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海战役

历史背景:辽沈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基于对华东,中原两野战军下一步极有可能在陵海路以南联合发起新攻势的判断,确定在徐蚌战场采取备战退守“方针,国民党军力部署如同长蛇阵,以徐州为中心,依托陇海、津浦铁路线,组成一个“一点两线”的防御阵线,每个战略要点集中一个到几个机动兵团,一处打响,四面驰援。另一方面,从徐州撤退物资和非战斗人员,以备在形势不利时全军南撤淮河以南。蒋介石声称:徐淮会战是政权“存亡最大之关键”。1948年9月24日济南攻克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国军纷纷弃城,使得共军南下作战再无负担,同时,鉴于邱清泉、黄百韬、李弥三兵团的犹豫,粟裕建议立即进行准海战役。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后,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

战争过程:

第一阶段(11月6日至22日),歼灭黄伯韬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

1948年9月24日济南失守后,国军总部以为华东野战军需要长时间休整,未能料到华东野战军在济南战役损失不大,能迅速南下进攻徐州,结果大意轻敌。粟裕为迷惑国军,特意在山东开了十几台大功率电台,不停向外发出指令,国军误认为华东野战军主力依然在山东。使徐州剿匪总司令部部署调整、兵力调动也趋缓慢。

1948年11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按预定计划向新安镇地区的黄伯韬兵团发起进攻。7日晨,黄兵团自新安镇地区沿陇海铁路西撤,华东野战军立即展开猛烈追击、截击,黄百韬见势不妙寻求李弥协助却遭到拒绝。国民党自与共军作战以来,攻击未能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包围消灭共军,反而处处挨打。8日,第3绥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3个半师共2.3万人在贾汪、台儿庄起义,为人民解放军迅速截断黄伯韬兵团的退路创造了有利条件。就在这时,蒋介石临时改变决策,不按照原定的计划将主力撤到蚌埠附近,徐州总部一片混乱,既没有对解放军的作战企图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反而还被各方面的情况所迷惑,束手无策。

至11日,华东野战军将黄兵团合围于碾庄圩及其周围约18平方公里的地区内。二十一日黄昏后,共产党对大院上的黄百韬残部发起总攻,激战至二十二日凌晨四时左右,大院上及附近村落的国民党军残部皆被歼灭。并且击毙了黄百韬,解放了碾庄以东,陇海路侧,津浦路徐州至蚌埠段两侧和徐州以西以北的广大地区,至此,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胜利结束。

第二阶段(11月23日至12月15日),歼灭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中原野战军于11月25日将黄维兵团合围于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纵横各7.5公里的区域内。27日,黄维集中4个主力师向东南方向突围被击退,其第85军第110师师长、中共地下党员廖运周在突围中率部起义。黄维突围计划失败,军心动摇,士气一蹶不振,只得就地固守待援。二十八日,蒋介石为了解救黄维兵团,下令徐州驻军第二、第十三、第十六兵团由徐州南下撤退,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指挥蚌埠第六、第八兵团北上援助,然而双方作战均受到我军阻击。鉴于淮海战场态势,总前委决定采取“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的方针,首先集中兵力吃掉黄维兵团,挟住杜聿明集团,看住由蚌埠北援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至15日,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协同下,将黄维兵团10万余人歼灭于双堆集地区,生俘黄维。

第三阶段(12月16日至翌年1月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首先为配合平津战役,淮海前线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部署,暂停对孤立无援、陷入绝境的杜聿明集团的军事攻击,进行战场休整和政治攻势。成批的国民党军士兵向解放军投诚,20天内即达1.4万余人。当华北战场上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后,华东野战军于1949年1月6日,对拒绝投降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至10日将其全歼,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化装逃脱。至此,淮海战役结束。在黄维被消灭以后,杜津明一度建议:破釜沉舟与解放军决战,顽强固守到底,作为蒋介石的政治本线,但是却未被采纳。蒋介石起先下达放弃徐州的指令,但在杜聿明刚撤出徐州不久后又空投回去救黄维德的新命令,导致逃去徐州时扔下的重武器被共军缴获,最后国军被围困在冰天雪地中,阵地不断被蚕食,人员不断投降。直到最后司令部打光。整场战役,蒋介石在军事指挥上的不断迂回,统帅部的决心一变再变,最终导致了国民党的失败。

战役检讨:淮海战役是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同国民党重兵集团展开的决定性的战略决战,最后以解放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是中央军委、总前委的正确决策,华野、中野的密切配合,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的结果。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统帅部的决心一变再变,各兵团互不配合,最主要最关键的原因是国民党政府失去了人心。

意义: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同时也是一场深刻体现民心所向的一场战役。到了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列达到了1:9:,人民倾家荡产也要支持前线的热情,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胜利。庞大的深厚的民力支撑,充分展现了人民战争的威力。陈毅曾经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用人民群众的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其胜利是真正的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的意义就如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所说:“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

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现在情况很明显,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结论:淮海战役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为争取全民解放、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所进行的一场正义的斗争。

参考:《淮海战役》人民网2016-09-25

[1]彭春蕾.浅析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J].卷宗,2015,5(12):456-457.

[2]孟福来.淮海战役胜利之原因探析[J].兰州学刊,2010,(8):222-224.

DOI:10.3969/j.issn.1005-3492.2010.08.0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