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 (2005-2020)文本

合集下载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2.17•【字号】津滨政发〔2017〕6号•【施行日期】2017.0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滨海新区,发展规划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规划的通知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滨海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17年2月17日滨海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规划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期限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6年到2020年。

(二)规划依据《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13]4号)《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滨海新区落实<<>安全天津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滨海新区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滨海新区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三)规划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安全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创建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事故和伤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2.坚持改革创新,促进统筹兼顾推进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质量、速度、效益的关系,推动核心区和南北“两翼”、港口与城市、功能区与街镇协同发展,推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3.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源头防范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安全生产市场准入,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安全为前提,优化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创新,注重本质安全,提高安全素质,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和保障能力建设,把安全生产贯穿规划布局、设计、建设、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09•【字号】津滨政发〔2022〕5号•【施行日期】2022.03.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22年3月1日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序言“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滨海新区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加快美丽“滨城”建设、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双碳”目标落地、深入落实“双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时期。

为全面落实《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加快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明确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重点任务,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未来五年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环境形势研判(一)“十三五”工作回顾“十三五”时期,滨海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美丽“滨城”的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调结构、优布局、促转型,全面落实“1+8”方案,扎实推进绿色港口建设,严格保护生态红线和湿地,强化环境管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修改)的批复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修改)的批复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修改)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4.03•【字号】津政函〔2018〕37号•【施行日期】2018.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修改)的批复津政函〔2018〕37号宁河区人民政府,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关于报批〈天津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修改)方案的请示》(津宁河政报〔2018〕3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天津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修改)(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对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化京津合作,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和资源,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要发挥未来科技城在京津双城联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落实未来科技城“智慧经济城、创新先导城”的总体定位和“三基地、三新城”的发展定位。

三、未来科技城规划范围为:东至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边界、清河农场边界,南至津宁高速公路、海航东路、永定新河中心线、西外环高速公路,西至宁静高速公路、永定新河北路,北至主干路十二、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边界。

总用地规模136.45平方公里。

要统一规划管理,坚持新发展理念,体现城乡一体的田园风光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一廊、一心、两区、六组团”的空间结构。

四、加强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布局要求实施建设,强化与北京市、滨海新区及市域其他地区的交通联系。

统筹安排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和生活服务提供健全的保障。

五、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处理好各分区发展建设与生态资源保护的关系。

天津市滨海新区商业布局规划

天津市滨海新区商业布局规划
300 920 1620
人口 (万人)
248 400 600
人均拥有 (㎡/人)
1.2 2.3 2.7
1620万平米;
第三部分
商业中心布局
1
商 业 中 心 体 系 构 成
各层级的商业中心是实现商业发展目标的 重要载体。 滨海新区商业中心体系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商
城市商业中心:城市城区内,以零售业为主,住宿业、 餐饮业、文化体育娱乐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居 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写字楼的管理)等 存在,其密集度高于城市城区其他区域,并具有明确 的地理坐标和明确命名的区域。
解放路商业区
城市标志性商业中心规划图
用地面积267公顷。
天碱商业区

业态导向
– 零售、餐饮、休闲娱乐、酒店 设施比例的调整目标为5:3:1:1

空间结构
– 以解放路为主轴,并向东延伸 至天碱地区,形成“三区”空 间结构特征。
于家堡-响螺湾商务商业区
城 市 标 志 性 商 业 中 心 布 局
新区商业中心 在新区内及周边地区 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整体 经营规模较大,主要客流 是市内及周边地区中高收
功能区商业中心
具有一定的整体 经营规模,客流主要 是本区域内的居民和 少量的其他地区及本
社区商业中心 客流主要是大型居住 区域或周边若干个居住小 区的居民,主要以超市、 便利店、菜市场等设施为
一定境外人士;以国内
双青 组团
西青辅城 区
中心城 区
滨海产业辅 城区 海河中游辅 城区
双湖 组团 小北 组团
滨海北翼辅 城区
大寺 组团
滨海新区核 心区
小王庄
滨海南翼辅 城区
太平
3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公布日期】2009.04.23•【字号】津国土房规[2009]200号•【施行日期】2009.04.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津国土房规[2009]200号)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滨海新区国土资源分局:现将《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三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用地的用地需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26号)和《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结合滨海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滨海新区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体系。

按照天津市国土规划、滨海新区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天津滨海新区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天津市政府审批并组织实施,作为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的依据。

第三条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动态管理。

根据滨海新区发展用地需求,试行两年一次评估调整、五年一次滚动修编,与审批级次相配套的规划修编制度,统筹安排与滨海新区发展相协调的各类用地规模和布局,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在市总体规划规模内进行控制。

规划成果向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四条适应滨海新区开发初期用地需求量大的特点,试行在滨海新区建设用地总规模范围内按照“前期适当集中,后期相应调减”的方式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第五条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达给天津市的各类用地控制指标,分解到滨海新区。

确定滨海新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十五)-人口规模测算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十五)-人口规模测算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十五)中新天津生态城人口规模测算本专题的研究目标是根据中新生态城城市定位、产业发展、环境承载和规划容量、建设进度等,进行生态城人口发展动态预测,包括人口规模和结构的预测分析,重点是对人口的就业类型、年龄构成和社会构成的预测分析,提出与生态城建设阶段相匹配的人口指标,为制定生态城总体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生态城区位与周边人口状况中新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确定的八个功能区之一的海滨休闲旅游区内,地处蓟运河与永定新河交汇处至入海口的区段,是京津冀发展主轴和环渤海产业带的交汇处,距离滨海新区核心区10公里,距离中心城区40公里,距离北京150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生态城周围分布着滨海新区多个产业功能区。

南面的开发区和塘沽城区作为滨海新区的标志区和核心区,二十多年来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很快。

2006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已达32.73平方公里,塘沽城区和天津港建成区面积达95.37平方公里,两者连成一片。

北面的汉沽城区相对较小,建成区面积为16.16平方公里。

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2020年塘沽城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66平方公里,汉沽城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

另外在中心城区与塘沽城区之间还规划了几个重点建设地区,其中航空城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71平方公里,东丽湖休闲度假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 TEDA西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41平方公里,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23平方公里,海河下游现代冶金工业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8平方公里,海滨休闲旅游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31平方公里。

这些规划内容意味着中新生态城的建设将会处在一个高度分工的城市和专业化建设区体系之中。

2005年天津市总人口1169.28万,其中常住人口1042.53万,暂住人口126.75万,常住人口比1990年时的884万,增长了158万,年均增长1.04%。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职能为:(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海天然优势、特殊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

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现代物流业,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承担我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职能。

加强金融、商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信息汇集,各类传媒业发达,商贸兴旺,科研、文化、医疗机构和人才集中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天津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发展目标为:将天津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我国北方经济中心;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对外联系便捷、信息网络高效、辐射能力强的国际港口城市;资源利用高效、安全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宜人居住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史迹特色突出、社会和谐、教育文化科技发达的文化名城。

对滨海新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思考

对滨海新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思考

对滨海新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思考刘全友【摘要】针对近年来大规模出现的生态破坏、能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灾害频发等各种城市病,从城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生态城市的内涵,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生态环境、社会保障体系、城市生活设施、社会安全保障5个方面分析了宜居城市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生态宜居城市的内涵,即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是相互交融互通的,并对滨海新区如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几点建议。

%Aiming at various urban diseases in today’s cities,such as ecological damage,energy shortage,traffic ja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frequent disaste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an ecological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urban ecology,eco-economics and ecological sociology.Then,it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a livable cit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social security system,urban facilities and social safety guarantee.Further,it specifies the content of an ecological livable city,namely,ecology and livability are inte-grated. In the end,it mak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onstruct an ecological and livable town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期刊名称】《天津科技》【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2页(P107-108)【关键词】生态城市;宜居城市;滨海新区【作者】刘全友【作者单位】滨海新区汉沽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天津3004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2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大规模出现了诸如生态破坏、能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灾害频发等各种城市病,对城市运转及公众工作、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则第一章总第一条规划目的和依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实现国家对天津的定位,促进天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天津及滨海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整体素质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人口、城乡、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突出天津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强与环渤海地区的协调与合作,注重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联系。

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增强和完善滨海新区为区域服务的综 1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合职能,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挥天津在环渤海区域乃至全国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3(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强化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条城市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面积11919.7平方千米,包括中心城市和近郊地区。

中心城市包括主城区和滨海新区,其中:主城区包括中心城区及其外围地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的部分地区),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线绿化带以内的地区;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行政辖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地区;滨海新区核心区由塘沽城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和天津港保税区组成。

近郊地区指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蓟县的行政辖区。

2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第四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总体战略示意图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2006年7月,国务院批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该规划进一步调整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定位,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指导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9年6月3日至12日,用10天时间充分听取、广泛征求全市人民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提升规划方案。

以深化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城市定位为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用区域和国际视野,着眼天津未来长远发展,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提出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

(1):双城是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

(2):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是天津发展的独特优势。

双城双港(3):相向拓展是指双城及双港相向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

中心城区沿海河向下游区域主动对接,为滨海新区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

滨海新区核心区沿海河向上游区域扩展,放大对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相向拓展(4):一轴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依次连接武清区、中心城区、海河中游地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有效聚集先进生产要素,承载高端生产和服务职能,实现与北京的战略对接。

依托“京滨综合发展轴”,加强与北京的合作,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形成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群和产业链。

两带是指“东部滨海发展带”和“西部城镇发展带”。

一轴两带(5):南生态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以南的“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

北生态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以北的蓟县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以及中新天津生态城、北疆电厂等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天津市总体规划

天津市总体规划

旅游业。
第五部分 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以实现城乡和区域的统筹发展为目标,根据天津城镇人口和 城镇发展的特征,在“一轴两带三区”空间布局结构的基础上,明确提 出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主副中心,建立由主副中心、新城、 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按照循序渐进,节约用地, 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稳步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 乡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
城市性质和规模
滨海新区包括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 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陆域总面积约为2270平 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科技人才密集,产业基础雄厚,交通
滨海新区 通讯便捷,综合优势明显,在我市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
滨海新区的金融、商务聚集地。重点发展以银行、保险类业务为主的金融服务业,以商贸流通、现
代物流为主的商务服务业,以广告、音乐创作和新媒体为主的创意➢
河北区定位为“创意河北”:建设成为我市创意产业聚集区、文化休闲旅游基地和市区北部商
务商贸聚集地。重点发展以产品、工程动漫设计和会展策划为主的创意产业,以电子商务、现代物
➢ 总体规划》明确,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中心,汉沽新城和大港新城为两翼
的组团式布局结构,依托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天津港等,重点建设先 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滨海化工区、 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海滨休闲旅游区等七个产业功能区,此外,结 合建港造陆,科学论证,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区;各城区与组团间用生态保 护区和生态廊道隔离,构建宜居的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市 域对外交通体系,构筑滨海新区“十横六纵”骨架路网,形成滨海新区与 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方便快捷的交通联系,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世界先 进的开放型、创新型、多功能型现代化的经济新区、社会新区、生态新区 和综合改革试验区。通过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功能辐射,逐 步实现滨海新区的定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生 产力,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 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增强区域服务功能,更好地带动天津发展,服务和带 动环渤海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

天津市滨海新区城乡总体规划

天津市滨海新区城乡总体规划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 (3)第三章新城发展规划 (18)第四章新城规模 (20)第五章新城土地使用和空间布局 (20)第六章新城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3)第七章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 (27)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28)第九章生态系统规划 (36)第十章历史街区与地方传统特色区域保护规划 (39)第十一章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41)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42)第十三章环卫设施与环境保护规划 (48)第十四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51)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58)第十六章实施规划的措施 (60)附1:附表 (61)附2: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63)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1)2006年国务院批复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定位,明确了天津市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

(2)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对地区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在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全面推进,形成各具特色、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为静海发挥优势、借势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3)《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确立的十一座新城中,静海包括两个新城。

双城结构为静海的城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需要重新调整静海的城乡体系结构。

(4)位于县域西部的子牙环保产业园提升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将对静海的产业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全县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作出调整。

第2条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4.1);(3)《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4)《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5)《天津市区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标准》;(6)《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3条规划原则(1)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

天津滨海新区情况梳理

天津滨海新区情况梳理

44
2009
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产业
200
1992
保税贸易、保税物流
6
2002 航空运输、航空设备制造和维修、物流加工、民航科技、纺织、 102
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高端信息技术、纳米及新材料、新能源和
1991
30
可再生能源
1988
国际航运,物流,加工,航运贸易
70
2008
国家级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
30
北部片 区
滨海新 区核心

北港 区
南部片区
Hale Waihona Puke 南港 区历版规划:
(2013-2020)总规修编主要内容
滨海新区定位
对外开放门户 现代制造业和研发
转化基地 国际航运中心和国
际物流中心 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规划常住人口700万,城镇建设用地800平方公里。
历版规划:
09总规空间结构布局图
西部片区
北部片 区
滨海新 区核心
功能区名称成立时核心功能与主导产业规划面建成面积工业总产值财政税收开发区东区1984电子信息食品医药商务办公金融服务40318开发区西区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天器44211南港工业区2009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产业200255天津港保税区1992保税贸易保税物流临空产业区含空港经济区2002航空运输航空设备制造和维修物流加工民航科技纺织10246210684142791302滨海高新区1991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高端信息技术纳米及新材料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30546156468723430天津港集团1988国际航运物流加工航运贸易704580534119生态城2008国家级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301073413279临港经济区2010临港重型装备制造业及研发物流粮油200179中心商务区2010金融贸易商务航运服务28183滨海旅游区2010主题公园休闲总部生态宜居游艇9988海洋高新区1992航天设备制造电子信息海洋设备与新材料4014116098137396海河下游冶金工业区现代冶金金属制品重型设备30167东疆保税港区2009保税物流保税加工邮轮游艇3014轻纺经济区2010轻纺工业基地和化工产品集散地石化下游产业加工商贸物流中心4710695北塘经济区2011酒店会议旅游生态居住1060中心渔港经济区2010水产品物流加工游艇产业集群1946684037合计10253027九大功能区和塘汉大城区及新增功能区2012年重要数据产业布局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11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111

天津市城市规划天津城市格局的形成始于明盛于清。

旧天津城按中国北方传统的城市格局建造。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相继在津开辟租界,由于租界当局各自为政,不可能实施统一规划,天津成为多中心的城市,致使城市格局长期人为分割,如今的天津城市格局,正是基于旧城、租界地以及建国后的新市区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将天津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我国北方经济中心;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对外联系便捷、信息网络高效、辐射能力强的国际港口城市;资源利用高效、安全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宜人居住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史迹特色突出、社会和谐、教育文化科技发达的文化名城。

.第一部分市域空间布局规划在深化完善“一条扁担挑两头”的空间布局结构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天津城市发展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确定“一轴两带三区”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指由“武清新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构成的城市发展主轴。

“两带”指由“宁河、汉沽新城、滨海新区核心区、大港新城”构成的东部滨海发展带和由“蓟县新城、宝坻新城、中心城区、静海新城”构成的西部城镇发展带。

“三区”指北部蓟县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中部“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南部“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等三个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

新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为天津长远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

首先,明确将京津塘高速公路走廊作为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东部发展带对接,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

其次,将“两带”作为市域城镇集中发展建设的地区,加快建设东部滨海发展带和西部城镇发展带,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之间盐碱荒地,发挥交通优势,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在发展轴和发展带交汇处重点建设滨海新区,加强环渤海地区内各类要素的对接和流动,有利于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协调。

天津港东疆港区总体规划文本精编版

天津港东疆港区总体规划文本精编版

天津港东疆港区总体规划文本东疆港保税区管委会2009年4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1.1条为了顺利实施天津港东疆港区总体规划,推动东疆港区的开发建设,落实规划的指导和控制要求,满足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1.2条东疆港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均应遵循本规划。

第1.3条本文本及图纸未涉及之处,应符合国家、天津市、滨海新区及天津港的有关规定。

第1.4条本规划由天津港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章规划依据与规划范围第2.1条本规划依据如下:1.《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2.《天津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3.《天津港总体规划》(2002年经交通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4.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

第2.2条本次规划的东疆港区,位于天津港港区陆域的东北部,北临永定新河口南治导线,向西与集装箱物流中心衔接形成与陆域的连接部位;南临天津新港主航道;西临规划反“F”港池,与北港池地区相望;东临渤海湾海域。

按照《天津港总体规划》确定的“天津港北港池规划坐标”计算,经核准的东疆港区用地陆域总面积3190.04公顷。

第三章性质与职能第3.1条性质定位:东疆港区将建设成为我国开放度最高的21世纪碧海蓝天新港区。

具体表现为:东疆港区是天津市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发展港口经济和海洋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是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桥头堡和重要的改革试验基地;是天津港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装箱物流港区的半壁江山,配套服务齐全、富有海滨旅游景观特色的特大型综合性港区。

第3.2条职能定位:1.码头装卸承担天津港1250-1400万TEU的集装箱吞吐量。

2.集装箱物流加工临港保税物流加工仓储,重点发展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

3.商务贸易围绕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港口物流相关商务贸易功能。

天津塘沽滨海新区规划图

天津塘沽滨海新区规划图

天津塘沽滨海新区规划方案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在“轴”、“带”的交汇处,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和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构成滨海新区的核心区。

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形成七个产业功能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冶金产业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产业及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港物流区、化学工业区和休闲旅游区。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海滨新城。

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成为服务辐射能力强、运转效率高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风景宜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具有综合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服务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成为以人为本、要素集聚、生态良好的最适宜创业和人居的现代化海滨新城。

到2020年,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年均递增13.5%,工业总产值达到24000亿元以上,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

按照空间布局,滨海新区将规划建设7大功能区。

其中重点发展包括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的103平方公里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区;生物、纳米新材料研发和制造的25平方公里的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的80平方公里的滨海化工区;50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务商业区;天津港、保税区和散货物流区的100平方公里的海港物流区;集航空运输、空港物流、民航科技为一体的102平方公里的临空产业区;7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公里的海滨休闲旅游区。

天津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具有发展航空运输的优越条件。

随着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天津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中心的地理优势和市场优势日益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目录第一部分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定位、发展目标与策略 (3)第三章城市规模 (5)第二部分 (7)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7)第五章城区建设 (8)第六章重点建设区发展 (10)第三部分 (11)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 (11)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15)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18)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20)第十一章岸线利用 (23)第十二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23)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25)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27)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30)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31)注:文本中楷体字部分为非正式内容,仅为文本正式条款内容的必要说明。

第一部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滨海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滨海新区应该实现跨越发展,充分发挥引擎作用;搞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增强综合功能,充分发挥服务作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门户作用;建设宜居生态新城区,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为了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滨海新区的历史使命,有力地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振兴,本次规划立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滨海新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正确认识新区发展在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滨海新区性质、目标与规模,为有效配置新区发展资源、合理规划城乡发展空间、促进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章总则第1条《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2010年)》2001年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几年来,该规划在指导滨海新区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提前实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滨海新区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新区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新区的总体规划修编势在必行,市政府于2004年提出修编《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工作任务。

当前,面对国内、国际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国家将进一步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放开发,作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的一大举措,要求滨海新区在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发挥对区域发展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国家的这一战略部署,使滨海新区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滨海新区的发展确立了更高的目标。

而现行滨海新区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职能定位、城镇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都与加快滨海新区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同时,随着滨海新区在区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与北京、河北、环渤海区域以及东北亚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滨海新区应积极参与区域发展,发挥为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服务的作用。

天津港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扩建,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京津城际铁路专线等一批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大乙烯、大炼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空港物流加工区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使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不能完全适应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了紧紧抓住加快滨海新区发展的战略机遇,落实好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新思路、高起点、大视野,对天津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率先发展的战略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科学发展之路。

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

结合滨海新区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与京津冀地区以及天津中心城区的关系,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2)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

提高服务京津冀、环渤海乃至北方地区经济振兴的意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合协作,实现区域经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突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全面发展。

(3)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

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3条发展重要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将进一步规划和建设好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总体布局的重要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也非常关注以都市圈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

20世纪80年代实施的深圳开发建设,带动了“珠三角”的发展;90年代实施的上海浦东开发建设,带动了“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新世纪初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把规划和建设好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为新区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

同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新区发展扩大了腹地资源和政策优势。

国务院批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后,相应明确了天津和滨海新区的发展方向。

随着天津市“三五八十”目标的提前实现和“三步走”战略的实施,为新区加快发展积聚了巨大能量。

把握机遇,开拓创新,滨海新区必须迅速启动新一轮开发开放,肩负起带动天津加快发展、服务环渤海区域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经济振兴的历史重任。

(1)区位条件优越。

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城市发展轴的交汇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

依托京津、背靠“三北”、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连接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

(2)滨海新区资源优势明显,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海洋资源、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

新区拥有盐碱荒地1214平方公里,其中约1/2以上是不适宜耕种的重度盐碱地;渤海海域拥有石油资源98亿吨,天然气资源1937亿立方米,是石油资源产业、基础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新区年可开采地热资源2000万立方米;原盐年产量240多万吨;有大面积的湿地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较好。

(3)滨海新区已经形成海陆空兼备的综合运输体系,特别是具有优越的港口条件,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供了强大支撑。

天津港已成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港,跻身世界港口10强。

航线通达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

天津港70%以上的货物吞吐量和55%的口岸进出口值来自其他省市,占北京出口总值的42%、河北的59%、山西的50%、内蒙古的35%。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也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货运基地。

(4)经济实力雄厚,对外开放度高、产业优势明显,有良好的技术和智力支撑,是保持滨海新区在国家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

滨海新区2004年GDP总量1250亿元,占天津市生产总值的42.6%,占环渤海地区的3.1%,12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20.3%。

新区GDP在京津冀地区已经接近唐山市和石家庄市,成为京津冀地区中的第三极。

户籍人口人均GDP达到1.29万美元,常住人口人均GDP1.12万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7:69.4:29.9 。

滨海新区是全国一流的对外开放功能区。

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70多家在新区落户,全国有1000多家企业为新区的产品配套,大批国际资本通过新区进入腹地。

保税区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保税通道,被国务院批准为区港联动试点。

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石油开采及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先进制造业居全国前列。

2004年,新区工业总产值3031亿元,占全市的53%。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

有各类科研机构42家,企业研发中心49家,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新基地均已初具规模。

新区还拥有一大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的人才,为现代企业在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要素环境。

第4条规划修编的重点(1)深入分析天津滨海新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理清新区发展中的制约因素,确定新形势下城市发展目标与职能,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2)本次规划突出城区规划、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四个重点内容,同时对城市安全问题和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3)采取灵活有弹性、适应未来发展多种可能性的规划对策。

着重新区整体的、长远的空间发展,将微观的、近期的规划内容纳入《滨海新区近期建设规划》中,保证总体规划的战略指导性。

第5条规划的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4)《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5)《天津滨海新区条例》第6条本次规划确定的滨海新区范围包括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的全部用地及东丽、津南两个行政区部分用地,陆域总面积约为2270平方公里。

滨海新区东邻海岸线,南接大港区行政界,西至大港区、津南区葛沽镇、东丽区无瑕街行政界、京山铁路、外环线规划绿化带、东丽农牧场、京津塘高速公路,北到津汉公路、东金路、金钟河、永定新河、塘沽区行政界、汉沽区行政界。

滨海新区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的全部25个街镇以及东丽区的6个街镇(两个完整街镇:无瑕街、么六桥镇;四个不完整街镇:新立街、程林街、华明镇和军粮城镇)、津南区的葛沽镇。

第7条规划期限为2005年——2020年,近期2005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第二章城市定位、发展目标与策略第8条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