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果
制作者:
文摘:为了了解最近化学的发展及成果本文简略的描述了五年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历关键词:诺贝尔化学奖、转录、表面化学、GFP。
序言:目前由于学习化学专业需要对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以及化学学科的一些历史,我特别上网以及阅读相关书籍并整理这些资料形成论述。
2006年
美国科学家Roger D.Kornbergy因在真核转录的研究领域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1】早在1959年老Kornberg就获得过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在老Kornberg的影响下小Kornberg也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不同的是老Kornberg做的是关于DNA复制的过程而他做的是关于DNA转录的工作。
DNA分子由A.G.C.T四个不同的碱基组成。RNA也是只不过碱基T换成了U。一系列四个碱基的不同排列构成了遗传信息。由于碱基之间可以形成氢键所以DNA分子可以形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Wston,Crick和Wilkins因此获得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这种稳定的结构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可靠存储。【2】
转录即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DNA上的碱基顺序转录
到mRNA上去,最终由tRNA运送氨基酸和mRNA配对合成蛋白质。而转录的全过程很复杂,Kornberg主要做的工作就是运用生物化学的技术分离出高纯度的RNA聚合酶及其模板DNA、mRNA核苷酸底物、调节蛋白结合功能相关复合物。【3】Kornberg创造性的制作了详细的晶体结构图片来描述真核细胞中的整个转录机制。图片中详细的展现了RNA的生成和不同原子分子的作用,使人们能够理解转录的过程和调节的机理。【4】
早在中学我们就在生物中学习了有关DNA、RNA的一些简单的反应机理。这些反应原理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发并完善了,但他的研究成果一直到06年才获得诺贝尔奖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但是弄清了真核生物的转录全过程,还在于对转录调节的干扰可以直接作用于一些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和调节干细胞的发育,这在医药上有很大的意义。【5】
2007年
德国科学家Gerhard Ertl尔在表面化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他不仅开创了表面化学的方法论,更造就了许多惠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应用成果。这一学科对于化学工业而言非常重要,而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铁为什么会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汽车里的催化剂如何工作。【6新华社】
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在科学上别人还没完全搞清合
成氨的机理的时候他却一直在埋头苦干,他的成果是最符合实际的。而且他治学态度严谨,即使有几个秘书他还是喜欢自己去图书馆查资料。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他也会反复修改。【7新华社】
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相信不难想象他是如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
在研究相对简单的气象反应体系时,往往只涉及到反应分子间的碰撞,但在对固体表面的化学反应描述时,还必须认识到反应物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就已经认识到固体表面结构对诸如吸附、催化和电化学的作用。【8】埃特尔是最早研究表面科学技术的科学家之一,1960年以来,他逐步建立了研究固体表面化学的方法,而且他的方法也应用于化学过程的研究,对化学工业有重要意义。合成氨的反应机理和表面非线性反应动力学理论是他最主要的贡献。【9】近年来他与中国的联系也比较紧密,有些中国研究所的课题就是他指导完成的。【10】
2008年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美国科学家,美国Woods Hole 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的Osamu Shimomura、哥伦比亚大学的Martin Chalfie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Roger Y. Tsien因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而获得该奖项。【11】从水母(Aequorea victoria)体内发现的发光蛋白。分子质
量为26kDa,由238个氨基酸构成,第65~67位氨基酸(Ser-Tyr-Gly)形成发光团,是主要发光的位置。其发光团的形成不具物种专一性,发出荧光稳定,且不需依赖任何辅因子或其他基质而发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入宿主细胞后很稳定,对多数宿主的生理无影响,是常用的标记基因。【12定义】早在1955年两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达文波特与尼可,首次发现了水母可以发绿光。但他们并未对这一现象引起重视。而日本科学家Osamu Shimomura则进一步提取了其中的发光蛋白,而Martin Chalfie在1994年用这种蛋白标记了6个细胞轰动了全世界。现在大多数使用的荧光蛋白都是Roger Y. Tsien实验室的改造变种。【13】
目前,荧光蛋白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包括有毒物质检测、神经生物分析及转基因动物研究等。在神经生理学上,借助荧光蛋白,研究人员能看到以前所不能见的新世界,包括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传播方式等。荧光蛋白的另一种重要应用就是转基因动物。【14】
不得不说三位科学家对荧光蛋白的贡献有一定的偶然性,他们都是从别人的手中接过GFP的接力棒进行研究的。但他们的成功又是必然的,他们能敏锐地察觉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小发现并接过来进行研究。他们对科学的意识、态度和洞察力决定了他们最终能够拿到08年诺贝尔奖。
2009年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由美国科学家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A. Steitz和以色列科学家Ada E. yonath 共同获得。以奖励他们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15新】诺贝尔奖评委会介绍,三位科学家都采用了X射线蛋白质晶体学的技术,标识出了构成核糖体的成千上万个原子。这些科学家们不仅让我们知晓了核糖体的“外貌”,而且在原子层面上揭示了核糖体功能的机理。“认识核糖体内在工作的机理,对于科学理解生命非常重要。这些知识可以立刻应用于实际。”【16新华社】
基于核糖体研究的有关成果,可以很容易理解,如果细菌的核糖体功能得到抑制,那么细菌就无法存活。在医学上,人们正是利用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的核糖体从而治疗疾病的。评委会说,三位科学家构筑了三维模型来显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体功能的,“这些模型已被用于研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减轻人类的病痛,拯救生命”。【17新华社】
2010年
两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日本科学家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海克、根岸英一和日本科学家铃木彰因开发更有效的连接碳原子以构建复杂分子的方法获奖。【18新华社】
他们说,为制造复杂的有机材料,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将碳原子集合在一起。但是碳原子本身非常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