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捉和储存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捕捉和储存技术CCS

碳捕捉和储存技术CCS 12 月7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如期在哥本哈根拉开帷幕,来自192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峰会.几日下来,大会火药味十足,俨然成吵架大会. 虽然各国的"减排目标"还处于拉锯战中,如何达到这些减排目标将是接下来各国关注的问题,于是,"碳捕捉技术"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相对于人造火山或是太空反光镜这类不靠谱的科技狂想,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CCS 技术)被认为更能拯救地球.众所周知,人类为防止气候变暖需要节能减排,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排路径有许多,但对于以燃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减少燃煤使用代价高昂,因此CCS 成为重要替代选择,因此对那些不愿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的国家来说,这有极大吸引力. 国人也许对碳捕获技术稍感陌生,殊不知它"正是当今世界上国际最热门的气候变化领域最前沿, 最重大的话题之一, 国际政治领袖们无不投以巨大关注". 早在去年年底,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曾畅谈过"碳捕获"的深意,并认为金融业在这方面大有可为.而根据浙大相关专家的看法,国外许多科研机构早已经从中嗅到了巨大的利益诱惑,并悄悄把目标瞄准了国内碳排技术市场. 原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非常高,并不适宜人类生存,地球是通过把二氧化碳固化后埋在地下(即成煤成油的过程),从而降低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得适宜人类生存了.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人类通过开采煤,油,把埋在地下的二氧化碳挖了出来,再排放到大气中,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就增加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温室效应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这实际是对工业革命,化石能源疯狂利用的一种嘲讽和报复.后工业时代注定要解决工业革命的麻烦. 1850 年全球CO2 排放量仅为 2 亿吨,到2005 年则增加到259 亿吨.这其中,全球化石燃料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电力和交通运输部门,其CO2 排放量约占全球CO2 排放总量的63.09%~72.96%. 现在,全球各国首脑希望人类在2050 年时,把气温控制在不超过1850 年时多 2 摄氏度. 如何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科学家们已经想了各种办法. 第一步是"碳捕获". 据方梦祥教授介绍,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是化学吸收法,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CO2 和某种吸收剂之间的化学反应, CO2 气体从烟道气中分将离出来,目前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多种性能优良而环保的吸收剂.还有一种方法叫"膜"分离法,化石燃料燃烧后的烟气在通过膜时被分类处理了,有的会溶解并通过,有的却通不过被"拦截"了.为了提高二氧化碳的减排效率,科学家还发明了一种富氧燃烧法,用纯氧燃烧使得排放的CO2 纯度更高.据悉,目前国际上像美,英,挪威包括中国都有一些碳捕捉试验项目,其中碳的捕捉效率可以高达90%. "捕碳"还不是最难的,而且,"就算是把捕捉到的CO2 再利用,拿去生产碳酸饮料,最后CO2 还是排到了大气中",科学家需要把CO2 安全而永久地"封存"起来,这种碳捕捉与储存技术被称为CCS(即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的缩写)技术. 科学家目前主要的思路是"封到地下", 包括深海存储和地质储存. 先说"深海存储",要知道,海洋是全球最大的CO2 贮库,其总贮量是大气的50 多倍, 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将CO2 进行海洋储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管道或船舶将CO2 运送到海洋储存地点,然后将CO2 注入海底,在海底的CO2 水最后会碳化并保存下来.这个方法也有一定隐患:"CO2 是通过船舶用高压打入海底的,万一CO2 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海震时常发生." 目前科学家认为相对可行的是地质储存, CO2 打入地下1~2 千米的盐水层, 把在这样的深度,压力会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所谓的"超临界流体",并缓慢固化, 就像地下的煤炭石油一样.在这样的状态下,二氧化碳才不容易泄漏."另外, 这片岩体的结构要好,有足够多的空间来容纳二氧化碳,而且具有连续性,面积够大.据预测全球盐水层的储量达到10 万亿吨,可以储存1000 年. 到现在为止,全球共有三个成功的CCS 项目在进行中.美国Weyburn-Midale 项目填埋的是北达科他萨斯喀彻温省一座废弃油田的煤炭气化厂产生的二氧化碳. 英国石油公司经营的阿尔及利亚萨拉油田项目把从当地生产的天然气中提取的二氧化碳输入地下. 挪威大型石油天然气公司国家石油公司也在北海有两处类似的项目.另外,全球有上百个CCS 项目正在建设中. 在国内,继北京的华能高碑店项目后,华能石洞

口第二电厂碳捕获项目7 月份在上海开工,该项目总投资 1.5 亿元,今年年底将建成,预计年捕获二氧化碳10 万吨,并号称是全球最大的燃煤电厂碳捕获项目. 虽然目前CCS 技术仍在实验阶段,其技术能否收到预期效果还有待证实,但成本之高已经叫人咋舌.根据麻省理工大学去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捕捉每吨二氧化碳并将其加压处理为超临界流体要花费30-50 美元, 将一吨二氧化碳运送至填埋点埋藏需要花费10-20 美元.这也就是说,发电厂每向大气中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就要支付40-70 美元,欧盟现行的碳价格则为8-10 欧/吨,这一数字也接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建议的碳价格的中间值. 方梦祥教授也给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 比如, 燃烧 1 吨煤要排放出 2 吨的CO2, 现在的煤价按600 元/吨计,加上碳排放增加的600 多元,成本增加了一倍,而燃烧 1 吨煤可以发电300 度,摊到每度电上,就是电价增加70%-90%,而如果把生产,运输,销售中增加的碳价格核算到每件商品上,最后就能算出该商品的碳排放价."如果征收起碳税来,这个数字将是很可观的."无怪乎,有专家称石油交易之后碳排放交易最具潜力,全球碳排放市场将成为未来最大的市场. 与此同时,各国资本已经开始觊觎这个产业,欧盟委员会已明确表示,欧盟计划直接投资80 亿欧元用于CCS 领域的技术研发."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现在,国外许多机构早已经瞄准了国内碳排技术市场,像我们浙江大学已经跟欧盟,美国能源部,英国等建立起技术合作关系,其实,我们国内的碳捕捉技术成本相比国外要低廉很多,如果可以抢占一些市场份额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目前国内企业很少能有这样的眼光."方梦祥教授说.(青年时报) --------------------------------------------------------------------碳捕获技术简介目前,主要有四种不同类型的CO2 收集与捕获系统: 燃烧后分离(烟气分离),燃料前分离(富氢燃气路线),富氧燃烧和工业分离(化学循环燃烧),每种捕获技术的技术特点及其成熟度见下表. 在选择捕获系统时,燃气流中CO2 浓度, 燃气流压力以及燃料类型(固体还是气体)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对于大量分散型的CO2 排放源是难于实现碳的收集,因此碳捕获的主要目标是像化石燃料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炼油厂,合成氨厂等CO2 的集中排放源. 针对排放的CO2 的捕获分离系统主要有 3 类:燃烧后系统,富氧燃烧系统以及燃烧前系统. 燃烧后系统介绍燃烧后捕获与分离主要是烟气中CO2 与N2 的分离.化学溶剂吸收法是当前最好的燃烧后CO2 收集法,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和选择性,而能源消耗和收集成本较低.除了化学溶剂吸收法,还有吸附法,膜分离等方法. 化学吸收法是利用碱性溶液与酸性气体之间的可逆化学反应. 由于燃煤烟气中不仅含有CO2,N2,O2 和H2O,还含有SOx,NOx,尘埃,HCl,HF 等污染物. 杂质的存在会增加捕获与分离的成本,因此烟气进入吸收塔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水洗冷却,除水,静电除尘,脱硫与脱硝等. 烟气在预处理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塔温度保持在40~60℃,CO2 被吸收剂吸收,通常用的溶剂是胺吸收剂(如一乙醇胺MEA).然后烟气进入一个水洗容器以平衡系统中的水分并除去气体中的溶剂液滴与溶剂蒸汽,之后离开吸收塔.吸收了CO2 的富溶剂经由热交换器被抽到再生塔的顶端.吸收剂在温度100~140℃和比大气压略高的压力下得到再生.水蒸汽经过凝结器返回再生塔,而CO2 离开再生塔.再生碱溶剂通过热交换器和冷却器后被抽运回吸收塔. 富氧燃烧系统介绍富氧燃烧系统是用纯氧或富氧代替空气作为化石燃料燃烧的介质. 燃烧产物主要是CO2 和水蒸气,另外还有多余的氧气以保证燃烧完全,以及燃料中所有组成成分的氧化产物,燃料或泄漏进入系统的空气中的惰性成分等.经过冷却水蒸汽冷凝后,烟气中CO2 含量在80% ~98%之间.这样高浓度的CO2 经过压缩,干燥和进一步的净化可进入管道进行存储.CO2 在高密度超临界下通过管道运输,其中的惰性气体含量需要降低至较低值以避免增加CO2 的临界压力而可能造成管道中的两相流,其中的酸性气体成分也需要去除.此外CO2 需要经过干燥以防止在管道中出现水凝结和腐蚀,并允许使用常规的炭钢材料. 在富氧燃烧系统中,由于CO2 浓度较高,因此捕获分离的成本较低,但是供给的富氧成本较高.目前氧气的生产主要通过空气分离方法,包括使用聚合膜,变压吸附和低温蒸馏. 燃烧前捕获系统介绍燃烧前捕获系统主要有 2 个阶段的反应. 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