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师生互动课堂行动研究方案

学校师生互动课堂行动研究方案
学校师生互动课堂行动研究方案

中学师生互动课堂研究

抄写在继教记录册:P.17—20

培训时间分别填:2011年3月25日,4月22日

培训地点填:学校大会议室主讲人:张宗立

整体范式——“1124”

“1”一条主线——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活动(动口、动手、动脑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l”一份约定——每节课教师教、学生学的时间原则上各1/2。

“2”双主作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4”四个步骤——创境设疑,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总结反馈。

行动研究

一、研究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综合创造时代,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强调相互间的依存于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年会确立了这样的主题: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并明确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渠道,要求中学学科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响应时代的呼唤,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改革,勇于创新,培养会学习、会交流的学生。

2.新课程的呼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而更多的是互动式学习,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统一。

3.现有课堂教学的偏差在现存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偏差:首先是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其次是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再次是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最后是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一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

4.学校课程改革、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相继制定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试行)》,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教材改革引发的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深度、广度、难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我校初中从2002年9月起、高中从2010年秋季起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根本性转变,要求变革教研方式、教育方式,改革育人模式。目前我校尚为一所教师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科研水平亟需提高的城市普通中学。

二、研究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是学校推进素质

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素质形成的主渠道。教学质量的优劣和学生素质的培养的关键在于:构建和完善体现双主体互动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2.“新基础教育”理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

3.心理语言互动学说心理语言互动理论主要是二语习得理论的输入,输出和互动假说。根据克拉申(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说”,语言习得过程是不断理解语言输入的过程,而要让输入能被理解,需对其做简化调整,保证其在结构上仅略高于习得者的现有水平,并且积极的情感过滤会有效地催进输入和吸收语言。

4.社会互动理论建立在社会建构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是自身学习的前提条件,发挥注意力的作用,才有学习的结果。

三、课题界定

1.“互动”指说话者之间通过语言进行信息、思想、感情的交流,人与人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价值观改变的过程。

2.“师生互动”指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和影响。

3.“课堂互动”在课堂过程研究中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

4.行动本课题重点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行动。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聚焦课堂教学问题,重点关注学科课堂师生互动教学范式的构建。

1.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建立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多互动的课堂活动范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挥学生的潜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让师生动起来,每重在全员参与,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在感悟中发现、提高。使学生具备敢想、敢说、敢问、敢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由机械模仿变为“体会感悟性学习”,实现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合作、勤于创新的最高教学目标使学生具备敢想、敢说、敢问、敢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教学的互动性体现教学双方互通信息,共同发展的交互作用,符合教学的最终目标,有利于培养善思考,高质素的人才,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3.破除教师中心论,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负责的交往式师生关系努力创设开放的、宽松的育人环境,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新人格的养成、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适宜的气候和条件。

五、研究内容

1.学生学习能力培育研究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贯穿在互动教学的准备、实施、小结阶段三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具有自我意识、主动精神和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能力。

2.课堂教学目标研究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新教师教学观念,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互动,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单一教学目标,从互动性和发展性两个角度,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方面的研究。

3.课堂教学环节研究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导入——新授——小结——作业”,这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过程。新的教学过程程应是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4.课堂教学情感研究研究情感在互动教学中的作用。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通过实践指导,激发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吸收,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个人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学、乐于去学。激发个人的学习兴趣,并不断在实践中主动探索,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共同讨论,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中的互动效果。

5.课上师生的互动关系研究如问题导学互动、概念形成互动、联系实际互动、解题思路互动、推理分析互动、开拓创新互动、归纳小结互动。

六、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理论支撑要科学,研究方法要科学,研究过程要科学,使课题研究的研究成果可信、可靠,有推广价值。

2.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互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任何整体都是有结构的整体,任何结构都是特定整体的结构。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系统内部整体的反映,具体表现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师生活动三个方面,即是以教材为媒介、教学目标为指向、师生互动活动为链条,将各环节、各要素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步步有新,各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发挥整体效应,实现整体优化。

3.适应性原则“适应性”是指教师对教学任务要素的选择处理、表述解释、程序安排以及教学进程的时速,要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现有理解接受能力以及思维反映的快慢相适应。以师生互动为前提,才能有效地把知识、能力、实现转化给学生,学生又把知识能力、思想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再去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环境,教学才有效果。

4.教学相辅性原则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教学方式,师生具有多边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不再是单向活动。而是包括师生、生师、生生活动在内的多边多向活动。教师教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主导作用上,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学生学的积极性则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独立、主动、创造性地求知,并把学习过程作为自己的“五种学习经历”。

5.动态生成性原则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引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研究过程中,重视理论学习,重视教育实验经验的总结,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理论引领实践,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学习研究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文献,搜集和分析各地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和教训,探索课堂教学的规律,提高理性认识。

2.课堂观察法根据学校校本教研听课记录表,对学校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地观察,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解剖课堂教学的问题,把握第一手材料,作为行动研究的基础和课题研究假设验证的依据。

3.个案研究法收集整理特色教师的优秀课例、教学实录、教育故事、典型案例等进行实证分析,剖析特色课堂形成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4.行动研究法以鲜活的课堂教学为载体,分析课堂教学要素,研究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行为,通过“教学实践——课堂观察——反思——再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循环上升方式,构建特色课堂,大面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学校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百花齐放的局面。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提升研究经验,存验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行动研究中对师生互动课掌教学实践、教师反思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成果。

八、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2010年12月~2012年12月

1.准备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课题组筹建,资料准备、思想动员,完成研究方案的撰写、开题。

2.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2年9月,研究工作全面展开,及时搜集相关资料,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2年9~10月,汇总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检查研究成果。

4.组织结题评审阶段:2012年11~12月结题,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呈现。

九、预期成果

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撰写,搜集整理成果辑。

教导处精细化管理问题查摆及整改方案5.29

教导处精细化管理问题查摆及整改方案自本学期我到教导处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认真履行一名教导主任的岗位职责,和教导处的其他成员以及其他科室成员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密切配合,尽自己所能把各项工作做得精益求精,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何一项工作,努力当好校长的参谋和助手。同时,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以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要求,以一名教学管理人员和普通教师的视角客观地审视我所分管的工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教导处发挥教学管理的职能出现疲软现象,管理力度不够。这种现象在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中都有所反应,比如,参与管理和检查的教师积极性不高,把常规检查看作是额外的工作甚至是工作负担,而接受检查的教师缺乏谦虚和真诚的心态,面对发现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机会当作是暴露自己缺点和不足的曝光台。其实,常规检查不是让哪位老师丢脸,而是发现并展示老师们在教学工作的严谨、认真和特色,对于工作中的缺点、不足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以此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参与常规检查的人员,特别是教导处工作人员绝不会借此机会打压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教导处发挥教学管理的职能出现疲软现象最严重的表现在教导处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学校的重大活动。为了配合本学期的全国生本教育研讨会和四德工程建设现场会,教导处组织了“养良好习惯,做四德少年”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并结合读书节活动,制定了比较详尽的实施方案,要求各级部、各班级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各项活动都落到实处。方案中对完成的内容和时间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和说明,并为各班在活动时间和空间上留出了一定的。但在活动收尾时,需要我们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展示时,有些班级却唱了空城计,几乎没有任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中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如何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如何走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提升之路等,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校本小课题研究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制约各学科教学质量效果提高的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在教中研,在研中用,这种教、研、用一体化、系统性的行动研究,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与降低教学基点和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指导学习方法开展校本学习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提出与实施,不断推动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从而形成“本校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1.本校化行动。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研究力量和教育资源,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全力解决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低重心运转。降低教育科研工作重心,倡导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为主体,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3.小步子发展。每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学期(年)初确定研究课题,校内申报立项;通过一个周期的研究实践,基本能够完成课题实验,解决所确立的研究解决的问题;学期(年)末汇总整理并进行结题鉴定。以达到“小步子、快节奏、高效益”的目的。 4.实效性评价。教研处从过程性资料、终结性成果和实质性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个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过程性资料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终结性成果指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以及会议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实质性效果指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进提高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小步子。因为是小课题,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

“四项行动”实施方案(最新)

“四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要求,切实解决我镇水生态环境的具体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不断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行动目标 按照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我镇在“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四张年度工作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措施,在镇区域内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加强对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排乱倒、黑臭水体、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的整治,有效遏制危害河湖健康的行为,建立健全巡河制度,对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防止新的危害河湖健康的行为发生,通过宣传教育,形成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河湖管护的良好氛围。 二、行动任务 (一)清河行动 1.沿河两岸生活垃圾整治。拆除沿河10米内的垃圾堆放点,继续完善村、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持续推进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在当地环境容量范围内,可以选择经济、适用、安全的处理、处置技术,就地消纳处理,设立河道保洁员,对河进行日常巡查,及时清理沿河垃圾。(责任单位:各村民委员会)

2.持续清理河面漂浮物。各村坚持每月对河面水葫芦集中打捞(镇与上下游相关乡镇协商同一时段打捞),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完善河道上的拦河网设置,并定期对河面漂浮物进行打捞。(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各村民委员会) 3.加强河道综合执法检查和日常监管。继续排查江河湖泊管理范围内违法乱占乱建、乱堆乱弃情况,拆除河湖水域滩地违法修建的构筑物、建筑物,清除违法种植。(责任单位:交管办、农业服务中心、各村民委员会) 4.加强河道采砂管理。根据《X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执行河道采砂规划、实施方案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开展非法采砂治理,整顿河湖采砂秩序,对无证采砂、超许可采量、超许可采区范围、超许可时间采砂等非法采砂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彻底清理河滩地建设装运场地、堆放砂石料、堆放碍洪废弃料的行为,对全镇所有砂石料场实施全覆盖、全清运措施,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 (二)护岸行动 1.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清理整治侵占破坏岸线行为,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开展划定“防洪三线”(设防水位线、警戒水位线、保证水位线)和河湖管理范围工作;落实规划岸线分区管理要求,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明确管理河段内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健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整治违法使用岸线岸滩修建堆场、汽车坡道、耕种等行为,

课题管理制度

学校课题管理制度 单位:朱耀环小学 时间:2010年9月

朱耀环小学课题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调动广大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引导作用,营造求索上进、科研兴校的氛围,不断推进教育科研的深入发展,制定本制度。 一、课题开题 1、从课题申报的等级上,分校级、县级、市级、国家级课题四个等级。 2、从课题研究的内容上,分管理类、教育类、教学类和其他类四大类课题。 二、管理机构和管理内容 1、各级课题均由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管理。 2、课题管理内容包括课题规划、申报论证和立项、研究过程的检查指导和优秀成果推广等。 三、课题规划 1、教育科研课题规划与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同步,一般市级课题以3--4年为一规划期;县级课题以2--3年为一规划期;校级课题以1--2年为一规划期。每年进行一次具体的课题规划,确定当年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任务。 2、学校的校级课题由老师和教研组申请,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审定。 3、县级以上课题由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负责申报。 四、课题研究

1.校级立项课题实行限时申报,每年一次,9月底截止,逾期不再受理。 2.县级立项课题根据教育局文件实行申报。每一位申报人在同一年度中只能申报一项课题(不包括课题研究参加者)。 3.申报课题时一般是先确定课题,可以自行确定题目,也可以在学校发布的课题指南中选题,再填写《课题申报表》3份,按栏目要求填写清楚。 五、课题立项 1、申报课题的立项论证任务由学校审定。学校重大课题须邀请上级教育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和有关领导、聘请有关专家,召开论证会组织论证。 2、评审通过的课题,在申报人根据学校提出的意见修订《研究方案》后,确定为校级课题。校级课题中特别优秀的由学校推荐申报县级课题。 3、被推荐申报并确定为县级或市级以上课题的,校级课题立项取消。 六、过程督导 1、学校必须经常检查、了解课题研究情况检测研究效果,提供信息资料,指导研究方法。 2、学校在对课题的过程管理中,还应建立定期报告制度要求课题组负责人定期做出书面的阶段研究报告。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管理办法建设与运行办法

精心整理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 (试行)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确保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管理规范符合国家要求,建立完善“五纵五横”质量保证体系构架,即:五纵——纵向五系统(决策指挥系统、质量成长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服务系统、监督控制系统)、五横——横向五层面(主体)(学校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 -来源网络

教师层面、学生层面),通过各层面间体系化的目标、标准形成目标链,标准链,串接纵横,经由大大小小螺旋上的诊断与改进的交叉感应,实现纵向五环节与横向五层面纵横联动,构建起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质量保证体系,梳理各个系统的功能,建立包含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开放多元的质量保证制度,科学完善内部质量保障系统,构建质量预警机制,推动质量保证工作持续改进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 学校“五纵五横”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运行表 -来源网络

论与个人量化管理、评先评优、实习就业挂钩。通过建立质量年报及考核性诊断制度,使每一位师生都成为教学诊断者,每一个管理环节都成为诊断工作的抓手。 (四)建立学校质量分析与监控数据平台 -来源网络

四、任务推进 (一)强化学习,理论引领 学校将认真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充 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的工作机制,建设学校质量分析与监控数据平台,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整改工作。 (三)专家指导,聚焦方向 -来源网络

学校小课题实施方案设计.doc

三台县潼川中学校 2016-2017年教师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落实教研课改精神,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 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 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使我校的教研工作具体、细化,真正地服务于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推进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发展,现依据县教研室《教师小课题研究活动方案》的要求,经学校行政会认真讨论,特制定《三台县潼川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研室《中小学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活动方案》的精神与各项要求。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切实做到以解决教师实践中提出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主攻方向;以课堂教学为基地,以小课题研究活动为手段,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具体有效地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做到课堂高效,教研实效,推进教研教改工作的深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王成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谢岳教导主任 成员;各课题组负责人 语文教研组长:李淑蓉

数学教研组长:唐顺 英语教研组长:潘晓兰 物理教研组长:李科 政治教研组长:肖凤 历史教研组长:李广 生物教研组长:王丽 地理教研组长:刘兴平 三、目标措施 1.通过教师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活动内容 1、9月上旬:印发各教研组课堂教学疑难问题调查表。要教研组长召开全组教师的讨论会,捕捉具有共性和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填入表中,再经梳理和归纳,得入结论,确立小专题,书写实验方案,上报教导处。 2、9月中下旬:教导处依据各教研组填写的调查表的内容, 进

四大行动实施方案

"四大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开展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培训、大宣传”行动的通知》(云交安监[2012]148 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交通运输部安全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公路建设安全生产,提高龙瑞高速公路建设安全施工管理水平。结合龙瑞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现制定qqqq项目经理部“四大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紧紧抓住“认识、领导、监管、考核”四个关键环节,立足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四大行动”切实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全面排查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建设各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培训教育坚持有效,实现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事故总量的目标。 三、活动时间 根据云南龙瑞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从2012年4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四、组织机构 建立项目部“四大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领导组成员

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qqq,办公室设在安质环保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五、活动内容 交通运输“四大行动”,从2012年4月1日开始,主要实施步骤如下: (一)宣传动员和组织部署 项目部全面宣传动员,成立交通运输“四大行动”组织机构和办公室,并由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 (二)推进落实 此次行动结合龙瑞项目部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是结合生产实际,不断研究制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并重点抓好落实。 二是组织制定的安全文明施工检查评比活动,及时表彰宣传正面典型,教育,处罚违规行为,促进安全文明施工深入持久健康发展。 三是及时检查、督办、处理施工中的各类事故隐患和不文明的施工行为。做到教育在先,处罚在后,达到整改目的。 四是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分析、查处事故。

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XX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改进和加强科研工作,促进我校所承担的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现制定课题研究制度如下: 一、课题申报制度 1、学校教研组根据县或县级以上教育科研部门的课题研究规划和课题指南,结合本校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学的实际,确定课题的主要内容。 2、申报课题的课题组或个人可根据学校确定的研究方向选题立项,也可根据实际自行拟定课题申报。但提出申请立项的课题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申报的研究课题有研究的价值;(2)课题的研究方案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3)申报的课题必须具备主客观研究条件;(4)申报的课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以及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课题的申报人应为课题的实际主持者,原则上每项课题只能有一名主持人。课题主持人所负责的立项课题在未结题前不得申报新的立项课题。 4、课题主持者在对申报课题的研究价值、完成条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等进行详细论证和设计的基础上填写《课题立项申请书》,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交学校或上级教研机构存档。 5、课题研究应根据充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研究方法、步骤切实可行。 二、课题审批立项制度 1、学校主管校长或教研组要对课题组或个人申报的课题进行资格审查和初评,并向上级推荐立项课题。立项批准后,交一份相关资料由教研组存档。

2、参加国家级或省级课题研究的子课题,需由总课题组提供通知书,交学校确认后纳入共管课题进行管理。 3、课题立项变更申报。经批准立项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因故需对研究方案、参加人员作重大调整或终止研究的,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上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同意后,做出继续研究、重新立项或终止立项的审批意见。否则,研究的课题不予鉴定结题。所批准的课题其课题承担人连续六个月以上无正当理由毫无研究进展,经督促仍无研究进展的,视为自动终止课题研究,将公布予以取消。 三、课题组长工作制度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完成课题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和每学期阶段性研究方案(计划),明确各阶段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布置各课题组成员完成自己的阶段性计划。 2、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组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规范研究过程,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3、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4、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 5、及时向学校教导处及上级有关课题管理机构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6、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开展中期研讨课评议及学术交流活动,互相听课,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并及时进行评议和记载,使学校科研工作在教学中落实,科研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科研成果在总结中推广。 四、课题组工作制度

学校教学工作改进方案

学校教学工作改进方案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教学基础管理,是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保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强化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针的提出对当今学校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特级教师王玉华老师的讲座,重新审视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真正实现从教学结果管理向教学过程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提高教学基础管理的实效性,特制定我校教学改进方案: 一、努力转变教师滞后的教育观念,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习惯于专制管理,要求教师抓学生的考试成绩,片面地以考试成绩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导致教师对学生实施满堂灌,不断加大对学生的学习压力,逼迫学生延长学习时间,结果,教师和学生都沦为应试教育的奴隶。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仍然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也禁锢了教师素质的提升,阻碍了学校长足发展的道路。新课程理念下,改变教师滞后的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大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今后我校会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组织教师观摩先进教师的课堂实录,专题报告等活动,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拓宽了教师们的思路,并把他们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育信息带回学校,使学校的发展充满生机。帮助教师们打开课改的新天地,引导教师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真正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识水平的提高作为工作的重点,实实在在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全面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水平,全面扎实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 学校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新一代公民,而思想道德素质的灵魂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发展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

”四新四大“方案设计

南郑区喜神九年制学校 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四新四大”活动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2017年9月29日南郑区中小学立德树人“四新四大”推进会会议精神,在我校全面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要求.大实践”、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学校管理“新标准.大规范”和学校文化建设“新体系.大构建”等立德树人“四新四大”活动。为确保“四新四大”活动在我校扎实开展,取得成效,根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及南郑区推进立德树人“四新四大”活动推进会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市区文件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追赶超越,认真落实“提质量、保平安、树行风”活动主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促进我校学生各项素养全面提升。 二、目的意义 贯彻南郑区教体局立德树人“四新四大”活动推进会会议精神是规范我校办学行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开展立德树人“四新四大”活动,对于全面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先现实指导意义。 三、组织领导

1.为切实加强立德树人“四新四大”活动的领导,确保活动全面深入开展,现成立南郑区喜神九年制学校立德树人“四新四大”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易文军 副组长:杨再峰黄兴华赵德厚石自燕 成员:陈新兵张小纯张锐王小龙易飞 负责本校及辖区学校立德树人“四新四大”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推进落实。 四、工作进程 1.深入学习阶段(2017年9月30—2017年10月15日):传达南郑区教育体育局2017年9月29日在南郑区大河坎九年制学校召开的“南郑区中小学立德树人‘四新四大’活动推进会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南郑区教体局下发的各种文件,在结合立德树人“四新四大”活动已开展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明确各项活动目的意义及实施要求。 2.筹备组织阶段(2017年10月16日—10月25日):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职责。 3.工作实施阶段(自2017年10月26日起):全面深入开展立德树人“四新四大”活动。 五、工作内容(一)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认真开“新要求.大实践”活动,确保我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学校管理改进方案1

新安镇中心学校管理改进方案 一、现状分析 新安镇中心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共有16个教学班,近50名教师、900名学生,学生生活和学习习惯差、家庭教育缺失,教师流动量大,近年来经过强化管理,师生精神面貌有很大改观,学校方方面面管理工作有很大进步,得到上级领导一直好评,连续两个年度综合考评位居全县第一。通过本次研修,我们对学校管理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觉得我校管理还有很多要改进地方: 1.办学特色不明显,缺少内涵。 2.领导的懒散偏安,办学态度消极,管理松散。 3.学校有制度不执行,或不完善制度。 5.不注重过程管理,忽视细微环节。 6.没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7.未用好社会力量。 二、改进依据 为加强中小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根据《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其他教育法律法规,以及《安徽省中小学管理规范》。 三、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一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显特色”的工作方略,落实《安徽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全面细化学校管理各项工作,使其逐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人文化、特色化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改进目标 (一)总目标 计划用两年时间使学校管理达到: 1、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方法得当,责任明确,检查到位,严格细致,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 2、校园布局合理,做到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人文化;教育教学、消防安全、师生生活设施齐全。 3、严格按新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以教学“五认真”为抓手,细化教学过程管理,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教职工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 5、学生文明守纪,自强、自立,积极向上,珍爱生命,充满青春

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霍城县三道河大柳树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大力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致力促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科研型学校,立足学校实际,决定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并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课题研究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目的。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课题的概念内涵 课题研究是一种扎根于实践、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师的研究.它成活的“土壤”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是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相关,具有鲜明的“本校化”特征。课题研究就是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和教育教学实践开始,以敏锐理性

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发展成长的问题,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三、开展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步骤 (一)总体思路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通过课题研究的提出与实施,不断推动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从而形成“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1.本土化行动.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研究,全力解决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低重心运转.降低教育科研工作重心,倡导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为主体,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3.小步子发展.每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学年初确定研究课题,校内申报立项;通过一个周期的研究实践,基本能够完成课题实验,解决所确立的研究解决的问题,学年末汇总整理并进行结题鉴定.以达到“小步子、快节奏、高效益”的目的。

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简称教科所)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机构,受学校校长(分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第三条以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教科所工作宗旨。遵循“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服务教育教学实践”的原则开展本校的教科研工作。 第四条学校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倡导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第五条学校教科所是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中层管理部门,在校长或分管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全校科研的具体管理工作。学校教科所成员由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或学校领导组成。以学科组为科研工作基层小组,学科组长为科研小组组长,全员参加。 第六条学校教科研工作接受市教科院、教科所、区教科所等部门的业务指导。学校教科所根据工作需要到高校或科研机构聘请相关的专家或教授作为学校科研顾问,对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教科所聘请校内外具有科研专长的老师作为教科所的“科研指导小组”成员,参与对学校科研课题的立项、教科研成果评选(如教师教育教学案例评选)、教师教科研成绩的评定等工作。 第七条学校教科所的主要职能包括: 1.营建学校的科研氛围,树立教职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专业意识;制定本校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及课题管理办法;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计划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过程管理、成果管理、档案管理、经费管理。 2.为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提供决策咨询,并会同有关处室或教研组共同研究和制定实施计划。对各学科教学改革计划提供指导、建议,协助各教研组或个人实施计划、总结和推广教改经验。 3.制定教科研成果登记制度、奖励制度和建立教师教科研业务档案,对学校集体和个人的教科研活动进行归口管理,及时汇总,形成第一手资料;评定教师年度教科研成绩。 4.负责校级教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组织实施和鉴定工作。负责或协助区级、市级和国家级课题的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和成果总结工作。负责教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工作。 5.指导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积极申报区、市、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积极组织、指导、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各级教育科研成果评选。 6.加强与市、区各级教科研部门的联系,负责校际教科研交流工作,组织与兄弟学校的教育科研交流活动,提高学校的科研交流、对话能力。 7.负责学校教科研专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8.提高科研服务意识。努力发展并健全学校教科研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编撰工作。及时向有关课题组提供最新科研动态与情报检索,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供咨询和指导。积极创办与教科研相关的学术论坛,多渠道、全方位提供有关教科研信息,扩大教师视野。 9.加强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通过讲座、研讨等形式举办科研培训,不定期地聘请全上海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科研带头人来学校做现场报告,交流经验与想法。依托高校举办各类不同档期的专业进修班,组织教师进行专题考察学习。 10.高质量办好校刊《教育创新研究》。 第三章科研课题的组织管理 第八条学校的课题立项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跟国家、市、区有关科研动态。确立课题必须从日常教育教学实际、理论热点问题思考、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教育部门的科研规划或课题指南、教育期刊的征稿启事或选题要点出发,规范填写“文来中学教育科研项目申报表”,然后,再向上一级单位申报立项;校本课题先上报到教研组组长处,审定后交学校教科所。

学校管理改进实施方案

请参训老师根据本次培训所学内容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交一份“学校管理改进实施方案”。 (1)字数要求:300字以上。 (2)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不合格”。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提交的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学校管理改进实施方案 2018年6月19日—29日,我参加了“红河州2018年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项目第三期培训学习,学习期间我认真聆听、观看各位专家的讲座,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独到的管理经验,尤其是到跟岗学校的实地学习,亲身体验到先进学校的规范管理,受益匪浅。根据学习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为进一步改进我校的办学理念,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对学校管理制定本管理改进方案。 一、现状分析 红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车古乡是红河县集边远、贫困、落后为一体的少数民族集居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车古乡位于云南省红河县西北部,距县城约63公里,全乡土地面积122平方公里。全乡辖6个村民委员会,48个自然村,5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446户,总人口15252余人,主要居住着哈尼、彝族、瑶族、汉族四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99.8%。 车古乡中心完小现有9个校点,其中完全小学2所(车古小学、哈垤小学),初级完小4所(腊娘垤小学、么当小

学、利博小学、阿期小学),非一师一校点2所(小车古小学、哈阿小学),一师一校点1所(娘普小学),共有48 个教学班级,在校生1867人。车古乡现有6所幼儿园(附设学前班),其中2所村级幼儿园2所(哈垤东女幼儿园、腊娘垤幼儿园),中心幼儿园1所(车古乡中心幼儿园)正在建设中,预计2018年9月竣工验收投入使用,附设幼儿班3所(么当学前班、利博学前班、阿期学前班)均采用公办分班教学模式招生入园,2017年9月共招收幼儿503人(中班94人,大班176人,学前班233人)。 全乡共有教职工82人,其中,男教师38人,女教师44人,本科学历21人,专科学历48人,中专及以下学历13人,学历合格率98.8%;有高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7人,二级教师30人,三级教师16人,未定级2人,特岗教师18人。本土教师38人,外县、外地州教师44人,其中外地州、县教师在本校29人,任教时间7年以上的老师有 4 人,任教5年至7年的老师有3人,任教5年以下教师有22人。 学校现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师生比例失衡,无法满足教育教学正常工作开展需求,师资亟需配备。教师中,一位教师担任多个班教学,一个教师包干50名学生的一个教学班;尤其是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专任教师相对较少紧缺,村完小(校点)只能由班主任兼任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教师;再加上一些优秀教师的外调或借调外单位,造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影响到教育教学进度,严重影响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负担的加重,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方法手段得不到

2019.10学校课题研究方案

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校教学专题研究方案 高陵镇中心小学 2011.3.25

一、课题的提出 1、理论基础 在我国传统的小学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实验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旧思想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占半数还要强调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一切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生活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成败。如何打破课堂中预定性、给定性、系统性、单一性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的探求新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彻底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和学生的生存状态,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诗意,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理想课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实践背景 2005年我校在新教育实验的感召下,2006年5月,我校申报了“乡镇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与研究”这一课题,为了促进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将课题的实施和推进纳入整个乡镇基础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 在课程实施的第一阶段中,我们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同伴互助,校际联动、区域协作,调整学区小学与中心小学的教师结构,广泛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育水平的迅速提高,促进全镇教师专业成长,对乡镇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新教育实验行动研究的深入的,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新教育实验带给我们的改变。2008-2009年提出了追求课堂效益,构建理想课堂的初步想法,这期间正好赶上全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建设,在教体局、教研室的领导下,我校教师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理想课堂,做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研究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课堂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没有进步和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衡量指标。

四大活动 四大主题

突出“四项主题”,开展“四大活动”: (一)“四项主题” 1、建设队伍。党总支、各党支部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一致。 2、改进作风。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立身端正,品行高洁。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群众多做实事。讲团结、树正气、守原则,努力在全乡营造出为民清廉、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 3、服务中心。各党支部要始终坚持围绕党总支、乡委会的中心大乡谋划工作,围绕本部门、本岗位的业务目标任务开展工作,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提供坚强地组织保证。 4、提高效能。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敬业争先,发挥能量,以干事为乐,以苦干、实干推动工作,不图虚名,不搞浮夸,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争创一流。 (二)“四大活动” 1、以“争做优质服务标兵”为平台,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增强素质能力”为目标的“创先强能活动”。各党支部和全体党员要制定集体、个人学习计划,自我加压,加强业务理论、业务技能的学习,在全乡范围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定期组织业务知识考试和业务技能比武,认真组织学习标兵、业务能手评选,树立一批谦虚谨慎、勤奋好学、素质过硬、工作高效的模范党员,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2、以“争创优质服务窗口”为平台,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工作效率”的岗位树形象活动。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想干事的愿望、提升能干事的本领、锻造勤干事的作风、坚定不畏事的信念,号召党员牢记自己的使命,进一步强化党员身份意识,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举止,形成“服务奉献,争优创先”的广泛共识和形象标准,实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信形象整体大提升。 3、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包抓扶贫”活动。继续以桥沟一里铺村为联系点,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帮助包抓对象提高农村党员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切实改善村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富裕、文明、和谐的联系点建设目标。 4、开展“爱岗敬业、争创佳绩”的献礼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三比”活动,即“比谁的敬业精神最强,比谁的工作效率最高,比谁的工作成绩最大”。通过“三比”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形成“奉献在岗位、服务为社会”的积极工作氛围,以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以一流成绩向建党90 周年和党的“十八大”召开献礼。

学校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柴坪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为了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使课题研究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以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服务,特制定本校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有效的教育科研是教师可持续发展和学校永葆生机活力的保证。教育科研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我校的课题研究以课题为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为宗旨,积极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努力形成敬业奉献的教师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最终使课题研究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发动机。 二、课题研究校级领导机构和学术委员会 1.课题研究校级领导小组 校级领导机构负责全校各级别课题研究的管理课题立项、组织规划实施、督导考核、组织协调学术交流、结题总结、推广科研成果等事务。 2.学校课题指导研究学术委员会 委员名单: 组长:吴永意 副组长:陈永勃赵海滨 成员:龚安平郑正华马诒超熊良辉刘相沛 田昌安兰阳 三、课题的确定、申报与立项 1.课题确定的基本要求: 以我校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研究方向,突出应用研究,注重基础理论研究,鼓励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着力成果开发与推广研究。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的理念,所有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都可以作为课题来研究,把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心理品质等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以教学科研与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分层推进,形成国家、省、市、校多级课题网络。 每个学科都要有自己的校级课题,近五年没有市级及以上课题的或年龄在45岁以下的教师人人有课题。立足我校校情,组织各年级

本学科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学科的内容特点确定课题,每1-2名教师成立一个课题小组,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研究。校级课题要符合高效课堂构建的要求,力求实、新、小、精、快,尽量深化、细化、量化,用一学期的时间能够完成,到期末要拿出成果。 2.课题确定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课题指导思想正确,立论依据充分。 创新性原则:课题要在前人或他人未能解决或未能完全解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实用性原则:课题必须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对学校教育改革有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可行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目标明确具体,工作步骤可靠,具有研究所必须的物质条件,组织条件和人员素质条件,能按时完成研究工作。 3.课题的申报 申报人:①必须是我校在职教师,具有一年教龄以上的教师。②必须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指导课题的实施,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请。③申请人同时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以往承担的课题必须已按规定结题,未结题者不能申报。 申请人:申报课题时应严格按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课题指南和申请书的要求,认真如实填写申请书和课题实施方案,并送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审核。 填写申报表时注意根据充足,学术思想严谨,研究内容和攻关目标明确,研究方法科学,研究计划切实可行,具备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各项具体条件。 4.课题的评审与立项 校级课题的评审和立项程序为: (1)资格审查和分类。按课题申报人和申请书的要求进行审查,合格者进入初评。 (2)活页初评。评审组成员依据统一制定的评审指标,对通过资格审查的课题活页论证部分进行初评,课题领导小组综合初评意见,进入会议综合复审。 (3)会议综合复审。对进入综合复审的课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科组确定本组拟立项课题。

学校教学管理改进方案

学校教学管理改进方案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位,教研组即是校本教研的基地。展开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一项主要内容。日坛中学初中数学备课组的备课流程大致是:初备,梳理提出问题——集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优化解决方案,形成二次备课。具体是:主备人或执教者先备,梳理出在备课过程中的疑惑或者是提炼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勾股定理怎么引入、怎么证明、怎么应用),其他成员大量搜集资料作为研讨材料;在集体备课时,将研讨问题提出来,分组交流解决方案,从中选优;每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最后总结对比交流,优化解决方案;最后形成二次备课。在备课过程中以新课标为准绳,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前置基础。这样的备课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是高效的。 以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为例。以前的集体备课仅是同一级部的几个老师一起交流,比较低效。我们持续反思如何提升我们集体备课的质量。经过研究,我们数学组确定每个学年一个研讨主题。如本学期教研主题是如何实行“空与图形”的教学,形式就是大家熟知的“磨课”,整个教研组同备一节课,经历“执教教师初备-教研会集备,形成二次备课-上课-评课,形成三次备课”的“三次备课,一次上课”的过程。在教研会上要求每个老师都对同一个课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逐步的,老师们体验到了参与的乐趣,“要求”变成了“主动”,教研气氛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家常,像拉呱一样交流,智慧共享,持续碰撞思维的火花,经常是不知不觉就到了放学时间。这样的教研不但让执教教师明白这节课我该把握什么目标,环节应该怎么设计,同时对每一个参与讨论者都是一个提升,而且大家在研讨中还明晰了小学阶段同一主题的的知识结构。执教教师都带着在备课过程中的疑惑,期待在教研会上听听团队的看法,教研效果一下就提升了,教研会时间没能讨论出结果的问题延伸到会后继续研讨。我们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 虽然集体备课初见成效,但随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初备老师在集体备课前准备不够充分,集体备课时提炼不出研讨的问题,或研讨问题不够典型,没有做到“有备而来”,降低了集体备课的效率。所以我们考虑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的模式,提升要求。比如要求初备教师先周备课,梳理备课过程中的疑惑,其他成员也同时对该课时实行深入备课,要求每个参与成员均有文本材料,然后再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有重点的实行研讨交流。 我认为,在校本研修中,有效地集体备课应具备人人参与、研讨问题清晰有重点、研讨有序、人人有收获等特点。为此我们将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的模式,提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