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学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部分:

1、教育(侠义):指学校教育,是学校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2、教育目的(侠义):是指由国家提出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3、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早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4、教育制度(又称学制)或学校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上指为了实现学校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或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侠义指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等。

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与继承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7、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的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8、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9、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10、螺旋式课程:是指将特定的学科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重复呈现,逐步拓展加深的课程。

11、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德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已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12、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13、直线式课程:是指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的课程。

14、班集体: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15、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也称普及义务教育或强迫教育。

16、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7、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18、个人本位论: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增进他们的个人价值的教育观念。

19、隐形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20、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21、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认为

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22、分科课程: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内容的基本依据。

23、班级授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只是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4、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5、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6、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特点: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27、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8、分组教学:就是按照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29、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30、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31、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活动,协调个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简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答: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2、简述启发性原理的含义以及基本要求。(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答: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3、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

答: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课程性

4、简述培养集体的方法。

答:确定集体目标;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集体核心;有计划的开展集体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级。

5、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6、简述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答: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标;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讲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