧以后,不仅成绩下降,而且变得目光呆滞,沉默寡言,孤僻怪异,易暴易躁,让人不可捉摸,也不再与同学说笑玩耍了,经常一个人呆呆地发愣。举个例子,一个重点中学的尖子生,自从迷上网络游戏以后,一天短则二小时,长则四五小时,花钱不少不说,问题是从此他就象换了一个人,一离开电脑,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感到孤独,感到周围的人都很陌生,不愿再与他人交往,心理学家认为他患了一种“自闭症”。 三、昼夜泡吧,摧残身体 青少年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不知饥渴、不分昼夜地泡吧,对其身体的危害不亚于大麻、白粉等毒物,这并非危言耸听。一名13岁中学生从家里偷出300元钱,在网吧玩游戏连续4天4夜,由于网络游戏的激烈刺激和惊心动魄的打斗,使他血压升高,心跳过速,又加上过度疲劳,最后猝死网吧。由于中学生心理不成熟,意志较弱,容易受网络的引诱而沉湎于其中,诱发“网络心理障碍症”。“网络心理障碍”是指患者上网成瘾,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进行聊天、玩网络游戏等活动,进而迷恋网络,离开网络就会产生各种病症,以致损害健康,造成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失调。典型的表现是:厌食、失眠、精神萎靡、冷漠、孤僻、丧失兴趣。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念头和自杀行为。中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主要有孤独抑郁、游戏成瘾、色情成瘾、网恋等。

青少年学生上网状况和网络的利弊

关于青少年学生上网状况和网络的利弊

————————————————————————————————作者:————————————————————————————————日期:

关于青少年学生上网状况和网络的利弊 调 查 报 告

调查目的: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影 响,加强新时期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 高青少年对现代科技知识的掌握,全面深 化“青少年文明上网”活动。 一、当前青少年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 (一)青少年上网的好处: 第一:可以开阔视野; 第二:可以加强对外交流; 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 第四: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学业; 第五:拓展了当今青少年教育的空间。 (二)青少年上网的弊端 一是上瘾问题; 二是部分不健康网点问题; 三是荒废学业问题; 四是诱发青少年犯罪问题; 五是网上交友问题。 (三)青少年上网的数字情况分析 性别比例: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比例高。高中男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男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学男生占小学生的25%。 家庭因素:父母学历越高,其子女上网比例越高。

上网日期:近80%的青少年用户从1999年开始使用互联网。 上网时间:青少年平均每周上网时为112分钟。 热闹网站:新浪、搜孤、网易、百度。 网站类别:青少年上网,60.3%的时间浏览大陆中文网站,25.2%的时间浏览海外中文网站,14.5%的时间浏览外文网站。 父母限制:8.4%的父母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网,大多数父母反对子女上网,反对子女到网吧上网。 上网目的: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 常用功能:超过50%的使用率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6%),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OICQ联系方式。 需求排序:依次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味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 网络内容的真实度:69.3%的青少年认为网上内容50%是真实的;24.6%的青少年认为网上的内容80%是真实的。 网吧的数量问题:82%的青少年认为当前网吧数量过多。 二、建议 1、“引导”:就是要通过各种措施,引导青少年主动接触网络,利用网络,远离“数字鸿沟”,不断提高素质,给青少年充分的“网上空间”。要考虑针对青少年的注意力,专门设立宣传正面信息的网站,增强点击律。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社会化特点,

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2014年5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目录 前言 (5) 报告术语界定 (6) 内容摘要 (7) 第一章青少年上网行为概述 (9) 一、青少年网民规模及群体特征 (9) (一)网民规模 (9) (二)群体特征 (9) 二、青少年上网行为特征 (12) (一)上网地点 (12) (二)上网设备 (13) (三)上网时长 (13) 第二章青少年网络应用行为分析 (14) 一、信息获取 (15) 二、交流沟通 (15) 三、网络娱乐 (15) 四、商务交易 (16) 第三章青少年手机上网行为分析 (17) 一、青少年手机网民规模 (17) 二、青少年手机网民特征 (17) 三、青少年手机网民网络应用行为 (19) 第四章不同地区青少年上网行为分析 (20) 一、城乡青少年上网行为对比 (20) (一)城乡青少年网民规模特点 (20) (二)城乡青少年应用差异 (21) 二、东、中、西部青少年上网行为对比 (22) (一)东中西部青少年网民规模特点 (22) (二)东中西部青少年网络应用差异 (24) 第五章未成年人上网行为分析 (26)

一、未成年网民规模和特征 (26) 二、未成年网民网络应用情况 (27) 第六章总结和建议 (29) 图目录 图12009-2013青少年网民规模及占比 (9) 图22012-2013年青少年网民性别构成 (10) 图32012-2013青少年网民年龄分布 (10) 图42012-2013年青少年网民在学状态分布 (11) 图52012-2013年青少年网民城乡结构 (11) 图62012-2013年青少年网民上网地点 (12) 图72012-2013年不同学龄期青少年网民网吧上网比例 (12) 图82012-2013年青少年网民上网设备 (13) 图92009-2013少年手机网民规模及占比 (17) 图102012-2013年青少年手机网民性别结构 (18) 图112012-2013年青少年手机网民年龄结构 (18) 图122012-2013年青少年手机网民城乡结构 (19) 图132013年青少年手机网民网络应用 (19) 图142012-2013年青少年城乡网民规模及增长率 (20) 图152013年城乡青少年网民上网地点对比 (21) 图162013年城乡青少年网民上网设备对比 (21) 图17城乡青少年网民在各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差异 (22) 图182013年东中西部青少年网民规模及占比 (23) 图192013年东中西部青少年网民上网地点对比 (23) 图202013年东中西部青少年上网设备对比 (24) 图212013年未成年网民和青少年网民上网地点对比 (26) 图222013年未成年网民和青少年网民上网设备对比 (27) 图232013年未成年手机网络应用 (28)

中学生上网现状调查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现在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及相关看法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且时间长,但多数家长从未上过网以及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根据调查显示,94.6%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有11.8%的中学生认为“长时间不上网是难以让人忍受的”。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就大为逊色了。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家长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中学生上网的比例及看法 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有59.2%的中学生网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学习网络知识。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但是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有27%的家长持赞成子女上网的态度,反对的家长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增加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7.4%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 (2)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容易上瘾。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2)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

青少年存在的社会问题研究

青少年存在的社会问题研究 【摘要】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大,稍有不适,便会引起青少年心理或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犯罪现象的产生。近年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社会工作及生活节奏日趋加快,一些高科技技术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之我国在青少年管理方面,缺少制度的支持和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青少年转型的这一关键时期,行为偏差问题日益变得突出,在社会外在环境转型期的青少年出现了种种社会问题及负面现象,因此研究青少年社会问题及相关应对措施有着较为迫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存在社会问题研究 青少年期的含义一般指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段时期。初中阶段(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被称为少年期,高中阶段(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被称为青年初期。处于这两个阶段的青少年正值青春发育时期,故又被称为青春发育期。青春是绚丽多姿的,好似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幅画卷,就可以领略到他们多彩的风姿。因此,我们将

从大家熟知的一些文学经典、教育经典作品中对青少年的描写人手,从现代生活现象中青少年的心语心声人手去认识、了解与感悟青少年期。 青少年是其个人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有着两端兼备的优势和缺点。青少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强烈。它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2)青少年认知很旺盛。不仅记忆力越来越好,求知欲也比较强,接受新事物快。(3)青少年不仅情感丰富,而且还不稳定。在青春期的阶段,因为发育不成熟,遇事容易激动,情感比较强烈,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对外界及自身易产生怀疑、不信任感,会存在着多种情绪状态。 青少年存在的社会问题的原因总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问题,与社会密切相关,由于社会外在环境的变化较快,经济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造成青少年应接不暇,不能很好的适应和融入这种环境;其次,作为青少年自身角度,属于生理及心理成熟期,属于个人审视外在世界的价值观、社会观及生命观的建树期,可塑性强,受外在影响变化较大,容易受到外来社会负面信息及现象的误导及影响;第三,是社会高科技产品等技术的渗透,影响了青少年的生活,甚至相关产品占据了青少年成长的相当部分时间,对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 网络游戏消费和毒品消费本质上没有区别 众多家长的眼泪成就了中国一批新富豪 网络游戏正在与国家展开一场人才争夺战 本来游戏就是游戏,不是当真的事,但这种摸不到、捉不住的神奇玩意,和网络结合到一起,让许多人上瘾,让许多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好事又变成了坏事,而且是看不住、挡不住的一件坏事。父母的眼泪挡不住,政府的阻吓挡不住,那个小小的视窗里,有太多的似神非神、似妖非妖、似鬼非鬼、似人非人的东西。让人眼花缭乱,手舞足蹈。 我在三年前讲过一句话:海洛因是第一毒品,比海洛因更毒的是没有监管的权力,比权力更毒的是无法控制的网络游戏。 慈母的跪拜与“精神鸦片” 田炳信:你不是专业搞网络的,怎么有兴趣研究工作以外的事情? 张春良:我对于网络游戏的思索,是因为母亲们的眼泪。 远方老家的一个表弟曾是学校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却因为沉溺网络游戏而最终荒废学业,高二便退了学,直到现在还每天8小时泡在网吧里玩《传奇》。阿姨每次来电话,都是流着泪央求我帮助寻找一个解决办法。 2004年9月,我在一间网吧里亲眼目睹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过半百的母亲满面愁容地进了网吧,走到他儿子跟前。儿子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上刺激的网络游戏画面,嘴里不停地喊着“打死他!打死他!”对于母亲的到来毫无察觉。母亲见状,“扑通”一声跪倒在儿子面前:“儿子,妈妈求你了,咱们上课去吧,妈妈都找你一个星期了……”说完嚎啕大哭,那哭声撕心裂肺,令人痛心疾首。 我在一份文学刊物上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天下所有母亲的跪拜,都是伟大的,包括狼在内。但那位慈母的跪拜,却是人类最大的悲哀。 田炳信:网络游戏对孩子的诱惑,和当年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一样,是不分贫富、不分身份高低的。无论你是下岗工人、富商大贾还是党政高干,无数家长对孩子前途的殷切希望,就可能毁在网络游戏上面。 张春良:在我国,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已经到了必须引起严重关注的地步,媒体上对网络游戏给青少年造成危害的案例报道比比皆是。 田炳信:到底有多少青少年沉溺其中?

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课题主持人:王方圆 单位:枣庄市第二中学高一10班 日期:2015年10月16日 班级:高一(10)班 组长:王方圆 组员:任高立胡凯婷张萌萌贾滕滕侯强

一、调查背景 学生一直都是备受家长、教师和校方以及社会教育机构等关注的群体,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接受信息最强的时候,因此对于中学生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现在互联网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其中有一部分人群就是中学生,对于中学生上网现在国家虽然有规范不让未成年人进网吧,但是通过一些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这一现象依然存在。 据调查,大部分的中学生中,都是喜欢上网的。包括上过网的学生和没有上过网的学生,对于网络都是有种特殊的情结的。大多数的中学生上网以玩游戏的居多,尤其是男生,另外的一部分就是查阅自己爱好的相关信息,其次就是聊天,看电影,收发邮件,下载资料图片和看新闻之类的。 一些专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结果表明,大多数中学生上网的时间都是在节假日,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跟同学一起结伴上网的。主要的途径都是在家里上网,然后在是去网吧,或是同学的家里上网。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网络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毋庸置疑,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它给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飞跃。“网络”已成了当今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衣衫快捷的窗户。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中学生一族。对网络更是情有独钟,一“网”情深。然而“网络”在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无限巨大的“垃圾场”的大门,对身心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可谓“一半是馅饼,一半是陷阱”。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探究中学生的上网情况,分析网络的利与弊,告诉青少年应如何对待网络,让网络这把双仞剑更多地成为学生的好帮手,让祖国的新一代茁壮成长。 三、研究过程 1、确定研究目的:提出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查找来了解有关青少年的一些信息。 2、整理数据:把调查的数据分析并整理,然后一一删减。 3、具体分析:整合数据,写成论文 四、调查方法 (1)问卷方法(调查范围:周围小区居民)(2)各种书刊资料收集(3)网上查询(社会上的其他人士对于上网的认识)(4)组员讨论研究(5)材料整理与编辑 五、调查研究: (1)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是15—17岁的青少年。调查发现经常上网的是男同学,几乎每天上网,偶尔上网的和从未上过网的女生居多。上网费用的来源多数人是节省的饭钱。大多的人在网吧上网。家长对学生上网的态度是少有约束。很少正确使用。上网的目的部分聊天,大多是玩游戏。上网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占少量。谈到对网络的看法,认为内容既有健康。也有不健康内容的占一半。所里据熟悉网站的名称都市游戏和歌曲网站。 (2)青少年上网的原因: 第一,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成人意识强烈,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什么事度可以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事实往往相反,他们经常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娇宠惯了, 一点小小的挫折可能就会`令他们无法接受,具体表现为情绪波动比较大,控制情绪能力不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受挫折后情绪不稳定,使得这些孩子不自觉地去寻找一个能充分满足自己的世界,网络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一条件。在网络世界里,他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他可以完全逃避现实,他的情绪可以得到充分的宣泄。第二,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是青少年选择网络的又一主要原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最关键的时期尤其需要来自父母的正确指导。很多父母更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了青少年偏要和跟父母对着干的局面:你们不让我打游戏,我偏要这么做。第三,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

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网络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毋庸置疑,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它给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飞跃。“网络”已成了当今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衣衫快捷的窗户。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中学生一族。对网络更是情有独钟,一“网”情深。然而“网络”在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无限巨大的“垃圾场”的大门,对身心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可谓“一半是馅饼,一半是陷阱”。 2、调查方法: (1)问卷方法(调查范围:周围小区居民) (2)各种书刊资料收集 (3)网上查询(社会上的其他人士对于上网的认识) (4)组员讨论研究 (5)材料整理与编辑 3、调查研究: (1)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是15—17岁的青少年。调查发现经常上网的是男同学,几乎每天上网,偶尔上网的和从未上过网的女生居多。上网费用的来源多数人是节省的饭钱。大多的人在网吧上网。家长对学生上网的态度是少有约束。很少正确使用。上网的目的部分聊天,大多是玩游戏。

上网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占少量。谈到对网络的看法,认为内容既有健康。也有不健康内容的占一半。所里据熟悉网站的名称都市游戏和歌曲网站。 (2)青少年上网的原因: 第一,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成人意识强烈,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事实往往相反,他们经常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娇宠惯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可能就会令他们无法接受,具体表现为,情绪波动比较大、控制情绪能力不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受挫折后情绪不稳定,使得这些孩子不自觉地去寻找一个能充分满足自己的世界,网络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一条件。在网络世界里,他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他可以完全逃避现实,他的情绪可以得到充分的宣泄。 第二,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是青少年选择网络的又一主要原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最关键的时期尤其需要来自父母的正确指导。很多父母更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了青少年偏要和跟父母对着干的局面——你们不让我打游戏,我偏要这么做。 第三,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比较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

新编关于社会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状况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318 新编关于社会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状况的调查报告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编关于社会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状况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一、调查时间:20xx年x月。 二、调查地点: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青少年 社会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共青团xx区委日前完成的“xx 社会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状况调研”显示的状况却并不乐观:xx青少年社会教育总体上存在资源不足、经费缺乏、设备老化、师资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据调研组组长、xx民族大学教授郭云

上网的危害

上网的危害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 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 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 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 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 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 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 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 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生上网的诸多有利之处: 第一、可以开阔视野。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上网可以充实头脑,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收眼底。 第二、可以对外交流。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现在有了互联网,他们可以彻底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并且在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网络为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不仅老师,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各类教育网站获取学习资讯。 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消除心理障碍,可以没有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心事,减轻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一来可以锻炼文笔,二来觉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自己动手做主页正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在掌握了电脑软件的运用同时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有利于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关于青少年上网问题的调查与分析[1]

关于青少年上网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一、前言 暑假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放假期间上网成瘾,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以至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所以我决定在暑假期间走进网吧,调查青少年为何上网成瘾的问题。从调查中我了解到很多,也懂得多…… 二、调查过程 (一)查阅相关资料 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8700万上网人数中,4500万网民是青少年,4500万青少年中有1650万是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到了19%,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是他们不仅爱上网,而且着了迷、上了瘾。按照国际上标准的说法,这叫作“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 IAD),它是一种现代形式的心理疾病。 据美国心理学年会报告有关研究统计,上网人群中IAD的比例约为6%。按照这个标准,我国青少年上网成瘾的数量则至少在440万人以上。 (二)实地走访调查 7月19至8月15期间,记者走访了市区部分网吧,通过与上网者的交谈,

同时,在调查中,我也发现目前网吧经营中存在一些问题,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四点: 1、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目前各类网吧的前身大部分是“三厅一台”场所,其空间相对拥挤,加上吸烟人群,消防安全隐患明显存在。 2、放任青少年超时消费。调查表明, 有90.65%的青少年反映,到网吧上网,业主从未问过自己的年龄,你通宵达旦上网,他们也从不劝阻。有的还在网吧内出售各类烟、酒、饮料和小食品,对未成年人造成严重影响。 3、技术防范措施使用不好。有些不法业户,没能坚持按公安、文化等部门规定的标准安装、使用防火软件和防范措施,致使网吧内 上网者可以随意浏览一些不健康信息。 4、接纳未成年人现象严重。由于没有特定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或不允许到网吧上网,从而使未成年人进网吧成为正常。网络上一些法律尚未界定清晰的电子游戏再次成为经营业主诱骗未成年人迷恋网吧的重要因素。 三、问题分析 (一)分析青少年上网原因 1、少年进入青春期之后,成人意识强烈。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帮助。但事实往往相反,他们经常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宠惯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可能就会令他们无法接受,具体表现为情绪波动比较大,控制情绪能力不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受挫后情绪不稳定,使得这些孩子不自觉地去寻找一个能充分满足自己的世界,网络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一条件。在网络世界里,他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他可以完全逃避现实,他的情绪可以得到充分的宣泄。 2、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最关键的时期尤其需要来自父母的正确指导。很多父母更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了青少年偏要和父母对着干的局面:你们不让我打游戏,我偏要这么做。 3、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不能自拔。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比较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同时,由于自控能力差,冲动性强,一旦陷入网络游戏,明知会影响学业,但是却不能自拔。 (二)分析青少年上网带来的一系列弊端 1、上网成瘾问题。众多青少年学生长期沉缅于网络之中,有的已出现了网络病症,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部分不健康网点问题。因特网上有一些宣传黄色、暴力等内容的网站,还有一些政治上反动的网站,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范本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 报告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n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 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FS-DY-20566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记录基本情况、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 i 以及形成今后的应对措施。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2月25日上午,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下称青少工程)'赢在未来?网络安全中国行”活动在通州潞河中学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未来网与360互联网安全中心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个《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六成青少年遭遇网络威胁,其中电信诈骗和账号被盗最为常见。 为更好的了解青少年上网习惯和网络安全意识,并为日 后青少工程的具体工作提供调研支撑,360互联网安全中心 和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联合发起问卷调研,从上网习惯、网络环境感知、网络安全意识三方面,对6-18岁的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53.1%的青少年已使用手机上网,31.4% 使用家庭台式电脑上网,13.1%使用平板电脑上网,仅有2.4% 的青少年使用网吧或学校的台式电脑上网。这意味着,95后的上网习惯主要通过自己的设备,且倾向于使用移动端设备。

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范文

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与人类生活越来越密切,上网已成为一种潮流,中学生更是成了这股潮流的主力军。因此,上网成为摆在青少年面前的双刃剑,人们也在关注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中学生上网?由于中学生缺乏自制力,总是不加选择地上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电脑真正为我们所用。就要从上网开始研究。以下是我对中学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的结果: (一)中学生上网问题存在的原因 中学生上网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原因复杂混和而成的。 1.自身方面的问题。中学生处于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型期,这个时期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当中,青少年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任何新鲜事物都乐于尝试,并且容易上瘾。 2.社会方面的原因。一些网吧老班为了赚钱,根本不管上网者是否未成年人。学校管理不严格,对学生的要求不到位。文化稽查部门对黑网吧的管制力度不够,导致许多网吧钻了空子,大肆接纳未成年人。 (二)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三)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应该承认,网络对学生还是有诸多好处的,主要表现在:可以拓宽知识面;网络世界的出现,使学生的生活空间,从原先相对狭小的物理空间进入了一个完全开放的虚拟空间,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层面;锻炼了社会交际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甄别现实与虚拟空间真伪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打字速度快,盲打水平高;经常玩游戏的同学反应速度快,思维敏捷。 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中学生上网存在很多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1、影响学业。中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和点歌等,这些娱乐方式对中学生很有吸引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常常身不由己,情不自禁,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业。有的上网时间过长(有的甚至通宵达旦),不能很好地休息,上课无精打采,有的即使上课时也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有的为了上网甚至旷课、逃学诸如此类的现象日益增多,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影响了学生的大好前途。 2、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大多数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就会使他们减少和人交流的愿望,甚至患上电脑自闭症,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 3、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有些网吧环境较差,大量的吸烟导致烟雾缭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有的学生上网时间太长,容

材料2 青少年社会化问题

当前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早期社会化困境和无效文化传递的问题。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人类的发明与创造就应该服务于人类,网络使我们的工作学习交流变得更加快捷流畅,它的优势应该让青少年尽享,而不是沉迷其中。早期社会化困境问题是由于青少年在网络上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但是由于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无法判断这些信息是否有用,且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形下,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导致青少年在内化社会文化知识和价值标准时往往无所适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必须提供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提供令人佩服的社会权威形象。无效文化传递问题的产生是由于青少年过分依赖网络,导致对传统文化知识涉猎较少,因此上一代的知识和规范未能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由此形成了无效文化传递。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通过正确的教育导向,得当的教育方式,持续的教育过程,对青少年上网和学习知识进行有效地引导,并对其上网内容进行适当地控制。在青少年的社会意识形成前期就着重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社会形态,逐步接受差异,适应生存环境。 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化偏差和失败,主要表现为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这主要是由于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很多学校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做为检验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将学生分为“优等生”和“差生”,区别对待。这样一种社会化模式对“差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容易使他们在今后的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应该适当加以引导,改变社会的这种观念。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被动地学习,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不是青少年的问题,是国家教育机制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下,注重开发青少年发散性思维,把书本当做基础,而把综合素质培养当做目的,既然知道应试教育的坏处,应当避实就虚,避短扬长。 我认为要认识社会,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社会及社会的含义。在社会学中,社会指的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社会的组成要素是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有如下含义,第一,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第二,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次原因。第三,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联结而成的,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些社会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生活的规范。 认识社会应该从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来认识。社会是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体系,而社会关系只有靠人的行动才能表现出来,于是,社会是否是实在的就成为有争议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社会实在论和社会唯名论。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是由各种规范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感知到社会对人们的客观约束。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上级和下级的关系等等,我们要遵守生活和工作中既有的规范,不能完全脱离社会对人的约束。这就体现的社会的强制性。社会唯名论则站在个人优先的立场上,认为人们的行为建构着社会,只有了解每一个行动者才是真正了解社会。这两种社会观各执一端,既有长处也有不足,在社会学研究中将两种观点综合利用会更有利于对社会的认识。社会还

浅谈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

浅谈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 网络让人类的生活更便捷和丰富,从而促进全球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让人类最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让人类的生活更快乐。 如果使用不当,迷恋网络游戏与网络色情只会让生活越来越糟糕。特别是青少年朋友,自控力差,一旦陷入其中后果不堪设想。笔者总结青少年沉迷网络会导致如下几种不良后果: (一)意志毅力的消磨和自控能力的下降 网络的过度使用,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健康内容中的新鲜诱*等,使青少年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而对自己的主体生活--学习,却失去兴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学业荒废。 (二)"网络性格"的形成和身体素质的下降 网络性格最大的特征是"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人机对话和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同时青少年又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时间呆在电脑前的幅射和高度紧张,会损害各种人体机能,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三)对周围人事的不信任和紧张的人际关系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人都以虚假的身份出现,尽管很多时候,你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无所顾忌地说你想说的话,但在虚假的身份之下,网络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可言,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青少年,网络为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 (四)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念的淡化.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新奇、叛逆、而又有趣味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极易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模糊不清。网络虚拟 1

正确对待青少年网络教育

正确对待青少年网络教育 发表时间:2009-06-15T16:28:46.420Z 来源:《新科教》2009年1-2月供稿作者:赵明川[导读] 本文从分析青少年与网络的现存关系出发,提出了如何通过正确的引导,控制和辅导让青少年对网络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正确对待青少年网络教育 赵明川(武警沈阳指挥学院教育技术中心,辽宁沈阳, 110113)摘要:本文从分析青少年与网络的现存关系出发,提出了如何通过正确的引导,控制和辅导让青少年对网络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教育;引导;辅导互联网正深入到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由于互联网巨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接触到互联网,从而也引来了各式各样的问题。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没有抢先占领这个高地,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被一些不健康网站、网吧侵蚀或毒害。我们不仅不能放弃这个高地,而是攻占这个战略高地,兴其利,去其弊,使网络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强大的战略基地,让网络为素质教育服务。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要采取疏导的方法加以引导 学校可以建立网络兴趣班开设网络活动课,将素质教育的阵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指导学生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休闲娱乐与学习工作的关系。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和创造当中去,让学生从被动的沉溺在营业性的网吧里接受各种信息转为主动的将精力用到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或利用网络学校学习各学科知识,如网上英语沙龙、数理化辅导等等。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舞台,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定期举行FLASH设计大赛,并将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又如建立学校网页,让学生承担部分专栏的网页制作。让孩子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充分地获得成就感。 二、必要时采取必要手段加以控制 首先要堵住恶流的源头,通过健全网络法律的建设,来保证网络的正常秩序,目前世界上几乎还没有一部完善的网络法规,网络秩序主要是依靠道德的约束力来维持。作为孩子的师长,除了呼吁加速网络法制的建设外,要利用自己的威信,严正地向孩子申明上网的最基本原则:不准主动地查找、浏览不健康内容,即使被动地收到不健康内容也要做到“非礼勿视”。另外,在技术上进行必要的堵,就是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使孩子们免受毒害。如国家安全部监制的“学生浏览器”,能有效的将大多数不健康的内容屏蔽于浏览器之外,北京也建立了19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绿色通道”,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净土。另外,可以运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软件,如:《护花使者》,同时,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分级审查中,分级功能可分别从暴力、裸体、性和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还可以在许可站点设置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或无论如何分级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 三、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 青少年进行青春期的年龄阶段后,性成熟与性无知的矛盾日益突出。班主任老师应积极配合卫生老师、体育老师共同做好学生的青春期的教育指导工作。除了利用《健康课》或《生理卫生课》对孩子进行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外,可以开展专题知识讲座、播放幻灯和电影等方式做好青春期卫生知识和性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同时,可以开设青春期教育的家长培训班,争取家长的大力配合。这样,孩子掌握科学的卫生知识和性知识,就会获得免疫力,自觉地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青少年时期是身体日趋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开始萌动和发展,同时,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很容易走极端。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其社会压力,也有情感方面的需要,如渴望友谊、渴求被了解、被尊重,希望获得成就感。一些孩子(如一些后进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藉慰,往往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心理。这就需要教育者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在绝对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谈氛围下,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敞开心扉,教育者则较容易找到孩子的心理症结,并开出良方。 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不文明行为,如在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的文件,捏造虚假信息散布含有不健康内容的邮件,欺骗或用不文明语言攻击他人等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养,使他们懂得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网络环境,要从我做起,要具有公德心和责任感,绝不能有玩世不恭态度和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报复心理。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全社会的人都应该自觉维护网络环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