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
发表时间:2011-12-31T13:57:19.21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唐忠杰[导读]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会计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的环境因素,而国际化的会计反过来又为国家化的经济创造了条件。
唐忠杰(白城市消防支队吉林白城 137000)【摘要】由于我国加入WTO文件的正式签署,我国的会计开始在一个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与国际惯例逐步接轨。同样,不同利益主权国在会计程序、方法与会计信息的对外提供等方面又表现出各种差异。本文试从定位会计国家化如何协调会计的国家化与国际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方面展开。
【关键词】会计国家化国际化协调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8-015-03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会计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的环境因素,而国际化的会计反过来又为国家化的经济创造了条件。会计的国际化不仅能够有效的吸收国际资本,提高国内资本市场的质量和国际信誉,也对国内企业的发展有很好的榜样作用。因此,会计国际化问题势必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一、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
会计国家化指会计与特定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生产力水平紧密相关, 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表现出明显的国家特色,是由各国和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环境的差异所决定和造成的,是会计个性的具体表现,反映了会计发展的特殊性。会计也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得到生存和不断发展---会计必然带有国家性的特点。
(一)会计国家化的必要性的主要表现
1.任何国家的会计都受该国经济因素的影响
在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下,会计制度统一的程度越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也就越强。相反,在较为自由的体制下,会计主体拥有相当广泛的自由权,而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则是会计的服务对象。而且,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繁荣,社会生产力较强,业务频繁,正是由于会计行为主体的范围和涉及的利益广泛,因而对会计的科学性要求的就很高,会计的市场作用就显而易见了。而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活动少而简单,对会计的发展水平要求就很低,科学性就差。
2.任何国家的会计深受该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会计总是会深受这个国家人民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思维定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打上了浓厚的本国色彩的烙印,特别是历史传统使某一国家的会计带有自己的特色。如中国会计注重行政权威,欧洲大陆会计遵循法律习惯等。
3.任何国家的会计都在受该国政治和法律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总是会计的特征之一,国家制度的不同造成会计目标的差异。如今社会更讲究法制,法律对会计的产生、发展也起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国法律体系的差异使制定会计准则或是会计制度的主体也不同。
(二)会计国际化必要性的主要体现
1. 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形势下, 我国双边贸易,多边贸易活动日益增多, 在经济贸易谈判过程中, 贸易双方必然要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客户的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各国企业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因此, 要实现会计国际化,必然要发展国际贸易。
2. 会计国际化是适应跨国公司的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及技术进步的加快以及市场的变化无常, 使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得到迅猛发展。这也就要求会计对处于不同国家的母子公司之间、各子公司之间相互监管并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 以便于公司内部的业绩考核、对比分析、投资评价。因此,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出现, 迫切要求会计处理趋于国际化。
3. 会计国际化是进行国际融资的需要
任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都需要有大量的资本做经济基础, 单单靠企业自身的积累和增加业务量来增加资金的融通是不够的,必须与国际资本市场相接轨。在融资过程中, 资本供需双方为了制定出正确的决策方案, 都必须对对方的信誉,盈利能力等进行了解。因此,制定公认的国际会计准则就对资本供需双方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本企业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4. 会计国际化是会计职业国际化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 非常多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成立, 促使国际会计人才的流动, 也减少了各国会计的差异。
5. 会计国际化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
金融全球化在国际金融市场起着龙头作用。金融市场的变化对各国的金融市场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对于金融风险,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各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共同奋斗目标。为此,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抵御金融风险很有效的措施之一。
二、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一)会计国家化是会计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
从产生时间上讲,先有会计的国家化,后有会计国际化。当经济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大,信息的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时,就产生了政府统一会计制度和方法的要求,于是就有了会计的国家化;当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超出一国国界时,就产生了会计国际化。
(二)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是对立的矛盾关系
1. 会计国家化是对各国行之有效的会计方法的肯定
由于各国会计环境之间的差异,会计准则、会计方法也必然具有一定的国家化不同,只要这种差异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并能够规范和约束经济行为,那么会计的国际化就不能否定会计准则和方法中包含的这种国家化的差异。而在会计不断发展与进步,总是伴随着各种差异的比较与扬弃。如果我们仅仅只侧重国际标准化,必然有所损失,如抛弃了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样本和具有特色的"土壤"。所以各国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时都是在充分考虑本国实际情况为前提条件。
2. 会计的国际化目标是为了发展本国的经济而提出的
在国际经济互相合作、互惠互利的发展过程中,过分强调会计的国家化,以致人为地阻碍国际化的进程,势必会使会计国家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当会计的国际化与本国实际不相符合时,两者是对立的,此时为本国经济服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国际化服从于国家化;当会计的国家化阻碍经济对外交流和国际经济合作时,国际化又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国家化服从国际化。
三、如何协调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的矛盾
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的矛盾,使两者尽可能达到统一,以便使会计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从当前的会计国际环境来看,会计国际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正确处理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1.坚持两者并存
我们在保护会计国家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国际化。会计的国家化是由各国特殊的历史,经济发展能力等一系列原因决定的,忽视会计国家化,盲目追求与世界接轨,硬套别国经验只会减慢会计的发展速度,必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因此,必须允许国家化和国际化协调并进。
2.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在我国国际会计交往中,要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对外既要有利于国际经济交往,更要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对内必须既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要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既要维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害,也要维护企业和个人利益不受侵犯。但是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既要统一,又要有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修正相关的制度。
3.把持各自的管理度
要正确对待会计的国家化,要正确地看待我国传统的会计乃至改革后的会计体系。我国会计已具有许多科学的、合理的、适于中国实际情况的好东西,应当坚持并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不能为了与国际化相协调而放弃它们。
4. 各国应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
首先,积极参与全球行或地区性的会计职业团体和政府有关的会计协调组织,利用国际论坛介绍本国会计,使国际会计组织的决议中能有适应本国情况的内容,实现双向协调。其次,各国应建立专门的国际会计和国际比较会计的研究机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增进交流,查缺补漏,去粗取精,优胜汰劣,最终实现求大同存小异。最后,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国际会计惯例,以务实态度减少或避免差异,取得最大程度的协调。
(二)会计国际协调
1.会计国际协调的概念
国际会计协调是指在一个各国比较能接受的国际会计准则的指导下,推行能使各国理解的较为统一的会计实务,尤其是针对有关会计揭示、计量方法及单位等方面的实务。其核心是会计标准国际化,逐步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协调、标准、统一。
从目前的形势来说,国际会计协调是指各国的会计信息和指导会计信息生成的会计准则向同一方向奋进, 并不是要求建立一套严格,不能变通的会计准则。
2.我国在国际会计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1)在国际会计协调方面存在单向协调倾向。一种是过分地强调学习国外的会计理论和技术,而不考虑把我国优秀的成果介绍到国外,也忽略了本国的国情导致过分依赖国外,不利于本国会计事业的的发展。另一种是过分强调有中国特色和自己的做法,固步自封,不能与时代和国际接轨,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差距逐步拉大,最终必将落后。
(2)我国目前对国际会计缺乏系统有效的研究。
(3)借鉴国外经验和国际会计惯例方面存在片面的倾
向,表现为只注重发达国家而忽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国家;过于注重企业会计方面的经验而忽视了宏观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领域;偏重传统会计和报告而忽视了包括管理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等外国会计方面的新兴领域。这些都不利于我国会计的全面发展。
3.参与国际会计协调的建议
(1)加强会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会计中对本国有用的会计理论与实务,同时摒弃本国会计理论与实务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而加强国际会计协调。
(2)对区域性的国际协调组织的协调活动进行再协调。一些区域性组织的协调活动虽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每个组织间的会计准则,会计实务还存在着较大差异,应对各个组织的协调活动从全国范围内进行再协调。
(3)在同期或尽可能接近的时间与IASB开展统一准则项目,并积极进行沟通和对话,及时了解IASB的进展情况,对不同的项目分别采取不同的协调方式。
(4)以会计国际化来构造我国会计准则的总全体框架。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总体框架尚不健全。要完善会计准则,首先, 协调好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外部环境, 创造会计国际化的生存环境是实现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前提条件。其次, 按照国际化的框架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
在当今既存在个性又有共性的世界总体会计环境中,对于中国会计而言,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与保持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同时,保持中国的特色,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
(一)会计标准的中国特色
会计是与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背景等密切联系的, 它是无法磨灭的。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积极作用,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说我国会计国家化应在多大程度上服从于国际化,即服从应是求大同存小异方法上的放弃,内容上要保留。
1. 我国会计标准的"中国特色"内涵
我国会计标准的"中国特色"是会计国家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具体指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 体现中国历史,如今的特点,从而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反映中国会计规律的理论。这种中国特色体现的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用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更好地发挥会计作用。为了满足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 并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特殊性, 会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体现国家化, 保持国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