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修复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运动及水环境的变化 ➢ 污染物负荷衡算:主要是氮磷的元素输入输出 ➢ 自净速率 ➢ 水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其趋势是最大限度吸
收外部的能量与物质,能量是驱动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转 化的动力,物质的转化印象到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
3.湖泊水库的基础知识
理化因子及变化 生物组分与演替规律
3.1 湖泊水库的重要理化因素
4.1 生态恢复与植物修复
恢复湖泊水生植物
(1)概念 ➢ 植物的构成: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 物、挺水植物及湿生植物 ➢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必须建好植物群落
➢ 水生植物修复包括:
人工强化自然修复与人工重建水生植被两条途径。
➢ 目标:重新设计和建设全新的能够稳定生存的水 生植被和以水生植被为核心的湖泊良性生态系统。
优化设计
②群落配置:通过人为设计,将欲恢复重建的水生 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植物特征按一定比例在空 间、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布置。
➢ 水平空间配置:生态型和经济型
➢ 垂直空间配置:根据水深从湖岸-浅水区-深水 区分别配置。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 水植物
(4)修复水生植物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
二、其它植物技术简介
1、水生植物塘
➢ 小型水塘,种植植物或藻类,处理受污染水 ➢ 缺点:季节性、植物必须人工控制
2、水生漂浮植物种植 P156
➢ 水葫芦塘或浮萍等 ➢ 使用人工浮床强化
3、富营养化海域栽培大型海藻
湖泊水库环境修复2
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技术
➢ 控制营养物质来源 ➢ 控制藻类和植物 ➢ 水动力学和消除内源污染
➢ 营养盐类(1)
-氮
• 水中氮的主要形式有N2、NH4+、NO2- 、NO3-和 有机氮
• 氮的主要来源是废污水诽放、地表径流、水生生物 的代谢和微生物分解作用
• 水生植物可直接吸收无机氯(NH4+、NO3-),一部 分细菌和蓝藻可固定N2
➢ 营养盐类(2)
-磷
• 水中的磷主要以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和有机磷磷 酸形式存在
➢ 地理地质数据:气温、蒸发量与降水量、汇水面积、土壤 与植被、污染状况
➢ 水文学数据:容积、面积、水量变化、水深剖面、水力停 留时间、水流动力学特征、水体温度分层、底泥
➢ 水体理化参数 ➢ 生物学参数:藻类、植物、动物、底栖生物、微生物等。
2.2 参数计算
➢ 水量动态平衡:得到水体交换时间、水深 变化等 ➢ 热量衡算:太阳辐射引起的水体水温分布不均,从而引起
第八章 污染水环境修复技术2 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
邓欢欢
目录
湖泊污染概述 湖泊环境修复初论
一、湖泊水库水环境污染
➢ 湖泊和水库都是流域中主要的汇水体,作为流域 中物质的“汇”,自然侵蚀过程和人为排放的污 染物都将进入湖泊水库,导致水环境污染的现象。
➢ 主要污染问题: 水质污染、富营养化、水质酸化、湖泊水库萎缩
湖泊水库污染的来源
➢ 外源与内源
污染来源
外源污染
内源污染
污染类型
点源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养殖污水
百度文库
面源
农田径流、地表径流、水产养殖、降雨
底泥污染释放
二、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初论
➢ 定义:通过人为调控,使受污染损害的生态系统 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恢复其合理的内部 结构、高效的系统功能和协调的内在关系。
3.2 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
➢ 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金字塔)
➢ 生产者
• 藻类和维管束植物,吸收水中碳、氮、磷等生物 营养物质,在阳光的作用下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 淡水藻类:蓝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 黄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
➢ 水生植物
漂浮植物:凤眼莲、水浮莲、浮萍、紫萍等
➢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一定的修复措施尽可能 抵消或减轻一部分已被证明对环境和人类有害活 动的负面效应,修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使湖 泊水库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受损或 受干扰湖泊水库生态系统在结构和生态功能上恢 复到破坏前的“完美”状态。
1.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的原则
➢ 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需求以及恢复技术的有效性 Important 确定目标:尺度上、规模上、目标上 ➢ 整体性。 由诸多物理化学要素和生物要素组成的复杂生
一、控制营养物质来源
1、外源污染控制技术
➢ 点源污染控制:明确的、相对固定的污染来 源,一般采取“末端处理技术”和执行严格的排 放标准来进行控制;如污水处理厂站及环境管理;
➢ 非点源(面源)控制:面源是湖泊水库污染物 的重要来源。国外研究占全部污染50%以上,农 村非点源问题尤其突出。
如滇池,90%以上的入湖泥沙来自农村面源,其 中N/P可能占总污染的40~80%。
远离 岸带
滨岸 带
光合 作用
带
深层 带
黑暗 无光
带
温跃 层界
限
光合 作用 界线
表层 水
变温 层
均温 层
光照与温度 的变化趋势 并不一致, 光照较为线 性,而温度 变化存在跃 层现象
表层 水
变温 层
均温 层
正常 贫营 养湖
泊
生产力 很高的 富营养 化湖泊
富营养化开始 爆发的湖泊
含冷且有富氧水系 注入的湖泊
➢ 二氧化碳
• 有明显的时空变化
• 湖泊底层由于光合作用减弱或完全没有光合作 用。加上沉积物的分解,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相 反,溶解氧和pH值则较低。富营养化湖泊这种 差异尤其明显。
➢ 营养盐类
• N、P、Si、Fe、Cu、Zn、Mn、Mo等多种生物 营养元素
• N、P是植物最主要的营养物质,其含量水平决定 水生生物的生产力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6)水生植被的收割利用
➢ 收割的重要性:控制植物生长,避免消极影响 ➢ 手工收割 ➢ 机械收割:机拖收割、机械收割、先进专用收割设 备
➢ 总的来说分为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两大类
分类
工程 技术
措施
简介
工程修复,拦沙坝等技术结 针对山地水土流失及侵蚀区,通过土石 合草林复合系统,覆土植被 工程结合生态工程,控制水土流失
前置库和沉砂池工程技术 应用于台地及入湖支流自然汇水区,沉 降泥沙兼生物吸附降解污染物
拦沙植物带技术和绿化技术 生物拦截吸附净化,应用于堤岸保护、 坡地农田防护等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①蓝藻水华的控制: 全湖性控制和局部湖区控制 ②风浪的控制:消浪带的建立 ③沿岸带浅滩环境的创建:人工工程,退耕还湖 ④底泥的清除 ⑤水深的调控 ⑥水质改善:透明度、有机物浓度、pH
(5)修复水生植物植被的技术途径
➢ 挺水植物:直接种植和移栽 ➢ 浮叶植物:直接抛投 ➢ 沉水植物:低水位时候选择从水浅地带开始
态系统,修复应具有整体性概念,全面考虑生态系统结构 和功能。 修复技术措施包括湖泊水库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沉积 物等)的改善与生物因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修 复两方面 ➢ 遵守自然法则。 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是生态恢复的理论基 础:限制因子理论、生态适应性、生态位、自然演替、集 合规则、自我设计和人为设计、生物多样性及恢复阀值理 论等
4. 湖泊水库的生态恢复技术
➢ 概叙 ➢ 植物修复
针对国情的对策及技术途径
➢ 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特征:由人类生产、生活活 动引起的水体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 ➢ 关键:削减水体和底泥的有机物、N、P的负荷 ➢ 对策: (1)消除点源:截污及雨污分流 (2)控制面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3)直接工程技术:清淤、调水、生物修复技术 ➢ 生物修复技术:植物技术、微生物技术、综合处 理技术等
人工湿地、氧化塘等
应用于污染农业区,处理农田废水和农 村废水
生物净化及农田工程技术 适用于土地利用强度大,施肥量大的湖 流农田区
• 河流中鱼类也有明显的分带现象。上游多为冷 水性种类.如鲑、鳟鱼等,下游种类则较多, 如鲤鱼、鲫鱼等
湖泊生物群落的水平与垂直演替
• 按水平分,可分为沿岸带和湖心带。前者包括沉水 植物和挺水植物生长的浅水区,后者为湖中央无水 草部分的开阔水面
• 按垂直分,湖泊可分为湖上层或营养层和湖下层, 以光照补偿层为界。湖上层光线充足,藻类主要分 布在湖上层;湖下层光线微弱或没有光线,绿色藻 类不能生存。但湖上层沉降下来的碎屑为厌氧微生 物分解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
• 浮叶植物: 眼子菜、睡莲、莼菜和菱
睡莲
子午莲
➢ 沉水植物:狐尾藻、苦草、黑藻、茨藻、 苴藻、金鱼藻
• 要求水体较清,有较高的透明度,使光线能透射 进水层以供进行光合作用
苦草
马来眼子菜 伊乐藻
➢ 挺水植物:菖蒲、香蒲、芦苇等
• 耐有机污染能力强
香蒲
水菖蒲
➢ 消费者
自身不能合成营养物质,靠捕食其他生物或其碎屑维 持生命活动 原生动物、轮虫、浮游甲壳动物、底栖动物、 鱼类及其他脊椎动物
➢ 分解者
包括各种水生细菌和真菌,能将死亡有机体、有机碎 片等分解成碳、氮、磷、硫等简单无机物,使物质得 以循环往复
• 细菌:小球菌、链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衣菌、 贝氏硫细菌及菌胶团等
• 真菌:枝水霉菌
➢ 群落
概念
•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
特征
• 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 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 • 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 • 一定的动态特征 • 一定的分布范围 • 群落的边缘特征
(2)水生植被优化设计基础
➢ 由湖盆形态、底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决定的水生植 被面积、类型和分布格局 湿生植物:季节性显露的滩地 挺水植物:注意上下限 浮叶植物:《3m 沉水植物:《10m ➢ 强烈的风浪扰动决定水生植被的分布格局和面积 ➢ 水质和透明度决定分布深度和面积 定期收割有助于植物旺盛生长
➢ 人类的使用需求:按照生态功能划分
4阶段理论
➢ 非点源负荷量 及特征调查
➢ 计算水体非点 源允许入湖负 荷量
➢ 确定污染控制 最佳方案
➢ 涉及湖泊水库 非点源污染控 制的最佳总体 方案
非点源控制技术
➢ 难以采取点源污染控制的集中处理方式 ➢ 根据湖泊水库流域不同生态位和污染物性质,设计各类污染 控制工程、环境治理工程、水质净化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
• 水体中的磷主要来自地表径流、生活污水、工业废 水或生物转化
➢ N:P比值
➢ 藻类体内C:N:P原子比为106:16:1, N: P质量比为7.2:1
➢ 水中N:P比值影响藻类生长,也是水体营 养状况的指标
➢ N:P<7:1,N成为限制因子;反之,P成为 限制因子
➢ N:P比值随水体营养水平的增加而下降,N: P>16:1为贫营养,<16:1为富营养。P是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 群落演替
季节演替
• 藻类的季节演替
底栖动物的季节演替
蜉蝣目、双翅目、毛翅目、膜翅目幼虫等都有这种现 象。不同种类的羽化季节不同,有的在夏季,也有的 在秋季
鱼类种群与水温的关系
鱼类对环境温度有不同的适应范围,随水温的改变, 种类组成发生变化
➢ 水平演替
河流生物的纵向演替
• 由于海拔高度、流速、底质、水温、透明度等 因素的差异,河流上、下游生物种类、数量有 很大不同
调蓄型湖泊:沿岸带的护坡护岸功能-挺水植物和 湿生植物。
水源型湖泊:保护水质,沉水植物,注意收割和管 理。
运动娱乐型湖泊:沿岸带,注意湖面开敞,沉水植 物太多不好
观光游览型湖泊:注重景观性,各种均可
➢ 水质保障的营养平衡和生态平衡原则
(3)优化设计
①先锋物种的选择:首先建立植物生态群落 ➢ 物种选择原则: 适应性、本土性、强净化能力、可操作性 ➢ 选择植物种类:根据选择原则选择适当物种,最 好能做一些围栏试验做一些尝试再推广应用
2.湖泊水库水环境综合评价
➢ 可行性研究内容:调查进入湖泊水库的营养元素、悬浮泥 沙、有机物的定量负荷或者速率;调查湖泊水库的状态和 周期性变化规律;确定适合湖泊水路的最有效的修复技术 以利于湖泊水库的长期保护和修复等。
➢ 目的:水体的基本用途、历史、存在的问题以及修复技术 是否可行。
2.1 基础资料收集
收外部的能量与物质,能量是驱动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转 化的动力,物质的转化印象到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
3.湖泊水库的基础知识
理化因子及变化 生物组分与演替规律
3.1 湖泊水库的重要理化因素
4.1 生态恢复与植物修复
恢复湖泊水生植物
(1)概念 ➢ 植物的构成: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 物、挺水植物及湿生植物 ➢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必须建好植物群落
➢ 水生植物修复包括:
人工强化自然修复与人工重建水生植被两条途径。
➢ 目标:重新设计和建设全新的能够稳定生存的水 生植被和以水生植被为核心的湖泊良性生态系统。
优化设计
②群落配置:通过人为设计,将欲恢复重建的水生 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植物特征按一定比例在空 间、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布置。
➢ 水平空间配置:生态型和经济型
➢ 垂直空间配置:根据水深从湖岸-浅水区-深水 区分别配置。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 水植物
(4)修复水生植物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
二、其它植物技术简介
1、水生植物塘
➢ 小型水塘,种植植物或藻类,处理受污染水 ➢ 缺点:季节性、植物必须人工控制
2、水生漂浮植物种植 P156
➢ 水葫芦塘或浮萍等 ➢ 使用人工浮床强化
3、富营养化海域栽培大型海藻
湖泊水库环境修复2
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技术
➢ 控制营养物质来源 ➢ 控制藻类和植物 ➢ 水动力学和消除内源污染
➢ 营养盐类(1)
-氮
• 水中氮的主要形式有N2、NH4+、NO2- 、NO3-和 有机氮
• 氮的主要来源是废污水诽放、地表径流、水生生物 的代谢和微生物分解作用
• 水生植物可直接吸收无机氯(NH4+、NO3-),一部 分细菌和蓝藻可固定N2
➢ 营养盐类(2)
-磷
• 水中的磷主要以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和有机磷磷 酸形式存在
➢ 地理地质数据:气温、蒸发量与降水量、汇水面积、土壤 与植被、污染状况
➢ 水文学数据:容积、面积、水量变化、水深剖面、水力停 留时间、水流动力学特征、水体温度分层、底泥
➢ 水体理化参数 ➢ 生物学参数:藻类、植物、动物、底栖生物、微生物等。
2.2 参数计算
➢ 水量动态平衡:得到水体交换时间、水深 变化等 ➢ 热量衡算:太阳辐射引起的水体水温分布不均,从而引起
第八章 污染水环境修复技术2 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
邓欢欢
目录
湖泊污染概述 湖泊环境修复初论
一、湖泊水库水环境污染
➢ 湖泊和水库都是流域中主要的汇水体,作为流域 中物质的“汇”,自然侵蚀过程和人为排放的污 染物都将进入湖泊水库,导致水环境污染的现象。
➢ 主要污染问题: 水质污染、富营养化、水质酸化、湖泊水库萎缩
湖泊水库污染的来源
➢ 外源与内源
污染来源
外源污染
内源污染
污染类型
点源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养殖污水
百度文库
面源
农田径流、地表径流、水产养殖、降雨
底泥污染释放
二、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初论
➢ 定义:通过人为调控,使受污染损害的生态系统 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恢复其合理的内部 结构、高效的系统功能和协调的内在关系。
3.2 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
➢ 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金字塔)
➢ 生产者
• 藻类和维管束植物,吸收水中碳、氮、磷等生物 营养物质,在阳光的作用下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 淡水藻类:蓝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 黄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
➢ 水生植物
漂浮植物:凤眼莲、水浮莲、浮萍、紫萍等
➢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一定的修复措施尽可能 抵消或减轻一部分已被证明对环境和人类有害活 动的负面效应,修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使湖 泊水库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受损或 受干扰湖泊水库生态系统在结构和生态功能上恢 复到破坏前的“完美”状态。
1.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的原则
➢ 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需求以及恢复技术的有效性 Important 确定目标:尺度上、规模上、目标上 ➢ 整体性。 由诸多物理化学要素和生物要素组成的复杂生
一、控制营养物质来源
1、外源污染控制技术
➢ 点源污染控制:明确的、相对固定的污染来 源,一般采取“末端处理技术”和执行严格的排 放标准来进行控制;如污水处理厂站及环境管理;
➢ 非点源(面源)控制:面源是湖泊水库污染物 的重要来源。国外研究占全部污染50%以上,农 村非点源问题尤其突出。
如滇池,90%以上的入湖泥沙来自农村面源,其 中N/P可能占总污染的40~80%。
远离 岸带
滨岸 带
光合 作用
带
深层 带
黑暗 无光
带
温跃 层界
限
光合 作用 界线
表层 水
变温 层
均温 层
光照与温度 的变化趋势 并不一致, 光照较为线 性,而温度 变化存在跃 层现象
表层 水
变温 层
均温 层
正常 贫营 养湖
泊
生产力 很高的 富营养 化湖泊
富营养化开始 爆发的湖泊
含冷且有富氧水系 注入的湖泊
➢ 二氧化碳
• 有明显的时空变化
• 湖泊底层由于光合作用减弱或完全没有光合作 用。加上沉积物的分解,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相 反,溶解氧和pH值则较低。富营养化湖泊这种 差异尤其明显。
➢ 营养盐类
• N、P、Si、Fe、Cu、Zn、Mn、Mo等多种生物 营养元素
• N、P是植物最主要的营养物质,其含量水平决定 水生生物的生产力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6)水生植被的收割利用
➢ 收割的重要性:控制植物生长,避免消极影响 ➢ 手工收割 ➢ 机械收割:机拖收割、机械收割、先进专用收割设 备
➢ 总的来说分为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两大类
分类
工程 技术
措施
简介
工程修复,拦沙坝等技术结 针对山地水土流失及侵蚀区,通过土石 合草林复合系统,覆土植被 工程结合生态工程,控制水土流失
前置库和沉砂池工程技术 应用于台地及入湖支流自然汇水区,沉 降泥沙兼生物吸附降解污染物
拦沙植物带技术和绿化技术 生物拦截吸附净化,应用于堤岸保护、 坡地农田防护等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太湖五里湖区开展的水生植被生态重建项目
①蓝藻水华的控制: 全湖性控制和局部湖区控制 ②风浪的控制:消浪带的建立 ③沿岸带浅滩环境的创建:人工工程,退耕还湖 ④底泥的清除 ⑤水深的调控 ⑥水质改善:透明度、有机物浓度、pH
(5)修复水生植物植被的技术途径
➢ 挺水植物:直接种植和移栽 ➢ 浮叶植物:直接抛投 ➢ 沉水植物:低水位时候选择从水浅地带开始
态系统,修复应具有整体性概念,全面考虑生态系统结构 和功能。 修复技术措施包括湖泊水库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沉积 物等)的改善与生物因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修 复两方面 ➢ 遵守自然法则。 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是生态恢复的理论基 础:限制因子理论、生态适应性、生态位、自然演替、集 合规则、自我设计和人为设计、生物多样性及恢复阀值理 论等
4. 湖泊水库的生态恢复技术
➢ 概叙 ➢ 植物修复
针对国情的对策及技术途径
➢ 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特征:由人类生产、生活活 动引起的水体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 ➢ 关键:削减水体和底泥的有机物、N、P的负荷 ➢ 对策: (1)消除点源:截污及雨污分流 (2)控制面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3)直接工程技术:清淤、调水、生物修复技术 ➢ 生物修复技术:植物技术、微生物技术、综合处 理技术等
人工湿地、氧化塘等
应用于污染农业区,处理农田废水和农 村废水
生物净化及农田工程技术 适用于土地利用强度大,施肥量大的湖 流农田区
• 河流中鱼类也有明显的分带现象。上游多为冷 水性种类.如鲑、鳟鱼等,下游种类则较多, 如鲤鱼、鲫鱼等
湖泊生物群落的水平与垂直演替
• 按水平分,可分为沿岸带和湖心带。前者包括沉水 植物和挺水植物生长的浅水区,后者为湖中央无水 草部分的开阔水面
• 按垂直分,湖泊可分为湖上层或营养层和湖下层, 以光照补偿层为界。湖上层光线充足,藻类主要分 布在湖上层;湖下层光线微弱或没有光线,绿色藻 类不能生存。但湖上层沉降下来的碎屑为厌氧微生 物分解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
• 浮叶植物: 眼子菜、睡莲、莼菜和菱
睡莲
子午莲
➢ 沉水植物:狐尾藻、苦草、黑藻、茨藻、 苴藻、金鱼藻
• 要求水体较清,有较高的透明度,使光线能透射 进水层以供进行光合作用
苦草
马来眼子菜 伊乐藻
➢ 挺水植物:菖蒲、香蒲、芦苇等
• 耐有机污染能力强
香蒲
水菖蒲
➢ 消费者
自身不能合成营养物质,靠捕食其他生物或其碎屑维 持生命活动 原生动物、轮虫、浮游甲壳动物、底栖动物、 鱼类及其他脊椎动物
➢ 分解者
包括各种水生细菌和真菌,能将死亡有机体、有机碎 片等分解成碳、氮、磷、硫等简单无机物,使物质得 以循环往复
• 细菌:小球菌、链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衣菌、 贝氏硫细菌及菌胶团等
• 真菌:枝水霉菌
➢ 群落
概念
•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
特征
• 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 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 • 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 • 一定的动态特征 • 一定的分布范围 • 群落的边缘特征
(2)水生植被优化设计基础
➢ 由湖盆形态、底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决定的水生植 被面积、类型和分布格局 湿生植物:季节性显露的滩地 挺水植物:注意上下限 浮叶植物:《3m 沉水植物:《10m ➢ 强烈的风浪扰动决定水生植被的分布格局和面积 ➢ 水质和透明度决定分布深度和面积 定期收割有助于植物旺盛生长
➢ 人类的使用需求:按照生态功能划分
4阶段理论
➢ 非点源负荷量 及特征调查
➢ 计算水体非点 源允许入湖负 荷量
➢ 确定污染控制 最佳方案
➢ 涉及湖泊水库 非点源污染控 制的最佳总体 方案
非点源控制技术
➢ 难以采取点源污染控制的集中处理方式 ➢ 根据湖泊水库流域不同生态位和污染物性质,设计各类污染 控制工程、环境治理工程、水质净化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
• 水体中的磷主要来自地表径流、生活污水、工业废 水或生物转化
➢ N:P比值
➢ 藻类体内C:N:P原子比为106:16:1, N: P质量比为7.2:1
➢ 水中N:P比值影响藻类生长,也是水体营 养状况的指标
➢ N:P<7:1,N成为限制因子;反之,P成为 限制因子
➢ N:P比值随水体营养水平的增加而下降,N: P>16:1为贫营养,<16:1为富营养。P是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 群落演替
季节演替
• 藻类的季节演替
底栖动物的季节演替
蜉蝣目、双翅目、毛翅目、膜翅目幼虫等都有这种现 象。不同种类的羽化季节不同,有的在夏季,也有的 在秋季
鱼类种群与水温的关系
鱼类对环境温度有不同的适应范围,随水温的改变, 种类组成发生变化
➢ 水平演替
河流生物的纵向演替
• 由于海拔高度、流速、底质、水温、透明度等 因素的差异,河流上、下游生物种类、数量有 很大不同
调蓄型湖泊:沿岸带的护坡护岸功能-挺水植物和 湿生植物。
水源型湖泊:保护水质,沉水植物,注意收割和管 理。
运动娱乐型湖泊:沿岸带,注意湖面开敞,沉水植 物太多不好
观光游览型湖泊:注重景观性,各种均可
➢ 水质保障的营养平衡和生态平衡原则
(3)优化设计
①先锋物种的选择:首先建立植物生态群落 ➢ 物种选择原则: 适应性、本土性、强净化能力、可操作性 ➢ 选择植物种类:根据选择原则选择适当物种,最 好能做一些围栏试验做一些尝试再推广应用
2.湖泊水库水环境综合评价
➢ 可行性研究内容:调查进入湖泊水库的营养元素、悬浮泥 沙、有机物的定量负荷或者速率;调查湖泊水库的状态和 周期性变化规律;确定适合湖泊水路的最有效的修复技术 以利于湖泊水库的长期保护和修复等。
➢ 目的:水体的基本用途、历史、存在的问题以及修复技术 是否可行。
2.1 基础资料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