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案
一、预习阅读: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
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
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二、前提测评:
1,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
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
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地。
(《颜氏家训·教子篇之二》) [注】①灵龟明鉴:比喻可资借鉴的事。
2,有书生读经书甚精熟不知近代事因说骆宾王遂云某识其孙李少府者兄弟太多意谓骆宾是诸王封号也
三、方法指导:
六个关键点:找名词、代词;看虚词;察对话;据修辞;辨句式;依总分。
1.找名词、代词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2.看虚词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夫、其、惟、唯、盖、盍、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向使、然而、且夫若夫、无论、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则”有时放在句首,它的前面需要断句。
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它所连接的词或短语,作句子的成分,而且连接得很紧密,一般在其前后不断句。
如果“而”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在其前面要断句)
例.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我们看加点的虚词,放在句末的有:焉、也、焉、也;放在句首的有:夫、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
3.察对话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
对话、引语常用“曰”“云”“言”“白”“语”“道”“谓”“对”等为标志。
例: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据修辞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找相同的结构。
有时作者喜欢使用结构相同的词句来完成表达,增强语势。
我们可以在相同结构的句子后面断句。
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
5、辨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以)……为”“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况……乎”;“孰与……乎”;“其……乎”;“安……哉”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
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6、依总分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四、课堂总结:
断句口诀: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6.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7.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8.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9.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五、本堂练习:
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注]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2、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
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
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
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仁宗闻而嘉之。
(《宋史·赵尚宽传》)
3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5);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
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
(1)(6分)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
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答错一处扣1分) 人们都喜爱自己的孩子,却少有能够公平适度的。
从古到今,这造成的弊病太多了。
那聪慧俊秀的孩子,当然值得赏识喜爱,那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该喜爱怜惜才是。
那些偏宠孩子的人。
虽然本意是想以自己的爱厚待他,反而以此害了他。
共叔段的死,实际是他母亲造成的;赵王如意被杀,实际是他父亲造成的。
其他像刘表的宗族倾覆,袁绍的兵败地失。
这些事例都像灵龟显示的卦象和明镜照出的影子一样可供人借鉴啊。
有书生读经书甚精熟/不知近代事/因说骆宾王/遂云/某识其孙李少府者/兄弟太多/意谓骆宾是诸王封号也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
老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
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
这样,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
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2【答案】尚宽日/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每处1分)
【解析】抓住以下几个解题关键:①“日”字的断旬标志;②“土旷可益垦辟”和“民稀可益招徕”旬式结构的一致性;.③“何……之有”的固定句式;④“乃”字的断句标志,“得……故迹”的语法结构。
1、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译文】
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湍急的流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
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
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
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迫使它如此的。
人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一处1分)
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在能够攻破坚硬的东西中没有比水更加有力量的了,水的攻坚地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换它。
对于柔能胜刚,弱能胜强的道理,普天下没有人不明白,但又没有人甘于柔弱。
所以圣人说:“能够承受国人对自己的谩骂和羞辱。
才能成为社稷之主;能够承受住国家所遭受的天灾人祸,才能成为天下的帝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