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小说输出与优秀译者——以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翻译为例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科幻的商业模式发展——以流浪地球为例

中国近代科幻的商业模式发展——以流浪地球为例

中国近代科幻的商业模式发展——以流浪地球为例摘要:本文追溯了从科幻起源到中国科幻发展至今200年的过程,以及中国科幻发展现状及纸媒、影视等传播模式的分析。

着重关注了近50年中国科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如《科幻世界》杂志社对中国科幻的贡献、中国科幻小说家的困境及发展,以及中国第一科幻大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和《流浪地球》改编电影的失败与成功案例分析。

并通过现阶段科幻发展提出未来趋势的思考。

关键词:中国科幻文学,科幻世界,电影,刘慈欣,流浪地球一、西方科幻的起源:从纸媒到影视传播科幻文学最早起源于近代西方,是用幻想的形式,表达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

是人类富有想象力、好奇心、和对未来向往的文学表达方式。

世界科幻文学的发展,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

历史上,被认为是第一步科幻小说(存争议)的作品,是1818年,玛丽.雪莱的创作的《弗兰肯斯坦》,也被译为《科学怪人》她将科学幻想的元素带入到小说中来,讲述一个生物学家用人类尸体拼凑出一个巨人,并赋予它生命,科学怪人从此追求人类的生活及其遭遇的故事。

儒勒.凡尔纳,则是第一位真正开启科幻大门的小说家,将科学知识元素真正置入小说中,甚至当时的很多科学幻想,实际上影响了后世科学发展,实现了当时凡尔纳的诸多设想。

代表作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地心游记等》,如在《海底两万里》中,凡尔纳设想的潜水艇,就影响了后世对于潜水艇的设想和研究。

在同世纪,1895年,卢米埃兄弟发明电影以后,法国的乔治.梅里爱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讲述人类坐火箭飞往月球,发现月球仙女,在月球山洞居住,最后返回地球的故事,引起了人们对科幻题材的无限好奇与关注。

从此西方科幻电影之门被打开,科幻的传播,以纸媒与影视传播为最主要方式持续发展近两百年。

二、中国近代科幻的发展中国近代科幻文学的迷思,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一大波文人开始翻译西方的科幻小说著作,以凡尔纳的小说为例,最早由我国著名学者梁启超,用文言文翻译其《十五小豪杰》。

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中文化负载词特色词英译本中的归化及异化处理——以《乡村教师》及《不能共存的节日》为例

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中文化负载词特色词英译本中的归化及异化处理——以《乡村教师》及《不能共存的节日》为例

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中文化负载词特色词英译本中的归化及异化处理——以《乡村教师》及《不能共存的节日》为例作者:梁昊文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1期摘要:科幻小说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力,对人类社会、对科技发展进行反思的平台。

近年来,以刘慈欣、郝景芳等科幻作家为代表的中国科幻在海外逐步获得科幻界的认同。

刘慈欣和郝景芳分别获得了科幻界“雨果奖”,他们的作品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美国、欧洲及其他国家出版发行。

为了使情节更生动,同时让科幻小说中的描写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中国本土科幻小说都会带有一定比例的文化负载词。

如何将这些文化负载词译入目标语,使之能够为目的语读者接受,是科幻译者在翻译中面临的难题。

但是,国内对科幻小说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非常少见,而且多集中于研究刘慈欣的长篇小说《三体》。

本文将以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目的论作为指导,在其观照下尝试探讨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中的负载词的翻译。

关键词:中国科幻小说;雨果奖;翻译策略;目的论;文化负载词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054-04一、研究背景我国科幻小说大家刘慈欣凭借其宏大的科幻世界构想、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创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科幻大作。

他的长篇作品《三体》就助他斩获了有“科幻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雨果奖(HugoReward),成为首位荣获该奖项的华人。

在此前后,也有不少中国科幻作家乘此东风,被各国译者译介到了不同的语言文化中:比如在2016年,郝景芳亦借着《北京折叠》夺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值得注意的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宏伟大气、想象绮丽,极具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和鲜明的个人风格。

(龙尚真,2017:27)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中有不少负载着文化内涵的用语。

如何将这些文化负载词准确地译入到目标语中,对于译者而言确是一个挑战。

尽管国内翻译界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有不少研究,但是对中国本土科幻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会如何翻译的研究却非常少见。

2021年北师大福清附属行知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北师大福清附属行知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北师大福清附属行知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密切的关系,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的思想来源,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陆羽《茶经》是中国最早的的茶学著作,书中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关系。

茶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礼” 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礼” 也是一切民俗民风由来的源头。

礼仪的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那么在茶文化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

在古代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节庆宴饮中都需要用到茶。

晚唐人刘贞亮《茶德》中提出了“十德” 说,其中就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二句,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已成为普遍风俗。

而在官场中,茶礼则已经演化为一种区别官阶等级的标志,点茶与点汤成为官场的待下之礼。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

茶文化中体现了这一点,《茶经》中强调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反对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的死水。

在饮茶之中,第一次泡茶之水,仅作“暖盏” 之用,并不饮用,第二次的茶汤才是最佳之“至味”,饮茶的量也强调适度。

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和” 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茶道。

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也就是提倡达到通过茶道,营造出社会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空间。

唐代诗人们的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通过饮茶与茶道展示,表现出人的精神气度和文化修养,表现人的清高廉洁,节俭朴素的思想品格。

道家思想强调对自然的追求。

老子的《道德经》说:“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指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而非有意造作所至。

科幻小说外译中的“前景化”语言翻译——以小说《流浪地球》英译本为例

科幻小说外译中的“前景化”语言翻译——以小说《流浪地球》英译本为例
( 一) 去前景化翻译 《流浪地球》原文中有部分词汇在汉语环境中具 有很强的文 学 性,作 者 运 用 不 同 的 技 巧 对 语 言 材 料 进行组合,对内容进行凸显,使得《流浪地球》有了成 为文学作品的特征。这种文学性对于汉语文化下的 读者而言可 以 传 递 大 量 的 信 息 和 内 涵,同 时 也 不 会 显得晦涩难懂,然而将其译成英语后,对英语文化背 景下的读者来说则显得晦 涩 难 懂,增 加 阅 读 难 度。 因此,译者在 翻 译 时,将 此 类 词 汇 做 了 删 减,即 进 行 了“去前景化”处理,降低了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难度。 例 1: 原文: “学校要搬入地下城了,我们是第一 批入城的居民”。 译文: “After wede -boarded,our school prepared to relocate us to a subterranean city; ” 原文用“第一批入城”来凸显主人公背景的特殊 性,即“地下城”刚建好,而主人公成为了第一批可以 使用的居民,另外也显示出 外 部 地 球 环 境 的 恶 化。 因此,“第一批入城”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这种“前 景化”的用法正是文学性的体现。但是,原文的“第 一批入城”在英语文本中没有被翻译出来,译者进行 了省略; 若完全按照原文本翻译,“第一批”则需要被 翻译出来,译文则如“we are the first to came to the city”,但是若完全译出,则会产生歧义。“first”在英 语中凸显的内容可能是“第一批”,也可能强调因为 到的早而产生的优越感,即“比别人早”。如此一来, 原文所要凸 显 的 信 息 则 有 可 能 被 混 淆。 因 此,译 者 进行省略,去掉原文中的“前景化”信息,保证了主要 内容的表达,避免了歧义。 例 2 原文: “我打了一个寒战,接着把这个谜语 告诉了身边的小星老师”。 译文: “Leaning close,I whispered the riddle ’s

基于译者主体性视角看刘宇昆对《北京折叠》的翻译

基于译者主体性视角看刘宇昆对《北京折叠》的翻译

1 译者主体性性研究及概念界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随着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性的研究在译学研究中日益突显,译者的主体性逐渐引起西方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法国的安托瓦钠·贝尔曼(Antione Berman)率先喊出“走向译者”的口号,并在《翻译批评论:约翰·唐》一书中指出译论批评必须以译者为主体为基发点。

操纵学派认为译者做出抉择和摆布文本的过程构成了文学翻译。

目的论认为翻译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为达成目的,译者会结合读者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理解去制定翻译策略。

解构学派质疑传统译论中确定的观念,强调文本的不确定性(汤润梅王一州,2017)。

国内有关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令人欣慰的是它也被提上了国内译学研究议程。

国内的学者对译者主体性各有其看法。

方梦之(2003)将译者主体性定义为,译者主体性亦称翻译主体性,指翻译主体(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性,即翻译主体能动地操纵原本(客体)、转换原本,使其本质力量在翻译行为中外化的特性。

查明建、田雨(2003)认为,译者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

仲伟合(2006)认为译者主体在整个翻译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

它体现了译者在语言操作、文化特质、艺术创造、美学标准及人文品格等方面的自觉意识,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受动性等特点。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策动者,带有双重身份, 既是原作的审美主体, 又是译文的创作主体, 译者对原作的理解与对译作的表达具有创造性品质, 决定了译作在译语文化中所产生的效果。

可以说翻译者或翻译理论创建者的个性或人格常常决定了翻译行为和翻译理论的走向, 而这种个性或人格正是译者介入的理据之所在(朱献珑,2009)。

综合上述理论,我们可以认为译者主体性就是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客观外部翻译要素和承认其自身主观认知状况的前提下,在整个翻译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为创造性。

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科幻小说翻译策略研究——以《三体》英译本为例

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科幻小说翻译策略研究——以《三体》英译本为例

- 234-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庞德将题目译为“离开友人”而非“送友人”,只强调了离别的场面。

一、二句抓住两个主要意象“blue mountain ”和“white river ”将分别的场景描述出来,但他并未将“横北郭”和“绕东城”具体翻译出来,只在理解基础之上进行了改写;三、四句诗中,原作意思是此地一旦分别,你将像孤独的大雁踏上万里征程,而译作却译为必须分别,且省略了“孤蓬”这一意象;五、六句抓住“mind ”和“sunset ”两个意象进行了发挥;七、八句在“clasped hands ”和“horses neigh ”两个重要意象上描绘出了两人挥手离别,班马鸣叫的场景。

庞德没有将原作中的每个字词对应地翻译出来,但读者仍可感受到两人分别的伤感画面。

他选取了两人分别的主要意象进行了创作,同样描绘出了两人依依惜别的场面。

庞德利用翻译加改写的创新手法,不仅开创了新的翻译策略,而且为美国诗歌界注入了新活力,为意象派诗歌的发展开创了新道路。

作为“视觉的诗人”,庞德无论是进行诗歌创作还是诗歌翻译,都把意象放在首位,他强调用客观准确的意象代替主客之间的情绪表达,认为准确的意象能找到它的对应物。

在庞德的诗中有一种固定的理念,就是诗歌没有固定的形式和话语,只有引用、变动和翻译,也正是通过这些,过去才不停地被译成当前,且不断地进行超越。

三、结语Peter Newmark 认为诗歌翻译几乎是达不到等效的,因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科幻小说翻译策略研究——以《三体》英译本为例大连外国语大学/彭鸣【摘要】纽马克将交际翻译定义为: 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所得到的效果尽可能接近原文读者阅读原文得到的效果。

交际翻译更看重的是译文的读者,以及作者的意图。

它试图更能适应读者,使原作文化内容更能让读者接受。

本文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科幻小说翻译进行研究。

以刘宇昆的《三体》英译本为案例,进行文本细读。

以期探析出译者采取什么翻译策略使得《三体》英译本获得海外读者的喜爱,并且从《三体》的成功翻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发,探讨出交际翻译理论是否适用于科幻小说翻译研究。

21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研究特征论

21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研究特征论

21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研究特征论作者:方舟来源:《江汉论坛》2022年第02期摘要:随着科幻小说创作的再次崛起,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研究逐渐进入主流文学研究体系,呈现出三大新的特征:一是围绕科幻界热点事件,科幻小说研究热潮频出;二是因外国科幻小说中译本和中国科幻作品外译本的增多,科幻小说译介成为新的研究亮点;三是对人工智能和赛博朋克等为主的新兴科幻小说类型的研究,更新、拓展了传统科幻小说研究视野与思想空间。

本文对21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研究进行了梳理、阐释,揭示出其特征与话语机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方案。

关键词:21世纪;科幻小说研究;三大特征;问题反思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2)02-0104-06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传媒的多元化发展,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相比于上个世纪,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无论是围绕太空、外星人和高科技等的“硬科幻”,还是加入了更多故事性与人文元素的“软科幻”,亦或是新浪潮后出现的一批以赛博朋克、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幻题材作品,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科幻小说一直以来所处的边缘化境地逐渐得到改善,开始进入主流文学读者视野。

随之而来的是科幻小说研究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投身科幻研究,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将科幻小说研究纳入学科规划体系,不少学术期刊为科幻小说研究开辟专栏,这些构成了新世纪文学研究领域一道新的景观。

本文将系统考察新世纪科幻小说研究情况,探讨新世纪科幻小说研究新特征,揭示其内在话语机制,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三次研究热潮中国的科幻小说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是在主流学术界其身份一直无法得到认同,关于科幻小说的研究常处于边缘,学术地位与影响力都无法与其他文类研究相提并论。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幻小说迅速崛起,科幻小说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文章数量显著提升,内容趋于多样化,并出现了三次研究热潮。

浅析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英译版的词汇翻译特点殷碧雯

浅析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英译版的词汇翻译特点殷碧雯

浅析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英译版的词汇翻译特点殷碧雯发布时间:2021-09-15T00:57:10.662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7期作者:殷碧雯[导读] 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使得中国的科幻走向了世界。

译者刘宇坤通过灵活的翻译策略,使得小说获得了西方读者的认可,从而达到文化的交流。

武汉东湖学院摘要: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使得中国的科幻走向了世界。

译者刘宇坤通过灵活的翻译策略,使得小说获得了西方读者的认可,从而达到文化的交流。

本文将从词汇翻译的角度出发,分析科幻小说《三体》英译版的词汇翻译特点。

关键词:词汇翻译;《三体》英译版;文化交流一、背景介绍科幻小说(英语简称:Sci-Fi)全称科学幻想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是一种描写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者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

刘慈欣的《三体》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不仅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也代表着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小说能够获得西方读者的认可,译者刘宇坤功不可没。

本文将从词汇翻译角度出发,通过举例来分析译者的词汇翻译特点。

二、词汇翻译策略分析《三体》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书中包括大量专业描写,同样也包含许多现实场景,将哲学、人性以及爱情的描写得淋漓尽致。

2.1 词语的翻译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异同,汉英词义关系复杂。

一般将其归纳为三类:词义相符,词义相异和词义空缺。

其中,词义空缺是文化现象的空缺。

表示独特文化的词语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词语,造成零指称意义或零蕴含意义的现象。

翻译时可以用音译,意译或者其他方式来表示。

《三体》书中的三体世界中有很多是作者创造出来的名词,现实中并不存在,因此译者也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很多新的单词。

2.1.1 词根词缀构词法英语词汇构词法及相应的词根词缀构词法是组成单词的一种方法。

人物阅读素材:《三体》翻译幕后——刘宇昆

人物阅读素材:《三体》翻译幕后——刘宇昆

人物阅读素材:《三体》翻译幕后——刘宇昆《三体》翻译幕后邱苑婷随着“雨果奖”花落《三体》,这群仰望星空宇宙、通过思考实验追问生存意义的科幻人,将更大范围地闯入大众视野。

美国小城斯波坎(Spokane)最近多了一个新名字——Smokane (“斯烟坎”)。

8月里,由于山林火灾的缘故,斯波坎总是灰烟蒙蒙。

尽管如此,8月19到23日,还是有五千多人涌进了这座“烟城”。

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身份:作者、编辑、读者、艺术家、研究者、出版商、志愿者……让他们无惧烟尘的,是某种热情,乃至可称是信仰:科幻。

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World Science Fiction Convention,简称为Worldcon)在这个小城召开。

这是世界范围内最有规模和影响力的科幻盛会,几乎每年都必邀请科幻界大咖。

更重要的是,世界科幻文坛的最高奖项之一——雨果奖,也将在世界科幻大会的颁奖礼上揭晓。

对于十来个特地从中国赶来的科幻人来说,这次世界科幻大会,则有可能将是他们见证历史的机会。

刘慈欣原著、刘宇昆翻译的《三体》英文版第一部,进入了雨果奖最佳科幻长篇小说的提名名单。

《三体》是3部最被看好的提名作品之一。

中国团攥着一把汗:如果真的有幸,《三体》译者刘宇昆将代表刘慈欣,登上雨果奖的奖台。

颁奖礼前,我问刘宇昆,“有没有期待?”他当时并没有太多自信,做出推阻的手势,说,“哪敢期待,这种事情,可遇不可求的。

”中国科幻的黎明美国时间2015年8月22日晚,斯波坎会议中心,整个演播厅座无虚席。

舞台大屏幕上,出现了国际空间站,画面中间,身着航空服的林格伦博士飘然而立,手持白色信封。

台下,数千人屏息。

十来名亚洲面孔的人,有的紧紧手握着手,似乎格外紧张。

“The best novel of 2015 Hugo Awards is……The Three-Body Problem!”(“2015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得主是——《三体》!”)尖叫,掌声,欢呼,沸腾。

小议科幻小说的术语翻译问题——从《三体》法译本谈起

小议科幻小说的术语翻译问题——从《三体》法译本谈起

小议科幻小说的术语翻译问题——从《三体》法译本谈起南京大学王天宇高方*摘要:术语是科幻小说科学性构建的基础,其翻译直接影响该文类外译的质量与效果。

刘慈欣的小说三部曲《三体》于2016年被引入法国,译者关首奇凭借高度的术语意识,通过积极的知识储备、细致的翻译工作以及与相关专业人士的合作,力求再现作家笔下逻辑严密的“三体”世界。

其译本也获得了法国读者及评论界的高度关注与赞扬。

本文以术语翻译为切入点,通过中英法三个译本的对比,试图描绘译者术语翻译的全过程,就科幻小说的术语翻译问题做出-些思考。

关键词:科幻小说;术语翻译;《三体》;法译本Title:On T erminology Translation in Science Fiction:A Case Study of the French Translation of The Three-body ProblemAbstract:The scientificity of science fiction highly relies upon its use of terminology.Terminology translation affects directly the quality and the effect of science fiction's translation.Liu Cixin's trilogy The Three-body Problem was introduced to France in2016.Its translator Gwennael Gafric has demonstrated a high degree of consciousness of terminology.With his active preparation and rich knowledge reserve,meticulous translation work and cooperation with relevant professionals,Gaffric succeeds in reproducing logically fabricated“three-body"world underthepenofLiu.Ithasreceived high a t ention and praise from readersand critics.By means of the comparison of the original with its French and English"作者简介:王天宇,博士生,主要从事翻译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电子邮箱:oliviawty@ o高方,教授,主要从事翻译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电子邮箱:gaofangp@$95外国语文研究:新媒体、新问题与新思考translations,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y,in order to presen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translation,and at the same time,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particularities of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with respec t t o the text of science fiction.Key Words:science fiction;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y;The Three-body Problem; French version1900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八十日环游记》被译成中文,科幻文学随之进入我国传统文学体系-100多年后,历经四次翻译高潮(王雪明、刘奕,2015),中国科幻文学逐步铸炼出属于自己的叙述书写风格,受到世界瞩目其中以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最具代表性*006年甫一问世就收获无数好评,2014年被译成英语并于次年荣获“雨果”奖长篇故事奖,被评论者视为冲国新科幻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文学中罕见的史诗作品”(宋明炜,201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看译本《三体问题》中翻译策略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看译本《三体问题》中翻译策略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看译本《三体问题》中翻译策略作者:范宗祥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04期青岛大学外语学院【摘要】刘慈欣是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

译者刘宇昆在翻译时运用了三种女性主义翻译策略—补偿、加前言与注脚、劫持,旨在消除文中对女性的歧视、填充背景信息和提升译者主体地位。

这些翻译策略的灵活使用使得译本更容易被国外读者所接受,打破了中西文化间的壁垒,从而促进了文化和思想上的交流。

【关键词】《三体问题》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翻译策略一、概述1.作者、译者。

刘慈欣是国内新生代科幻小说带头人,连续八年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代表作有《超新星纪元》、《微纪元》、《乡村教师》等。

其中《三体》三部曲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译本《三体问题》于2014年在美国出版发行,是由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所译。

一经发行便在美国科幻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获得了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2014年度“星云奖”提名。

2.创作背景。

科幻小说作为传统文学的一个分支,读者为小众。

目前学界对于刘慈欣科幻作品研究不足,大多以“忠实”或“目的论”等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文学鉴赏方式剖析写作风格,探究其作品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所带来的现实意义等。

但由于科幻小说往往带有男性文学标记,多数情况下忽视了女性角色的地位及话语权,所以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来评析男性作者的科幻小说为中国科幻开阔了新的视野。

二、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在《三体》中的应用译者刘宇昆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的三种翻译策略作为基础,通过研究译者整个翻译的心路历程,来揭示译文是否延展女性话语权和突出译者主体性。

1.加前言及注脚。

前言与注脚是该理论中最常见的翻译策略,填补文化背景空缺,弥补文化缺省现象。

补充信息是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译者的翻译意图和真实感受,颠覆传统翻译理论“忠实”标准,充分体现译者主体性。

例1那四名女孩子要年轻得多,都是大学附中的初二学生。

读北京折叠有感范文

读北京折叠有感范文

读北京折叠有感范文读北京折叠有感此次北京学习,一位老师推荐我们阅读《北京折叠》。

《北京折叠》是继刘慈欣的《三体》获得科幻界小说的“奥斯卡”——雨果奖之后,再次斩获此奖的作品。

作者郝景芳曾和韩寒一样获得过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可是人家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现在越来越多的理工生,在文学方面同样成就很高,比方中国诗词大会的陈更和姜闻页也都是理科学霸。

这让我等只指着文科过的人可怎么活?!唉。

北京的老师说,如果读不了《三体》,至少要读读《北京折叠》。

刘慈欣的《三体》属于硬科幻,里面有实实在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专业术语,没有一定的理工背景,读起来是很有挑战性的,这也是我一直下不了决心读的原因。

而《北京折叠》那么属于软科幻,它以关注人文为重点,并且也比较短,属于科幻小说的入门级作品,适合群众阅读,所以,今天我就读了读。

《北京折叠》讲的是北京有三个空间,第一空间是上层社会,第二空间是中产阶级,第三空间是底层人民。

这三个空间是按照时间的更迭而循环折叠的,这三个空间的人一般情况下也是不允许跨越的。

主人公老刀属于第三空间的底层人民,他为了让女儿上一个教唱歌跳舞的幼儿园,决定冒险给第二空间和第一空间的人送信挣钱。

第二空间的在读研究生秦天喜欢上了第一空间的女孩依言,雇老刀给依言送信。

而依言其实已经结婚了,嫁给了跟自己父亲一样大的有钱人,她也拿钱给老刀,让他为自己保守秘密,替自己瞒着秦天。

完成任务后,老刀在回到自己空间的过程中被发现,但是被第三空间出身却跻身第一空间的老葛救下,最后回到第三空间。

小说借助老刀在三个空间的穿越,给我们展示了三个空间的不同生活。

我觉得它仅仅是借助了三个立体空间的科幻外壳,反映的是阶层固化的社会问题。

作为社会底层的老刀,面临的是女儿入托难的问题。

这跟我们的现实何其相似?有钱有势的人占有最优质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到实验幼儿园、市直幼儿园就读。

而像我们这样的工薪级阶层要夫妻俩轮班排队报名,还要花钱找人。

英语世界里的中国科幻——论《北京折叠》的译文评介与海外接受

英语世界里的中国科幻——论《北京折叠》的译文评介与海外接受
自卢森 堡 的 “ 科 幻杂 志 之 父 ”雨 果 ・ 根 斯 巴克 而设 立 的 ,它

霜 紫
与 星云奖堪 称是科 幻艺术界 的诺 贝尔奖 。这 是继刘 慈欣 《 三体》 之后 ,中国作家再次折桂雨果奖 ,也是科幻跨越 民
族 、国家 界 限 的又一 次 例 证 。《 北 京折 叠》 描 绘 的是 大 约发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科技的迅猛发展 ,国际社会也掀起 了科幻热的高潮。刘
慈欣 也认为 ,中国科幻正处在一个类似美 国科幻 “ 黄金时代 ”的阶段。社会变
迁和技术经济的快速发展迫使人们思考未来 ,这些都成为 中国科 幻小说 发展 的 沃土 。 匕 京折叠》 的这次获奖是中国科幻进一步走 向英语世界的 又一历史性
的写作和思维是西式的 ,但他笔下 的科幻世界是巧妙精致 而富有诗意 的,像充 满生命灵气 的折纸艺术 品 ,如此有诗意而又令人 回昧的翻译是刘宇昆作为译者
翻译 的可贵之处。刘 慈欣 曾在他 的获奖感言中专门写道 : “ 翻译作品总是在跨
越两个不同的文化和时空。就这本书而言,这座桥梁就是刘宇昆。 ”①
不见 的
星球》 、宝树 的中篇小说 ( 伏 时代》等等。未来 中国科幻走 向世界之路 ,当然是少不 了像刘宇 昆这样专业 的科幻文学
翻译
0 5 3< <
] I O N  ̄C R I T 1 G I S M郝景芳与《 北京折叠》 研究
刘字昆曾在一次采访 中表示 “ 我是美 国人 ,讲的是美 国的故事 ” 。虽然译者
没有今 日轰动中国媒体界 、受全 国科幻文学界关注的 匕 京折壅 。作 品本身独
具 中国文化特色 ,而通过译者在 忠实原文下 的适 当归化改写策略发挥 ,让 匕 京折叠》 进入 了世界科幻文学的视野 ,吸引了更多英语世界读者关注中国科幻 。

中国科幻小说英译译介途径研究

中国科幻小说英译译介途径研究

2272019年02期总第442期ENGLISH ON CAMPUS中国科幻小说英译译介途径研究文/何英【摘要】自2015年刘慈欣获奖以来,对《三体》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却鲜有文献从译介途径的角度对中国科幻进行研究。

本文以中国科幻作品在海外出版传播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中国科幻小说在国外的译介途径,重点分析出版社的合作方式和大众媒介的运作,总结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走向海外市场所应努力的方向,以期为更多的中国科幻作品甚至文学作品“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译介;科幻;大众媒介【作者简介】何英(1982-),西安翻译学院,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课题,课题名称:中国科幻小说译介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16JK2058。

《荒潮》的英文版,进一步延续中国科幻小说带来的热潮。

《三体》系列的成功运作,为同类型科幻作品的译介提供了参考。

国内的一些机构开始与海外机构合作,联手推动中国科幻小说在国外频频亮相。

2012年,微像文化携手美国代表性科幻杂志《克拉克世界》,在杂志上开辟“中国作家专栏”,每月发表一篇中国科幻小说的英译文。

截至目前已有张冉、夏笳、阿缺、陈楸帆、潘海天、韩松等多位作家的二十余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发表在这本全美发行量排行前三的科幻杂志上,让美国的科幻读者通过《克拉克世界》不断地分享到中国科幻最新的创作成果。

2017年6月出版的《未来镜像》,正是根据这一专栏中所发表的作品集结成书。

《克拉克世界》的主编尼尔·克拉克在Kickstarter为这本中英文合集的翻译计划发起众筹,并在出版过程中全程参与甄选、点评。

果米科技在创办英文站HotChina之后,把自己定位为出版商,致力于将中国的畅销书带往英语世界。

2011年11月与刘慈欣签约之后,很快找来专业译者Holger Nahm翻译小说,找来专业插画师设计封面,连续在亚马逊的Kindle Store上推出刘慈欣的短篇小说电子版,在2012年到2013年之间共推介了《流浪地球》、《吞食者》、《微纪元》等11篇小说的英译文。

雨果奖的幕后功臣刘宇昆:这个高富帅翻译有点牛

雨果奖的幕后功臣刘宇昆:这个高富帅翻译有点牛

雨果奖的幕后功臣刘宇昆:这个高富帅翻译有点牛这两天,80后女作家郝景芳获“雨果奖”引发了大量讨论。

同时,也让我们注意到了获奖作品的译者,刘宇昆。

是的,就是边上这位萌萌哒帅哥。

如果你还记得去年刘慈欣的《三体》获雨果奖的颁奖现场,也是这位帅哥上台替刘慈欣领的奖。

没错,他也是《三体》的译者。

雨果奖是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它与星云奖同为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两项世界性科幻大奖。

中国作家两次获此殊荣,刘宇昆居功至伟,他甚至被誉为“单枪匹马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级水平”的人。

刘宇昆,英文名Ken Liu,是美籍华裔,除了刘慈欣的《三体》,他还翻译过陈楸帆、夏笳和马伯庸等作家的作品。

刘慈欣曾这样评价刘宇昆对《三体》的翻译:“翻译作品总是在跨越两个不同的文化和时空,就本书而言,这座桥梁就是刘宇昆。

他的译文非常好,几近完美。

”亚马逊上的外国读者在读了英文版《三体》后,也大赞译者,说这本书读着完全不像一本译著。

当人们为他的翻译深深折服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他竟然自己就是一个科幻作家。

他的短篇小说《手中纸,心中爱》(The Paper Menagerie)曾横扫全球众多科幻奖项,其中就包括雨果奖(2012年)和星云奖(2011年)的最佳短篇故事奖。

他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The Man Who Ended History: A Documentary(《终结历史之人》):提名星云奖(2011年)、雨果奖(2012年)Mono No Aware(《物哀》):获雨果奖最佳短篇故事奖(2013年);入围轨迹奖最佳短篇小说奖The Regular(《正常》):提名星云奖最佳中篇小说(2015年)Good Hunting(《狩猎愉快》):获日本星云奖最佳海外短篇奖(2016年)他不仅写小说,他写的小说还被影视公司改编成电影……今年5月刘宇昆就在博客中公布消息:影视公司Studio 8 已经买下他的短篇小说“The Hidden Girl”的改编权,打算拍成电影。

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21

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21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实验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现代文阅读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兴趣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如今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HY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管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表达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提醒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那么一一画中有诗。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抓分天天练组合练21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抓分天天练组合练21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
12/10/2021
3.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请你以志愿者的 身份,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介绍该会徽主 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及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 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0/2021
12/10/2021
12/10/2021
与视域。从智能家居到数字医疗、从物联网到智能城市、从平台 经济到绿色能源等,所有这些发展不仅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 革命,有助于化解过去只立足于物质文明所导致的一切矛盾,而 且有助于重塑人与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界之间的内在关系, 确立一种大整体观与大发展观。
(摘编自成素梅《信息文明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A.文章论证了信息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着重论述了信息 文明的全面发展阶段。
B.文章在论证信息文明的起源时,对信息文明与工业文明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12/10/2021
C.文章在论证信息文明的发展阶段时,采用举例论证的手 法,使得论证更为有力。
D.文章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 给人以思想启迪。
组合练21 文字运用+论述类 文本阅读
12/10/2021
一、文字运用(17 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 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6 分) 科幻作家刘慈欣对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奖表示祝贺。刘 慈欣直言,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增强,__①__。刘慈欣说,国力 强大才是“文化走出去”的基础和后盾。一个国家的科幻文学要 想产生世界影响,其首要条件是__②__。因为,纵观科幻文学诞 生的两个世纪,__③__,科幻文学繁荣的国家往往也是世界上国 力强盛的国家之一。

中国科幻 不同文明共处的例子

中国科幻 不同文明共处的例子

中国科幻不同文明共处的例子篇一中国科幻电影近几年大火哇,尤其是《流浪地球》。

电影里各国通力合作拯救地球的场景那叫一个震撼。

你想想啊,面临着地球即将毁灭的巨大危机,不同国家的人都放下了以往的分歧。

那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分歧哦,可能曾经为了资源、领土啥的争得不可开交。

但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大家都团结起来了。

来自不同文明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着。

比如电影里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宇航员,他们在太空站里共同执行任务。

俄罗斯的宇航员大哥那叫一个豪爽,和咱们中国的宇航员配合默契。

还有那些来自各个国家的科学家们,一起研究拯救地球的方案。

大家都把自己的智慧贡献出来,没有藏着掖着。

这种合作背后的价值观可太有意义了。

首先呢,它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在巨大的危机面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大家都是地球上的一份子,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有生存下去的希望。

这也让我们明白,不同文明之间虽然有差异,但在共同的目标面前,这些差异都可以暂时放下。

其次呢,这种合作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内心深处都有着善良、勇敢和担当。

当危机来临,这些美好的品质就会被激发出来。

大家为了拯救家园,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那对现实中不同文明共处有啥启示呢?咱得学会尊重不同的文明。

每个文明都有它的独特之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不能因为文化、宗教、价值观的不同就产生偏见和冲突。

就像电影里的各国人民一样,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都能尊重彼此的文化和习惯。

还有啊,要学会合作。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面对共同的挑战,比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等,我们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其他国家的感受。

最后呢,我们要有一种大局观。

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小利益,而要看到长远的未来。

不同文明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为了人类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中国科幻电影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还有对不同文明共处的深刻思考。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34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34

中学2021-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忆HY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我国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外生性特点:详细来说,既表现为驱力的外生性,即劳动教育每一次受到重视都源于HY重要讲话的推动;又表现为目的的外生性,即以效劳社会开展为目的。

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应该以实现人的全方面开展为内在驱动和目的。

这一特点导致我国的劳动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劳动价值观的理解主要存在着三种解释形式:第一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形式,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和劳动创造人本身;第二种是政治经济学的形式,强调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原那么;第三种是教育学原理的形式,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消费劳动相结合是HY教育的根本原那么。

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看,上述阐述可以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在于如何理解和建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劳动价值观决定了劳动教育观,因此,HY劳动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根源性价值,即劳动是创造物质世界和人类历史的根本动力,劳动者神圣荣耀;二是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按劳分配是符合正义的分配原那么,不劳而获、少劳多得可耻;三是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劳动、参加劳动才能实现个人的安康成长,不愿劳动、不爱劳动那么会阻碍个人的全面开展。

在HY,我们要倡导从德智体美全面开展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通过“以劳促全〞提升心志,使学生拥有充实的人生。

这一过程表达了HYHY以“人民群众对美妙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的〞的人民立场和劳动情怀,是HY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新开展。

在观念层面,重建劳动教育观要凸显综合性与统领性,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价值召唤。

劳动教育是各种教育的统领,可以把其他一切教育内容联结在理论之中。

郝景芳说科幻

郝景芳说科幻

郝景芳说科幻
江河
【期刊名称】《中学生阅读(高中版·读写)》
【年(卷),期】2017(000)004
【总页数】3页(P44-45,34)
【作者】江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孤独深处的对抗与求索——评郝景芳科幻小说集《孤独深处》
2.中国科幻小说输出与优秀译者——以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翻译为例
3.科幻小说中的青春成长叙事r——以郝景芳《流浪苍穹》为例
4.现实观照与理想主义诗意--谈郝景芳的科幻小说兼及科幻写作的可能空间
5.科幻小说中的青春成长叙事——以郝景芳《流浪苍穹》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第30卷第5期总第195期中国科幻小说输出与优秀译者—以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翻译为例吕子青,曾景婷(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摘要]2015及2016年,中国作家刘慈欣和郝景芳连续两年斩获“科幻届的诺贝尔文学奖”—雨果奖,让全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科幻文学。

与此同时,也让公众将视线投向了两本作品的翻译者,两位获奖作家背后的译者——刘宇昆。

本文从研究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英译本的角度出发,提出优秀的中国科幻文学译者应为具有知识力和想象力的创 造者,富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体验者,且是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的互动者,并尝试探讨中国科幻文学乃至中国文学走出 去的议题。

[关键词]中国科幻小说;翻译;刘慈欣;郝景芳[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doi : 10. 3969/j . issn . 1671 - 5918. 2017.05.0832015年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问题》获得科 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成为中国获此奖项的第一人。

紧接第 二年,中国女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其短篇作品《北京折叠》再次斩 获雨果奖。

中国作家连续两年斩获“科幻届的诺贝尔文学奖”让全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科幻文学,也促使公众将视线投向了两 位获奖作家背后的译者——刘宇昆。

关于刘宇昆的贡献,刘慈欣在领奖辞中是这样说的:他以对东西方文化的广博的了解,做了大量勤奋和认真的工作,对这本书做出了近乎完美的英文 翻译。

作为一名非英语的科幻作家,能遇到宇昆是我最大 幸运。

刘慈欣和郝景芳的获奖具有划时代的非常意义。

科幻作 家往往着眼于全人类的命运,通过这两位科幻作家的作品,世 界读者们可以洞悉到中国作家们在世界的未来走向,人类的生 存境况方面所作出的思考和努力,可以体会到在作者们宏达的 科幻构思之下绮丽多彩的中国文化。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是 否可以认为,中国科幻小说一方面传递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 性思考,另一方面可以让世界更了解当代的中国。

在这个角度 下,科幻小说的合格英译者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

正如顾爱玲(艾莉诺•古德)曾评价:科幻在美国很流行,可 大家只看本土的,翻译作品很少。

《三体》能得雨果奖,,翻译的 作用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科幻文学作为文学类别的一支,在我国一直未能进人主流 文学类别,甚至时有边缘化。

同样的,目前关注科幻小说翻译 研究的专家人数也比较少,且大多数都为英译汉研究。

在这其 中,对科幻小说翻译进行系统研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当数郭建中教授2004年出版的《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一 书,但本书仅从英汉单向翻译角度出发,并未涉及科幻汉译英 作品的研究。

吴自选认为“选择哪些作家的作品译成英文?谁来进行中 国文学英译的选题?……这些都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走出 去’工程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研究中国科幻文学输出与收稿日期:2016-12-26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高水平科研培育项目“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英译研究”阶段成果;江苏省现教 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013 - R -25448)。

作者简介:吕子青(1984—),女,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及翻译研究。

174[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4-0174-03 [本刊网址]http i /j w w w . hbxb . net优秀译者,力求为中国科幻作品输出提供借鉴,也希望会助推 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一、具有知识性和想象力的创造者科幻小说同其他文学体裁有一较大区别,即为基于科学的 幻想性。

“最大的难度是科幻小说的译者必须跟上科幻作家的 自由想象”也就是说科幻小说译者要能够和作者一同在所创造 的或宏观或微观的世界中徜徉,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定位,理 解作家所构想的未知世界。

刘慈欣在《三体问题》中构建了 “三体文明”设想了地球人与“三体人”几百年间的纷争,提出 了一个新的命题:即每个文明都试图在宇宙中隐藏自己,暴露 自己的坐标即会招来宇宙猎手。

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则想象 未来的北京空间分为三层,不同的人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也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着每个48小时周期。

在这两部作品中,毫 无疑问的是两位作家必然会想象出未来的场景,甚至是前所未 闻的新技术,新术语,而译者翻译时没有多少现存的资料或者 背景知识可以参考,那就需要译者跟随作者的思想之路,发挥 自己的想象力和先前的知识储备,将想象的场景再次重建。

刘宇昆曾在哈佛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和法学,业余辅修计算 机。

他的求学经历提供了这些信息,首先他的语言功底深厚, 对文学作品有一定感知力;其次,他的爱好广泛,知识面涉及文 理工,这就具备当今科学的一般常识。

更重要的是,刘宇昆本 人也是一位科幻作品的创造者,他本人就凭《手中纸,心中爱》 和《物哀》两次夺得雨果奖,所以他必然是具备科幻所需想象力 之人。

我们可以看到,刘宇昆本人有着非常丰富及丰满的个人 设定,热爱科幻文学,具备想象力,知识储备丰厚,这些都是他 成为一名优秀英译者的必备条件,而这些条件也帮助他成功而 完美地展现了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中絢丽多姿的世界,帮助中 国科幻小说进一步走向世界。

二、富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体验者刘宇昆出生于中国甘肃,少时随父母移民美国。

初到美国 时,他花了很大功夫去适应英语,从一开始听不懂到后来能够第30卷第5期总第195期2017年3月(上)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V〇1.30. N0.5(G en. NO. 195)Mar. (first half)2017流利运用。

当进人哈佛大学时,他有意选择了英语文学专业,显而易见这段学习经历无疑给他的英文表现力打下了扎实的 功底,他把英语变成了自己的母语之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 他的写作王国。

从翻译的角度出发,刘宇昆是熟练的双语应用者,并且精 通双语的语言文化背景,明确英语世界读者的喜好倾向,知道 他们喜欢读什么样的文字,什么样的表达,这是一般的文学译 者难以企及的。

刘慈欣《三体》系列的第二部《黑暗森林》由美国翻译Jol M a t i n e n(乔尔•马丁森,中文名周华)承担翻译,第三部《死神 永生》则由美国翻译家EricAbrahamsen(埃里克•亚伯拉罕森)担当。

前者是华语科幻迷,d a w e i网的主编,曾翻译过刘慈欣 的《球状闪电》节选、《思想者》等中国科幻小说,并以独立翻译 者身份提名第二届北京市科协主办的“科学传播人国际奉献 奖”后者亚伯拉罕森从2001年来到中国,翻译过王小波的作 品,编辑过《人民文学》的英文版。

这两位英译者虽然没有以中 文为母语,但在中国多年的求学及生活经历,使得他们成为了 具有西方思维的“流利中文使用者”使得他们首先能对原作品 母语文本进行文学艺术的翻译与再现,另外更多基于文化层面 对小说进行理解,与此同时,他们也非常清晰地明确英语世界 读者的“胃口”从这三位优秀译者的经历可以看出,要想成功完成一本科 幻作品的翻译,深厚的语言功底是基础,多年中西方文化熏陶 是必须,而洞悉目的读者的需求是关键。

三、活跃的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的互动者刘宇昆,马丁森及亚伯拉罕森可以被称为是中国科幻文学 走向世界的领路人,他们不仅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思想,让译 本获得了出版商的青睐,且让目的读者为之惊喜。

当代译论提 出“译者的主体间性”也就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不仅要去面 对原文,更要处理好与作者、读者等多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用积 极、互动的主体间性为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和谐共存 提供可能”今天,考虑到出版商的赞助问题,也有人尝试加人出版商 这一因素,将作者-译者-读者的铁三角关系建构为作者-译者-出版商-读者这样“方正型”结构,我们暂从这一模式出 发,探讨刘慈欣与郝景芳作品的成功翻译模式。

莫言在一次访谈中曾提到,翻译家如何处理作家的独特风 格,这要看译者对作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和对作家个性的理解。

如果翻译家能够与作家心心相印,那自然会更加忠实于原著,“他们在翻译过程中,经常与我交流,有一些技术调整,都是与 我反复磋商过的。

”而刘宇昆也表示“我喜欢先跟作家有充分的 沟通。

在我看来,如果过于直接的翻译可能会对作者原意有 损'由此可见,英译者如果能同作者建立沟通顺畅的协作关系,无疑会促进良好译品的产生。

亚伯拉罕森分享个人经验时谈到自己目前主要做推广发 行。

他认为发行本身非常关键,可以让读者对中国文学产生兴 趣。

他本人也是位编辑出版行业顾问,组建了 “翻艺”公司,关 注于中英出版界在文学上的对接。

他同刘宇昆一样,都熟悉欧 美世界的出版体制和销售体系,积极向英语出版物编辑们推荐 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

勒菲弗尔指出,赞助人被视为(译者)意 识形态压力的一种体现,他可以是个别人,也可以是一个团体,如宗教组织、政党、出版商等,对文学的阅读、写作和改写施加 影响,包括对译介的作家作品的严格规定和选择。

所以选择适 当的作品翻译,或者说选择令出版社感兴趣的作品进行翻译也 是译者的必经之路。

如果只顾个人喜好,不顾市场需求,这样 的作品只能“曲高和寡”不能得到资金支持并得到推广。

与此相关的,读者主体因素对出版商和译者也有重要影 响。

在作为商业行为的文学翻译中,读者作为书籍购买人,必 然是出版商和译者的上帝,决定出版商对作家作品的选择,影 响译者的翻译策略。

比如亚伯拉罕森认为,很多外国读者不是 出于对中国的好奇或是为了学习的目的来阅读中国文学,而是 从“我要读一本好看的书”的心理层面进行选择。

刘宇昆也认 为“翻译要首先保持作家的本意,同时又能适应新的语境”他 们都是熟知中国及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及方言俚语等语言文化 的翻译家,也明确本土读者的语言喜好,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刘宇昆等优秀的译者处在作者-译者-出版商-读者这样的结构中,并非一个僵硬不变的个体,他们经常需要和谐处 理各方的关系,在各方的需求中达到一个稳定的制高点——成 功的翻译作品。

从这个角度出发,优秀的译者不仅仅是出色的 双语语言专家,还必须是擅于处理关系的“关系专家”四、结语综上,本文得出这样的结论:优秀的中国科幻文学译者首 先应为具有知识力和想象力的创造者,只有丰富的知识基础和 生动的想象力才能传递科幻文学絢丽的景象;同时他们也应为 富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体验者,多元文化背景使得译者能够更加 贴近读者的阅读体验;并且,优秀的中国科幻文学译者还应是 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的互动者,了解出版翻译体系,洞悉读 者需要,尊重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