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中医护理研究
中医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医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对其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所在科室收诊的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10例展开研究,其中实施常规临床护理的为对照组(n=55),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n=55),而后对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4%,显著低于对照组30.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腹部手术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可促进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中医护理;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在外科临床上腹部手术比较多见,一般指的是胸部与骨盆之间的位置,而由于手术患者受到创伤、麻醉以及炎症的刺激等因素使得术后的胃肠功能发生障碍,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以及排气困难等,不利于术后的恢复[1]。
因此,对于腹部手术的患者,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所在科室收诊的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10例展开研究,对照组(n=55)中包括男31例、女24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为(47.4±6.7)岁;阑尾切除术2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6例、胃大部切除术4例、胃肠修补术3例;观察组(n=55)中包括男33例、女22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为(47.7±6.2)岁;阑尾切除术2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4例、胃大部切除术4例、胃肠修补术2例。
本次研究入选患者均实施腹部手术,且采取硬膜外麻醉,排除其他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较大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与分析。
热敏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

热敏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作者:曾鸣王双兰云来源:《上海医药》2022年第20期摘要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在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热敏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每天1次,至术后3 d 或首次排便。
对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耐受固体食物时间、满意度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排气、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热敏灸;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胃肠功能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2)20-0036-03引用本文曾鸣,王双,兰云. 热敏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J]. 上海医药, 2022, 43(20): 36-38; 42.基金项目: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2020A0104)Nursing intervention of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netration therapy on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ZENG Ming, WANG Shuang, LAN Yun(First Surgical Department of Pingxi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ingxiang, Jiangxi Province 33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netration therapy on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Pingxi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Jiangxi Province from March 2020 to Nov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ith random number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netration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once a day until 3 days after operation or the first defecation. The recovery time of bowel sounds,anal exhaust time, the first time to tolerate solid food, satisfa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Exhaust, defecation time and bowel sound recovery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earli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KEY WORD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netration therapy;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随着医学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到了较多应用,其优势明显、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预后较好[1]。
中医特色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中医特色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8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腹胀消失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利用VAS 评分表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
结果研究组患者腹胀消失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行中医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满意程度,临床应予以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疼痛;快速康复胆结石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人群一般是中老年,且年纪越大,患胆结石的几率越大。
从中医角度来看,胆结石是由于长期食用油腻食物,肝火旺盛、易怒导致的,患者的肝脏功能下降、阻碍胆道通畅,结石内生,临床治疗胆结石最为常见的方式为腹腔镜胆囊切除。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不断改善,早前需要进行开腹手术才可完成的治疗,现已可在腹腔镜微创手术中完成,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且腹腔镜手术具有其明显的优势,病人住院时间短。
通过微创治疗病人可更快的康复,且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成为外科手术的重要治疗方法。
同时在治疗中我们还发现,护理干预质量对于整个手术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术后病人的康复效果密切关系。
本文将中医特色护理引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临床护理中,探讨其对患者疼痛及康复的影响,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18年8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
益气活血方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27例临床观察

病程较长 , 故 多 表 现 为虚 实 夹杂 证 候 。笔 者 认 为 肾 提 高 机 体 免 疫 功 能 。诸 药 合 用 , 攻补兼施 , 温 通 并
故痛经 之 证 自可缓解 。 主生殖 , 藏精气 , 而 胞 宫 的全 部功 能体 现 就 是 生 殖 重 , 功能 , 由此认 为 肾与胞 宫 的关 系 最 为 密切 。患 者腹 本 临床 观察 表 明 ,在 西 医 常规 治 疗 的基 础 上 ,
j j
誊
毫
:
;
益 气活血 方促 进腹 腔 镜胆 囊切 除 术后 胃肠 功 能恢 复 2 7例 临床 观 察
沈 童
( 南京 中 医药大 学 , 江 苏南京 2 1 0 0 2 3 )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术前 服 用益 气活 血 方 对 腹腔 镜 胆 囊切 除术 后 患者 胃肠 道 功 能 恢 复 的作 用。 方法: 将 5 4例 腹 腔镜
散结 , 化瘀 止 痛 , 从 而标 本兼 治 。方 中仙 茅 、 仙 灵 脾 温 肾阳、 补 肾精 ; 熟地 黄 、 山药 补脾 肾 、 生精血 , 精 血 充足, 冲任 得 养 ; 党 参 补 益 正气 , 提 高机 体 免 疫 力 ; 三棱 、 莪 术 性 皆微 温 , 为 化瘀 血 之要 药 ; 丹参 、 香 附、 鸡 血 藤 活血 调 经 止痛 。且现 代 药理 研 究 亦 证 实 , 活 血 化 瘀类 药 能 有效 改 善微 循 环 ,降低 血 液 黏稠 度 , 缓 解 患 者 体 内免 疫 抑 制 状 态 ,减 轻 炎 症 反 应 的 功 效. 而 补 肾药 具 有 调 节 分 泌 性 激 素 作 用 。 并 能 显 著
1 6例 , 女 1 1例 ; 年龄 3 2 ~ 6 8岁 , 平 均年 龄 ( 4 4 . 2 ±
新斯的明联合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

合液 1 m l , 然后 向对侧 足 三里 穴 内缓慢 推 注剩 余 1 ml 混 合 液。 每隔 1 2 h注射一次 , 共注射 3次 , 对 照组予 常规 治疗 。 1 . 3 疗 效评价 疗效 评价标 准 , 显效: 术后 2 4 h内肛 门排 气或
后的常见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 2 0 %一 3 O %。而腹腔镜手术术 后恶 心、 呕吐发生率更高 , P O N Y发生率可高达 4 6 %。腹腔镜术后 P ON Y 的发生不仅可引起患者不适, 而且还会影响患者术后进食 、 伤 口愈
1 资 料 与 方 法
排便 , 无腹胀 ; 有效 : 术后 2 4 h内肛 门排气或排 便 , 有轻微 腹胀 ;
无效 : 术后 2 4 h内不 能 自行排气 。 1 . 4 统计 学方法
2 结 果
采用 S P S S 1 3 . 0录入数据 , 计数资料 采用
检验 , 以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 所选 1 1 0例均 为我 院 2 0 1 1 年 1 月 一 2 0 1 3年 1 2组疗效 比较 , 见表 1 。
肠 呜音 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0 . 0 5 ) 。结论
里穴位 注射 能有效促进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腹 腔镜胆 囊切 除术 的患者应 用新斯 的明联 合 胃复安行足 三
关键 词 : 新斯 的明; 胃复安 ; 足三 里穴位 注射 ; 腹腔镜胆囊切除 ; 胃肠功 能
1 . 1 临床资料
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的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 照
组。干预组 5 5例 , 年龄 3 5—6 5岁 , 平均 年龄 5 1岁 , 手术 时 间 ( 5 0±1 0 ) 分钟 , 其 中胆囊结石 4 1 例, 胆囊息 肉 9例。对照组 5 5 例, 年龄 3 4— 6 8岁 , 平均年龄 5 4岁 , 手术时间 ( 5 5 4 - 1 0 ) 分钟 , 其 中胆囊结石 4 0例 , 胆囊 息 肉 1 0例 。2组 患者 一般 资料 比较 无
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对腹腔镜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参 考文 献 【 1 1 赵 春玲 . 综合 护理 干 预 在产 妇产 时 与产后 出血 护理 中的 应 用分析
l I ' l _ 大家健 康 ( 学 术版 ) , 2 0 1 6 , 1 o : 2 1 8 .
I 2 1 张 海艳 . 综合 护理 干 预在 产 妇 产时 与产后 出血护 理 中的 应 用及 效 果探 讨 u j _ 中国继续 医学教 育 , 2 …6 , 0 8 : 2 3 6 — 2 3 7 .
1 4 0
合护 理 干预 , 具体为: ( 1 ) 心 理 护理 : 分 娩前 护 理人 员应 向产 妇讲 解分
娩 的相关 知 识 , 并根 据患 者 的 不 良情绪 给 与针 对性 的指导 , 帮助 患 者
内蒙古 中医药
表 2 两组 患者 干 预前 后焦 虑、抑 郁情 绪评 分 比较 ±s )
树立 良好 的心态 , 调节 情 绪积 极配 合 分娩 及 护理 。 ( 2 ) 子 宫按 摩 : 产妇
处于 第三 产程 时采 用 五指腹 部挤 压 法对 其子 宫进 行按摩 , 并 掌控 好频
率, 不时地 询 问产妇 感受 】 。 ( 3 ) 严 密监 测病情 : 密 切观 察产妇 是否 有 出 I J = l L = 症状, 严格 执行 各种 护理 操作 规程 , 医生止 血时 积极有 效 配合 , 如需 进 行 手术 治 疗 , 则应 实 时检 测产 妇 的生 命 体征 变化 , 做 好术 前 准 备 】 。 ( 4 ) 健 康宣 教 : 根据 产 妇 自身 情况进 行 针对性 的健 康 宣教 , 指 导其 遵 医 嘱用药 , 保持 良好 的心情 , 预 防产 抑郁 , 做 好乳 房护理 , 适 当运动 。 1 - 3观 察指 标 : 观察 两组 产 妇产 程 中 出血 情 况 , 并 采 用焦 虑 、 抑郁 评分 量 表 对患 者 护理 前后 的负 面情 绪进 行 评价 。 1 . 4 统 计学 分 析 : 采 用S P S S 1 9 . 0 , 采 用均 数 ±标 准 差 ( x ±s ) 表 示 计量 资料 , 采用 x 检 验 表示 计 数 资 料 , 组 间 比较 采 用 t 检验, P < O . 0 5 为 差
小茴香中药盐包热敷技术在促进胆囊切除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分析

小茴香中药盐包热敷技术在促进胆囊切除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小茴香中药盐包热敷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肠蠕动等影响。
方法:筛选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比较观察组(小茴香中药盐包热敷)和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的手术效果。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术后恢复时间、各项康复评分、炎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3.33%)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P<0.05。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采取小茴香中药盐包热敷,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减轻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改善术后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炎症反应,术后并发症较少,科学有效。
【关键词】小茴香中药盐包热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恢复肠蠕动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fennel salt pack hot compress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enne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alt-wrapped hot compress on the recovery ofintestinal peristalsis in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21 to June 2022 were screened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2 groups, 30 cases in each group.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various rehabilitation scores and inflammation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3.3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3.33%), P <0.05. CONCLUSION: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aking cumi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alt-wrapped hot compress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patient's recovery time, reduce negative emotions such as restlessness, improve postoperative pain, improve sleep quality, reduc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Less, scientifically effective.【Key words】Fenne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alt-packed hot compres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intestinal peristalsis胆囊类疾病是临床常发的外科急腹症之一,病程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发病较为突兀,病理机制复杂多变,但许多研究普遍认为本病与胆囊管受阻和细菌感染有着紧密关联,临床表现以右肩和胸背部放射痛、阵发性右上腹绞痛和腹肌强直为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当病情发展至重症后,通常疼痛越发剧烈持久,还伴有休克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中医药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在患者实行了腹部手术后,会受到麻醉药物以及手术过程中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导致其胃肠功能受损,无法正常运行。
通常情况下来看,患者在经过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反酸等,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康复以及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应当寻求解决的对策。
随着中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医药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文献一一总结,并进行综合的分析。
标签:中医药;腹部手术;胃肠功能恢复前言患者经过腹部手术之后,会由于手术操作中受到的创伤以及体内水电解质失衡等因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并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胃肠的蠕动减弱。
这种状况又被称为术后肠梗,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是医学工作者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随着近些年医学水平的发展,针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问题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为其功能的恢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中医药在促进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积累了很多经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中药内服法中药内服的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临床中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药方有很多,常见的有大黄、芒硝、当归、黄芪等。
在李双霞[1]等人(2013)所发表的文章《中医药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中写道:在患者腹部手术后对其提供由大黄、厚朴、枳实等药物共同组成的中药汤剂,在术后24h之内让其服下,连服3d之后患者的排气情况以及肠鸣音等状况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通过患者服用中药后的改善情况能够得知,中药内服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中药内服法的另外一项内容就是中药灌肠。
王振文等人(2007)在其临床研究中通过分组对比的形式讨论了莱菔承气汤术后灌肠和常规治疗改善胃肠功能的效果差异情况。
研究组在采用莱菔承气汤灌肠治疗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NF、CRP、NO、MOT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胆囊切除术后康复护理科普之-胃肠护理篇

胆囊切除术后康复护理科普之-胃肠护理篇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最常见的手术,其术适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癌等疾病。
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就是所谓的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瘢痕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的特点,由于麻醉、术中暴露、牵拉等,术后患者胃肠功能一般都会出现暂时性麻痹状态,导致肠蠕动的减弱或者消失引起腹胀、胃胀等症状。
重度腹胀的患者会导致膈肌上升引起运动受到限制,出现呼吸困难,下腔静脉回流受阻等临床表现,故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直接影响患者总体恢复的好坏。
一、肝胆相照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医学知识:胆囊和胃属于消化系统,肝脏和胆囊属于肝胆系统。
帮助人体消化的胆汁不是胆囊分泌的,而是由肝脏合成和分泌的。
胆囊的功能主要是储存和浓缩胆汁。
肝脏每天分泌800-1000ml的胆汁,胆汁大部分经胆管排入肠道内,只有一小部分流入胆囊进行储存和浓缩。
胆汁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成分有卵磷脂、胆盐、胆固醇、胆色素(不含消化酶)等,参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是胆盐。
在人体进食的时候,胆囊发生收缩,将储藏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食物消化吸收。
可见,胆囊就像一个蓄水池,集中排入一定量的胆汁入肠道,对消化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在胆囊切除后,由于没有浓缩的胆汁,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会造成影响,从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因此,促进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十分重要。
二、胃肠道的功能1.消化功能:消化功能是胃肠道的主要功能,对人体吃进去的食物进行消化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在各种胃肠消化酶的作用下,逐步被分解成让机体更容易的吸收营养物质,以此来提供机体日常所需要的能量。
2.免疫功能:大多数人都以为免疫功能是由免疫细胞维持的,然而并不是,肠道是身体上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黏膜上皮组织分泌大量粘液附着在肠腔内壁,肠上皮细胞分泌多种抗菌肽,几乎所有的病菌都是在肠道里被消除免疫掉的。
同时作为最大的消化器官和排毒器官,供给人体所需的养分都是来自于肠道的吸收。
中医护理方案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方案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55例。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中医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中医护理理论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中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中医护理方案术后恢复并发症DOI:10.19435/j.1672-1721.2020.15.076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微创、易恢复等优势已逐渐代替传统开腹手术,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术式。
针对胆囊炎及结石类疾病采用手术方法具有确切的疗效,但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频发,故采用何种方式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加快康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而言意义重大。
胆囊疾病中医护理囊括了胆囊疾病症状、中医辨证以及护理技巧等方面,护理内容十分全面[1]。
本研究旨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55例。
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22岁~76岁,平均年龄(45.24±6.31)岁;疾病类型:胆囊息肉样变16例,慢性胆囊炎22例,急性胆囊炎17例。
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3岁~77岁,平均年龄(45.19±6.28)岁;疾病类型:胆囊息肉样变15例,慢性胆囊炎23例,急性胆囊炎17例。
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对照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常规护理,即:术前心理疏导与术中协助医师护理、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等。
中药敷贴联合艾灸对促进腹腔镜胆囊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观察

[3]谢丽娟.艾灸及封闭足三里促进肠蠕动恢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20-121.
[4]罗群.穴位敷贴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8(35):16-17.
2.研究方法
2.1中药穴位敷贴
两组患者在进行腹腔镜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抗感染、止血、补液支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穴位外敷和艾灸治疗。中药穴位敷贴方:当归、桃仁、厚朴、白芍、红花、五灵脂、甘草各5g,将其研为细末,以热醋调和为糊状备用。选择中脘穴、神阙穴和足三里穴(双侧)作为敷贴穴位。将上药敷于所取穴位,再以1cm×1cm止血贴贴敷其上,每日1次,每次贴敷6h后取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初次接受腹部外科手术,无消化系统合并症,神志清楚,既往身体健康。排除标准:排除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合并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1.2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外科进行腹腔镜胆囊术的110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55例,年龄21~53岁,平均35.6±8.4岁;对照组患者55例,年龄22~51岁,平均33.7±9.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疾病、合并症、身体一般情况、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穴位敷贴疗法是传统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其实质将药物与经络、穴位疗法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治疗方法[3]。该疗法通过药物敷贴刺激并作用于与体表俞穴相邻近的皮肤,利用药物经由皮肤的渗透作用使其有效成分进入人体循环,再通过俞穴、经络的传导、调和,实现药物透皮吸收和穴位刺激的叠加效应[4]。本穴位敷贴疗法通过诸药作用于3个主司胃肠运化的穴位,改善胃肠道经络气血的运行,是胃肠蠕动功能得以早期恢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体会

激反应 , 调动其 主观 能动性 , 积极配合治疗 、 护理 。 22 术后卧位 . 患者 回病房后 , 麻醉未完全 清醒前 , 给予去枕 平卧位 , 头偏 向一侧 。待麻醉完全 清醒后 , 压平稳 , 血 给予半 卧 位, 以减轻腹部 张力 , 少切 口疼痛 , 利于增 加肺通 气量 , 减 有 有
3 31 — 5 4: 3 31 .
4 叶 慧 珍 , 玉 枝 , 丰 , . 脉 插 管 的种 类 及 护 理 . 外 医 学 分 册 , 纪 林 等 静 国
19 1 2 9 7, 6: 7.
5 郑春辉 , 王凤 , 陈强 藉 经 外 周 穿 刺 置 人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的并 发 症 及 预
利于引流。 23 术后早期床上锻炼 . ( ) 期 术 后 6 h开 始 活 动 可 增 加 1早
肠蠕动 , 从而加快 胃肠功 能恢 复 J 。术 后 6h鼓 励并指 导患者 在床上主动活动四肢 , 无静脉输液 的手 进行握拳 、 松拳 , 曲伸肘 关节活动 ; 有静脉输 液的手 臂可 只进行 曲伸肘 关节 活动 ; 下肢 可做曲伸左右膝关节运动 。协助患者床封管 , 最好 使用 正压接 头。总之 PC IC
是老年患者静脉 营养支 持的有效途径 , 为老 年患者长期 治疗 提
供 了可靠 的保 障。
参 考文 献
1 陈艳秋 , 孙建琴 , 宗敏 , 住 院 病人 营养 不 良患病 率调 查与 分析 , 等.
2 0 1 2 0 6, 3: 9.
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护理分析

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护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胆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按照术后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成常规护理组与中医护理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初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排便时间,中医护理组均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84.0%,中医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8.0%,中医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肝胆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后的中医护理,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肝胆患者;外科手术;胃肠功能恢复;中医护理Nursing analysis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after hepatobiliary surgeryQuan Yali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Huaihua Huaihua Hunan 418000[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n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hepatobiliary surgery.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hepatobiliary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ostoperative nursing methods will be divided into routine nursing group and the nursing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routine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nursing group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group,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Results:the first exhaust time,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bowel sound recovery time,the first defecation time,TCM nursing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routine nursing group in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84%,the Chinese nursing group in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8%,Chinese medicine the nurs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he hepatobiliary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can promot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improv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words]hepatobiliary patients;surgery;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随着临床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分析原因,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关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和肠功能恢复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和肠功能恢复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摘要】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和肠功能恢复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实验设计和方法的方案,对比分析了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管理和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结果显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加快肠功能的恢复。
结论表明,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和肠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有效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护理服务。
进一步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究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疼痛管理、肠功能恢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实验设计、结果分析、护理有效性、研究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疾病的常见手术方式,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应用。
术后疼痛和肠功能障碍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手术效果。
如何有效管理术后疼痛和促进肠功能的恢复成为了临床护理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术后疼痛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不适感受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功能恢复。
如果疼痛得不到充分的控制,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科学有效地管理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肠功能的恢复也是术后患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手术创伤和麻醉药物的影响可能导致肠蠕动减慢,容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甚至出现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和肠功能恢复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
具体来说,我们将通过对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观察术后患者疼痛感受的变化以及肠功能的恢复情况。
我们希望借此研究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分析,我们还希望能够验证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和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为进一步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中医护理研究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10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4例。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治疗组进行中医外治疗法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经护理后,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规健康指导及饮食护理外,进行术后中医外治疗法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标签:腹腔镜胆囊切除;胃肠道功能;中医护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主要优势在于术后疼痛较轻,住院时间较短,对患者全身和腹腔局部干涉很少,且对腹壁遗留的痕迹也很小,因此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但此手术也具有明显的缺陷,因全身麻醉、气腹、牵拉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患者在接受LC手术后,其体内胃肠的麻醉比较严重,导致胃肠功能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对患者的总体恢复情况具有严重的影响[2]。
对此类现象均需要采用术后护理工作来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而传统的常规护理仅限于对患者饮食、用药的指导和对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测量,这只能让患者减少在恢复过程中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并不能有效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而中医外治疗法在术后护理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已经成为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3]。
本文选取了2012年6月-2015年5月108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探究中医外治疗法的护理干预对LC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108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其中男48例,女60例,年龄21~85岁,平均(47.0±5.2)岁。
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
对照组中男22例,女32例,对其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治疗组中男26例,女28例,对其进行中医外治疗法的护理干预指导。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给予日常饮食和用药及健康指导,对术后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方面进行测量,以及其他常规护理。
1.2.2 治疗组给予中医外治疗法的护理干预,除日常传统的常规护理外,还包括,(1)艾灸:对LC术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再施以艾灸,取足三里穴位进行艾条回旋灸,点燃艾条,对准艾灸部位,距皮肤1~2 cm处进行熏烤,让患者感受到温热却没有灼烧疼痛感,每处艾灸15~20 min,直到皮肤上有红晕出现。
4 h后再重复进行艾灸。
(2)耳穴埋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6 h,选择光滑的王不留行籽,贴于消过毒的耳郭后,用手指轻压10~15 min,使得患者耳部有灼热感,此后两耳交替按压,每隔2 h进行一次。
(3)中药灌肠: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6、24 h分别进行两次中药保留灌肠,其保留时间在45 min左右,之后再观察各患者术后6~36 h的恶心呕吐情况。
(4)穴位注射: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注射液的护理方法。
(5)口服中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8 h后给予四磨汤口服液,8 h后再喝,3次/d,并配合温水足浴,再观察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用以辅助外部治疗法。
(6)中药浴足联合耳穴埋豆;利用足浴的温热作用,使得皮肤、小腿、足部的血管扩张,改善了体内的微循环,使皮肤吸收中药后随着血液循环而影响全身,再配合耳穴埋豆效果更佳。
(7)中药粉糊剂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6 h左右,取肠结散(特制中药配方)中药粉剂适量,用白醋调和成泥糊状,再取适量用纱布包好贴敷于患者脐部,8 h后更换一次,之后每天贴敷1~2次;在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三处用大拇指交替按摩,每次10 min,12 h/次。
在上述多种方法中,针对患者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不同的中医外治护理,在不伤及患者身体的前提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LC术后,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包括肛门排气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者的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长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疗效非常明显,且能够明显的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再配合有效合理的中医外治护理干预措施,更能有效加快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速度,减轻患者病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负担[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中医外治疗法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对照组,治疗组所采用的中医外治疗法护理干预措施更能缩短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
对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中医外治疗法护理干预,更能使患者了解到自身的病情变化,让患者做好更充分的心理准备,加快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保证手术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较为缓慢,而其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严重影响了病情的恢复情况。
中医学认为,手术后会严重损伤人体的元气,体内气虚会导致血脉不顺,气机不畅。
手术破坏了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使得升降功能失调,最终使胃肠功能运行障碍,并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而四磨汤口服液组方简单,对顺气、止痛有较好的功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其主要原理是刺激胃肠上的迷走神经,进而促进肠胃蠕动和胃肠腺体的分泌,同时再配合其他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更能有效的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6]。
胃肠功能紊乱是LC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受到麻醉药和手术用具等金属器械的刺激,导致部分腹壁神经损伤,胃肠功能控制神经被抑制,进而出现恶心、腹痛、腹胀、排尿困难、肺部感染等胃肠功能的抑制症状。
而今使用的保留灌肠法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病的地方,让机体能更加完全的吸收药物功效,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干预措施中。
一般来说,人体直肠能直接耐受的pH值为3~10,而保留灌肠法中所用的中药液pH值为5.14~5.19,非常适合直肠的吸收。
且直肠给药,还不会受到胃和小肠内各种消化酶的影响,不仅减轻了对肠胃的刺激,还更大限度的发挥了中药药效,争取到了中药发挥时间。
综合来说,保留灌肠法对LC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在中药灌肠保留时间45 min 左右,不仅让药效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还能切实减轻患者受到的痛苦。
此方法的主要应用优势在于方法简单、价格低廉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7]。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古人经过了长期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医疗体系,其中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用艾条熏烤治疗穴位以治病。
其作用机理是艾条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热,再传递到全身的经脉系统中,全方位的调动人体自动免疫系统,缓解人体内各处不适应的地方。
古人用艾灸可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等病症,而现在在胃肠手术过后进行艾灸治疗,也可有效的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使患者能更快的康复,减轻痛苦,减少医疗费用[8]。
在LC术后,人体的胃肠功能由于手术中麻醉剂和金属用具等的刺激,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清气无法上升,浊气也无法下降,上下不相通,而引发腹痛、腹泻、排尿不便等并发症;又因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对人体的严重损伤,使得人体元气大伤,体弱气虚,血液流通不畅,进而使得长时间不能排气排便。
而耳穴埋豆便是使用王不留行籽来压迫耳郭处以及与胃肠功能相关的穴位,刺激体内免疫循环系统,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最终达到促进排气排便的功效。
其治疗方法的独特性、简单性、安全性,都是其运用于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重要原因,大量的实验也证明这是有效且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9]。
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穴位贴敷是通过刺激局部的穴位以激发体内经气,最终达到疏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的功效,是调理人体内腑功能的一种重要中医外治方法。
其优势在于方法安全、患者依从性好、经济、无明显副作用等,现已是临床上调理人体机能的主要方式之一。
中药浴足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实质就是通过皮肤的毛孔对药物的吸收,顺筋通脉,使机体运作通畅,因药物随热而行,且趁热吸收,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处,达到最佳的疗效。
该疗法首先利用温热刺激,使皮肤吸收药物,使得气血局部加强,再让气血慢慢运行通畅,最终改善机体代偿功能,以起到经络气血,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综上所述,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能切实有效的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排气排便,大幅度缓解患者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减少患者的负担。
上述各种中医外治的护理方法均能避开胃、肝脏等内脏器官中各种消化酶的影响,更加有效的发挥药物的功效,充分的体现出了中医护理治疗的独到之处,各种治疗方式,各种刺激机体恢复机能的手段,均有效的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激发机体的自我恢复能力,让患者能尽快康复,取得理想的疗效。
参考文献[1]袁美芬,郭红梅,李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07-208.[2]王梅,何莉,姜波.护理干预对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4):72-73.[3]辛玲芳,朱丽萍,潘亚兰.中药保留灌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22(9):13.[4]卢洪霞,吴卫群,胡艳宁,等.穴位按摩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胀恶心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8):154-155.[5]金惠明,陆金英,朱惠军.耳穴压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312-313.[6]陈丽旋,林御妹,李雪雁,等.口服四磨汤配合温水足浴对LC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7A):1709.[7]孙新两,乔娜,刘进歌,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0,32(24):3577-3578.[8]郭晶,周萍,徐素萍.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对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0):96-98.[9]武丽,李淑梅,王小宁,等.两种饮食时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应用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0):698-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