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利香蕉催熟实验方案

合集下载

催熟香蕉化学实验报告(3篇)

催熟香蕉化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乙烯利作为催熟剂对香蕉成熟的影响。

2. 掌握化学催熟香蕉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分析催熟香蕉过程中乙烯利的使用浓度、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催熟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能够促进水果成熟。

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机理与乙烯相似,能够促进水果成熟。

实验中,通过控制乙烯利的浓度、温度、湿度等因素,观察香蕉的成熟过程,分析催熟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香蕉、乙烯利、水、塑料袋、温度计、湿度计、计时器。

2. 实验仪器:电子秤、喷雾器、熏香设备、滴瓶、电石。

四、实验方法1. 乙烯利催熟法:(1)将香蕉分为若干组,每组10个,分别编号。

(2)将乙烯利稀释至不同浓度,如2000mg/L、1500mg/L、1000mg/L。

(3)用喷雾器将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均匀喷洒在香蕉表面。

(4)将喷洒过乙烯利的香蕉放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入室温条件下。

(5)每隔一段时间观察香蕉的成熟程度,记录数据。

2. 熏香催熟法:(1)将香蕉分为若干组,每组10个,分别编号。

(2)点燃卫生棒香,放在密封的催熟容器或小室内。

(3)根据气温和香蕉成熟度,调整棒香用量和密封时间。

(4)将香蕉放入密封容器中,密封一定时间后取出。

(5)每隔一段时间观察香蕉的成熟程度,记录数据。

3. 乙炔催熟法:(1)将香蕉分为若干组,每组10个,分别编号。

(2)将香蕉放入密封室内,将电石放在钵中,装一个能使水慢慢滴入钵中的滴瓶。

(3)根据香蕉数量和气温,调整电石用量和密封时间。

(4)将香蕉放入密封室内,密封一定时间后取出。

(5)每隔一段时间观察香蕉的成熟程度,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乙烯利催熟法:(1)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香蕉成熟所需时间逐渐缩短。

(2)当乙烯利浓度为2000mg/L时,香蕉成熟所需时间为3天;当浓度为1500mg/L时,成熟所需时间为4天;当浓度为1000mg/L时,成熟所需时间为5天。

催熟香蕉实验报告过程(3篇)

催熟香蕉实验报告过程(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催熟方法对香蕉成熟度的影响,分析不同方法对香蕉色泽、口感和营养成分的改善效果,为香蕉的保鲜和销售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香蕉:新鲜、无病虫害、大小一致的香蕉若干。

2. 乙烯利: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催熟。

3. 乙烯气体:天然植物催熟剂,用于催熟。

4. 温度计:用于测量环境温度。

5. 计时器:用于记录实验时间。

6. 纱布:用于包裹香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香蕉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个香蕉,分别编号为A、B、C、D、E。

2. 乙烯利催熟组(A组):将A组香蕉用乙烯利溶液浸泡1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置于室温下(25℃)催熟。

3. 乙烯气体催熟组(B组):将B组香蕉置于密封容器中,通入乙烯气体(150-300微升/升),密封24小时后取出,置于室温下(25℃)催熟。

4. 自然成熟组(C组):将C组香蕉置于室温下(25℃)自然成熟。

5. 加热催熟组(D组):将D组香蕉放入电热恒温箱中,设定温度为35℃,催熟。

6. 冷藏催熟组(E组):将E组香蕉放入冰箱中,设定温度为5℃,催熟。

7. 观察与记录:每隔一天观察并记录每组香蕉的外观、口感和营养成分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变化(1)A组:香蕉外观逐渐变黄,但色泽较淡,部分香蕉出现黑斑。

(2)B组:香蕉外观逐渐变黄,色泽鲜艳,无黑斑。

(3)C组:香蕉外观逐渐变黄,色泽逐渐加深,无黑斑。

(4)D组:香蕉外观逐渐变黄,色泽较淡,部分香蕉出现黑斑。

(5)E组:香蕉外观无明显变化,色泽较淡,部分香蕉出现黑斑。

2. 口感变化(1)A组:香蕉口感较硬,味道较淡。

(2)B组:香蕉口感适中,味道香甜。

(3)C组:香蕉口感适中,味道香甜。

(4)D组:香蕉口感较硬,味道较淡。

(5)E组:香蕉口感较硬,味道较淡。

3. 营养成分变化(1)A组:营养成分变化不明显。

(2)B组:营养成分变化不明显。

(3)C组:营养成分变化不明显。

香蕉催熟实验

香蕉催熟实验

实验香蕉催熟处理一、目的要求学生熟悉催熟的原理,掌握果实催熟的操作技术。

二、原理大多数果实在采收后可立即食用,但有一些果实在达到采收成熟度后则还不能食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其质地、色泽、风味才可达到食用状态;还有的果实已进入成熟期,但外观色泽还未转变到固有状态;对于这样一些果实,常采用人工催熟的方法,促进其生理后熟和物质的转变,以达到提早上市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1.材料:绿熟香蕉,固体乙烯2.试剂(要求把具体浓度表明):NaOH,H2C2O4,BaCI2,酚酞试剂。

等。

仪器:((型号:请记录)保鲜箱GY-1型果实硬度计。

手持式可溶性固形物测定仪。

干燥器、天平、电子称、研钵、滴定管四、实验内容和设计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对香蕉的催熟效果。

称取一定重量的香蕉,用喷壶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后,用塑料袋包装后在实验室贮存,实验设计为:1、乙烯利浓度1000mg/Kg(第1组)2、乙烯利浓度1500mg/Kg(第2组)3、乙烯利浓度2000mg/Kg(第3组)4、乙烯利浓度0mg/Kg(第4组)五、实验步骤1、按照不同的实验设计进行处理(每组称取一定重量香蕉,进行组别、时间标记,用于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和失重率的测定。

2、测定实验室温度。

3、实验处理前进行相关品质指标的观察和测定,并记录。

①果实硬度的测定:②果皮颜色②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的测定③ 果实重量的测定(标记的果实)④ 呼吸强度测定(标记的果实称重后测定):静置法:具体操作参照附文24、 催熟处理:用喷壶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后,用塑料袋包装后在实验室贮存。

5、 观察和测定毎3天进行一次,共测定3次,并实验记录。

相关品质指标。

① 果实硬度的测定:GY-1型果实硬度计。

② 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的测定:手持式可溶性固形物测定仪。

③ 果实失重率的测定(标记的果实):具体操作参照附文1。

计算公式: %100%⨯-=原初重称重原初重果蔬失重率 ④ 呼吸强度测定(标记的果实称重后测定):静置法:具体操作参照附文2 ⑤ 果实腐烂度的判定:具体操作参照附文3。

香蕉催熟实验报告

香蕉催熟实验报告

香蕉催熟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果实催熟的原理,掌握果实催熟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大多数果实在采收后可立即食用,但有一些果实在达到采收成熟度后则还不能食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其质地、色泽、风味才可达到食用状态,后熟可采用人工催熟的方法,促进其生理后熟和物质的转变,已达到提早上市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1、植物材料:绿熟香蕉2、试剂:固体乙烯3、仪器:培养箱四、实验步骤1、配置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

对照组:乙烯利浓度0mg/kg;处理组1:乙烯利浓度250mg/kg;处理组2:乙烯利浓度500mg/kg;处理组3:乙烯利浓度1000mg/kg。

2、喷施香蕉。

每个处理3个香蕉,4个处理12个香蕉。

将装有不同浓度乙烯利的喷壶喷施香蕉,注意均匀喷施,且喷施到蕉头上,用塑料袋包装后在实验室贮存,并做好标记。

贮藏环境:20℃,湿度90%,每班分成两大组,一组在培养箱,一组在实验室室温,记录温度。

3、观察记录。

每3天观察一次,并拍照记录香蕉外观品质变化,观察4次(第0天,3天,6天,9天)。

4、品尝催熟香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2、实验分析实验当天,即第0天,各处理组全绿(处于第①级状态),棱角分明,硬度大,蕉柄坚固不易脱落。

第一次拍照记录时,即处理后第3天,各组已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化差距。

对照组(喷施清水)较之前的变化不大,全绿(处于第①级状态),棱角分明,硬,蕉柄不易脱落;处理1(喷施250mg·kg-1乙烯利)由全绿变为黄多于绿(处于第④级状态),棱角变模糊,开始变软,蕉柄不易脱落;处理2(喷施500mg·kg-1乙烯利)只有果柄和果颈处有少量绿色(处于第⑤级状态),棱角模糊不分明,较处理1更软,蕉柄不易脱落;处理3(喷施1000mg·kg-1乙烯利)为全黄(处于第⑥级状态),棱角开始消失,较处理2更软,蕉柄容易脱落。

第二次拍照记录时,即处理后第6天,各组较第三天时的变化不大。

乙烯利催熟香蕉

乙烯利催熟香蕉

问:你好!请问:1)我用乙烯利催熟香蕉,温度20摄氏度。

但颜色不金黄、没亮泽。

请问是什么原因?有相关的图书介绍吗?2)30PPM的药液,怎么配的?是稀释机倍?谢谢答:咨询使用乙烯利催熟香蕉出现颜色不金黄,没有亮泽原因的朋友,你好。

用乙烯利稀释液浸果或喷果方法进行对香蕉催熟,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

使用40%乙烯利催熟香蕉的浓度一般是400-800倍。

即40%乙烯利100毫升兑水40公斤为400倍,如此类推。

乙烯利的施用浓度是因温度不同。

而浓度不同浸果时期温度低,浓度相对高些。

催熟库房温度与湿度是影响香蕉催熟时间及外观的关键,一般的库温在15-20℃为宜,如果库温超过25℃,香蕉容易发生青熟,即果皮尚青,果肉已软化。

如果温度太低,不但会令香蕉催熟时间延长,而且会令果皮灰黄缺乏光泽,着色不匀。

库房湿度在香蕉的摧残初期宜保持湿度在90-95%,待香蕉开始转色,可降低库内湿度,以80-85%为合适,如果湿度太低,就会令香蕉果皮着色不良,没有光泽,外观欠佳了。

请你根据上述的参数,对照你的操作条件行进调整。

ppm浓度的含意是百万分之一浓度,例如:乙烯利商品含量为40%,相对密度为1.258,要配制200公斤30ppm浓度,200公斤的乙烯稀释液,其计算方法如下:40%×(所求的乙烯利量单位为毫升)×1.258÷1000×200=0.00003则:所求的乙烯利量=0.00003×1000×200÷0.4×1.258=11.9(毫升)即:用11.9毫升的40%乙烯利加入200公斤水用,均匀混和成30ppm浓度乙烯利溶液乙烯利催熟香蕉有何好处?及其方法?时间:2006-12-20 16:33:48问:香蕉为什么要用乙烯利催熟?答:香蕉一般在七、八成熟时采收,采收后需要经过一个时期的后熟,才能达到完熟可食。

在过去习惯上把这种香蕉,放在密封烘房内用香熏法促使成熟,这种古老方法,烘房条件要求密封性好,劳动强度高,加工周期长,质量又不够稳定,因此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乙烯利香蕉催熟实验方案

乙烯利香蕉催熟实验方案

香蕉催熟原理和方法探寻09农学2班李舒畅、金家凯、孔德腾、鲜孟筑(执笔)一、实验目的⑴理解香蕉催熟的原理;⑵熟悉香蕉催熟的处理流程;⑶认知香蕉催熟过程的观察方法与记录方式;⑷探索各种条件下催熟香蕉的方法及对香蕉品质的影响;⑸掌握香蕉商业化催熟的方法与技巧;二、实验背景与假设香蕉是一种亚热带水果,其生产栽培具有一定地域局限性,每年都有大批量的香蕉得从南方运到全国各地销售。

长期贮藏及远途运输的香蕉一般在七八成熟时就采收,待到出售前再进行人工催熟。

香蕉的采后催熟方法多种多样,催熟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目前国内外通行的做法是利用乙烯利试剂对其进行催熟。

本实验假设认为在用乙烯利对香蕉进行催熟的操作中,香蕉的催熟效果与乙烯利浓度和催熟方式有关。

三、理论依据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乙烯是与呼吸高峰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植物激素。

果实组织代谢释放的乙烯,对果实成熟具有剌激和反馈调节自身合成的作用。

一旦内源乙烯的浓度达到其生理作用的阈值,就会引起连锁后熟反应。

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化学成分为2一氯乙基膦酸,微酸性,在微碱的情况下能起释放乙烯。

适量增加外源乙烯可刺激内源乙烯的产生,对水果的成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实验材料用具及仪器7~8成熟香蕉果指、乙烯利(浓度40%)、施保克或特克多、蒸馏水、洗瓶、烧杯(500ml)、容量瓶(100ml)、移液管(0.1,0.2,0.5ml)、洗耳球、胶头滴管、小型喷雾器、盛水大容器、水果刀、小砧板、保鲜袋、橡皮筋、标签、棉花、恒温恒湿培养箱等五、实验步骤1、对果实进行剔选。

选择果皮完好,成熟度几乎一致的香蕉果指。

随机分为A、B两组,A、B两组内又分为A1、A2、A3、A4、B1、B2、B3、B4,备用。

2、配置乙烯利溶液。

先按比例加入0.05%的洗衣粉,待溶解后再按比例加入乙烯利,配制成相应浓度的乙烯利溶液。

分别配置○1500mg/l,○21000mg/l,○32000mg/l○40mg/l四个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备用。

“乙烯利催熟香蕉过程中探究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的教学案例-最新文档

“乙烯利催熟香蕉过程中探究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的教学案例-最新文档

“乙烯利催熟香蕉过程中探究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的教学案例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11 - 0018 - 04 1 教学指导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以下简称《标准》),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标准》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

基于《标准》的这一理念,本节课将学生熟悉的水果催熟问题与教科书中还原糖的检测实验相结合,定量测定实验数据。

学生亲眼观察到香蕉由绿色变为黄色的生命现象,并透过现象研究本质,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计划)》的科学概念中列出了“测量”“实验”“模型”等,本实验以此为启发,着力于定量实验与模型建构。

在定量测定数据过程中,学生学会原始数据的处理与转换、标准曲线的分析与比较、异常数据的分析等,制备各种模型的建立。

学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并深刻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酶、基因表达等生物学概念,培养了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

本节实验课的教学思路如图1所示。

2 实验教学分析2.1 教材分析本实验是基于浙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的拓展,教科书实验是定性分析,本实验进行量化,采用定量分析的数据更具说服力。

本实验教学也依据《标准》必修3第一章具体内容标准“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融入香蕉业普遍采用的乙烯利催熟香蕉的操作。

测定还原糖的方法则借鉴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选修一第三部分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中的活动建议:尝试用比色法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本实验采用本尼迪特试剂作为显色剂,反应并比色,采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数据。

本实验既源于课本,也是课本实验的融会贯通与升华,是对教材实验的再处理。

香蕉的采后处理和催熟和逆境观察

香蕉的采后处理和催熟和逆境观察

香蕉的采后处理和催熟香蕉的逆境观察摘要本次实验对香蕉进行1000ppm乙烯利处理,分别置于在5℃、20℃、30℃下贮藏一周,与初始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得出乙烯利能有效催熟香蕉,但是在冷害和热害的逆境下都表现出不同的状况。

所以在果蔬后熟过程中,对温度、乙烯利的控制很有必要。

关键词:香蕉乙烯利逆境1前言有些果蔬如香蕉、洋梨、柿子、番茄等,为了提早上市,以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或者为了运输中的安全原因,在果实还尚未成熟之前就采收。

这时采下的果实青绿、风味欠佳、缺乏香气,不受速度很慢消费者欢迎。

经过自然后熟,虽然也可以达到果实固有的风味和品质,但速度很慢,达不到提早上市的目的。

目前结局果蔬有效后熟的有效措施是人工催熟。

果实催熟的原理,是利用适宜的温度和其他条件,以及某些化学物质及气体如酒精、乙烯、乙炔等来刺激果实的成熟作用,以加速其成熟过程。

本实验利用乙烯来催熟香蕉。

乙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植物衰老激素。

植物对它非常敏感。

空气中及其微量的乙烯(0.1~1.0ul/L)就能显著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许多方面,尤其对果实的成熟衰老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香蕉是呼吸跃变型果实,呼吸跃变高峰值时鲜食品质最佳,施加外源乙烯可使呼吸跃变高峰值提早出现。

香蕉的最适储存温度是20摄氏度左右,在低温下(13摄氏度以下)容易发生冷害,在高温下(25摄氏度以上)容易发生热害,如香蕉“青皮熟”现象。

2 药剂和材料乙烯利(二氯乙基磷酸)、未经催熟的香蕉7/8成熟。

落梳刀、砧板、水盆、PE袋等。

3 实验方法3.1挑选无机械损伤、无病害的香蕉,去轴落梳。

3.2去残花、修整,并清洗。

3.3杀菌:置于杀菌水中2min。

3.4浸乙烯利(量取12.5ml乙烯利溶于5L水中)2min。

3.5把香蕉晾干,PE袋包装,每个放三根香蕉,在PE袋上做标记,适当封口。

3.6每三袋分别放于(用清水浸泡的香蕉,至于20℃下贮藏作对照)。

3.7 24小时后开袋:在呼吸高峰开袋,释放香蕉产生的二氧化碳。

果实催熟实验报告

果实催熟实验报告

果实催熟【摘要】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

用乙烯利处理的香蕉比用水处理的香蕉更快成熟,原因可能是在乙烯利溶液中浸泡的香蕉,因为乙烯利的催化调节作用,使香蕉细胞新陈代谢加快,导致其成熟速度加快。

【关键词】乙烯利;香蕉乙烯利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加速果实成熟、脱落、衰老等。

乙烯是植物代谢的天然产物,高等植物所有器官和组织都可产生。

本次实验用于探究乙烯利对于果实的催熟作用。

11B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准备乙烯利、保鲜袋、青皮未熟的香蕉1.2 实验方法1.2.1配制溶液:乙烯利500mg/L。

1.2.2将两个青皮未成熟的香蕉,分别放在装有乙烯利的溶液和水的两个容器中,浸30s,将其拿出,放置在密封袋中。

每天比较果皮颜色和软化程度。

2结果与讨论2.1 4B实验记录表1 不同处理下香蕉变化情况2.2 结果分析与讨论由图表知,用乙烯利处理的青皮香蕉从第二天起就能看出颜色开始变黄,成熟速度加快,第三天时已经能感觉到香蕉开始变软,到第四天已经大面积变黄色,捏起来已经软了,而用水处理的香蕉在第四天仅仅只有尾部变黄,依然没有变软。

到第五天时,用乙烯利处理的香蕉已经可以食用了。

而直到第八天,用水处理的香蕉才可以食用。

2.2.1乙烯利加速香蕉成熟的原因从上述对比情况可以看出,用乙烯利处理的香蕉比用水处理的香蕉更快成熟,原因可能是在乙烯利溶液中浸泡的香蕉,因为乙烯利的催化调节作用,使香蕉细胞新陈代谢加快,导致其成熟速度加快。

由此可得出结论,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

参考文献[1] 王小菁,李玲,张盛春,彭长连,朱建军,李娘辉,李海航,施和平,邢惕,方璐. 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3.[2] 李小方,张志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6.。

果实催熟

果实催熟

果实催熟(色)处理
1.目的及原理
大多数果实可在采收后立即食用,也有些需经过后熟或人为催熟,其色泽、芳香味才能符合人们的要求。

果实催熟的原理是利用适宜温度或摹写化学物质如酒精、乙烯、乙炔等来刺激果实的成熟作用,以加速其成熟过程。

本实验利用乙烯利,酒精处理,观察对香蕉和番茄的催熟效果。

2.材料、试剂及用具
材料:香蕉,番茄。

试剂:乙烯利,酒精。

用具:干燥器,催熟箱等。

3.操作方法
⑴香蕉催熟:取已长至7-8成熟的香蕉1000克,置于干燥器中。

用1000-2000mg/L的乙烯利水溶液浸没香蕉15秒,取出后自行晾干,室温下置3-4天后观察其品质变化。

取同样成熟度的香蕉,不加处理,置于室温下观察其变化。

⑵番茄催熟:取已显乳白色的绿番茄,每10-20个为一组,装在干燥器或催熟箱中。

将95%的酒精喷于果面,密闭容器,置于室温下,每天观察番茄色泽变化。

将同样成熟度的番茄装在密闭容器内,置于室温下每天观察。

4.检查记载与结果分析。

香蕉人工催熟实验报告(3篇)

香蕉人工催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人工催熟方法对香蕉成熟度的影响,以及不同催熟方法对香蕉外观品质、口感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通过对香蕉进行人工催熟,为消费者提供更佳的食用体验,并为香蕉生产和销售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香蕉:选用同一品种、大小一致的香蕉,共100个。

- 催熟剂:乙烯利、乙烯气体、熏烟剂等。

- 对照组:未经催熟的香蕉。

2. 实验设备:- 催熟室:用于密闭催熟,温度、湿度可调节。

- 恒温恒湿箱:用于储存香蕉。

- 量筒、喷雾器、计时器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 A组:乙烯利催熟组。

- B组:乙烯气体催熟组。

- C组:熏烟催熟组。

- D组:对照组。

2. 催熟方法:- A组:将香蕉浸泡在浓度为0.2%的乙烯利溶液中,浸泡时间为30分钟。

- B组:将香蕉放入密闭的催熟室中,释放乙烯气体,浓度控制在500-1000ppm,持续24小时。

- C组:将香蕉放入密闭的催熟室中,点燃适量熏烟剂,持续24小时。

- D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自然成熟。

3. 观察指标:- 成熟度:观察香蕉外观、口感和营养价值的变化。

- 外观品质:观察香蕉颜色、形状、病斑等。

- 口感:品尝香蕉的口感,如甜度、酸度、口感等。

- 营养价值:测定香蕉中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熟度:- A组:香蕉成熟度较高,果实呈金黄色,口感甜而软。

- B组:香蕉成熟度较高,果实呈金黄色,口感甜而软。

- C组:香蕉成熟度较高,果实呈金黄色,口感甜而软。

- D组:香蕉成熟度较低,果实呈绿色,口感硬而酸。

2. 外观品质:- A组:香蕉外观完好,无病斑。

- B组:香蕉外观完好,无病斑。

- C组:香蕉外观完好,无病斑。

- D组:香蕉外观完好,无病斑。

3. 口感:- A组:香蕉口感甜而软,有浓郁的香蕉香味。

- B组:香蕉口感甜而软,有浓郁的香蕉香味。

- C组:香蕉口感甜而软,有浓郁的香蕉香味。

香蕉的保鲜及催熟方法

香蕉的保鲜及催熟方法

香蕉的保鲜及催熟方法
1.赤霉素保鲜法:在香蕉采收前20~30天,用5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喷洒一遍,包装时再以20%多菌录溶液洗果。

经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保鲜效果较好,而且能有效地控制香蕉炭疽病。

2.过氧化钙保鲜法:将粉状或粒状的过氧化钙和香蕉一起装在容器内,让它吸湿后缓缓释放出氧气,以吸收香蕉排出的乙烯气体,能使香蕉存放60天仍保持青硬。

用这种方法保鲜的香蕉,对北运十分有利。

二、催熟方法
1.乙烯利催熟法:将收获后的香蕉放入乙烯利溶液中浸一下,取出晾干,放置在室内一段时间即可成熟。

使用药液的浓度可根据温度来调整。

当室温为25~30℃时,浓度为700~1000毫克/升(40小时后成熟);室温为30~40℃时,浓度为1500~2000毫克/升(60小时后成熟);室温为12~19℃时,浓度为2000~3000毫克/升(70小时后成熟)。

2.线香烟熏法:把香蕉排放在较密闭的房间内,然后在房内点燃若干束线香,让烟雾弥漫;如少量催熟,可将香蕉放入缸中,最好能加入一把鲜苦楝树叶,然后在缸中点燃几支线香,隔天再点1次,10天后即可成熟。

经实践证明,用该方法催熟的香蕉,色金黄,味道香。

香蕉催熟方法

香蕉催熟方法

香蕉催熟方法
为了保证安全运输,香蕉在绿时采收,生蕉皮厚色绿,肉硬味涩,无法食用,需经后熟,使淀粉转化为糖,涩味消失,质地变软,才能食用。

香蕉贮运后在温度适宜时也会逐渐变黄,但成熟不一致。

为了及时供应市场,缩短后熟时间,使上市果实成熟度一致,外观良好,人们利用各种方法人工催熟。

方法有下列几种。

①乙烯利催熟乙烯利配成0.2%(2000ppm)溶液,可用喷淋的方法施药,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刺激果实产生乙烯起到催熟作用。

17~19℃,2~3天香蕉就黄熟。

催熟温度高时,乙烯利浓度可以小,25℃以上时,0.1%的药液处理2天后就黄熟了。

②乙烯催熟将香蕉放在密闭的塑料帐或催熟室中,将温度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为85%~90%,把香蕉码好后,按容积0.1%~0.2%的乙烯气浓度充气,每小时补充乙烯气体一次,共2~3次,密闭1~2天后取出香蕉,2~3天就黄熟。

催熟温度过高时,果实皮仍青绿,但果肉已充分成熟,色、香、味均差。

温度过低,催熟时间延长。

③熏香催熟是一种传统的老式催熟法。

将香蕉放入密闭容器或小室内,点燃大香,两天后将果实取出,5~6天可变黄成熟。

用香多少,密封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气温和香蕉饱满度而定。

如容纳2500千克香蕉,气温30℃左右,用棒香10枝,密闭10小时;25℃左右时,用棒香15枝,密闭20小时;20℃左右时,用棒香20枝,密闭20小时。

蕉果饱
满度高的可以少用香。

密闭熏蕉之后,在热天要将香蕉移到空气流通、阴凉处,最好是20℃左右让其成熟,冬天则要注意防止受冷。

果蔬催熟实验

果蔬催熟实验

2. 猕猴桃催熟
• (1)配制有效浓度2000ppm、2500ppm、 3000ppm的乙烯利溶液。 • (2)取猕猴桃3个,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浸 猕猴桃约2分钟,待药液干后,装入自封袋中,密 封,放在室温下观察猕猴桃品质的变化。 • (3)取猕猴桃3个,苹果1个,装入塑料薄膜袋中, 袋口密封。 • (4)取同样成熟度和数量的猕猴桃,不加处理, 放在室温下观察变化。
果实的人工催熟
一、目的与原理
• 可以达到提前上市 • 果实成熟度一致而整齐,可以调节市场供 应。 • 果实催熟是利用适宜的温度及特定的化学 物质,如:乙烯、乙炔、乙醇等促进果实 酶系统的活性,以加速其成熟过程。
二、材料、仪器及药品
材料
青熟香蕉、未脱涩柿子、猕猴桃
仪器
恒温箱、温度计、水果刀、聚乙 烯薄膜袋、1L烧杯、10ml移液管。
3.柿子脱涩
• (1)配制有效浓度700ppm、1000ppm 、 1300ppm的乙烯利溶液。 • (2)取柿子3个,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浸柿 子约1分钟,待药液干后,放在20℃烘箱内,观 察柿子品质的变化。 • (3)取柿子3个,苹果1个,装入塑料薄膜袋中, 袋口密封。 • (4)取同样成熟度和数量的柿子,不加处理,放 在室温下观察变化。
药品
乙烯利
三、方法
1.香蕉催熟
• (1)配制有效浓度2000ppm、3000ppm、 4000ppm的乙烯利溶液。 • (2)取青香入塑 料薄膜袋中,袋口密封。 • (3)取青香蕉3个,苹果1个,装入塑料薄 膜袋中,袋口密封。 • (4)取同样成熟度和数量的香蕉,不加处 理,放在室温下观察变化。

实验五 香蕉催熟处理及冷害观察

实验五 香蕉催熟处理及冷害观察

实验五香蕉催熟处理及冷害观察一、实验目的和原理香蕉是典型的高峰型果实。

香蕉的人工催熟就是根据果实成熟过程的理化特性,使用乙烯利等催熟剂,并通过调控催熟温度和湿度,刺激香蕉的生理活性,缩短果实后熟过程,促进呼吸高峰的出现,加快果实的变黄变甜变香,使果实熟度一致,达到色香味俱佳的食用品质。

如果香蕉饱满度为8-9成,乙烯利使用浓度为500-1000ml/kg, 在18-20℃,湿度为80-90%的催熟条件下,果实经4-6天黄熟。

如果香蕉饱满度为8-9成,乙烯利使用浓度为500ml/kg左右,在20-25℃,湿度为80-90%的催熟条件下,果实经5天左右黄熟。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催熟前期采用高湿(90-95%),催熟后期采用中湿(75-80%),催熟效果更佳。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水果,贮藏时不能耐受低温,在13℃以下便会出现冷害,表现的症状为果皮变黑,后熟不良。

因此,香蕉贮运应采用适温避免冷害的发生。

二、材料、用具、试剂1、材料 8成左右饱满度的未黄熟香蕉每组3梳蕉,每梳为5条。

一梳用于处理,一梳作为对照,熟度要求一致,以便对比。

另一梳(3-5条)用于冷害观察2、用具聚乙烯薄膜袋(0.08mm)、温度计、冰箱(调温至8℃)3、试剂乙烯利水溶液三、实验步骤1、乙烯利催熟催熟流程:采收运输整理挑选催熟药物处理入催熟室黄熟运销操作方法:将乙烯利配成浓度为500mg/kg的水溶液,共10kg。

经挑选,各组用于催熟的香蕉(8梳)在该催熟液中浸片刻,随即取出,自行晾干,装入薄膜袋中,并写上记录标签,后置于室温环境(温度20-25℃,湿度85-95%)中,观察香蕉的后熟,直至处理的香蕉基本黄熟为实验结束。

实验期间,每天记录香蕉贮藏温度及香蕉外观色泽的变化。

催熟前和催熟结束时各称重一次。

[注]外观色泽的描述:青绿、绿、微黄、黄绿、绿黄、全黄等。

催熟对照:用同样成熟度的香蕉,不加处理,置于相同温度环境下,写好标签,观察其后熟及外观色泽的变化2、香蕉冷害的观察每组将用于冷害观察的香蕉放于8℃的冰箱中,观察香蕉在冷害温度下冷害的症状,每四、作业1、观察记录香蕉催熟效果及冷害情况,进行简要分析,针对试验结果,面向市场,提出商业性香蕉催熟技术方案。

实验八 乙烯对果实的催熟作用

实验八  乙烯对果实的催熟作用

实验八乙烯对果实的催熟作用
一、实验目的:
了解乙烯对果实的催熟作用。

二、原理:
乙烯是植物正常代谢的产物,是植物体内的一种内源激素,能够增加质膜透性,加速呼吸,引起有机物质强烈转化,进而促进果实成熟。

而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pH>4.1时,分解释放乙烯,而植物细胞液pH一般在5.0-6.0左右。

三、仪器药品
4000ppm乙烯利大烧杯
四、方法:
1、取成熟度一致的青香蕉4支,2支放在4000ppm的乙烯利中浸泡1分钟,另2支放入蒸馏水中浸泡1分钟,取出后放在黑塑料袋中,避光保存。

2、5-10天后观察结果,比较果皮颜色和果实成熟度。

五、实验报告
从果皮颜色和果实成熟度对不同处理进行比较。

催熟果实实验报告

催熟果实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乙烯利对果实催熟的作用,探究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对果实成熟度的影响,为果实催熟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乙烯利:A、B、C三组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A组:500ppm,B组:1000ppm,C组:1500ppm)2. 香蕉:成熟度相近的香蕉若干3. 量筒、喷雾器、保鲜膜、计时器等实验器材三、实验方法1. 将香蕉分为A、B、C三组,每组10个,分别编号。

2. 分别用A、B、C三组乙烯利溶液均匀喷洒在香蕉表面,确保香蕉表面均匀湿润。

3. 将喷洒过乙烯利溶液的香蕉用保鲜膜包裹,放入同一环境条件下培养。

4. 每3天观察一次香蕉的外观品质变化,包括香蕉皮色、香蕉硬度、香蕉香味等,并拍照记录。

5. 第9天,品尝香蕉,比较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对香蕉口感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香蕉皮色:实验过程中,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香蕉皮色变化速度加快。

A 组香蕉皮色变化较慢,B组次之,C组最快。

(2)香蕉硬度:实验过程中,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香蕉硬度逐渐下降。

A组香蕉硬度变化较慢,B组次之,C组最快。

(3)香蕉香味:实验过程中,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香蕉香味逐渐增强。

A组香蕉香味变化较慢,B组次之,C组最快。

2. 品尝结果(1)口感:C组香蕉口感最佳,香蕉皮色鲜亮,香蕉香味浓郁,口感软糯;A组香蕉口感较好,香蕉皮色较淡,香蕉香味较淡;B组香蕉口感一般,香蕉皮色较深,香蕉香味一般。

(2)品质:C组香蕉品质最佳,香蕉皮色鲜亮,香蕉香味浓郁,口感软糯;A组香蕉品质较好,香蕉皮色较淡,香蕉香味较淡;B组香蕉品质一般,香蕉皮色较深,香蕉香味一般。

五、实验结论1. 乙烯利对香蕉催熟具有显著效果,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香蕉成熟速度加快,皮色、香味、口感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2. 在本实验条件下,C组乙烯利溶液(1500ppm)对香蕉催熟效果最佳,可提高香蕉品质和口感。

3.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果实种类、成熟度、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乙烯利浓度,以充分发挥乙烯利对果实的催熟作用。

香蕉实验方案

香蕉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⑴理解香蕉催熟的原理;⑵探索各种条件下催熟香蕉的方法及对香蕉品质的影响;⑶认知香蕉催熟过程的观察方法与记录方式;⑷熟悉香蕉催熟的处理流程;⑸掌握香蕉商业化催熟的方法与技巧;工作思路:⑴广泛收集催熟香蕉的相关资料;⑵搞清楚催熟香蕉的原理与条件;⑶敲定试验设计方案与实施步骤;⑷制作观察记录表格;⑸实施前征求实验指导教师的意见;⑹组织实施与安排观察值班日程;⑺把观察记录原始资料交指导教师签名;⑻写作实验报告初稿并征求指导教师意见;⑼总结首次经验后进行第二轮实验;⑽上交完整规范的实验报告。

工作平台:恒温恒湿培养箱15~20人/台,蒸馏水10升/班,蒸馏水瓶8只/班,胶头滴管8支/班,施保克或特克多(50ml)1瓶/班,7~8成熟香蕉果指16个/组,保鲜袋10个/组,标签10枚/组,橡皮筋10枚/组,脸盆1个/组,水果刀1把/组,小砧板1块/组,乙烯利(浓度40%)20毫升/组,棉花1小包/组,花卉小型喷雾器1台/组,容量瓶(100ml)5只/组,移腋管(0.1,0.2,0.5ml)各1支/组,洗耳球1个/组,烧杯(500ml)2个/组。

温度和乙烯利浓度对香蕉催熟影响的探究催熟香蕉的原理及技术标准香蕉在硬绿期含有单宁物质,吃时具有很强的涩味。

因此在上市前要经过催熟处理,使果皮变黄,果肉变软,淀粉转化,涩味脱除,显示其固有的色、香、味。

香蕉催熟方法很多,但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主要是在密闭的环境下,温度保持在20~25℃初期相对湿度为90%,中后期为75%~80%,同时应用刺激香蕉生理活动的化学物质(如棒香、乙烯、乙烯利)使香蕉中的氧化还原酶活性增强,造成其缺氧呼吸条件,促进淀粉水解为糖,水溶性单宁缩合成不溶性物质,果肉脱涩变甜,果皮叶绿素消失,产生芳香气味。

香蕉催熟的代谢过程主要是呼吸作用,催熟时香蕉果实出现呼吸高峰,呼吸强度很大,达100~150毫克二氧化碳/千克·小时,故影响果实呼吸作用的因素也影响香蕉的催熟。

乙烯利催熟香蕉方法

乙烯利催熟香蕉方法

乙烯利催熟香蕉方法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也被广泛应用于香蕉催熟的过程中。

乙烯利可以促进香蕉的成熟和转变颜色,使其更快地变得可食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乙烯利催熟香蕉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要选择适合催熟的香蕉。

通常,选择未完全成熟的香蕉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些香蕉质地坚硬,不过其外表已经开始转黄。

第二步,准备催熟香蕉所需要的乙烯利溶液。

一般来说,乙烯利的浓度会根据香蕉的大小、数量和催熟效果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乙烯利溶液的浓度为100至1000 ppm(每升水溶液中含有100至1000毫克的乙烯利)。

根据需要,可以调整乙烯利的浓度。

第三步,将准备好的乙烯利溶液倒入一个盆或容器中。

第四步,将要催熟的香蕉放入乙烯利溶液中,确保香蕉完全浸泡在液体中。

如果香蕉较多,可以使用一个大容器或将其分批处理。

第五步,覆盖容器,以防止乙烯利溶液挥发。

可以使用保鲜膜或紧贴的盖子来完成这个步骤。

第六步,将装有香蕉和乙烯利溶液的容器放置在温暖的地方。

温度是催熟香蕉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催熟香蕉的最佳温度为18至25摄氏度。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香蕉可以更好地吸收和利用乙烯利。

第七步,定期检查香蕉的成熟程度。

一般来说,乙烯利催熟香蕉的时间需要3至7天,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乙烯利浓度和温度。

在催熟过程中,也要注意香蕉的状况,以确保它们顺利成熟。

第八步,当香蕉达到理想的成熟度时,可以将它们取出并进行食用或销售。

成熟度可以通过观察香蕉的颜色、质地和甜味来判断。

一般来说,成熟的香蕉颜色为黄色,质地变软,带有甜味。

催熟香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乙烯利是一种化学物质,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在制备和使用乙烯利溶液时,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当乙烯利溶液不再需要时,要正确处理残留物。

其次,催熟香蕉时应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催熟效果,应尽量保持在18至25摄氏度的范围内。

湿度过高可能导致香蕉腐烂,而湿度过低可能导致香蕉干燥变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蕉催熟原理和方法探寻
09农学2班李舒畅、金家凯、孔德腾、鲜孟筑(执笔)一、实验目的
⑴理解香蕉催熟的原理;
⑵熟悉香蕉催熟的处理流程;
⑶认知香蕉催熟过程的观察方法与记录方式;
⑷探索各种条件下催熟香蕉的方法及对香蕉品质的影响;
⑸掌握香蕉商业化催熟的方法与技巧;
二、实验背景与假设
香蕉是一种亚热带水果,其生产栽培具有一定地域局限性,每年都有大批量的香蕉得从南方运到全国各地销售。

长期贮藏及远途运输的香蕉一般在七八成熟时就采收,待到出售前再进行人工催熟。

香蕉的采后催熟方法多种多样,催熟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目前国内外通行的做法是利用乙烯利试剂对其进行催熟。

本实验假设认为在用乙烯利对香蕉进行催熟的操作中,香蕉的催熟效果与乙烯利浓度和催熟方式有关。

三、理论依据
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乙烯是与呼吸高峰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植物激素。

果实组织代谢释放的乙烯,对果实成熟具有剌激和反馈调节自身合成的作用。

一旦内源乙烯的浓度达到其生理作用的阈值,就会引起连锁后熟反应。

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化学成分为2一氯乙基膦酸,微酸性,在微碱的情况下能起释放乙烯。

适量增加外源乙烯可刺激内源乙烯的产生,对水果的成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实验材料用具及仪器
7~8成熟香蕉果指、乙烯利(浓度40%)、施保克或特克多、蒸馏水、洗瓶、烧杯(500ml)、容量瓶(100ml)、移液管(0.1,0.2,0.5ml)、洗耳球、胶头滴管、小型喷雾器、盛水大容器、水果刀、小砧板、保鲜袋、橡皮筋、标签、棉花、恒温恒湿培养箱等
五、实验步骤
1、对果实进行剔选。

选择果皮完好,成熟度几乎一致的香蕉果指。

随机分
为A、B两组,A、B两组内又分为A1、A2、A3、A4、B1、B2、B3、B4,备用。

2、配置乙烯利溶液。

先按比例加入0.05%的洗衣粉,待溶解后再按比例加
入乙烯利,配制成相应浓度的乙烯利溶液。

分别配置○1500mg/l,○2
1000mg/l,○32000mg/l○40mg/l四个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备用。

3、将A组蕉果分小组分别在四种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中浸泡一分钟,沥去药
液,装入保鲜袋里密封后,贴好标签放入2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

4、将剩余的各浓度乙烯利溶液装入小型喷雾器中,分别均匀地喷洒在B组
的各小组蕉果上,套上保鲜袋,密封后,贴好标签放入20℃的恒温恒湿
培养箱。

5、定期定时观察蕉果的变化情况,记录如如下表格:
果皮颜色是用于判断果实成熟级数的一个指标。

香蕉成熟度分级标准如下:1 级,果表颜色为绿色,果实硬;2 级,果表绿色开始转黄,
果实较硬;3 级,果表黄色面积占全果表面积<10%,果实开始变软;4
级,果表黄色面积占全果表面积10%~50%,果实较软;5 级,果表黄
色面积占全果表面积>50%,果实完全软化;6级为全黄色,7级时出现
斑点,开始褐化[9]。

级数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A1
A2
A3
A4
B1
B2
B3
B4
七、实验效果及其分析
调查全部指果的成熟级数, 计算成熟指数(M )和催熟效果(N ), 计算公式如下:
100%⨯⨯=
∑调查总果数最高级数值
相对级数值)(各级成熟果数)成熟指数(
100-%⨯=
空白对照区成熟指数
空白对照区成熟指数
处理区成熟指数)催熟效果(
效果 (%)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A 1 A 2 A 3 A 4 B 1 B 2 B 3 B 4
八、问题与建议 1、湿度的控制与保持? 2、打开保鲜袋通风换气? 3、施保克的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