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何治江

(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

摘要:武陵山片区以其丰富的特色农产品的产出,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天然优势。而发展特色农业又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扶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对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全面认知的基础上,针对特色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建议,很有必要。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武陵山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是全国十八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2012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调研湖南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中明确指出,要立足武陵山区的优势和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把油茶、茶叶、中药材、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做出品牌和效益。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在渝东南地区调研时强调,渝东南地区山多地少、条件艰苦,必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尽快改变渝东南贫困面貌。

一、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武陵山片区以生物物种多样,素有“华中动植物基因库”之称,在种殖和养殖上都有着许多特色,在特色农业的发展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一)特色农业概述

特色农业,即以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为表现,从区域内农业资源中开发出特有的、成规模化的农产品,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生产事业。特色农业的关键在于“特色”和“效益”,具体来说:一是要有特色,即依据本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通过特有或普遍的生产手段,创造出独具特色农产品。二是效益要好,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前提下,通过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推介、销售,产生出较好的经济收益。

那么,“特色”与“效益”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总体上来说,特色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特色的保障。具体来说,一方面,特色农业以“特色”命名,无特色则名不副实;无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还是“物以稀为贵”都以特色为前提;特色是因地制宜、立足自身实际的重要表现,也可以说,“特色”在当地并不特色。另一方面,人们的各种生产生活总是围绕经济利益来展开的,如果特色产业不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特色产业都将被很快的抛弃,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效益是特色的重要保障。

(二)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的发展

武陵山片区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类型气候,境内有乌江、清江、澧水、沅江、资水等主要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大。区内土地资源也十分丰富,据统计:土地面积499.59万亩、耕地面积137.99万亩、水浇地面积34.36万亩、1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积87.5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27.96面积、草地面积22.47万亩,而在土地利用方式上,主要是以农业为主。

2010年,武陵山片区实现农业总产值73.67亿元,比2001年增加36.69亿元,增长了99.19%;农业商品产值达到76.27亿元,农业商品率55.99%,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粮食产量、蔬菜产量、肉类总产量分别为201.05万吨、165.65万吨、33.47万吨,比2001年增加16.71万吨、72.20万吨、3.77万吨,分别增加了8.69%、77.26%、12.71%。从特色农产品构成来看,种植上有诸如青花椒、金银花、猕猴桃、黄连、纯菜、辣椒等特色资源;养殖上诸如蚕桑、蜜蜂、乌羊、土鸡、长毛兔等特色资源。

多年来,武陵山片区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开发,已经初步形成特色农业产业生产为基础,纵向发展深加工、横向发展休闲文化旅游的网络格局,成功打造出一系列特色农业品牌(石柱辣椒、秀山金银花、利川莼菜、古丈毛尖),并通过这些农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从总体上看,由于受传统观念、自然条件、启动资金、种养技术和种养水平的等因素的制约,武陵山片区大多数特色农业结构单一、规模化程度不够、农产品的加工水平低、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项目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依然较弱。

二、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出台,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机遇,而要用好这些机遇,先要清醒认识到武陵山片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然条件约束性较强

武陵山片区贫困村大部分分布在深山和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受耕地、水利等自然资源约束很大,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低,生产方式单一,生产技术传统、落后,新产业的发展推广受到很大的限制。一方面,武陵山片区大部分地区均为山地,自然条件差异不大,很多地区特色农产品相同。以至于某一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较好,其它地区就盲目跟进,全力发展政策支持该产业,出现恶性竞争,导致自然资源和政策鼓励难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从某一地区来看,其特色农产品依据市场和政策的需要而不断变换,容易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地理条件,武陵山片区的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对本地区优势特色农产业产的发展壮大造成了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片区内主干道网络尚未形成,公路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水利设施薄弱且严重老化,电力和通讯设施落后。区内有47个乡镇不通沥青(水泥)路,占乡镇总数的3.41%;9271个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占行政村总数的40.25%;7790个村没有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占行政村总数的33.82%。区内仓储、包装、运输等基础条件差,金融、技术、信息、产

经济

经济看点

2012年11月刊改革与开放

权和房地产等高端市场体系不健全。产品要素交换和对外开放程度低,物流成本高。

(三)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科技贡献率低

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需要一个强大的科技开发体系和推广体系,把研究出的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推广的环节有效地转移到农户手中。一方面,片区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贫困农户的文化教育程度低,对新技术、新科技的接受能力较弱,许多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仍然采用传统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农业科技含量低,影响了特色产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片区科技推广队伍不健全,有相当技术水平的科技人员偏少,非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高。此外,由于农业科技推广是无偿的,因此推广经费严重短缺。

(四)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链延伸不够

一方面,传统小农户仍然是武陵山片区内的生产主体,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不强,生产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专业合作社和经济合作组织少,农户入社率低,不但增加了信息和技术沟通难度,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内部交易成本,降低了整个产业的产业链效益,不利于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另一方面,片区内特色农业发展注重在各个地区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基础性产业,没有形成真正的连片基地,对产品的加工、运输、销售等开发力度不够,降低了特色产业的生产利润,打击了贫困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是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要实现特色农业的科学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当前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某些针对性的举措。

(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特色农业发展基础

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协调推进的原则,统筹区域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连通内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片区特色农业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为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二)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依托原有乡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和供销社,积极吸纳各专业合作社,通过改革和重组现有资源,组建各类农民合作社,并且发挥原有合作社在人才、设备、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按照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的要求,组织基层农户兴办和参与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二是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要鼓励引导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按照“自主经营,自愿结合、市场调节、相互扶持、利益均沾”的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制度、保护价制度、合同制度等基本制度,并引导企业与农户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三是探索创新农业专业合作社监督机制。要致力探索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监督模式,从成立、运作、撤销等各方面实现对农业合作社的全面监管,避免“空壳”合作社,切实维护参社农户权益。

(三)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推动科技对特色农产品的支撑一是要集中科研优势力量在在特色农产品优质高效配套生产技术、特色无公害综合管理技术,特色农产品贮藏、保鲜与深加工技术等方面力求突破。二是要鼓励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承包、兴办各种科研生产联合体和科技型企业,提高特色农业技术研发自我发展的水平。三是要促进特色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和应用。要积极利用多重平台,收集农业新技术信息,定期发布相关政策信息等,引导广大农民学习和采纳农业新技术。四是要努力提升农民科技水平。既要大力引进农业技术人才到武陵山片区工作,也要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

(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畅通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一是完善农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建设。二是大力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协会、流通企业、农村流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三是积极推进物流配送,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超对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设立直销店、连锁店,积极推进农产品网上推介、洽谈和交易,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力度。四是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提高农村商品流通连锁率、配送率。

(五)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快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引导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监督及认证体系,逐步实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的标准化和优质化。二是不断增强特色农产品知名度。首先,积极鼓励具有地域特色的特色农产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原产地域保护;其次,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品牌,并进行商标注册和国际质量认证。再次,做好名牌延伸工作,在提高地域形象的过程中创立区域产品的整体形象,发挥名牌的综合经济效益。最后,要充分利用展会平台和电视台、电台、网络、简报等媒介,广泛宣传推介名牌产品,提高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市场信誉度和知名度。

综上,在武陵山片区发展特色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最大限度的整合各种资源,从而生产出知名的的武陵山片区农产品,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最终实现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伟大胜利,这些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黄泽海,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重庆三峡学院学报[J],2011(1);

[2]冯佺光、钟远平、杨俊,山地生态经济集群开发特征与路径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J],2014(4)。

作者简介:何治江(1985-),男,陕西西安人,法学硕士,单位: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研究方向为法学、社会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