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后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思考摘要:2008年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其直接诱因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使用,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现行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成为人们反思的焦点。但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有密切关系,但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原凶”,充其量只是“帮凶”。结合我国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会计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目前外管局公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报价6.3770元,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断高涨,也引发了市场对热钱涌入的担忧。相关经济学家指出,人民币的被迫升值但对外贸出口将有较大的影响。从此次金融危机开始,美国面临着经济复苏需要增加贸易顺差,故而强烈逼迫人民币升值。这也就让我们不得不着重研究下当时由衍生金融工具和会计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诱导的金融危机以及带给我们影响之后我们国家现在计量工具的现状。
一、金融危机后需要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反思
2008年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是衍生金融产品及其过度杠杆
化,而制造和炒作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的证券公司则被认为是罪魁祸首。“贝尔斯登”和“莱曼兄弟”这些如雷贯耳、呼风唤雨华尔街多年的世界超级投资银行在自己一手制造的危机中玩火自焚,率先倒下;参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机构无一幸免,损失惨重,大量倒闭。衍生金融工具何以导致了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留给世人不尽的反思。
衍生金融工具是从传统金融工具中派生出来的一种金融交易工具。国际互换衍生协会对其是这样描述的:“衍生性金融工具是有关交易者转移风险而互换现金流量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交易者应付对方的金额由商品、证券指数的价格来决定。互换交易、远期交易、利率上限、利率下限等都由双方协议确定。期货和认股权证则是在交易所交易的标准衍生工具。”因为衍生金融工具有波动性和杠杆性的特点,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的金融工具越来越复杂,使用目的偏离避险保值功能而过度追求投机获利给市场带来了高风险。再加上全球金融市场监管的松懈,金融市场的过度泡沫化,脆弱的金融体系终于瘫痪,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二、衍生金融工具最相关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现代汉语里“允”字的两种含义似乎都与公允价值有关:其一为公平、适当,其二为认可、接受。公允价值,就应该是交易双方都接受的公平价格,如是也自然成为财务信息使用者认可的适当的价值反映。念及此,顿感将“fair value”译为公允价值的智慧实不亚于可口可乐这一传世之译。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买卖双方均自愿在对被交易资产相关情况拥有合理解释的情况下进行公平交易而成
交的金额”。在我国会计中,公允价值有一个被人熟知的定义:“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但市场包含许多非正常或非理性因素,如产品品种、交易量、交易者的偏好等影响市场价格的公允性。因此,虽然公允价值本身是建立在“公允”的前提之下,但市场整体显示出来的价格或价值包含了“公平”和“不公平”的成分。公允价值会计之所以能得到运用甚至青睐,是因为在资本市场高度发展和股权结构日益分散的今天,市场价格成为投资者约束管理层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是未来的趋势,但其中一个关键挑战就是要改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框架以加强市场约束和促进金融稳定。
三、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
1.公允价值计量的“黑洞效应”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当经济旺盛时,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价值会被严重高估,其价格远远偏离其真实价值,市场显示繁荣假象;反之当经济不景气时,价格则一落千丈,远远低于其实际价值,使市场极度萧条。由于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金融机构的逐利性,以及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的缺失,公允价值计量会使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部分真实价值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逃逸”出资产负债表的框架,这就如同遇到了黑洞一样,产生消失、逃逸的效应。
2.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的角色
这次金融危机使市场陷入了“金融产品价格下跌→金融产品资产计提跌价准备→金融机构资产减计→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金融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从表面上来看,公允价值似乎是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同时金融界人士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在次贷危机中造成了顺周期效应,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即在市场高涨时,容易出现金融产品价值的高估,金融机构利润大增,给股东分红过多;相反,当市场低落时,严重低估相关资产的经济价值,会计报表上反映的业绩亏损,遭到股东的质疑,使得金融机构的资本市场形象一落千丈,削弱了金融机构的自救能力。
会计界人士则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与金融危机没有因果联系,公允价值计量能够真实反映金融企业的市场财务状况,避免或减少金融机构内部人员人为操纵经营业绩的现象,防止金融企业利用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我同时也认为公允价值的发展在当今的社会形态及经济形势中宛若一道狂流,其势已不可挡。
四、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现状
财政部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第22号、23号、24号和37号中明确规定了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具体处理,将其纳入了表内核算。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衍生金融工具可划分为三类进行核算,即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的计入当期损
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和套期工具。前两类在取得时以公允价值作为取得成本,第三类即属于套期保值的衍生金融工具,满足条件的运用准则规定的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企业应该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的交易费用。同时新会计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17 个具体准则中引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
五、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完善对策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加大,大量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出现,必然会为公允价值尤其是现值的运用,提供更大的舞台。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完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科学辩证地看待公允价值。从实践来看,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引入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披露状况的影响不大。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其概念提出的本意在于实现会计信息的透明性,只是根据有效的市场中形成的价格,将资产的真实价值报告给投资者。于是,当市场状况恶化时,公允价值往往无法避免提供不利的信息。
2.积极开展对公允价值的研究,适时颁布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规范和指南。对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国际上已经较为深入,公允价值估值模型也不断的完善。而我国由于在2007年才推行公允价值,研究尚浅,大部分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应结合中国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