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派太极图详讲(图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派太极图详讲(图文)
【何谓太极呢?】
太有至的意思; 极有极限之义, 就是至于极限, 无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极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 放之则弥六合, 卷之退藏于心. 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像, 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 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 是科学的灯塔。

但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 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像. 先天八卦图, 坤震离兑居左, 坤为母, 离再索而得女, 兑三索而得女, 三卦皆阴, 只震一索而得男为阳. 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 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乾巽坎艮居右, 乾为父, 坎再索而得男, 艮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阳, 只巽一索而得女为阴, 故太极图右而用白色表示属阳,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本后天八卦图而绘制的太极图则恰与先天八卦图的太极图
方向相反."太极元气, 含三为一", 为什么呢?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 太极图这个圆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无极. 太极是有限之天, 无极是无限之天; 太极是有, 无极是无; 太极是三, 无极是一. 图像的黑白二色, 代表阴阳两
方, 天地两部; 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道生一, 就是无极生太极; 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 二生三, 就是阴阳交感化合; 三生万物, 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具一太极, 也就是说, 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 还包含了划分阴阳的界线和标准在内. 若分而言之, 每卦有三爻, 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 这也是含三为一之象. 又天有阴阳, 地有阴阳, 人亦有阴阳, 天之阴阳加上划界标准, 构成了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地之阴阳加划界中点构成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人部阴阳, 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划界标准, 所以万物也各有一太极, 也都是按照含三为一的规律而存在的.宇宙有无限大, 所以称为太极, 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 即有实质的内容. 按易学的观点, 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 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 即宇宙在运动, 动则产生阳气, 动到一定程度, 变出现相对静止, 静则产生阴气, 如此一动一静, 阴阳之气互为其根, 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 阴阳寒暑, 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 无不包含阴阳五行. 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阴阳交合, 则化生万物, 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 故变化无穷. 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 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三纲领, 也就是三才之道, 所谓"六爻之动, 三极之道也."
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像。

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

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

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

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

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

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纲领,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
三极之道也。

"" "
周易象数学专著<</FONT>乾坤谱>中,对太极图有新的解释:大极,藏水火之象,存阴阳之性。

水非纯水,火非纯火,阳非纯阳,阴非纯阴。

气中含质,质中藏气,气质交融,一片冥冥。

所谓大极者,万物之始也。

如上图:用阴阳十二爻相互叠加纵向排列代表太极图,能更准确的表达易传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含义.
一、太极图
中国古代概括阴阳易理和反映世界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图式。

世传太极图出自陈抟之手,陈氏传有三种图式:一为先天太极图,一为龙图,一为无极图。

宋朱熹:“先天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

盖方士技术用以修炼,《参同契》所言是也。

”(《语类》卷一百)后世所绘太极图很多,大致可分二类:一类为数层图组合的图式,如无极图、太极先天之图、周氏太极图等,形式基本相同,最上一圈以单圆表示术极,二圈分黑白三层,标有阳动阴静字样,表示阴阳交错,运动变化;中分金木火水土五行,表示阴静阳动产生世界基本构成特质;下面再有二圈,分别标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或“万物化生”字样,以示产生万
物,此图概括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的宇宙演变过程。

另一类为以阴阳鱼图为主的图式,如古太极图、先天太极图、来氏太极图等,其图外圆象征太极,内以S曲线分黑白环弧形,白中有一黑点,黑中有一白点。

白为阳黑为阴,象征阴阳互根;环弧形如两鱼交游状,以示阴阳变化循环不已。

可见二类图式,形式有异,内涵类同。

今流行太极图为阴阳鱼图式,此图各部分原有固定位置且赋以特定含义,但现代所绘太极图无严格方位标准,多着重提示阴阳变化循环之义。

对于太极图起源及内涵,历来有不同认识。

今人多结合现代科技理论加以阐述,如有人认为,太极图是对波粒二象性的准确概括,太极图圆形是粒子性,中间S 曲线是波动性,太极图是波粒二象性的统一;还有人认为,太极图为宇宙天体球在水平面内的平面投影,其中两个小点为定南北向之用,S形贡线是日、月、五大行星等天体周运轨道在水平面内投影的图示。

此类探讨,目前尚有较多争议。

二、太极图源说
关于太极图起源的学说。

太极图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数
层组合图式,一类为阴阳鱼互纠图式。

关于数层组合太极图渊源,有多种说法:
(1)北宋周敦颐所作。

北宋潘兴嗣:“(周)尤善谈名理,深于易学,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

”(《濂溪先生墓志铭》)朱熹持此观点(《周子太极通书后序》)。

(2)传自陈抟。

南宋朱震:“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贩贩贩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

”(《宋史?朱震传》)陆九渊:“朱子发谓濂溪得太极图于穆伯长,伯长之传出于陈希夷,其必有考。

”(《陆九渊集?与朱元晦书》)
(3)来自佛徒寿涯。

宋元之际刘因:“而或又谓周子与胡宿、邵古同事润州一浮屠而传其易书。

”(《记太极图说后》)这个“浮屠”,就是寿涯。

(4)源自陈抟刻于华山石壁的无极图,经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传给陈抟,陈刻之华山石壁,后来又通过种放、穆修传给周敦颐,周把它改造成了太极图。

(《太极图辨》)陈抟刻华山石壁之事宋金元明无一人道及,此说可疑。

(5)源于《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

清毛奇龄:“或云其图在隋唐之间,有道士作《真元品》者,先窃其图入《品》中,为太极先天之图,此即抟之窃之所自始,且称
名有‘无极’二字,在唐玄宗序中。

”(《太极图说遗议》)又说:“此在陈抟授图之前已行世者,是抟所为图,一本于《道藏?真元品》,一本于圭峰《禅源全集》,而总出于《参同契》,是真脏实据。


(《复冯山公论太极图说》)《真元品》即《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

现代冯友兰、张岱年、侯外庐等许多学者赞成此说。

近有人提出《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乃是周敦颐以后的著作,其后两品及后序也不是唐代作品,唐明皇御制序亦为伪造。

(王卡《道藏提要》、李申《太极图渊源辨》)所据不一,尚有争议。

关于阴阳鱼互纠太极图渊源,也有几说。

(1)得之于蜀之隐者,或武夷君。

宋末元初袁桷说:“朱熹嘱其友蔡季通如荆州,复入峡,始得其三图焉”。

(《谢仲直易三图序》)后为谢仲直所获。

此三图传自彭翁,彭翁传自武夷君。

明初赵撝谦《六书本义》最早记载阴阳鱼太极图,赵氏认为:“又天地自然之图贩贩贩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之见,今得之陈伯敷氏,当熟玩之。

”(《六书本义》)清朝渭引宋濂说:“罗端良作阴阳相含之象贩贩贩言出于青城山隐者。

”(《易图明辨》)
(2)源于《周易参同契》。

朱熹:“先天图传之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

盖方士技术用以修炼,《参同契所言是也。


(《语类》一百)胡渭则从阴阳盛衰之数推晦朔弦望之气而知其理,以证朱熹此说。

(《易图明辨》)尚有另说,此略。

三、含三为一
亦作“函三为一”。

古代对太极意义的分析语。

魏孟康《三统历》注:“太极元气,含三为一。

”就太极图言,“三”指阴阳鱼结构,即白、黑、及白黑的分界线;“一”指太极图大圆圈。

白、黑及分界包含在同一圆圈之内。

历代有不同解释。

(1)以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二部;黑白之分界线即划分天地阴阳界限的人部。

天、地、人为“三”;阴、阳、分界标准为“三”。

太极图即由正、反、合三者组成的整体。

体现了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

白方中一点,为地之极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中一白点,为天之中点,表示阴中有阳。

(2)太极图为相反相成两方属性及其划界标准或活动场所三者的统一。

相反指水火对立,从空间言指水星、火星,从时间言指夏热与冬寒;相成指木金生成,从空间言指木星和金星,从时间言指春始、秋终。

“土”即是水火和木金的划界标准,也是火水木金的活动场所。

(3)“三”指三爻,“一”指一卦,喻三爻组成一卦,天地人合为一体之意。

四、三五至精图
阐释《参同契》丹药形成的图式。

图见后蜀彭晓《周易参同契通真义》。

《参同契》:“太阳流珠,常欲去人。

卒得金华,转而相因。

化为白液,凝而至坚。

金华先唱,有倾之间,解化为水,马齿阑干。

阳乃往和,情性自然。

迫促时阴,拘畜禁门。

慈母育养,教子报恩。

严父施令,教饬子孙。

五行错王,相据以生。

火性销金,金伐木荣。

三五与一,天地至精。

可以口诀,难以书传。

”图中,火木为汞,水金为铅,土为黄芽。

土居中央,表示“三物一家,都归戊己”。

火木居左,水金居右,按坎离为易说,左为离,右为坎。

水金相通,表示金生水;火木相通,表示木生火。

水火居上位,表示水火药物在炼丹中占首要地位。

下一白圈,指丹药,即“三五与一”的“一”。

所以水火又直通向此白圈。

据后人考证,此图式,被道教徒所吸收,五代陈抟无极图中的五气朝元图和周氏太极图中五行顺布图,皆出于此。

五、水火匡郭图
解释《参同契》丹药形成图式。

图见后蜀彭晓〈周易参同契通真义〉本。

图中左半为离卦,右半为坎卦,白者为阳
爻,黑者为阴爻。

就炼外丹说,左离为青龙即丹砂,右坎为白虎即铅,当中小白圈,指丹药。

此图式后来成为道教讲述炼丹的图式之一。

另说,离火为日,为阳;坎水为月,为阴,所谓坎离相抱,龙虎相交,水火相通,日月相合,即阴阳相配合之义。

把后人考证,宋陈抟的无极图和周敦颐太极图皆源于此。

六、古太极图
亦称“伏羲八卦方位太极图”、“参同契太极图”。

传为古代方士解释《周易参同契》图式。

较早见于明初赵仲全《道学正宗》。

此图概括了《参同契》中所说的月体纳甲、二阴、三五、九宫、八卦、鼎器、药物、火候诸内容。

两边白黑交互,白以示阳,黑以象阴,阴阳不相离,阴中含阳,阳中含阴。

图以八分,据其各自属性,分别配以八卦,揭示丹家进退行持的火候。

震三始交阴而阳生,自震到兑再到乾而阳极盛,阳盛极于南;巽始消阳而阴生,自巽到艮再坤而阴盛极,阴盛极于北。

其中八分,震东北,白一黑二,一奇二偶;兑东南,白二黑一,二奇一偶;乾正南,全白,三奇;巽西南,黑一白二,一偶二奇;艮西北,黑二白一,二偶一奇;坤正北,全黑,三偶;离正东,取西之白中黑点,为二奇含一偶;坎正西,取东之黑中白点,为二偶含一奇。

清胡
渭《易图明辨》认为:此图“即其阴阳盛衰之数,以推晦弦望之气而知其理有合符节者矣。

阳气生于东北而盛于正南,震离兑乾在焉,即望前三候,阳息阴消之月象也;阴气生西南而盛于正北,巽坎艮坤在焉,即望后三候,阴息阳消之月象也。

阴极于北而阳起薄之,阴避阳,故回入中宫而黑中复有一点之白,阳极于南而阴来迎之,阳避阴,故回入中宫,而白中复有一点之黑。

盖望夕月东日西,坎离易位,其黑中白点,即是阳光,白中黑点,即是阴魄。

”并以此推断陈抟之学源出《参同契》,该图与几乎同时见世的“天地自然之图”相类似,只多出表示方位的指示线,余均同。

古太极图蕴含极深刻的哲理,对后世影响极大,在太极图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七、先天太极图
又称“天地自然之图”、“天地自然河图”、“卦气图”,简称“先天图”、“太极图”。

据宋明易家考证此图出自陈抟之手。

陈抟源自《参同契》,一说源于西蜀隐者。

宋朱熹《语类》、元袁桷《谢仲直易三图序》、明赵撝谦《六书本义》、赵仲全《道学正宗》等有所论述。

此图最早载于《六书本义》。

图中黑白两条鱼形,乃阴阳二气环抱之状。

阴气盛于北方,为纯阴,居坤卦之位。

阳气盛于南方,为纯阳,居乾
卦之位。

阴气极于北;阳气始生,居东北震卦位,卦象一阳二阴,表示阳气尚微弱;其后,经过东方离卦、东南兑卦位,至乾卦位,卦象为三阳,阳气极盛。

阳气极于南;阴气初生,居西南巽卦位,卦象为一阴二阳,表示阴气尚薄弱;其后,经过西方坎、西北艮,至坤卦位,卦象为三阴,阴气极盛。

如此循环不已。

图中左白部分,居东方,与右白部分相呼应,环抱黑的部分,表示二阳中挟一阴,为离卦象,此即“对过阴在中”;右黑部分,居西方,与左黑部分相呼应,环抱白的部分,表示二阴中挟一阳,为坎卦象,此即“对过阳在中”。

左白部分,从震一阳生,到离二阳挟一阴,再到兑二阳增长,最后到乾卦三阳极盛,为阳息的过程;右黑部分,从巽一阴生,经过坎艮二卦,二阴增长,到坤卦三阴全盛,为阴息的过程。

图中黑白两鱼尾,表示阴阳二气初起;黑白两鱼头、左方表示阳起而迫阴,阴避阳,回入中宫;右方表示阴起迎阳,阳避阴,回入中宫。

黑白两鱼眼,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此图与“古太极图”相比,只少表示方位的指示线条,余则相同。

两图均以图形言阴阳变易。

后世所制其他太极图式均未脱离此图基本内涵。

八、天地自然河图
即“天地自然之图”、“先天太极图”。

图见明初赵撝谦《六书
本义》,为阴阳鱼太极图最早记载。

图题为“天地自然河图”,文注为“天地自然之图”。

赵氏认为“此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见之,今得之陈伯敷氏,当熟玩之。

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自然之妙,实万世文字之本原,造化之枢纽也。

呜呼,神哉!”(《六书本义》)该图特点在于溶阴阳相合、卦气运行于一图,其白色一边为阳,黑色一边为阴,以示阴阳相倚而不相离,鱼眼以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参见“先天太极图”条。

九、无极图
①传为陈抟所传三图之一。

表示炼内丹的过程,同陈抟《指玄》和俞琰《参同契发挥》中所说的炼内丹的方术相一致,且对《参同契》炼丹术有所发展,将炼外丹引向炼内丹。

依清黄宗炎《图书辨惑》所言,此图式最下一圈为“玄牝之门”,指人身两肾间空虚之处,为祖气即丹田之气所出之处。

第二圈“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祖气上升,加以提炼,炼有形之精而化为微茫之气,炼依稀呼吸之气而化为出有入无之神,即化精气而为呼吸之气,化呼吸之气而为精神,第三圈五气朝元,表示所炼之气贯穿于五脏之中,统率水、火、木、金、土五气,凝聚一起。

其中水(肾)火(心)二气最为重要,居于上位。

炼到火气下降,水气上
升,火不燥热,水不卑湿,温养之至,则进入第四圈。

第四圈“取坎填离”,水火相交,形成圣胎。

中央小白圈指圣胎。

此圣胎加以修炼,则进入最上圈。

最上圈“炼神还虚,复归无极”,达到虚无飘渺,无有极限的神仙境地,同祖气所出之“玄牝之门”相呼应。

最下一圈和最上一圈,皆为虚无,当中一段为有,表示从无到有,又反归于无。

虚无为万有之根本,故名之为无极图。

黄氏认为,其中的五气朝元图本于《参同契》的三五至精图,取坎填离图本于《参同契》的水火匡郭图。

陈抟的无极图表明,宋初的道教已用《周易》的范畴解释炼内丹的方术。

此无极图后被周敦颐发展为“太极图”。

参见“太极先天图”、“周氏太极图”条。

②指“太虚图”,参见下面的“太虚图”条文。

十、太虚图
一名“无极图”。

图载宋林至《易禅图》“法象第一”。

此图为一大圆,中空,表虚无之象。

为太极之前之“无极”状态,无穷尽,无方体,无界域,是为无象之象,非有非无,故无以名之,名之为无极,对“太虚”的解释,早已有之。

《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
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说明太虚(无极)乃万物起始之源。

十一、太极先天之图
传为道教太极图式。

见今本《道藏?洞玄部》之《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

因此经之前有“唐明皇御制序”,故有人认为可能是唐朝著作。

清朱彝尊《太极图授受考》:“自汉以来,诸儒言易,莫有及太极图者。

惟道家者流,有《上方大洞真元妙经》,著太极三五之说。

唐开元中明皇为制序,而东蜀卫琪流,有《玉清无极洞仙经》,衍有无极、太极诸图”。

今有人考证认为《上方大洞真元妙经》乃北宋周敦颐以后著作,其御制为伪托(王卡《道藏提要》)故有周氏太极图源于此图和此图源于周图之争。

此图上圈为阴静;第二圈为乾卦象,右半圈为坎卦象,为乾坎相抱;第三圈为阳动,环绕五行相生图,且两边列以“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第四圈为“万物化生”;最下一圈未标明其义。

十二、周氏太极图
传为北宋周敦颐易学图式。

载其著《太极图说》。

此图式现
存有二:
(1)旧本太极图。

即南宋朱震为高宗讲易时所进的太极图,见于朱震《易卦图》上卷(通志堂本)。

与今本太极图比较,阴静在上,而阳动在下,黑在有白,而白中无黑。

清毛奇龄认为朱震所进之图是太极图原貌,与太极先天图同。

(《毛西河先生全集》)南宋杨甲作《六经图》,元张理《大易象数钩深图》,其引太极图均作此图式。

一说朱震献图第二圈为黑白互纠形。

《四库全书》所载朱震所献图,却比太极先天之图少一个其中写着“阳动”二字的空心圆,仅有“阳动”二字,第二圈则为黑白相同。

南宋黄震说:“又太极图,初圈象无极而太极者,其下注阳动二字。

”(《伊川至论》)南宋肖应叟所引的“太极妙化神灵混洞赤文图”与此形略同。

(2)今本太极图。

为朱熹整理改动并流行于后世之图。

朱熹说:“然既以第一圈为阴静,第二圈为阳动,则夫所谓太极者果安在耶?”(《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二)黄震在(黄氏日钞》中称,朱熹之前刻本,其中“第七卷载周子《通书》,缀以太极图,图与《通书》合而为一,足证晦翁之说,而解陆氏之疑。

”朱熹将“阴静”置第二圈两旁,并将此圈黑中有白而白中无黑改为黑白互纠形。

周氏太极图表达的基本内容为:太极作为宇宙本源,其本性是寂静,先天地而存在;后生出天和地或阴阳二气,即第二圈乾坤合抱
之象;由于阳气的运动、阴气的配合,生出五行之气;阴阳五行之精华,与无极本性“阴静”凝聚而构成万物的性质,亦即五行生成图中最下一圈;乾道成男居左,坤道成女居右,男女交感,万物则生。

其实质是讲宇宙的生成过程。

关于此图是否为周敦颐所作,宋时即有争议。

陆九渊认为:“梭山兄谓太极图说,与《通书》不类,疑非周子所为。

不然,则或是其学未成时所作,不然,则或是传他人这文,后人不辨也。

”(《陆九渊集?与朱元晦书》)全祖望于《周程学统论》中亦说:“无极之真,原于道家者流,必非周子之作,斯则不易之论。

”(《宋元学案?濂溪学案》)周敦颐友人潘兴嗣撰《濂溪先生墓志铭》:“(周)尤善谈名理,深于易学,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

”朱熹据此断定《太极图说》为周敦颐所作。

后世多持此说。

关于此图来源,观点也不一致。

清朱彝尊认为此图来于道教太极图示,其《太极图授受考》说:“自汉以来,诸儒言易,莫有及太极图者,惟道家者流,有《上方大洞真元妙经》,著太极三五之说。

唐开元中明皇为制序,而东蜀卫琪注《玉清无极洞仙经》,衍有无极、太极之图。

”(《曝书亭集》卷五十八)黄宗炎《太极图说辨》认为此图来于陈抟无极图,认为“周茂叔得之,更为太极图说。

”又说:“方士之诀,逆则成丹。

茂叔之意以为顺
而生人。

太虚无有,有必本无。

是为最上。

乃更炼神还虚,复归无极之名,曰无极而太极。

”现在多认为周敦颐当是受此二图启发而作太极图。

十三、太极图说
北宋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说明。

全文二百四十九字。

将道教修炼之图改为天地万物生成图式。

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原始、绝对的太极能产生有形有象的二气、五行;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的相互作用则构成人和万事万物;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又称为无极;无极是指太极的无形无象、无边无限,以及万物产生以后的变化无穷;在宇宙万物中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在人群里,又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太极图说》首句“无极而太极”,据朱熹《说濂溪传》中说,当时《宋史》中的《周敦颐传》引作“自无极而太极”,朱熹认为不应有“自”、“为”二了。

清代毛奇龄认为《宋史》所载是正确的。

朱熹作《太极图说解》加以发挥,遂成为程朱理学的理论基础。

对后世影响很大。

其版本很多;朱熹《近思录》;明人所编《周元公集》、《周子全书》;清初张伯行所编《周濂溪集》、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另有清刻单行本《太极图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