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研究:日军侵华战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攻难守)——重要目标 • 2、国军的劣势:淞沪会战后颓势;两道国防线失守 • 3、日本军方关于攻占南京战略的争论:一派主张乘胜追击;
一派主张停止在苏嘉线,与南京政府谈判令其屈服。争论 要点即是否立即进攻南京:其一,迫使中国屈服,现有战 果是否有足够的压力?结论是攻占南京,才能实现第一位 的价值;其二,能否更多地歼灭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结 论是国军经淞沪后已完全丧失战斗意志,摧毁国军主力完 全可能;其三,日军的连续作战能力,结论是有困难可以 克服,强调使用空中力量轰炸与休整相配合。12月1日, 统帅部下达与海军协作攻占南京的命令。
• 四、持久战略的出台
• 1938年后的作战指导方针:1、对华持久战;2、迅速强行建 设昭和军制及整顿增强国家总体力量,完整对苏、中两国战 争准备;3、处置苏联动向,运用政略导致对华战争结束。
• 政略:在日占区建立傀儡政权,诱导蒋政权与新政权合并。
• 战略指导:三期对华作战目标;1、38~39年前半期,为对话 消极持久战时期,作战范围为华北、华东、华南,方针为完 成对华持久战略,减少战力消耗;2、39年后半期~40年,为 对华攻势及两个正面作战准备,作战范围为中国腹地,三个 方向进攻武汉,作战方针完成苏中两正面作战准备,防备苏 联参战,及时平定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地域,扩大新政权势力, 运用一切政略手段结束对华战争;3、41年后为“一般持久及 待机”时期,准备在强化新政权后撤退日本守备队。作战方 针为继续整顿中国勘定地区,强化新建政权,防备国际变化。
• 石原莞尔对华战略的真实意图何在?
• 结果:八一三事变后,日本正式放弃不扩大方针,标志着不 扩大派的失败。石原职务变动,后与东条英机矛盾,退出军 界。
• 4、陆军与海军的分歧
• 陆军是两阶段双重目标战略:其一、攻击29军;其 二、与国民政府中央军进行决战,38年初迫使中国 政府投降。主张渐次增兵。
其二攻占长城,控制燕山山地,便于向南用兵—— 是日本大陆政策逐渐南进的实施步骤。 • 停战指导原则:以政略弥补武力之不足,收买地方 实力派,分割或吞并中国领土
对华北的谋略
• 一、华北的战略地位 • 5省2市,面积、资源,日军作战的第二位目标 • 二、日本的目标、宗旨、方案 • 目标是使华北从中国中央政府的控制下分离出来;宗旨是形成南京政令不
• 七、对占领区的政略与战略
• 1、治安肃正作战
• 2、以华制华大战略
• 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略
• 1、作战目的:消灭英、美、荷在东亚的主要根据地,占领和 确保南方要域,确立对中国持久战态势,促使蒋政权屈服;
• 2、作战方针:向持久作战态势转移,与海军协同采取政略、 谋略继续对中国施压,以期蒋屈服,同时消灭在中国的英美 等敌对国势力
际只有4个师) • 兵种:步、炮、工兵 • 军制:成立有军司令部、旅团司令部,司令官提高到中将级
别,天皇亲授,直属天皇,作战、配置、行动权归参谋总长 指挥。 • 权力:可自行决断进行应急处理,还可指挥陆军运输部、情 报搜集、资源调查等 • 结论:驻屯军成为诸兵种合成,具有攻战能力的野战重兵集 团,司令部成为战区统帅机关。
• 五、决战与持久战略的确立 • 1、打通南北的徐州会战:使暂不扩大作战面的持久战略被弃置,由
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有效打破了日军的战略进程,迫使日军进行 了一场劳而无功的“准决战”,中方的战术被称为“磁性战术”。 • 2、无结果的武汉会战:进攻武汉的方法有二,沿平汉线南下和溯长 江而上;最终选择了从淮河大别山方向和长江方向进攻;日军的战略 重点放在了攻占要地上,对歼灭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无信心。 • 3、广州作战的战略意图: • 是作为武汉决战的延续和补充,意在切断中国的对外联络,占据华南 要域。 • 4、被迫转向持久战略:徐州、武汉后,日方认为已经到了攻击的极 限,却未能达到歼灭中方军队主力的意图,因此转向持久战略,在确 保占领地安全的前提,寻找中方的弱点进行攻击。 • 5、划分占领区:治安地区和作战地区 • 6、政略加强:近卫声明,提出了三原则
• 3、战略选择:摈弃收缩战略,先插足南方,力量扩张后再征 服中国,事实上是一种多国作战战略。
• 4、政略:推行大东亚殖民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内层:日本 朝鲜、台湾;中层:日满华体制;外层,太平洋开战后的占 领区。
• 九、溃败和投降时期的战略 • 1、举棋不定的守势战略 • 原因:太平洋战争的发动是在对华战争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发
• 作战计划:第一、占领平津要地、山东青岛、济南要地;第 二、陆海军协作占领上海附近地区,华北方面军沿京汉路南 下策应;第三、占领华南地区的福州、厦门,必要时可占领 汕头。作战中强调各方面军可以“视情况而定”,突出其 “相机处置”原则和应变性的特色。
全面侵华战略
• 2、大规模作战的组织准备 • 华北驻屯军的增加和升编 • 人数:由2000人增加到2万,兵力可压制中国6个师(29军实
• 3、大陆战略的溃败
• 一号作战计划——打通平汉、粤汉线、占领湘桂线, 目的在于摧毁中国的空军基地,成为日本本土防空 防御的一部分;日方投入兵力50万,骑车1500辆、 火炮1500门,飞机250架,作战5个月,南北战线 2000km(有人称之为赌博性作战)
• 分为三阶段:河南会战;湖南作战、广西会战
• 4、攻占南京后政略
• 日方的迫降条件:承认日本割占东北地区,丧 失内蒙、华北、华东部分领土,被肢解后的地 区在各种协定下沦为附属国,直接把蒋介石政 权沦为地方政权,德国调停失败。
• 迫和策略分歧:参谋本部战争指导课等机构主 张利用胜利尽早迫和,避免长期战争(该策略 被否决);日政府主张扶植傀儡政权,否认现 政府。日本政府声明~现代外交文书的奇文。
• 2、日本最高统帅部的混乱与更迭 • 东条内阁的独裁(实际上是法西斯专政) • 改动国家机构,扩大内阁权力 • 东条身兼数职(内阁总理大臣、陆相、军需相、外相、内务相、文
部相、商工相) • 颁布《战时行政特例法》从法律关系入手,授予首相以监督、命令、
处置等手段,对钢铁、煤炭、轻金属、船舶、飞机等五大产业实施 直接管理。 • 设置地方行政协议长官,加强对地方政治经济的控制;强化言论控 制,扩充宪兵权力 • 内阁改造:改变明治宪法规定的军政与军令分离的铁律,将军令权 合并于军政大臣;陆军大臣兼任总参谋长;海军大臣兼任军令部长, 为协作统帅,海陆军均实行两次长制,分别为大将级大次长和中将 级次长;后招致许多人的反对,作为特例经“御批”正式下令。东 条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 回天无术:中国战场、滇缅战场、太平洋战争处处失利(马里亚纳 海战使日本海空力量一蹶不振) • 东条英机内阁下台——小矶内阁——铃木内阁
全面侵华战略
• 一、对华战争的决策和战略
• 1、全面战争的开战指导
• 《处理华北纲要》——向战争方向迈进;
• 指导原则:其一,中国统一国家功能未发挥,军阀割据、地 方自治浓厚,因此对华战争不存在顾虑;其二,用兵借口 (保护帝国权益和侨民);其三,占领要地,迫其屈服;其 四,以一举投入10余个师团,兼谋略而速战(未采纳);其 五,对华作战目的为占领华北、华中、华东要地,根据情况 还可占领华南要地。
• 六、轰炸战略
• 武汉作战后调整为双重战略:政略进攻、战略持久, 与之配合的是轰炸战略
• 目的:政略上震慑,谋求以炸迫和;战略上对中国 的抗战大后方实施打击,弥补地面不能达及的不足, 特别是切断中国后方的交通线;
• 目标:重庆、兰州、长沙、常德等,主目标为机场, 副目标为街道
• 专题轰炸:切断中国的盐补给,对产盐基地自流井 进行轰炸
日军侵华战略研究
31~45年侵华战争中战略战术原则
• 明治维新后,日本组建了近代武装力量,曾效 法英法海陆军强国,最后以德国为模本。早期 军事改革是在德国军事教官迈克尔指导下进行 的。遵循的战略战术原则如下:
• 一、强调攻击原则(战略战术上根本法则) • 二、强调“相机处置”原则(计划性与应变性
相结合) • 三、强调速战速决,争取先机 • 四、强调攻占要地
• 战果与影响:被称为战略上毫无意义的作战
• 其一、消耗了庞大的兵力和战略物资,削弱了南方 军;其二抽调华北部队与战略物资,削弱了华北占 领防区;其三延长了战线,消耗巨大,兵力不足, 并没有掌握制空权。其四直接危害后来的歧
• 扩大派与不扩大派(分歧点在于如何选择和进行战争)
• 扩大派主张给中国一击,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在日军统 帅部占主流地位。代表人物有陆相杉山元、陆军次官梅津美 治郎,朝鲜司令官小矶国昭,参谋本部作战部作战课长武藤 章;
• 不扩大派主张控制事变,防止扩大为全面战争,为少数派。 代表人物有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石原莞尔,参谋本部次长多 田骏,作战指导课长河边虎四郎等,与日本政党中的反军势 力呼应,曾得到枢密院元老西园寺公望公爵的支持。
能达及的形势;方案有四:1、五省独立;2、华北自主;3、设立自治中 心地带;4、设立局外中立裁兵地区 • 三、华北政策的代表性文件 • 《多田声明》强调政治上的“分离”及日本的“指导”作用,经济上建立 “华北经济圈”,由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提出并完整表述。 • 四、日本对华北政略目标的落空 • 蚕食手段(排除国民政府势力出华北,造成政治“真空化”;经济上促成 日满华北经济圈,资本涌入涉及矿业、棉业、电力、交通运输业,金融上 进行白银走私,逼迫当局推行自主货币、发行伪币) • 试图组织傀儡政权:组建了半自治性质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宋哲元任委员 长,日本人打错了如意算盘,宋加强了“中央化”,明确提出要“力保主 权”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标志:华东战场的开辟
• 战略优势:1、钳击态势的出现;2、陆海空军事力 量的配合;3、岛国和海洋强国的优势缩短了运输补 给线;4、攻击中国心腹地带,强化了对中国的压力。
• 南移战略中的阻力:1、山西方面中国军队的抵抗打 乱了日军战略部署;2、上海方面陷入“苦战”,未 能速战速决
• 三、攻占南京战略与政略指导 • 1、南京的地位:国都;对解决中国问题的价值;金陵绝地
动,犯兵家大忌,旧战困而新战又无胜算;在“绝对战争” 的指导下,实行了以战助战的方针;日本方面,战线扩大兵 力不敷,新兵上阵素质下降,国内生产停滞,难以承受战争 的新消耗;国际方面,欧洲轴心国的战败(中途岛海战失败, 斯大林格勒德败,意大利的投降)对日本的沉重打击,使其 决战战略失败。 • 守势战略:方针——强调以航空战力摧毁英美攻势;要领— —对英美取攻势,对华取守势,对重庆施压,特别是遏止从 中国大陆起飞对日本本土的空袭和对海上交通的破坏,谋求 迅速解决中国问题。 • 五号作战计划:目标——印度、中国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 区,兵力——40个师团,步骤——重庆作战、西安作战;结 果——计划夭折
• 海军是单一目标战略:反对两阶段的作战构想,把 膺惩中国作为单一目的,以控制上海、南京最为重 要,主张集中兵力突袭,反对渐次增兵
• 结果:按照陆军的双重目标战略展开。日军制定了 三线(平汉、津浦、平绥)作战的扇形作战计划, 目的未能达到,主作战方向转移到山西。
• 二、战略重心的南移
• 原因:1、华北战场迅速得手;2、膺惩中国的战略 目标;3、向南方海洋发展的国策基准
战争初期战略与政略
• 1、对中国东北的侵略的战略有目标、纲领、计划、 步骤,将满蒙问题与世界政策相连,要与英美三分 天下,只有夺取满蒙方可奠定基础;
• 目标:巧妙解除中国军队的武装,由关东军统治东 北;
• 手段:由军部之外的力量实行,然后由日军去解决 战争问题,效仿合并朝鲜
• 作战原则:集中兵力于一地,闪电战; • 2、政略:占领满蒙三种方法;a 扶植名义上属于中
国的亲日派政权取代张学良;b 脱离中国的独立政权 即傀儡政权;c 直接划入日本版图。最终选择方案b。
战争初期战略与政略
• 3、在上海作战的战略和指导原则 • 次于东北、华北之后,32年的开战是为了转移在中
国东北建立傀儡政权的国际视线; • 停战的指导原则:三易其帅,害怕在东北计划鸡飞
蛋打,两头落空,保持既得战果 • 4、进攻长城及战略指导 • 战略意图有二:其一占领热河,扩展伪满洲国版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