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营养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营养与健康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

《营养与健康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

《营养与健康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目的:目前社会大众的营养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例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等正在逐渐地侵蚀芸芸众生的身体。

这些疾病的出现非一朝一夕所致,而是你日常的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所日积月累而慢慢形成的。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社会不同群体,即便受过大学教育者,也很难系统地知晓不良饮食习惯是大多数慢性病发生的主因。

大多数民众缺乏一些常识性的良好饮食行为,使得成年人慢性病发生率不断攀升,给整个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并且事实上,这些慢性疾病在医学上是无法治愈的。

为此,我们开设了《营养与健康》这一门通识教育课,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从现在就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理解“健康第一,疾病重在预防”的重要性。

同时,中国政府也于2016.11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第一篇《总体战略》的第二章《战略主题》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

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上述的黑体字部分也正是我们的课程所贯穿的中心思想。

三、基本内容简介《营养与健康》是一门通识教育课。

授课对象大多为大一新生,定位在: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从现在就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目前在中老年群体所出现的常见慢性病是如何由于长期的不当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所引起,并且这些疾病是只可控制,不可治愈,希望使他们从此刻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膳食与生活习惯,理解“健康第一,疾病重在预防”的重要性,从而帮助他们在进入高龄阶段时可远离这些可恶的慢性病。

养生食疗教学大纲模板

养生食疗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养生食疗2. 课程代码:XXX3. 学分:XXX4. 适用专业:XXX5. 教学学期:XXX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中医养生食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 熟悉不同体质人群的饮食调养原则。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饮食问题。

- 具备制定个性化养生食疗方案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部分:中医养生食疗基础理论1. 中医养生概述2. 食疗的基本原则3. 食物的四气五性4. 食疗的配伍原则第二部分:常见体质与食疗1. 平和体质的食疗2. 阳虚体质的食疗3. 阴虚体质的食疗4. 气虚体质的食疗5. 血虚体质的食疗第三部分:四季养生与食疗1. 春季养生与食疗2. 夏季养生与食疗3. 秋季养生与食疗4. 冬季养生与食疗第四部分:常见疾病的食疗1. 呼吸系统疾病的食疗2. 消化系统疾病的食疗3. 循环系统疾病的食疗4. 妇科疾病的食疗第五部分:养生食疗实践1. 食疗食材的选择与处理2. 食疗食谱的制定3. 食疗餐点的制作4. 食疗效果的评价与调整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养生食疗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食疗食材的选择、处理、食谱制定和餐点制作等实践活动。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60%,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2. 实践操作:占课程总成绩的20%,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 平时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20%,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 《中医养生食疗学》- 《中医养生康复学》2. 参考书目:- 《食疗宝典》- 《中医食疗学》七、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进度表)八、教学资源1. 实验室:提供食材处理、烹饪设备等实践操作所需资源。

临床营养学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营养学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营养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营养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营养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人体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相互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临床营养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制定一份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实验目的临床营养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临床营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营养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并能够评估和监测其效果。

二、实验内容1. 营养评估实验:学生将通过实际案例,运用营养评估工具和方法,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

包括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测量体重和身高、计算体质指数、分析血液生化指标等。

2. 营养干预实验:学生将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

包括制定饮食计划、推荐适当的营养补充剂、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整等。

3. 营养监测实验: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营养监测,包括测量患者的体重、记录饮食摄入量、分析尿液和粪便中的营养物质含量等。

通过监测的结果,学生可以评估干预方案的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室模拟:学生将在实验室中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模拟患者的情况,进行营养评估、制定干预方案和监测效果等操作。

模拟实验能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

2. 病房实习:学生将在医院的病房中进行实习,亲身参与患者的营养评估和干预工作。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干预。

3. 病例分析:学生将通过分析真实的病例,进行营养评估和干预方案的制定。

通过病例分析,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四、实验评估实验评估是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和评价。

评估内容包括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方法的掌握、对患者情况的分析和干预方案的制定等。

评估形式可以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小组讨论等。

五、实验教学的意义临床营养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 1110128612.课程中文名称:临床营养学3.课程总学时数: 274.课程学分数: 1.55.授课对象:护理本科专业6.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为护理本科专业必修课,是护理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临床营养学是营养学的重要组成成份,是运用营养学知识来治疗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的科学。

营养治疗在临床综合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合理平衡的营养,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和发展,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营养日益倍受重视。

掌握和运用营养学知识对所有医学生都是必要的,更是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整体护理所必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通过《临床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营养学的基础知识、不同人群的营养和膳食需求、食品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医院膳食的种类和制备、熟悉各类常见疾病的膳食治疗,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护理工作实践,有效地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选取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内容为教学重点,选取针对四年制护理本科专业编撰的教材。

三、学时分配四、课程内容第一章营养学基础【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 掌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的营养学意义。

2. 掌握人体热能需要量及简易计算方法。

3. 掌握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C 的主要生理功能。

4. 掌握钙、磷、铁、碘、锌、铜的主要生理功能。

5. 熟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的主要表现。

6.了解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主要食物来源。

7.掌握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生理功能。

8.熟悉水的生理功能和常见的水的种类。

9.掌握膳食纤维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营养与膳食是涵盖了生物学、化学、生理学、营养学和食品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营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合理膳食的技能,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课程目标1、理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需要量。

2、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合理搭配来达到均衡营养。

3、了解营养与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营养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4、掌握膳食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技巧,包括个体和群体的膳食需求评估、食谱编制和调整等。

5、理解营养教育的意义和实施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营养咨询和指导。

三、课程内容1、营养学基础知识:包括营养素的分类、生理功能和需要量,以及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介绍各类食物(如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豆类、奶类和油脂等)的主要营养成分和特点,以及如何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

3、合理膳食的原则:讲解如何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活动水平等因素来确定其膳食需求,并介绍合理膳食的基本原则,如均衡、多样、适量和新鲜等。

4、膳食计划制定:介绍如何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膳食需求,如何编制食谱,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食谱进行调整。

5、营养教育与指导:介绍营养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包括如何进行基本的营养咨询和指导,如何帮助他人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6、营养与慢性疾病:探讨营养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并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预防和控制。

7、食品安全与卫生: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如食品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方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障食品安全。

8、营养调查与评估:介绍如何进行个体的营养调查和评估,以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和需求,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9、健康生活方式: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运动、睡眠、压力管理和心理健康等,并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营养与健康选修课教学大纲

营养与健康选修课教学大纲

营养与健康选修课教学大纲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营养与健康选修课教学大纲,该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营养和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维持健康的生活。

课程名称:营养与健康教学目标:- 了解基本的营养学原理和健康概念。

- 帮助学生认识到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 提供实用的饮食建议和健康习惯。

- 培养学生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感。

教学大纲:模块1:基本营养学- 1.1 营养的定义和分类- 1.2 主要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1.3 营养需求和推荐摄入量- 1.4 饮食金字塔和均衡饮食模块2:健康与饮食- 2.1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2.2 饮食与常见疾病的关系(例如,心脏病、糖尿病、肥胖)- 2.3 饮食与免疫系统和抵抗力模块3:饮食习惯和饮食选择- 3.1 饮食习惯的影响- 3.2 健康饮食的原则- 3.3 饮食选择的伦理和可持续性模块4: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 4.1 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需求- 4.2 成年人的营养需求- 4.3 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4.4 运动员的营养需求模块5:健康促进和生活方式- 5.1 身体活动与健康- 5.2 心理健康与情感食物- 5.3 睡眠与健康- 5.4 健康促进与自我管理模块6:实际操作和实践- 6.1 营养餐计划和菜单规划- 6.2 食材的选择与购物技巧- 6.3 烹饪和食品安全模块7:评估与课程总结- 7.1 营养与健康的自我评估- 7.2 课程总结与回顾- 7.3 营养与健康的未来趋势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阅读分析- 实践性任务- 客座讲师和实地考察- 学生报告和展示评估方式:- 期中考试- 课堂作业和小组项目- 个人或小组展示- 期末论文或研究项目这个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关于营养与健康的知识,同时强调实际应用和健康促进。

通过这门选修课,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维护健康的生活。

养生 教学大纲

养生 教学大纲

养生教学大纲养生教学大纲养生是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学问,它涉及到人类的身心健康、生活方式和养生技巧等方方面面。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养生知识,制定一份养生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养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养生是指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的生活方式,达到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

养生的原理是根据中医理论,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等方面,达到平衡身体机能的目的。

二、养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 饮食调养:合理搭配膳食,注重营养均衡,避免过度油腻和垃圾食品的摄入。

2. 运动保健: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3.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减少压力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4. 合理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身体恢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三、常见养生误区及正确的养生观念1. 过度依赖保健品:保健品的功效有限,不能替代健康的生活方式。

2. 盲目追求减肥:过度减肥会导致营养不良和身体机能紊乱,应注重健康减肥。

3. 忽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应重视心理调节和心理疾病的预防。

四、养生的适应人群和注意事项1.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儿童、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在养生方面有不同的需求和注意事项。

2. 特殊人群:孕妇、产妇、哺乳期妇女、慢性病患者等需要特殊的养生指导。

3. 注意事项:养生过程中应注意个人体质和病史,避免过度运动和不适合的饮食。

五、养生的实践案例和经验分享1. 饮食调养:合理搭配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盐分和糖分的摄入。

2. 运动保健:每天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保持身体的活力和灵活性。

3. 心理调节:学会放松和调节情绪,可以通过冥想、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

4. 合理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养生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养生知识,从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通过科学的养生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营养学课程大纲

临床营养学课程大纲

《临床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临床营养学是关于食物中营养素的性质,分布,代作用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的影响的一门科学,是在掌握基础营养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营养治疗和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营养治疗与疾病的关系,以及营养素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掌握医院的基本饮食,常用的治疗饮食和试验饮食,应用围,饮食治疗原则,以便更好地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加快疾病康复的目的。

《临床营养学》课程主要介绍机体能量需要,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来源和需要量,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合理膳食的构成,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营养需求,医院营养膳食和饮食治疗等容。

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能应用临床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配合医嘱和病人病情提供切实可行的营养实施指南,配制简单的膳食,以利于病人恢复健康,而且能面向社区所有的服务对象,为增强他们对疾病的免疫能力和延年益寿,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

《临床营养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新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在培养临床护理人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基本知识教学目标包括:掌握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及其代的基本理论;理解合理营养的卫生要求与膳食要求;掌握不同生理与病理情况的营养需求。

达到能力培养目标:包括能够从事社区营养咨询、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能够胜任医院营养科的一般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达到思想教育目标:包括充分认识和理解我国制定的有关营养政策;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课程教学目标《临床营养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性特点,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

营养学(营养师)教学大纲

营养学(营养师)教学大纲

营养学(营养师)教学大纲
营养学(营养师)教学大纲
1. 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实践技能,使其具备成为合格营养师的能力和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人体基本营养需求、饮食推荐、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相关疾病的防治方法。

2. 课程目标
- 了解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及其来源
- 掌握营养评估和饮食调整的方法
- 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培养学生的营养咨询和教育能力
3. 课程大纲
3.1 模块一:基本营养学概述
- 人体营养需求及营养素分类
- 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 营养评估方法和标准
3.2 模块二:膳食与健康
- 不同年龄阶段的膳食推荐- 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
- 饮食与肥胖症的关系
3.3 模块三:营养与疾病防治- 营养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营养与贫血的关系
- 营养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 营养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
3.4 模块四:营养咨询与教育- 营养咨询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营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 营养咨询案例分析与实践4. 评估方式
- 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占总评成绩的30%
-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
5. 参考教材
- 《营养学基础》(王德纬、何军编著)
- 《饮食与健康》(刘宗泽、张龙彪编著)
以上大纲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临床营养学 教学大纲

临床营养学 教学大纲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用)临床营养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各种生理、病理状况下的营养需要,针对我国的营养状况提出的营养对策,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打好基础。

第一章营养素概论一、营养素、营养的概念;临床营养学的意义。

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的营养学意义,来源及供给量;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三、人体能量的消耗、来源与供给量。

四、维生素的特性、生理功能、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来源与供给量。

五、矿物质的生理功能;几种重要元素的营养学意义和食物来源。

六、水的生理功能、种类和需要量。

七、膳食纤维的营养学意义、来源与供给量。

第二章健康人群营养一、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营养需要,常见营养问题及合理膳食。

二、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方法;膳食调查、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临床生化检测。

三、平衡膳食:概念、基本要求、食物构成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第三章常见疾病营养一、医院膳食:种类、适用对象、膳食要求。

二、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的代谢特点、相关营养素、营养治疗和护理。

三、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的代谢特点、相关营养素、营养治疗和护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PEM)的概念。

四、传染性疾病的代谢特点、相关营养素、营养治疗和护理。

五、手术、创伤患者的营养:1、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改变、营养治疗的意义、相关营养素。

2、营养治疗与护理: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的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营养制剂和选择、输注与护理、并发症及其防治,监测内容与指标。

3、全营养混合液(TNA)的概念、优点、输注。

六、烧伤、肿瘤患者的代谢特点、相关营养素、营养治疗和护理;与肿瘤治疗有关的营养问题。

七、儿科疾病的代谢特点、相关营养素、营养治疗和护理。

八、孕、产妇和乳母的营养:生理特点、营养要求、营养治疗。

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ygien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7110021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56(40/16)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3 学分:3分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麻醉、影像、法医、眼视光、护理等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绪论 2 2 0第一章人和环境 3 3 0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3 3 0第三章食物与健康9 6 3第四章生产环境与健康11 8 3第五章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0(自学)第六章预防保健策略0(自学)第七章社区卫生服务0(自学)第八章医学统计基本内容 2 2 0第九章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12 7.5 4第十章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7 4 3第十一章秩和检验0.5 0.5 0第十二章直线相关与回归 3 2 1第十三章医学科研设计 4 2 2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医学生获得卫生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牢固地树立“预防为主”和“人群健康”的观点,深刻认识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了解和掌握主要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卫生评价的方法,通过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来预防疾病、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同时,通过卫生学中医学统计方法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分析和处理科研资料的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①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为目标,使学生掌握环境与健康关系,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掌握三级预防的策略,掌握预防疾病的技能,并能自觉地运用到临床服务中,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②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概念。

掌握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掌握医学科研中统计设计的原则,及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并能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科研工作中一些常见的统计学问题。

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第一章引言
1.1 本教学大纲的背景和目的
1.2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3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第二章学生健康状况评估
2.1 学生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2.2 学生身心健康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2.3 学生健康状况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应用2.4 基于评估结果的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第三章健康知识与信息传递
3.1 健康知识的概念和分类
3.2 健康信息的可信性和获取途径
3.3 健康信息传递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健康生活方式促进
4.1 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和要素
4.2 营养与膳食指导
4.3 运动与体育锻炼
4.4 睡眠与休息
4.5 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
4.6 疾病预防与安全管理
第五章健康行为培养和改变
5.1 健康行为的形成与动力
5.2 健康行为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5.3 健康行为改变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第六章健康教育与校园环境
6.1 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6.2 健康教育与校园环境的整合
6.3 学校医疗保健服务和资源的利用
第七章健康教育的评价和管理
7.1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指标和方法7.2 健康教育项目的管理和持续改进
第八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8.1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步骤
8.2 职业生涯发展的资源和支持
8.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健康的关系结语
参考文献。

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公共选修课程教学使用)一、课程名称:营养与健康二、课程类别:通识选修课三、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四、考核方式:开卷考查五、教学目的和任务《营养与健康》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各营养素的功能,并且培养学生运用食品和营养学知识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第一章营养与健康概论(4学时)教学内容:1. 影响生命的因素。

2. 生命的基础。

3. 人体的调理。

4. 我国饮食面临的问题。

基本要求:1. 了解影响生命的因素和生命的基础。

2. 了解人体调理与健康的关系。

3. 了解我因饮食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营养的基础知识(20学时)教学内容:1. 蛋白质。

2. 脂类。

3. 碳水化合物。

4. 维生素。

5. 矿物质。

6、水和纤维素。

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水和维生素的生理功能、缺乏与过多的危害,以及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第三章合理的膳食(4学时)教学内容:1. 膳食结构。

2. 膳食指南。

3. 平衡膳食。

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概况2.掌握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以及平衡的膳食宝塔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营养与健康(4学时)教学内容:1. 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

2. 成年人的营养与膳食。

3. 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

基本要求:了解和基本掌握不同阶段人群的生理变化、营养需要和合理膳食。

第五章营养与疾病(4学时)教学内容:1. 营养与糖尿病。

2. 营养与肥胖。

3. 营养与高血压。

4. 营养与肿瘤。

基本要求:1. 了解人体疾病概念、分类和危害。

2. 了解营养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3. 基本掌握疾病的营养防治原理。

七、参考资料(1)食品营养与健康. 王俊东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 2008年(2)现代营养学. 荫士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3)公共营养师. 葛可佑编. 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 2009年(4)营养学. 吴少雄主编. 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2年(5)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孙长颢.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制订人:冉春玲审核人:。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3篇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3篇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第一篇:导言及总体要求一、教学导言《饮食营养与健康》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现代营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营养学的基本概念、饮食营养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营养需求及平衡等内容,着重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膳食,保障身体健康。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实验等不同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旨在培养学生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饮食问题的思维能力,并与以后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早日成为有能力、懂得合理膳食的营养学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标及总体要求1、教学目标(1)了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人体营养的基本知识,以及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作用;(3)明确不同营养素对人体的需求量及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4)认识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学会合理搭配食物;(5)了解与饮食相关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2、总体要求(1)学生应当掌握本课程所涵盖的基本营养学的知识;(2)学生应当掌握简单的计算营养素需要量和日常营养计划的方法;(3)学生应能够合理推荐食物组合以保持健康;(4)学生要学会将营养学的知识应用于自我和他人的健康饮食指导中。

三、课程规划1、课程体系1)基础部分(1)营养学的介绍及饮食营养与健康的概述(2)碳水化合物(3)蛋白质(4)脂肪和脂毒素(5)维生素(6)矿物质(7)水和电解质(8)膳食纤维2)应用部分(1)营养量的评价和补充(2)生命周期中的营养问题(3)饮食、生活方式与慢性病风险(4)餐饮服务与人类健康2、教学时数与方法教学时数:6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验、互动交流等。

四、考核制度本课程采用考核制度和成绩制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主要分为:1、平时成绩:参与课堂讨论、小组作业、报告等;2、实验考核:营养素定量检测,饮食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与解读;3、期末考试:40%;4、论文或综合项目:30%。

营养健康教学大纲

营养健康教学大纲

营养健康教学大纲
一. 引言
1.1 背景
1.2 目的
1.3 重要性
二.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2.2 技能目标
2.3 情感目标
三. 教学内容
3.1 营养基本原理
3.2 膳食均衡
3.3 营养需求与健康
3.4 营养失衡与健康问题
3.5 饮食与疾病预防
3.6 营养评估与干预
四. 教学方法
4.1 讲授
4.2 实践操作
4.3 小组讨论
4.4 视频教学
4.5 案例分析
五. 教学评价
5.1 评价方式
5.2 评价标准
六. 教学资源
6.1 参考书目
6.2 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进度安排
八. 教学辅助手段
九. 教学挑战与解决方法
十. 参考
说明: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营养健康教学计划,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培养健康的饮食惯,并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讲授、实践操作、小组讨论、视频教学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发展出积极的情感目标。

教学进度安排和评价方式将确保学生的研究效果得到有效评估,教学资源和教学辅助手段将提供给学生必要的研究支持。

同时,教学挑战与解决方法将帮助教师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XXXX
2. XXXX
3. XXX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与营养》教学大纲
Disease and Nutrition
课程编号:学分:2学时:40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营养学
一、课程目的要求
《疾病与营养》是食品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和要求如下:(1)使学生对临床各科疾病及膳食治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一概要认识;(2)使学生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与营养膳食关系较大的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膳食治疗原则;(3)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解决临床营养中常见的一般问题。

先修课程的要求:要求学生先行修过《生物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及《营养学》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首先介绍临床常见症状及医院基本膳食分类,进一步介绍人体各个系统在出现疾病时的临床特点及营养治疗,重点介绍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石症、胰腺炎)、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造血系统疾病(如贫血)、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症、肾衰)、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苯丙酮尿症、甲亢及更年期综合症)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治疗及其营养治疗原则及其营养食谱制定。

传染性疾病(如伤寒、霍乱、痢疾、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治疗(包括营养治疗),并进一步介绍了肝硬化、肝性脑病的相关知识。

另外介绍了外科病人的营养治疗及临床检查用膳食。

三、教学方式:理论教学。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一些常见病例进行分析讨论,要求学生制定出相应的营养治疗食谱。

四、主要教学参考书:
葛可佑,主编.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郑建仙,编著. 功能性食品(第三卷).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蔡东联,主编. 现代饮食治疗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查良锭,主编. 实用营养治疗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宋申蕃,著. 疾病营养学(第二版). 台北:环球书社,1992
何志谦,主编. 治疗营养.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顾景范,邵继志,主编. 临床营养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陈学存,主编. 应用营养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张爱珍主编. 临床营养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陈炳卿主编.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四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采用笔试(闭卷或开卷)方法或写作课程论文的方式考核,总评成绩为:期未考试成绩60%+期中考试成绩20%+平时成绩20%。

六、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临床膳食治疗的简要发展概况
二、膳食治疗在医疗上的重要性
三、膳食治疗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医院膳食(2学时)
一、概述
1、膳食计划的原则
2、医院膳食的分类:按质量分类,按摄入途径分类,按性质和烹饪原则分类
二、医院的基本膳食
普通饭、软饭、半流质及流质的适用范围、膳食原则、禁用食物及膳食举例。

三、治疗膳食
1、治疗膳食的定义及分类
2、常见几种治疗膳食的适用范围、膳食原则及内容:高热能膳食,低热能膳食、高蛋白膳食、低蛋白膳食、低胆固醇膳食、贫血膳食、少渣饮食、管喂饮食。

作业:食谱设计-贫血患者的营养治疗。

第三章常见症状(4学时)
一、发热、水肿、呼吸困难、呕血与便血、便秘、黄疸及血尿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二、便秘的膳食治疗原则及膳食举例,尿三杯试验,血尿与Hb尿鉴别。

第四章检体诊断(2学时)
一、检体诊断的定义及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嗅诊、听诊。

二、体格检查内容:一般检查(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发育、营养、淋巴结等),头颈部,妇科检查。

第五章传染性疾病(4学时)
一、总论
1、传染病、感染、传染病学的基本概念
2、传染病的特征:病原体、败血症、流行性、流行过程
3、传染病的防治特点
二、腹泻的膳食治疗
1、腹泻的定义及分类
2、腹泻膳食治疗目的、膳食原则及膳食举例
三、伤寒、霍乱、痢疾、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治疗(包括膳食治疗及食谱举例)。

四、肝硬化、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包括膳食原则及膳食举例)。

作业:食谱设计-限钠饮食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2学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其中重点是肺结核膳食治疗)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4学时)
胃炎、消化性溃疡、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及痔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各病膳食治疗是重点)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疾病(4学时)
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各病膳食治疗是重点);心肺复苏的定义及方法。

第九章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2学时)
一、总论: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的分类,血液病的特点
二、缺铁性贫血:铁循环、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的概述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4学时)
一、肾脏病的临床特点。

二、肾炎、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其中各病膳食治疗是重点)。

作业:食谱设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营养治疗。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4学时)
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痛风、苯丙酮尿症及甲亢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各病膳食治疗是重点);糖尿病患者膳食治疗食谱设计方法(食品交换份法)。

第十二章外科病人的营养治疗(2学时)
一、概述:外科病人营养的重要治疗原则,外科病人摄取营养的途经。

二、要素饮食:定义、分类、组成、性质、适应症、禁忌症及使用方法。

三、完全胃肠外营养:定义、途经、性质、适应症及并发症。

第十三章临床检查用膳食(2学时)
胆囊造影膳食、潜血试验膳食、葡萄糖耐量试验膳食的适应症、临床意义、方法及饮食实施。

考试:期中考试2课时,期末考试2课时
实验1 流质饮食的制备(3学时)
学习流质饮食的特点、用途、膳食原则及制备。

实验2 半流质饮食的制备(3学时)
学习半流质饮食的特点、用途、膳食原则及制备。

实验3 麦淀粉主食的制备(3学时)
学习麦淀主食的用途及制备。

实验4 管喂饮食(3学时)
学习管喂饮食的用途及制备。

制订人:江芸审核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