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试卷(2017)
(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1.本试卷共25题,书写2分。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8分)
一、默写(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红泥小火炉。
3.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看到农家丰盛的生活时,不禁写下“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似乎总能激起文人墨客的情思。杜甫《月夜忆舍弟》有诗“露从今夜白,月
是故乡明。”李白《月下独酌》中含有“月”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6分)
5.下列加点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逞.强(chěng)琳琅.(lán)招揽.(lǎn)济.济一堂(jǐ)
B.攥.着(cuán )斑斓.(lán)镌.刻(jùn)拖男挈.女(qì)
C.烂漫.(màn )老窖.(jiào)聒.耳(tián)纤.薄单弱(qiān)
D.迸.裂(bèng)跳蚤.(zǎo)剿戮.(lù)不无裨.益(bì)
6.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正月十五那天,大街上的人济济一堂
....,非常热闹。
B.盛开的白玉兰从高处向下说话,自然而然便有一种屈尊纡贵
....的神气。
C.《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惟妙惟肖
....。
D.一些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速度令人叹为观止
....,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三、语言运用(2分)
7.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
在教我们勤劳。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你从大自然中收获了什么启示呢?仿照划线句,写一则你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文言诗文阅读(15分)
四、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8题。(2分)
钱塘湖春行春夜喜雨
白居易杜甫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两首诗都是律诗,第一首是七言律诗;第二首是五言律诗。
B.第一首诗中钱塘湖指的是杭州西湖;第二首诗中锦官城指的是成都城。
C.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D.第一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第二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春雨“润物”的
喜悦之情。
五、阅读【甲】【乙】选文,完成9—13题(13分)
晏橘逾淮为枳(节选《晏子春秋》)
【甲】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谏齐景公(节选《晏子春秋》)
【乙】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1钟: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有大有小。古人很讲究音乐,尤其是宫中,所以齐景公要筑台,在台上置钟。○2胜:控制
9.两篇文章都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是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1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其来也为:于
B. 何以.也?以:用
C.齐景公为.高台为:为了 D. 今复.为钟复:又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从楚王“笑曰”可以看出楚王尴尬和自讨没趣的情形。
B.【甲】楚王侮辱晏子的真正目的是要羞辱齐国。
C.【乙】中齐景公最终停止筑钟的原因是听从了晏子的意见,听取百姓的心声。
D.两篇文章都能看出晏子的临危不乱,反应灵敏的临场应变才能。
13.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25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1分)
蚂蚁的文明
徐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