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化社会进程中大同思想之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当今全球化社会进程中大同思想之我见

大同思想是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一种政治思想,也是一种最高层次理想社会的政治设计。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它具有历久不衰的无限魅力,成为许多仁人志士用以激励自己和群众谋求改造社会的远大目标。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大同理想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开始同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近代大同理想的新模式。各阶级的革命思想家在保留大同理想的形式下,不断地改变其时代和阶级的内容,近而提出了各种新的未来社会的构想和方案,这些构想和方案与他们领导的政治运动紧密结合,对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把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近代实现大同理想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一人。他把对“中国向何处去”的现实思考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构想出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相统一的理想社会,并且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具体探讨了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具体途径,从而将近代关于社会理想的探讨推进到一个科学的历史阶段。

李大钊的大同思想的产生既以当时社会主义思潮为历史前提,又离不开中国传统大同理想的影响。在俄国二月革命以前,李大钊对中

国革命的理想目标还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可见当时他对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仍缺乏清楚的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发生改变了20世纪世界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中国思想史的方向。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中国先进分子已对资本主义失去信心而寻找新的救国救民真理,这时中国大地兴起了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潮,他们自然地把传统的“大同”、“均平”思想与近代的社会主义联通在一起,并认为“大同”、“均平”就是社会主义。李大钊正是在这种时代思想氛围中,把大同思想与共产主义理想联系起来,用“大同”这一民族语言概念来认识、理解与表述共产主义。李大钊如报晓的雄鸡,猛然看到“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指出“中国向何处去”的答案就是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这是一个只能迎,不可拒的世界历史趋势。他希望用这盗来的火种,点燃改造中国社会的燎原烈火,鼓舞他

的已经一变为新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

同时在这一时期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初步传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清末民初中国的留日学生已大量译介了日文的社会主义著作,其中对马克思及其学说也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众多留日学生对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其中幸德秋水、福井准造和村井知至等人的著作不仅集中介绍了社会主义学说,而且观点鲜明,包含了较深的哲理。李大钊在留日期间不仅听过他们讲授的关于社会主义内容的课程,而且还阅读了他们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最初的接触并且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李大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他已经开始注

意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并把创造历史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他认为在西方,“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之先声,遂皆发于工人之口。罔不胚酿于劳动阶级之运动。最近俄国大革命之发端,亦以面包问题为武器,工人团体为先锋”,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更加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他确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民主主义对“大……主义”的胜利,即庶民的胜利、劳工主义的胜利,“劳工阶级”应自觉承担建设理想社会的责任,从而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阶级力量。同时李大钊以积极姿态热情地宣传唯物史观,超越了进化论的范畴,实现了进化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换。起初他在进化论的引导下将历史的动因归之于精神,归之于民众的意志即民彝;当他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则把历史的动因归之于物质,归之于劳动生产。他指出“不求其原因于心的势力,而求之于物的势力”,

[②]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彻底转变。李大钊在深入考察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之后,已开始对进化论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有效性表示质疑,并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论点有所批评。“五四”以后,他迅速地冲破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桎梏和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局限,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救国救民的真理,顺利地完成了向唯物史观的转变,他的社会理想也由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近代中国大同思潮的勃兴对李大钊的社会理想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中国大同思想是延绵中国历史的政治文化之一,对大同理想社会的追求古已有之。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先进中国人对救国救民道路的

上下求索,无不是一个从现实中汲取理想,又把理想转化现实的过程。作为近代中国重提大同理想的第一人,洪秀全把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农民革命传统中的“等贵贱,均贫富”以及“均田免粮”等革命要求相结合,并借助于“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来阐发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他指出人的使命就在于通过“相与淑身淑世,相与正己正人”的活动来实现“太平天国”,主张通过农民起义来实现其大同社会。他的大同理想具有浓重的空想色彩,并且要在神学外衣庇护下消灭小农经济基础上的贫富差别,因而无疑是一种空想。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出人类社会从据乱世经升平世到太平世即大同的发展路径,主张“破除九界”,实现男女平等,促使家庭消亡,去私产之业,“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于公”。康有为的大同理想所展现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以及个性解放等体现了近代资产阶级的要求,终因其大同之世的乌托邦特征而导致“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③]孙中山再次倡导民众共同奋斗来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将来世界总有和平之望,总有大同之日,此吾人无穷之希望,伟大的思想。”

[④]孙中山的大同理想是以三民主义为基础,在继承传统大同思想的同时又吸取了近代西方社会主义的某些观点而形成的新的社会理想。但他主张互助,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认为通过三民主义的实行可以使中国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孙中山的大同理想仍带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性质。他们三人的大同理想虽具有空想的性质,却构成了李大钊大同理想的历史先导。李大钊作为启蒙

时期的思想家,一直以一种宽阔的视野和理性的批评去对待近代大同理想的思想资料,他将社会理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结束了几代先进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大同理想的空想历史,使他的社会理

想获得了科学形态,实现了近代大同理想由空想向科学的质的飞跃

社会理想是主体对社会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对未来奋斗目标或憧憬的观念性的预见。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差距,两者又是交互作用,因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也是一个从现实中汲取理想,又把理想化为现实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国近代的革命思想家总是把中国的革命理想同人类到大同之路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关于社会理想的各种构想、方案,也在保留大理想的形式下不断地改变着其时代和阶级的内容。在承继大同理想在中国近代的演进历程,又经历其在社会理想上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李大钊最终所构想成的大同世界,是一个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相统一的理想社会。

一:历史背景

“大同”是中国古代对理想社会的一种称谓,相当于西方的“乌托邦”;大同思想,也就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这种思想源远流长。《诗经》中的《硕鼠》篇(产生于公元前611年以前),把贵族剥削者比做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