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思维模式看汉语句法结构

合集下载

“前景”与“后景”:二律背反命题的句法认知阐释

“前景”与“后景”:二律背反命题的句法认知阐释

“前景”与“后景”:二律背反命题的句法认知阐释尹付【摘要】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反映心智表征的规律,直接影响人类的概念结构和语言表达,语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认知差异和概念结构差异.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就是人们不同认知的结果,作为英汉句法结构中出现的“前景”与“后景”是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和命题,由于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受不同地域、宗教、哲学观、文化等因素影响孕育出了不同的认知观,这种认知观也映射到句子的结构中,包括“前景”与“后景”在句子中的位置等.【期刊名称】《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20)002【总页数】5页(P12-16)【关键词】"前景"与"后景";英汉句子结构;认知【作者】尹付【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一、引言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句子当中为其他成分提供参照的成分称为“后景”(background),即句子当中表示动作起因、方式、发生时间、发生地点等。

根据后景所提供的参照信息而确立的时间、处所、结局等称为“前景”(foreground),即动作结果、终结后的时间、地点等。

后景是前景的前提条件,是为前景所作的铺垫;前景则是后景的延续和结局(陈忠,2006:482-483)。

前景与后景概念源自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1915年首先提出,后来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听觉和视觉为主要的知觉以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再后来被认知语言学家用来研究语言结构的意义。

图形—背景是一种认知观,是空间上的参照和被参照关系,其划分取决于观察对象自身的结构特征和观察者的观察方式(文旭、刘先清,2004)。

关于图形—背景的认知方式体现在句法领域则形成了句法上的图形—背景或射体—界标关系。

前景与后景又有别于图形—背景,图形—背景基本上对应于主语和宾语,是从显著度的角度根据引起注意的程度安排句子成分的线性序列,而前景与后景是从功能的角度来划分的。

从民族思维模式看汉语句法结构

从民族思维模式看汉语句法结构
语 文 学 刊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_ _ — — — — — _ - _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_ — _ — — — — ● _ _ _ _ — — - — - _ — — — — — — _ - — — _ — — — — — — _ — — — — — — — — — — — — — 一
具 。 言与 思维 固然不 同, 具 有不 可 分 割 的联 系 。 如 萨 丕 语 但却 正 尔 所 说,语 言 , 为一 种 结 构 来 看 , 的 内 面是 思 维 的 模 式 ”申 “ 作 它 ( 小龙 , 0)语 言是 思 维 的工 具 , 思 维外 化 的 载体 , 思 维 又决 2 0。 0 是 而
民 族 思 维 模 式 着 汉 语 句 法 结 构
。 高颖婷
( 新疆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 学院,新疆 乌鲁 木齐 80 5 ) 3 0 4
【 要 】每 一 个 民 族 的 语 言 特 点 都 与 本 民 族 的 思 维 模 式 密 切 相 关 , 不 同 民 族 的 思 维 方 式 体 现 在 他 们 的 语 摘
名 士 多 , …” …
在 这 段 话 中, 有一 句有 主语 , 中看 似语 句 零 散 , 际 上 没 段 实
是 以 神统 形 . 然一 体 。 浑 汉 学 家 王力 先 生 曾说 过 :西 洋 语 法 是 硬 的 , 有 弹 性 ; “ 没 中
国语 法 是软 的 , 富有 弹性 。… …所 以中 国语 法 以达意 为 主。”陈 ( 安定 :) 5 。同样 的例 子可 见 于元代 马致 远 的散 曲 小令 《 天净 沙 ・ 秋

中西语言思维差异

中西语言思维差异

行为习惯差异在行为方面,东方人一般含蓄内敛,上课的时候大多数中人、韩国人或者日本人都是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就是老师教什么就吸收什么。

老师常常会说你们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打断他,但基本上没有东方人会这样做。

而那些西方人却十分活跃,在课堂上他们常常打断老师的讲话,一个高鼻子男人经常挑剔地说老师的发音不正确而他的才是正确的。

于是老师会跟他探讨这两种读音的不同。

这使我们课程的进度大减,我们这些东方人对他都很有意见,觉得他既然认为自己的正确就不要来这里上语言课好了。

但老师却似乎很喜欢他,又一次他没来上课,老师还一个劲问他为什么没来。

另一个黑人女人,我不知她究竟来自哪个家,上课的时候带来一把大扇子,一边摇扇子一边咬手指一边听课。

如果她单纯是摇扇子倒是没什么,可恨的是她手上戴了两个铃铛,所以我们的两小时人认认真真听课做笔记或背单词,西方人边喝咖啡吃曲奇饼边调课时便都伴着她摇扇子的铛铛声度过。

老师也不会提出什么异议。

她还打断老师的讲课,质问为什么这个课程没有咖啡和点心,老师为此还向她道歉,说下次他会为我们准备。

从此以后我们的课程都增加了免费的咖啡和点心,东方侃老师的发音。

有时我会想如果在国内,在我的小学或中学课堂上,这样的学生一定会被横飞过来的粉刷打中,然后会被老师揪到后面罚站一两节课或者课后冲厕所。

但在美国,难以想象的是,我的的确确感觉到老师喜欢他们比喜欢我们这些安分守己的东方人多一些。

西方人比东方人快乐,他们无论何时相聚都能开怀大笑,让自己或身边的人处于最自然最轻松最快乐的状态。

而很较真的东方人,往往看起来有很大的压力很多的哀愁。

因为东方人常常强调严谨容不下过失,这就造成了东方人习惯为“责任”而活,而方人习惯为“兴趣爱好”而活的不同局面。

中西语言思维习惯差异不同地域的语言思维是民族长期的哲学背景、文化传统之下逐步确定的,而语言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凝固作用。

中国传统习惯为从总与中国传统不同,西方人习惯把具体问题从总体中分类出体上看问题的整体思维模式。

从认知角度比较英汉句子结构

从认知角度比较英汉句子结构
aTh r r o i o n l e c a i g t b e n t e h l. . e e a e s me b g r u d od Fr n h e tn a l s i h a1
语, 英语 多项 状 语 的前 后 顺 序 与 汉 语 的 顺 序不 对 应 英 语 中 多 重状 语 在 句 中 的排 列 顺 序 通 常 如下 : 动 词一 方 式 状 语 一 地 点 状 语一 时 间 状 语 汉 语 中 多重 状 语 在 句 中 的排 列 通 常 如 下 : 时 间状 语一 地 点 状 语 一 方 式 状 语 一 动 词
认 知语 言 学 认 为 语 法 不 是 任 意 性 的 , 自主 的 形 式 系 统 , 言 原 本 是 语 观 念 化 的 现 实 的 符 号 表 达 , 有 把 语 言 看 成是 按 特 定 社 会 的 文 化 规 约 建 只
构 起 来 的 观 念 内 容 , 能 对 语 言 结 构 尤 其 是 句 法 结 构 做 出 重 要 的概 括 和 才 合 理 的说 明 , 有 分 析 语 法 所 反 映 出来 的不 同 民族 认 知 和 理 解 外 部 现 实 只 的独 特 视 点 , 能 对 句 法 规 则 的解 释 给予 说 明 和归 纳 。I 才 I ]

中图分类号:H3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 6 1 2 1 0 - 18 0 0 9 8 3 ( 00)3 0 3 — 2
这 ~认 知 思维 模 式 所 引 起 的 语 言 表 达 模 式 是 : 主 语+ 语 十 语 + 语 ( 状 谓 宾 以及 定 语 必 须 前 置 等 )/ { 4 因 此 可 以得 出 如 下 结 论 :英 语 和 汉 语 在 基 本 语 序 上 是 大 同小 异 “ ” 是 主语 、 语 和 宾 语 的 位 置 ,异 ” 是状 语 和定 语 的位 置 。 同 的 谓 “ 的 ( ) 语 位 置 的 比较 1状 英 语 中 状 语 的 位 置 可 以 分 为 三 种 形 式 : 首 位 置 ; 中位 置 ; 未 位 旬 甸 句 置 。目 语 中没 有 句 末 状 语 。只 有 句 首状 语 和句 中状 语 。 语 句 中位 置 为 汉 汉 状 语 的 常 位 。英 语 以 句 末 位 置 为状 语 的常 位 。若 一 个句 子 里 含 有 多 项 状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被动句习得偏误及原因探析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被动句习得偏误及原因探析

比率 1 5%
人数 48
比率 6 9%
人数 6
比率 8%
没有造句的
人数 4
比率 5%
词语 偷
造成被动句的
我们 去公 园的时 候, 我 的手 机被 小偷偷 走了/ 我的钢笔被别人给偷 了
人数 23
比率 3 3%
造成主动句的
他偷了我的钱包/ 你为什么偷别人
的 东西/ 他偷 走了 我的 一本 书/ 你 不要偷别人的东西, 那是一种不好
人数 12
比率 17. 39%
没有改的
人数 12
比率 17. 39%
句子序号
改成被动句的
改成主动句的
造成把字句的
没有改的
古丽忘了买蜡烛的事。
( 2)
买蜡烛的事被古丽忘 掉了。
古 丽 忘 记/ 掉 了 买 蜡 烛 的 事。
古丽把买蜡烛的事忘 了
人数 2
比率 2. 90%
人数 16
比率 23. 19%
人数 20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被动句习得偏误及原因探析
曹春梅
( 新疆职业大学 中语 系,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 由于维吾尔语和汉语在语言类 型学特点 方面的 不同, 两个民 族文化 和思维 模式的 不同, 加之汉 语“被” 字句本身的限制条件, 少数民族学生习得汉语被动句时常出现偏误。文章详细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被动句 出现的偏误及原因。
47
中南民族大 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年
特征。这种不同组合特征, 在维吾尔语和汉语被动语 态的使用上也得以充分体现。维吾尔语的动词有被
动语态, 动词被动词尾的出现是被动句的必备条件; 主语与谓语在人称、数、语态等方面的一致性要求, 使得动词的语态形式清楚明了, 从而使得被动句与 主动句的界限也一清二楚, 表现为一种显性语法范 畴。对比之下, 汉语动词无被动语态的形式变化, 动 词的表现形式就有了模糊余地, 被动句可以通过词 的意和来表示被动关系, 因此出现可用可不用“被” 两种形式。再则, 由于语言表达遵循经济性原则, 在 不发生歧义的情况下, “被”字可省去不用, 因此, 汉 语句子中的被动关系多表现为一种隐性语法范畴, 即多用意念被动结构。

英汉思维模式与语篇结构对比分析

英汉思维模式与语篇结构对比分析

面。语篇结构差异是社 会文 化通过 语言 的集 中反 映 ,它 已 点 。而汉 民族则偏重 于在思想上将对象 的各 个部分联合 为
经超 出了语言学 的研究 范 围,成 为跨文 化交 际学 中值 得研 整体 ,将它的各个属性 、方 面、联系结合起来。
究 的重要课题 。本文拟 从思 维与语 言的关 系人手 ,通 过对
英 汉 思 维模 式 与语 篇 结构 对 比 分析
谭 照 亮
(湖南 文理 学 院 ,湖南 常德 41500o)
摘 要 :语 言既是思维 的载体 ,也是 思维的表现 形式。思维模式 与习惯制约语篇 结构并决 定语篇模 式。不 同 的文化有不 同的思维模式 ,思 维模 式的差异决定 了语篇 结构 的差异。文章从 思维模式 的角度分析 了
3.形 式 逻 辑 思 维 与 辩 证 思 维
比英汉思维模式差异 以及在语 篇层 面上 的表现 ,进行跨 文 化语篇结构对 比分析 ,以期增 强外 语学 习者对 目的语语 篇 的组织规律的认识或敏感性 ,提 高其跨文化交 际能力。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一定语境 下表 示完整语义的 自然语言 ,它是 协调 词汇学 、句 法学 、音 系学 和语义学(包括语用学 )的语言学分 支 ,目的是 为了通过 语 言这个媒 介实 现具体 的交 际任务或完成一 定行为 。系统 语 言学家(Steiner&Veltmen,1988)认为“语篇 (text)是 以词语 编码 的,并以言语 、书面语或符号传递的语言活动的产物 ”。 语篇 的组织规律与其特 定 的思 维模 式紧密 相关 ,东西 方思 维 模 式 差 异 导 致 语 篇 结 构 大 相 径 庭 。
第 28卷第 4期
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古代汉语“N+V”结构中“N”作状语非活用另解

古代汉语“N+V”结构中“N”作状语非活用另解
o李全 星 李金 静
2 17 ) 112
( 中国传 媒 大 学 南广 学 院 , 苏 南京 江
[ 摘 要] 本文从民 族思维方式和语法结构的发展演变两个方面, 论证古代汉语中 名词作状语并非活用
的观点。基 于现代韵律理论 , 结合语义 、 句法分析 , 述“ 描 N+V 结构的使 用范围的古今 差别 , 到被 误解为 活用的 ” 找 根源 , 并介绍 了由该结构形成 的新词新语在传媒领域 中较Fra bibliotek泛使用的现状。
意, 本义指女子貌美 。
( )一 3 V
瓜分 海选 鬼混 根 究

民族思维方式对句法的影响
语言是思 维的工 具 , 必然 保 留思 维 的“ 足迹 ” 。毋 庸置
疑, 汉语要体现汉民族 的思维方式 。
汉民族是怎样 的思维 方式 呢? 中国传统 思维是 一种 具
象思维 , 即具 体而形 象 的思 维 , 它是 以非逻 辑 、 理性 的形 非 式 , 图分析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 方式。这种思维方 式对汉 试 语语法产生了全方 位的影响 , 包括词法和句法 。我们从 大家 熟知的 现代 汉语 词 汇 来 看 具 象 思 维 在 词 汇 领 域 的 体 现 ( “一” 可视为一个 语法 槽 , 为构词 词素 中的待 选成 分 , 后面
已不一致 , 但是与词素“ 、黑 ” 白” “ 有词义上的关联。
( 2)一A
容狗之全象 , 含形体 、 脾性等 , 狼狗 ” 以“ 命名 实在 传神 至极。
[ 作者简 介] 李全星 , , 男 湖南临湘人 ,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语 言文学 系讲师 ,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 汉语史 ; 李金静 , , 女 山东聊城人 , 中国传媒 大学南广学院语 言文学系讲师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外汉语 。 对

(精选)2016超星尔雅语言与文化考试100分答案

(精选)2016超星尔雅语言与文化考试100分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1观察思维最重要的窗口是()。

1.0 分A、语言B、心理活动C、大脑D、行为我的答案:A2下列哪一项是音节文字?()1.0 分A、日语B、英语C、汉语D、韩语我的答案:A3()导致语言普遍性的产生。

1.0 分A、思维能力B、思维方法C、思维轨迹D、思维模式我的答案:A非洲智人什么时候开始走出非洲?()1.0 分A、20万年前B、13万年前C、15万年前D、10万年前我的答案:A5汉民族的思维模式是()。

1.0 分A、悟性B、智性C、理性D、感性我的答案:A6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字系统的类型?()1.0 分A、字母文字B、音节文字C、楔形文字D、字母音节文字我的答案:C7在汉语和傣语的接触中,傣语对汉语的影响首先发生在汉语的()上。

A、语法B、词汇C、语音D、以上各项同时发生我的答案:A8语言接触的总趋势是()。

1.0 分A、强化B、弱化C、繁化D、简化我的答案:D9非洲智人最早移动到哪一大洲?()1.0 分A、北美洲B、南美洲C、亚洲D、澳洲我的答案:C10“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1.0 分庄子B、孔子C、老子D、孟子我的答案:C11下列哪一座山是茶马古道经过的山脉?()1.0 分A、邛崃山B、太行山C、泰山D、衡山我的答案:A12下列哪一项事物的出现不能标志着智人具有了一定的符号编码能力?()1.0 分A、图画B、雕刻C、文字D、瓷器我的答案:D13语言是一个群体的()的记录者。

1.0 分A、思维模式思维能力C、思维方法D、思维轨迹我的答案:A14汉语中没有虚拟语气属于哪一层语法范畴?()1.0 分A、宽式范畴B、严式范畴C、零范畴D、词组范畴我的答案:C15由词演变成词组(例如铁和路都是词,后演变成词语铁路)的过程叫做()。

1.0 分A、虚化B、语法化C、词汇化D、组合我的答案:C16下列哪一项是人类进化的形态之一?()1.0 分A、山顶洞人B、智人北京人D、元谋人我的答案:B17下列哪一部文艺作品涉及到了茶马古道中的中甸地区?()1.0 分A、消失的地平线B、红河谷C、边城D、尘埃落定我的答案:A18“语言是有限规则和单位生成的无限句子。

从英汉受事+动词结构句看英汉民族思维传统的不同

从英汉受事+动词结构句看英汉民族思维传统的不同

以往英汉被动句的研究通常是从形式和对译技巧这一 角度来讨论的, 而对语用和文化差异的研究较为薄弱。 在承 继前人在英汉被动句显形差异上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我们 通过对“ 受事+动词结构” 这一特殊被动句的研究发掘英汉 两个民族思维传统的不同。 一、 英汉“ 受事+动词结构” 句式的形式和意义 (一)英语“ 受事+动词” 句式的形式和意义
思想 。 4. 坚持写英文 日记
英语差别不大,但是就其应用范围和深层语义均有显著不 同。就应用范围来讲, 汉语的“ 受事+动词结构” 的应用显然 更为普遍和广泛。一般来说 , 凡是动宾搭配无误的, 其宾语 均可作为受事主语而与该动词或动词结构组成此句式。但 是要想了解某个句子的具体含义却无法像英语句子那样得 到惟一的可能性。 例如:这种布容易洗。 单从这个句子本身 见错误(如时态、 主谓一致 , 大小写、 拼写及标点符号)是可 以自己更正的。 总之, 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只要通 过多读、 多练、 多比较、 多积累, 高职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 会得到很大提高, 就能为高职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明, 只要在每个句子中 添上一个带by 的附加成分, 就不得不
将原句改为被动式了:His novels don ' t sell. - His novels are
not sold by book- sel ers. 他的书书商卖不出 l 去。
(二)汉语“ 受事+动词结构” 句式的形式和意义 (1)房子盖好了。 (2)牛奶喝了。 (3)这种布容易洗。
1 12
[2] 穆春玲, 王若平主编. 万能作文,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 9 9 .
[3l 郝群. 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六条途径, 中小学英语 《

《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30问

《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30问

简答论述题专题复答⑴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道路和文化方向⑵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的观念⑶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答: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以下三项:一是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修、三是运河的开凿。

这三项成就,都是根植于中国的地理条件,是古代“正德、利用、厚生”精神的体现。

答:⑴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自然环境⑵地域文化创造的第二个因素,是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⑶第三方面的因素,是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⑷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文化特色。

这是区域文化形成的第四方面的因素。

答:清初三先生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主要著作为:《船山遗书》顾炎武的主要著作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落》黄宗羲的主要著作为:《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原君》答:一,传统语文教育充分注意到了汉字汉语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二,传统语言文字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有直接的联系,这使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不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三,传统语言文字教学尽量适应青少年学习的特点,注意趣味性。

答:⑴以木结构为主是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

⑵左右对称是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

⑶中国建筑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

答: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

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学,后来经过汇集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答:①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材。

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是孔子。

②启发诱导启发诱导是一种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从古到今一直深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欢迎。

③学思结合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

学思结合的原则也是孔子最早提出来的。

从跨文化的角度谈汉英思维及表达方式的差异

从跨文化的角度谈汉英思维及表达方式的差异

从跨文化的角度谈汉英思维及表达方式的差异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联,东西方文化传统不同,思维方式必然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方式。

语言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每个民族既有自己的语言,又有自己的文化东西文化传统不同,思维方式必然存在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会直接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

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本文从汉英两种语言形式、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以及表达方式等差异方面阐述了汉英思维及表达方式的差异。

标签:汉英思维,文化因素,表达方式,思维差异有人提出:“掌握一门语言实质上就是掌握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即文化依附在语言之上。

一、汉、英两种语言形式的差异从对比的角度看,汉语和英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其语言形式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所调语言形式是指语言的基本语音、词汇、语法当然,语言形式之间的差异不是绝对的,其中确实存在相同或相似部分如体现在语音和词汇方面的个别借词和象声词、少数语法结构的一致性等、但如果这语言形式三个要素同時考虑在内的话,语言形式的差异就是绝对的,其间几乎不存在相同之处。

我们说语言负载文化同时还受文化的制约,其中包括不同民族思维方式对语法的制约,主要体现在语法范畴的差异和句法结构的差异上,如英语语法范围中有性、数、人、时、态、等形式标记,汉语则主要借助词汇手段和语序来表达这些语法概念,没有词形变化,句子成分之间也缺少连词等形式上的衔接手段。

在句法结构方面,英语句子有较强的形式逻辑特点,句式的完整性句法的标记性,与汉语反映整合思维的流水句意合法结构有相当大的差异,对这些自己母语中所没有的语法范畴或句法结构,要全面而熟练地掌握了解汉英表达的方式。

上述差异,我们在翻译时就应该注意进行两种不同表达方式的转换,使译文合乎汉语的表达习惯。

二、汉、英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不仅有各不相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思维风格等,这便是思维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差异初探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差异初探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差异初探摘要:众所周知,各国文化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地域、环境、历史背景、民族心理等诸多因素,不同民族在文化上更多是差异性。

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语言折射出一个民族纷繁多彩的文化形态。

基于此,从中西语言差异的视角来探讨文化差异现象。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词汇差异结构差异思维差异1 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方不同的语言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交流上的障碍,即文化差异。

而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历史文化的沉淀。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有自己的独特历史、文化、宗教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等。

这些内容反映在语言中,又通过语言予以表达与传播。

不同民族的语言及其文化都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反映出的不仅是各自语言所代表的特定民族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因素,更是其观察世界、看待事物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

任何一种语言的习得都是在一定社会文化下的行为。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文化也离不开语言。

2 文化与语言2.1语言的文化本质对于语言的概念, 语言学家曾从不同的视角作出不同的定义。

有人认为, 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 也有人说, 语言是构成思维的工具。

Adaskou , Britten 和Fahsi列出了语言的四个方面的含义:美学含义, 指电影、文学、音乐和媒体; 社会学含义, 指家庭组织与性质、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物质条件等; 语意含义, 指调节意识和思想的概念体系; 语用含义或社会语言学含义, 指背景知识、社会和语言技巧、成功的语言交际所需的语言编码等。

这个定义虽然并非无所不包, 但是其中提到的四个方面的含义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语言的文化属性。

语言的文化属性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文化对语言的制约。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 E. Sapir) 的语言决定论认为, “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 这些作法和信念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

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

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

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摘要: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化密切相关。

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表现为:汉民族思维形象化、具体化,英美民族思维抽象化、概括化;汉民族偏重本体、辩证逻辑,英民族偏重客体、形式逻辑。

关键词:英汉文化思维方式差异1.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概述思维是人脑反映和认识客观现实的意识活动。

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化密切相关。

语言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方式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

语言实际上是紧紧地附着在思维这个有无限纵深的基础之上的结构体,语言受思维的支配,它是处在交际中的人的思维的载体。

语言与思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表征。

每个民族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具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东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想,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东方人好静、内向、守旧,西方人好动、外向、开放;中国人求同、求稳,重和谐,英美人求异、求变,重竞争等。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形态,每一种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及其转换,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

2.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2.1英民族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偏重形象思维。

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擅长运用抽象的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大量使用涵义概念,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泛、曲、隐的感觉。

如:英语中有许多加虚化功能的后缀转化为抽象名词。

从语法-逻辑构造差别看中西思维差异——以英汉语言比较为例

从语法-逻辑构造差别看中西思维差异——以英汉语言比较为例

从语法-逻辑构造差别看中西思维差异——以英汉语言比较为

韩彩英;武娟娟
【期刊名称】《理论月刊》
【年(卷),期】2014(0)6
【摘要】本文旨在从英汉语言比较角度分析英语国家民族与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差异。

英汉语言句法映现出,英语国度人的思维特点是分析-逻辑的,而汉语国度的人思维特点是整体-意境的。

从语言构造模式看,英语国家民族与汉民族的思维差异体现在:英语民族呈直线思维,汉民族呈曲线思维;英语民族惯用名词陈述,汉民族惯用形象表达;英语民族重分析性形式逻辑,汉民族重整体性辩证思维;英语民族注重客体,汉民族注重主体。

【总页数】4页(P77-80)
【关键词】英汉语言差异;句法;语言构造;思维模式
【作者】韩彩英;武娟娟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4
【相关文献】
1.从中西思维语言差异看英汉互译 [J], 刘文军
2.英汉语言差别与思维差异 [J], 周文娟;徐艳丽
3.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跨文化交际对二语教学的必要性——以英汉语言差异为例[J], 黄源
4.思维语言语法——从英汉思维差异来解析其语法结构 [J], 李惠芬
5.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看英汉语言的不同 [J], 唐建敏;赵善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族文化视角下汉英语言句法特色差异赏析

民族文化视角下汉英语言句法特色差异赏析

二、 分句 与主干 的功 能之 别 : 分句铺 排 与主干统摄 l s l s a d sa r k e , e sc i n try s i s /An l t a ’ e t f me d al h t Sb s o
() h ak e uy l e h i tO o d 2 S ew ls nb a t,i e g / f lu - i kt n h c
最典 型的表征” 张岱年 、 (பைடு நூலகம்方克立 ,9 4 。汉英 民 用 语 ) 19 ) 族 分属 东西 两 大不 同 的文 化 体 系 , 自所处 的地 各 以上 两 例 根 据 实 际 语 义 需 要 , 使 用 任 何 衔 不
理环境 、 历史条件 、 社会背景 、 生话 方式都存在很 接 手段 , 随意 变换句 法 。 大差异 , 因而必然存在各 自不 同的的思维方式和 () 中国队大胜美 国队。 与“ 3“ ” 中国队大败美
d r n rg t Me t i e s e ta d h r e e , a k a d b ih / e n h r a p c n e y s | T u l w’ o t a n e g t W h c e v n t h s mel o d t h t e d rl h t i / ih h a e o
准确 。 即使 形 式相 对 自由的诗 歌 , 不 例 外 。例 mae o i y f m A v n e o pe e s n 也 k s y u dz .(o d a cd C m rh ni z r o
如:
a d peit npe e, 9 2 n rca o ics 1 6 ) Ap i
句义 与句法 的轻 重之 别 : 语义 先行 仙 》 ) 与句法 先行

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

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

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把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凝固成经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一定的模式,进而形成一种思维形态。

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差异。

思维上的差异,反映着操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万年以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

因此,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操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1、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重形象思维。

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却恰恰相反,他们更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这种表达给人一种“虑”“泛”“暗”“曲”“隐”的感觉。

如: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 No news is good news .) 句中absence, intelligence 和developments。

而汉语则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这种表达给人一种“实”“明”“直”“形”“象”的感觉,如“画饼充饥”(借空想安慰自己)中的“饼”与“饥”。

2、英民族重直线思维,汉民族重曲线思维在表达思想时,英民族的思维更直截了当,他们习惯把要点放在句首先说出,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一补进,而汉民族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

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句式结构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而汉语句式结构多后重心,头大尾小。

例如:英文讲“I met with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at 7:30 yesterday evening, whom I haven't seen for years.”而汉语则说“昨天晚上7点半在剧院门口,我遇到了我多年未见面的中学同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颖婷(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作者简介]高颖婷,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研究生。

从民族思维模式看汉语句法结构【摘要】每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都与本民族的思维模式密切相关,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他们的语言特点上。

本文从汉语的语言形态、主体性和客体性、语序三个方面,探讨从中体现的汉民族思维特点。

【关键词】汉语;民族思维;句法结构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词汇和语法能够反映它的民族心理,其中主要包括其民族思维习惯,它限制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转引自陈建民1999:205)。

语言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思维又是语言的内涵和过程。

作为语言最基本单位之一———句子,其结构形式又受到思维方式的制约。

任何民族的思维模式都是在长期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

语言与思维固然不同,但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正如萨丕尔所说,“语言,作为一种结构来看,它的内面是思维的模式”(申小龙,2000)。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外化的载体,而思维又决定语言。

思维方式不同必然影响表达思想内容相应的语言形式的不同。

汉民族倾向于形象思维、整体思维、主体意识,这在汉语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汉民族思维模式汉民族在东方辽阔的土地上经历了上下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过着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在这以伦理维系的农业社会里,华夏民族逐步发展了一种阴阳互补式的思维模式,蔡钟翔(2003)将其总结为“两极兼容”,从阴阳出发,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有如下特点:第一,整体结构封闭,呈静态稳定状。

两元素左右上下和谐对称,错落有致。

第二,两元素分裂不明显,界限模糊,可谓两极世界中此中有彼,彼中有此。

第三,两元素相互依存,彼此共生,功能互补。

二、从语言的形态看从语言形态来看,汉语属于非形态语,词形语序缺乏变化,句子的词法、句法和语义信息主要不是通过形态变化来表现,而是以意统形,通过语言环境和语言的内在关系联系在一起,语法呈隐性。

有些语言学家称之为“意合法”。

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洪堡德在《论语法形式的特性》一文中说:“在汉语句子里,每个词排在哪里,要你斟酌,要你从各种不同的关系去考虑,然后才能往下读,由于思想的联系是由这些关系产生的,所以这一纯粹默想就代替了一部分语法。

”这是由汉语的表意性和语用特点决定的。

汉语以达意为主,追求语句各意群之间成分的内在联系。

如下面的一段话:原文:午后便步行至鹊华桥,雇了一只小船,荡起双桨。

朝北不远,便到了历下亭前。

止船进去,入了大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

亭子上悬了一副对联,写的是:“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在这段话中,没有一句有主语,段中看似语句零散,实际上是以神统形,浑然一体。

汉学家王力先生曾说过:“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

……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

”(陈安定:5)。

同样的例子可见于元代马致远的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的前面几句,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它们全部由名词简单地排列而成,没有任何连接词。

这说明汉语句子的“意合”特点在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同样突出。

三、主、客体的问题中国古代哲学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为宇宙主体”,采取主体思维方式,因此汉语句子习惯以人为主语。

“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这个人与物的和谐关系中人起主导作用。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研究天人关系时既要考虑天道对人的影响,也要以人为本,重视人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

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

”表明了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必须强调主体意识,以人为出发点。

汉民族心理中源远流长的主体思维方式,在其语言形式上的表现就是句子习惯以人为出发点来观察世界,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以人或有生命的物体为中心,展开话题,因而行为动词的主语常常仅是指称人的词。

例如:(1)我们要努力学习才能取得成功。

(2)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3)他在二战中屡建战功,所以晋升很快。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而英语则相反,这与民族思维模式有必然的联系。

四、语序的问题汉民族习惯于整体思维,重悟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在表达时间、地理位置,介绍人物身份等时,常常先整体后局部,以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例如“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下转第67页)49(上接第49页)学院对外汉语系××级××班”。

而英语则相反,由于民族思维不同,他们在介绍地理位置、人物身份时的习惯是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

汉语属于分析型语言,没有曲折变化,语序在句子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句子以时间和事理为线索,按照实际的“时序”及“事序”来安排。

先出现的先说,后出现的后说,先交代,后总结,描述性解释说明性的词语往往前置,句子呈句首开放,句尾收缩式。

例如:“那个勇敢的男孩得知自己救出的落水小孩抢救成功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阴阳相生、辩证统一”是汉民族传统的思维模式,这也是双关、比兴、对偶、平仄等修辞手法产生的原因。

民族思维决定民族语言,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语言。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决定了汉民族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从而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语言。

了解汉民族思维模式对汉语言学习、从事汉语教学和语言应用研究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1]申小龙.汉语言文化探析[J].语言与探索,1988(3).[2]陈建民.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3]乔小六.汉英民族思维方式对英汉句式的影响[J].外语研究,2007(1).[4]曹勇.汉英民族思维模式对其语言表达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2006(5).[5]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便只能另辟新径,再创新路了。

在这种情况下,词便应运而生。

在晚唐、五代乃至北宋初年,人们都以词为“小道”,只会写艳情,素有诗庄词艳之说,因而是形式上的词也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传唱于社会的不过是一些小令而已。

不过,经过温庭筠、韦庄、李煜、二晏的创作,小令在艺术上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同时,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以及各阶层人们对文化生活要求的提高,也要求有一种比小令能包含更多的内容形式的出现。

而柳永由于政治上的不得志,长期生活于娼馆酒楼间,受到了流传于民间词的影响,加之他精通音律,所以他能够改制和创造出较小令含更多内容的长调来。

柳永是在民间词的基础上创制长调的,长调的产生并不是从柳永才开始的,它产生于唐代,只是后来一直没有人继承,发扬。

直到柳永才继承并改造和创制了长调,这样才使之大盛于世,为词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柳词魅力的所在,读他的词,我们可以发现其间有以下特点:词律谐婉,情真意切;情景交融,委曲尽致;善于白描,层层铺叙;语言通俗,明白如话。

柳词在艺术上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有情,来自内心的真情总是有着极大的感染力,使人能在不知不觉中随着作品内容的起伏而产生感情上的起伏。

他的《采莲令》一词是很感人的。

残秋欲暑天,风急霜重,本来送行就有一种难言的凄凉之感,在这样的时候送行应更是凄怆难耐的,而一对情侣在此时别离,则又加一种悲伤凄凉之气。

因而,“翠娥执手,送临岐,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应是自在情理之中的,心中的万言千绪,在此情此景之下,也只能表现为“执手”“开户”“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此时无声胜有声”。

分别的凄苦自在无言之中,这便是真挚感情的外露。

除此之外,像《八声甘州》《雨霖铃》等都是一些表达了真情实感的作品。

这些优秀作品,往往在音律上都与内容配合得很好,词调选得合适得当,因此,收到的效果也很好。

情景交融,曲折委婉。

柳永往往通过写景、抒情的交错进行,写出一般人难以写出的东西,冯煦说他善于“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于自然”(见《宋六十家词选》),这是很有见地的。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采莲令》),“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事事可可,日上花梢。

莺穿柳带。

犹压香衾卧”(《定风波》),“惟有长久水,无语东流”(《八声甘州》),像这样的句子,谁能够具体地说出他是在写景还是抒情?“似花非花”的写法,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善于白描,层层铺叙。

可以说这是所有词作的共同特点。

在他之前极为盛行的小令,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将内容展开,层层铺叙,柳永由于填制的大多是长调,可以将内容展开,细致委婉地表达心中的感情。

且看《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景,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上阕写秋:秋雨、秋风、秋阳、秋花、秋草、秋水。

大量铺叙,层层展开,步步推进,秋日凄凉之气一层比一层浓,一层比一层重;羁旅的凄苦之情,一步比一步深,一层比一层厚,为下阕抒写思乡之情作了充分的铺垫。

下阕“想佳人,妆梦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简练的几笔,就勾画出了一个思妇的形象。

我们不仅可以朦胧地看到楼头这位少妇的轮廓,而且可以窥见她的心灵,得知她复杂的内心活动。

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便于传唱,这是柳词能广泛流传于民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重要原因。

柳永长期浪迹社会下层,因而能用当时的口语进行创作,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

像《望汉月》词便是口语化了的:“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少年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栏处,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这首词,在今天读来也依旧明白如话,一听就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词至柳永为之一变”是柳永词作吸引人的根本所在。

这“一变”,首先是内容上的变,即引都市市民题材入词,从内容上开拓了词的领域。

再者,是形式上的变,即北宋词的创作,因柳永的大量长调的创作,而由大量写小令到大量写长调,从而使词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

第三,这便是在艺术技巧上他独自拓新了。

当然柳词在内容上和艺术上的成就,是它当世拥有大量听众、读者的原因,内容上是起主导作用的。

其词所以千古流传,经久不衰,深为后人推崇,其主要原因还在于艺术上的开拓和创造。

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