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苗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老的苗族文化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机自092班

姓名:杨和学号:0908030178

当你听到宛转悠扬的笙歌响起,当你闻到甜甜美酒的香味飘起,当你看到古老板凳舞跳起,你变来到了传说中的古国——且兰古国黄平。他是古老的民族——苗族的聚居地之一。黄平县境内居苗、汉、亻革、侗、土家、仫佬、西家等二十多民族。据县统计局2002年底统计,全县人口总数为35万人,其中苗族人口总数为18万余人,占县人口总数的54.7%。黄平苗族主要聚居于县东南部和南部清水江畔一带,向县中部、县西北部发展,散居全县各地。

黄平苗族的概况

苗族是一个渊源悠久、人口众多、欣欣向荣的民族。以其勤劳勇敢、开明智慧、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著称于世。据传,远古时期苗族的祖先居住在黄河、长江一带,为逃避压迫和战争的苦难,部分相率向南,再向西迁徙,沿江而上进入黔地,一部分就在黔东南的黄平等县定居下来。黄平苗族先民凭着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立足于黄平地理、自然条件的优越,在这片热土上开拓,休养生息,成为黄平的世居主体民族之一。

黄平苗族能歌善舞,所以黄平有着“歌乡舞海”之称。民族风情浓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和灿烂的历史文化。由于聚居人口众多聚居集中,较好地保持了本民族的传统习俗。

下面,就让我以苗族的婚姻习俗、妇女服饰和银饰、过年习俗和民族集会简略的介绍吧!

婚姻习俗

黄平苗族实行家族外婚一夫一妻制,一般是同姓或异姓同宗不婚。其婚姻是自由的,婚姻的缔结多为自主,自由选择,父母包办极少(现在已不见父母包办婚姻了)。自由婚姻全过程由青年男女作主张,父母不加干涉。男女双方通过游方、对话唱情歌,相互沟通情感,情投意合后,由男方父母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征得女方家同意后,就算订婚,择吉日结婚。如女方父母不同意,而男女双方爱情坚贞不渝者,就采取逃婚婚配。逃婚在十三天内,女方家派人找回,婚姻解除;男方再派人去说亲,女方父母同意办酒,也成婚姻;找不回去,十

三天后,男方家请酒,终身婚配已定。苗族有苗姓苗名,汉名汉姓之分,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苗名交际。在婚姻缔结上,姓氏以苗族家庭苗姓为主。《苗族简史》载:“这种苗族家族苗姓,黄平多以地名命名,如加巴潘姓称‘喀嘎杷’,苗陇龙姓称‘喀柳’,都是地名,通婚都以原有苗姓为准,不受汉姓的限制。”即是,汉姓相同而苗姓不同的可以通婚;反之,汉姓不同而苗姓相同的不能通婚。

婚配选择,通过游方确定,黄平苗族游方受到时间、地点的制限,谈情说爱都在游方坡进行。每个苗寨都有游方坡,大的苗寨有两三个。多选于寨旁风景优美之地,由寨老们按风水择坡,或称土确定。游方的时间一般在农闲(农历九月第二年的二月)或节日集会期间。每到游方时节,青年男子三五结伴到异姓苗寨游方坡游方,游方时间每天从下午到傍晚,严禁晚上游方。日暮,男女青年便依依告别,反之就要遭到女方家寨上男人的干涉。解放后,苗族女青年从绣花房、灶边解放出来,上学读书,参加工作的增多,有的通过生产劳动、工作接触、节日聚会、赶场、看电影等形式与男子相识,或通过书信表达心意,加深感情,终成伴侣。

黄平苗族婚礼有托媒和接亲、报亲、挑喜水、回门等过程。

托媒:男方托媒上门提亲,表示对你放假的尊重,还可以沟通两家老人的意见。然后女方父母征求近族亲戚的意见,高兴成亲便公开答复,若另有打算,业不作正面回拒,执照一些客观原因来推托。这样礼貌对人,若不能成亲,也不会产生怨恨。

接亲:接亲在晚上进行,不坐轿、不拜堂。在喜日,新郎邀约十多个好友一同去女方家接新娘,新娘须洗发、梳妆打扮完毕,临出门前,生母给女儿一碗酸汤饭吃,预祝成家后有吃有穿,还请寨上父母健在、子孙满堂的长辈用既长又白的糯米草编织一双草鞋,穿上走路到夫家去,以防路上滑脚或摔倒。如滑脚、摔倒被视为把女儿的魂丢掉,为此日后还须煮好蛋请巫师到滑脚处补路,把魂找回。新娘寨上的姑娘都来送至寨边,一路歌声笑语,走远了还用飞歌尽情相送,直到远去,老人则以酒歌对答,热闹非凡。若在路上与另一新娘相对而来,双方交换手上毛巾,表示两家将来荣华富贵,生儿育女一样。新娘到夫家门前,说“来你家来了公,来你家了太”。并由一人吟诵贺词,夫家小妹出门迎接,接下新娘的新伞。新娘入门向公婆问好,待老人杀了公鸡后才能坐下,当晚本寨子的男女老少纷纷来到主人家道贺,主人备办佳肴美酒招待亲朋,对唱酒歌通宵达旦。(我还听老一辈说以前新娘到夫家的十二天之内不能与新娘同房,但此习俗到现在已经不再延用了)

挑喜水:新娘到夫家第三天拂晓,由小姑领去井边挑喜水。挑喜水不能摔倒,摔

倒视为不吉利,不挑满桶,以防水溢出,水溢出视为将子孙丢掉。挑喜水,禁忌遇过路人,遇人视为今后不能聚财。新娘挑喜水是到夫家第一次劳动,之后便可参加任何一种力所能及的劳动了。挑喜水后,夫家房族中各家备丰盛佳肴宴请新娘,新娘有小姑陪同,让新娘认识和熟悉房族中各家亲人。

报亲:新娘到夫家第三天,夫家父母托两个善于言辞的男性长者到女方家报信,谓之“报亲”。一是与女方家父老协商聘礼及办喜酒等事宜;二是把新娘的嫁妆挑到夫家。报喜时双方父老言谈均用含蓄深奥的对偶句(理词)交谈。解放后逐渐变为用通俗话交谈。今大多数人家迎接新娘的当晚便与女方家协商聘礼及办喜酒两件大事,新娘的嫁衣首饰一次挑回夫家,减少了报亲这一环节。(这种习俗现已被忽略,至今我已没看见这种习俗了)

回门:新娘到夫家只住十二天,第十三天回门,意为一年十二个月,一天算成一个月,十二天就满一年了,所以第十三天回门。回门的当天上午或第十二天,新郎家办酒席,宴请宾朋好友名曰“喝新媳妇酒”或称“吃新媳妇饭”。新郎家选派八至二十人(现在或更多)不等男性青、壮年和几位老人,用新砍的杉木扁担、新箩筐、新布袋挑猪肉上百斤、公鸭二只、公鸭一只、猪肚一个、糯米、绸缎、棉花、丝线、土烟叶、红蛋、糖、果、小包食盐、几两茶叶以及新娘的衣裙首饰送新娘回门。当天,新娘家也大办酒席,接待男方来客和宴请亲友,谓之“喝姑娘酒”。于朝门由两位妇女敬“拦门酒”,大门由两位男青年敬“门庭牛角酒”。来客须喝干这两道酒后,方可进屋。宾、主酒过三巡后,就对唱酒歌、划拳打马或跳铜鼓舞直至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送新娘回门,少不了姑娘糯米饭一挑(数十斤不等),猪肉一、二十斤,猪肚子1个,公鸭1只和数圈彩色丝绒、食盐等。抬到寨上另一家,由姑娘和小伙子们煮熟共食,谓之“姑娘糯米饭”。姑娘糯米饭是专为新娘宴请寨上姑娘和她的朋友的,所以严禁与新娘同宗同姓的男性参与,其任何一种食品也不准拿到新娘父母家。

在煮姑娘糯米饭的这家,完全是姑娘、小伙子们的天地。他(她)们无拘无束,欢声笑语,共同商量,共同劳动,一边煮饭做菜,一边海阔天空、畅所欲言、谈情说爱。各自都在悄悄地选择心爱的人。在一起劳动、谈话中,建立情感。席间,互相敬酒、劝饭、劝菜,祝贺新娘幸福。气氛十分热烈。散席后每人都带回一碗糯米饭几片猪肉。彩色丝绒分给姑娘带回去挑花刺绣,作为纪念。

当日或次日,当客人要返回了,辞行不用语言直说,而是由三个能歌善舞的中年妇女,一人腰系竹笆篓,一人手拿几根桑树枝做成的勾和一只箩筐,另一人倒茶。给客人倒茶,讨茶水钱,与客人对唱“茶水歌”,如客人不给茶水钱,就用箩筐罩在客人头上用桑树勾拍打箩筐。一阵阵欢声笑语,客人给茶水钱后,即在客人鼻梁上画一道锅烟,下辞行令。倒茶水先倒给舅爷一路客人,离席也由舅爷一路客人先离席,以示尊重。但不得给舅爷一路客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