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荧光激发、发射及同步荧光光谱的测量

合集下载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蜂蜜中游离氨基酸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蜂蜜中游离氨基酸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蜂蜜中游离氨基酸童蕾;王焰新;赵中一;肖芬【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08(044)008【摘要】在乙酸盐缓冲介质中,氨基酸与乙酰丙酮及甲醛反应生成发出黄绿色荧光的化合物N-取代-2,6-二甲基-3,5-二乙酰基-1,4-二氢吡啶,基于此反应提出了测定蜂蜜中游离氨基酸的方法.在氨基酸的最大激发波长μex并在选定的最佳波长差△λ的条件下测定相应氨基酸的同步荧光信号.试验发现:对不同的氨基酸,其λex,△λ和所生成的荧光化合物的相对荧光强度以及线性范围均稍有差异.以丙氨酸为例,在λex为387 nm,△λ为85 nm及扫描速率为1 000 nm·min-1的条件下进行测定,所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49.03 x+148.11(r=0.999 2),线性范围为1.0~10.0 mg·L-1.应用此方法测定了蜂蜜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的平均值为99.3%.【总页数】3页(P757-759)【作者】童蕾;王焰新;赵中一;肖芬【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1【相关文献】1.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滁菊中氨基酸总量 [J], 吴霖生;潘升玲;孙艳辉;汪全炉2.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法测定蜂蜜中的氨基酸 [J], 周贤婧;师彦平3.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成分 [J], 杜颖颖;刘相真;叶美君;徐建峰;高海燕;郑国建4.柱前衍生化-HPCE法测定霍山石斛中游离氨基酸 [J], 陈乃东; 朱赛; 王荣花; 徐文冬; 石敏珠5.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鲜烟叶中游离氨基酸 [J], 许永;黄丽佳;刘欣;李晶;宋春满;杨光宇;李雪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氨基酸检测标准方法

氨基酸检测标准方法

氨基酸检测标准方法
氨基酸检测标准方法有多种,包括分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近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分光光度法主要利用氨基酸与衍生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蓝紫色化合物,该化合物在某一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根据吸收值大小得到氨基酸含量。

毛细管电泳法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毛细管区带电泳、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等电电泳、毛细管等速电泳以及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电泳。

近红外光谱法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含氢基团在特定波长区域跃迁,产生光谱的变化,结合统计学方法间接地实现氨基酸的定量检测。

气相色谱法将氨基酸衍生化处理变为容易气化的物质,根据气态样品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实现对氨基酸的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氨基酸检测方法。

由于大多数氨基酸本身没有紫外吸收和荧光反应,因此需要对样品进行衍生化处理将其转化为有紫外吸收和发射荧光的物质,衍生可分为柱前衍生和柱后衍生。

此外,还有氨基酸分析仪法,该方法是一种将色谱技术、电化学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氨基酸分析仪。

其原理是氨基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后,再利用光电转换器将透光度变化
为电信号,然后经过放大器输入到微处理机中,最后得到氨基酸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以同时测定20种氨基酸。

总的来说,氨基酸检测标准方法有多种,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验要求和目标来决定。

氨基酸类物质的紫外

氨基酸类物质的紫外

氨基酸类物质的分子荧光光谱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分子荧光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原理,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2.熟悉分子荧光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特点,掌握其使用方法。

3.掌握使用分子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标准曲线法定量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4.了解物质分子的组成、结构等对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5.了解分子荧光光谱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定量分析、分子结构分析以及应用范围方面各有哪些特点。

二实验原理荧光物质分子吸收了特定频率辐射能量后,由基态跃迁至第一电子激发态(或更高激发态)的任一振动能级,在溶液中这种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发生碰撞,以热的形式损失部分能量后,而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无辐射跃迁)。

然后再以辐射形式去活化跃迁到电子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便产生荧光。

如图1。

图1. 吸收、荧光、磷光能级图由于无辐射跃迁的几率大,因此分子荧光波长常常比激发光长。

激发光源的波长通常是在紫外区,荧光也可能在紫外区,但更多是在可见区。

相对于基态和激发态两个最低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所产生的荧光称为共振荧光,此时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重叠。

荧光的产生是由于物质在吸收了激发光部分能量后发射的波长相同或波长较长的光,因此,根据Lambert-Beer 定律,溶液的荧光强度F 与该溶液吸光的强度以及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φ(量子产率)成正比。

在稀溶液中:F =2.3K φε b cI 0=2.3K φAI 0 ε—荧光物质的吸光系数b —液层厚度 I 0—入射光强度K —检测效率(由仪器决定)C -是样品浓度当激发光强度一定,且浓度很小时,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成正比。

即F=Kc 。

此关系只限于极稀溶液,对于较浓的溶液,其吸光度超过0.05时,使荧光物质分子之间以及荧光物质分子同溶剂分子之间的碰撞增加,导致无辐射去活增加而发生自熄灭。

任何荧光物质都具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并且,由于处于基态和激发态的振动能级几乎具有相同的间隔,分子和轨道的对称性都没有改变,荧光化合物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形式呈大同小异的“镜像对称”关系。

仪器分析实验 氨基酸类物质的荧光光谱分析

仪器分析实验 氨基酸类物质的荧光光谱分析

氨基酸类物质的荧光光谱分析开课实验室:环境资源楼312【实验目的】1、熟悉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了解RF–5301型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掌握荧光分析法的基本操作;3、掌握荧光分析技术应用于定量分析的原理及方法。

【基本原理】•原理概述:利用荧光物质分子在吸收特定频率辐射能量后,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的任一振动能级,在溶液中以热的形式损失部分能量后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以辐射形式去活化跃迁到电子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便产生荧光。

•荧光的产⽣生:荧光物质分子在吸收特定频率辐射能量后,由基态跃迁至第一电子激发态(或更高激发态)的任一振动能级,在溶液中这种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发生碰撞,以热的形式损失部分能量后,而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无辐射跃迁)。

然后再以辐射形式去活化跃迁到电子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便产生荧光。

能产生强荧光的物质分子,一般都具有大的共轭π键结构或具有刚性平面结构等特征。

•荧光分析法的特点:优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宽,能提供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发光强度、发光寿命、量子产率、荧光偏振等诸多信息;缺点:由于能够产生强荧光的物质相对较少,荧光分析法的应用不太广泛;改进:对于没有强荧光或没有荧光的物质的测定可设计相应的反应使其生成具有荧光特性的配合物进行测定。

•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生物功能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

色氨酸(Try)、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是天然氨基酸中仅有能发射荧光的组分,可以用荧光法测定。

【仪器与试剂】1、仪器:F-46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10 mL带玻璃塞的比色10只,分度吸量管图1 荧光光谱仪结构示意图2、试剂:标准溶液a:4×10-4mg/mL的酪氨酸溶液;标准溶液b:1×10-3mg/mL的苯丙氨酸溶液;标准溶液c:1×10-3mg/mL的色氨酸溶液;色氨酸待测样;去离子水。

实验4-氨基酸类物质的荧光光谱分析

实验4-氨基酸类物质的荧光光谱分析

氨基酸类物质的荧光光谱分析【摘要】荧光物质吸收特定频率辐射能量后会产生荧光,不同荧光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最大激发波长以及荧光谱图不同,以此可以鉴定未知物质。

荧光还与物质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有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测定未知浓度的已知物荧光吸收强度来测定浓度。

【实验目的】1、熟悉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了解RF–5301 型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掌握荧光分析法的基本操作;3、掌握荧光分析技术应用于定量分析的原理及方法。

【基本原理】原理概述:利用荧光物质分子在吸收特定频率辐射能量后,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的任一振动能级,在溶液中以热的形式损失部分能量后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以辐射形式去活化跃迁到电子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便产生荧光。

荧光的产生:荧光物质分子在吸收特定频率辐射能量后,由基态跃迁至第一电子激发态(或更高激发态)的任一振动能级,在溶液中这种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发生碰撞,以热的形式损失部分能量后,而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无辐射跃迁)。

然后再以辐射形式去活化跃迁到电子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便产生荧光。

能产生强荧光的物质分子,一般都具有大的共轭π 键结构或具有刚性平面结构等特征。

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荧光分析法的特点:优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宽,能提供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发光强度、发光寿命、量 子产率、荧光偏振等诸多信息;缺点:由于能够产生强荧光的物质相对较少,荧光分析法的应用不太广泛;改进:对于没有强荧光或没有荧光的物质的测定可设计相应的反应使其生成具有荧光特性的配合物进行测定。

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生物功能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

色氨酸(Try)、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是天然氨基酸中仅有能发射荧光的组分,可以用荧光法测定。

【仪器与试剂】1、仪器:F-4600 型荧光分光光度计,10 mL 带玻璃塞的比色管10 只,移液管图1荧光光谱仪结构示意图2、试剂:标准溶液a:4×10-4mg/mL的酪氨酸溶液;标准溶液b:1×10-3mg/mL的苯丙氨酸溶液;标准溶液c:1×10-3mg/mL的色氨酸溶液;色氨酸待测样;去离子水。

氨基酸的测定原理

氨基酸的测定原理

氨基酸的测定原理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测定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蛋白质的合成、降解和调控过程,以及与各种生理病理状态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氨基酸的测定原理。

氨基酸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色谱法、光度法、电化学法等。

其中,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氨基酸在色谱柱中的分离和检测。

首先,将样品中的氨基酸标记为具有荧光或紫外吸收特征的化合物,如二氟化演化试剂。

然后,将标记后的样品注入色谱柱中,利用色谱柱内填充的固定相来分离不同氨基酸。

最后,通过检测样品流出柱的荧光强度或吸光度来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光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测定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氨基酸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测定含量。

例如,酪氨酸在280nm处有较强的吸收峰,可以通过测定酪氨酸溶液在该波长下的吸光度来确定其浓度。

为了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可以通过与含有已知浓度的标准氨基酸溶液相比较来校正和验证测定结果。

电化学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氨基酸测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氨基酸分子中存在的电子传递过程,通过测量电流或电势来确定氨基酸的浓度。

一种典型的电化学方法是氨基酸电解法,通过在电极上施加一定的电势和电流,使氨基酸分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测量电流的变化来确定氨基酸的含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氨基酸分子的电荷变化特性,通过电势反转电位法测定氨基酸浓度。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特定的仪器设备,比较适用于实验室环境下的测定。

除了上述的常用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氨基酸测定方法,如质谱法、生化检测法等。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准确测定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对于研究蛋白质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实验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控制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氨基酸的荧光激发、发射及同步荧光光谱的测量

氨基酸的荧光激发、发射及同步荧光光谱的测量

实验二.氨基酸的荧光激发、发射及同步荧光光谱的测量093858 张亚辉一. 实验目的1.学习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LS -55B 发光分析仪的操作。

2.学习同步荧光的操作,了解同步荧光的优点。

二.实验原理荧光是分子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原来基态时发射的光。

利用物质被光照射后产生的荧光辐射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

在一定光源强度下,若保持激发波长ex λ不变,扫描得到的荧光强度与发射波长em λ的关系曲线,称为荧光发射光谱;反之,保持em λ不变,扫描得到的荧光强度与ex λ的关系曲线,则称为荧光激发光谱。

在一定条件下,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这是荧光定量分析的基础。

荧光分析的灵敏度不仅与溶液的浓度有关,而且与紫外光照射强度及所选测量波长等因素有关。

酪氨酸(Tyr)、色氨酸(Try )、苯丙氨酸(Phe )是天然氨基酸中仅有的能发射荧光的组分,可以用荧光分析法测定。

它们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有互相重叠的现象。

同步扫描荧光光谱技术可以简化、窄化光谱,提高选择性。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 LS-55型发光谱仪;2. 移液枪(德国BRAND 公司生产);3. 100ml 容量瓶2支; 废液池(烧杯)一只;4. 氨基酸储备液:色氨酸20mg/l ,苯丙氨酸20mg/l.双酚A;5. 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1.打开电脑和光谱仪主机,将仪器预热20分钟左右。

设定仪器参数:全波长预扫描参数,用储备液在100ml 容量瓶中配置溶液,加水定溶后,使得色氨酸浓度为0.1mg/l, 苯丙氨酸1mg/l ;对两种溶液进行预扫描,并记录扫描结果。

同时查看其拉曼波长、瑞利散射波长、以及双倍频峰波长。

2.从预扫描得到激发和发射波长的初步结果(200 –600nm),分别对两种氨基酸溶液测量它们的荧光激发、发射和同步荧光光谱。

激发光谱参数:扫描波长范围200 - 350nm。

emλ(Phe)=287nm,扫描速度=500nm/min, Ex-Slit=5nm, Em-slit=5nm,记录信息;emλ(Try)=357nm, 扫描速度=500nm/min, Ex-Slit=5nm, Em-slit=5nm,记录信息。

实验4-氨基酸类物质的荧光光谱分析

实验4-氨基酸类物质的荧光光谱分析

实验4-氨基酸类物质的荧光光谱分析实验背景荧光光谱分析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在化学、生物、物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常用于分析物质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利用荧光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氨基酸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1.理解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2.掌握实验室荧光光谱仪的使用方法;3.研究不同氨基酸类物质的荧光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和试剂1.氨基酸标准品(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甘氨酸)2.荧光光谱仪3.1mol/L 的酸和碱溶液4.玻璃试管和移液管等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将各种氨基酸标准品分别称取一定量,加入不同的试管中。

2.分别将各氨基酸标准品试管中的溶液调至 pH7 的缓冲液溶液中,量取适量溶液加入荧光光谱仪尽头。

3.设置荧光光谱仪参数,如激发波长(Excitation wavelength ),荧光检测波长(Emission wavelength ),激发和检测滤光片等等。

4.通过荧光光谱测量不同氨基酸标准品的荧光光谱强度,记录数据。

5.重复实验2-4,调整氨基酸标准品的 pH 值至其他值,如 pH4、pH10等,并记录数据。

6.处理数据,绘制氨基酸标准品在不同 pH 值下的荧光光谱图,分析氨基酸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荧光光谱仪测量结果,可以得出各种氨基酸标准品在不同 pH 值下的荧光光谱图。

在 pH7 条件下,各种氨基酸标准品的荧光 intensity 呈现不同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荧光光谱图荧光光谱图通过荧光光谱图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1.不同氨基酸标准品的荧光 intensity 不同,表明它们的荧光性质存在差异;2.在 pH 值较低的条件下,氨基酸标准品的荧光 intensity 明显增强,说明它们容易发生 protonation;3.在 pH 值较高的条件下,氨基酸标准品的荧光 intensity 明显下降,与pH 值影响荧光的原理相符合。

实验使用荧光光谱分析的方法,可以研究氨基酸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荧光实验二 同步荧光法同时测定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2

荧光实验二    同步荧光法同时测定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2

实验二用同步荧光法同时测定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一、实验目的1. 了解等波长差同步扫描技术。

2. 学习用不同荧光法测定多组分混合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色氨酸(Try)、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是天然氨基酸中仅有的能发射荧光的组分,可以用荧光法测定。

但由于三者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互相重叠,常规荧光法不能实现混合物中这三种组分的分别测定。

同步扫描荧光光谱技术具有简化、窄化光谱、提高选择性等优点。

等波长差(△λ=λem-λex)同步扫描技术可以通过△λ的选择,实现多组分混合物的选择性测定。

研究表明,当仅有酪氨酸和色氨酸共存时,分别利用酪氨酸(△λ<15nm和色氨酸(△λ>60nm)特征的同步扫描光谱可以实现这两组分的分别测定。

当同时含有这三种氨基酸时,可以在pH7.4的缓冲介质中,以△λ=55nm进行同步扫描,利用苯丙氨酸217nm,酪氨酸232nm和色氨酸284nm的同步荧光峰进行分别测定。

测定范围是苯丙氨酸:0.07~5mg/mL;酪氨酸0.02~1mg/mL;色氨酸0.001~0.5mg/mL。

酪氨酸在268nm 处的同步荧光峰对色氨酸的测定有一定干扰,但可以校正。

三、仪器与试剂1. 仪器F-4500型荧光光度计,25mL带玻璃塞的比色管,吸量管2. 试剂(1)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标准溶液:先配制0.5mg/mL标准溶液,再逐级稀释配制含色氨酸1ug/mL;含酪氨酸2ug/mL和含苯丙氨酸10ug/mL的工作溶液。

(2) pH7.4的KH2PO4-NaOH缓冲液:0.5mol·L-1NaOH溶液与0.5mol·L-1KHPO4按4:5体积混合而成。

2四、操作步骤1. 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及同步光谱的测定分别移取苯丙氨酸(4.0mL)、酪氨酸(8mL)和色氨酸(4.0mL)标准溶液于三支25mL比色管中,各加入2mL pH=7.4的KH2PO4-NaOH缓冲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测定其荧光激发、发射和同步(△λ=55nm)光谱。

氨基酸测定方法

氨基酸测定方法

氨基酸测定方法一、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生命体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氨基酸测定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和化学法等。

二、色谱法测定氨基酸2.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测定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氨基酸样品转化为易挥发的衍生物,然后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2.1.1 衍生化反应在气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氨基酸衍生化反应包括酯化、酰化和取代反应等。

这些反应能够将氨基酸转化为易挥发的衍生物,便于后续的气相色谱分析。

2.1.2 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的关键设备。

它由进样系统、色谱柱和检测器等部分组成。

进样系统用于将样品引入色谱柱,色谱柱用于分离氨基酸衍生物,检测器用于检测分离后的化合物。

2.2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也是测定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氨基酸样品溶解在溶剂中,然后使用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强等优点。

2.2.1 色谱柱选择在液相色谱法中,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对于分离氨基酸非常重要。

常用的色谱柱包括离子交换柱、反相柱和手性柱等。

不同的色谱柱具有不同的分离机理和选择性,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2.2.2 梯度洗脱条件在液相色谱法中,通过调整洗脱溶剂的组成和流速等参数,可以实现对氨基酸的有效分离。

梯度洗脱条件可以根据氨基酸的亲水性和极性等特性进行优化。

三、光谱法测定氨基酸3.1 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是测定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测量氨基酸在紫外-可见光波段的吸收特性,来推断其含量和组成。

紫外-可见光谱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强等优点。

3.1.1 吸收峰特征不同氨基酸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具有不同的吸收峰特征。

通过测量氨基酸的吸收峰强度和位置,可以推断其含量和组成。

同步荧光法对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测定

同步荧光法对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测定

同步荧光法对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测定
张悦;马睿;赵冠超;范世华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10(031)016
【摘要】建立同时测定混合体系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同步荧光分析方法.以波长差△λ=70nm进行同步荧光扫描,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同步特征峰(以激发波长表示)分别位于280、228、206nm.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可直接由同步特征峰的信号强度进行定量;色氨酸的同步特征峰略受酪氨酸的弱峰影响,采用一阶导数处理后,即可消除干扰,实现定量分析;检出限分别为6.9×10-9、3.8×10-8、4.2×10-7mol/L.该方法无需预分离过程,用于啤酒及氨基酸注射液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总页数】4页(P204-207)
【作者】张悦;马睿;赵冠超;范世华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04;东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04;东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04;东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3
【相关文献】
1.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3种芳香族氨基酸 [J], 朱燕舞;陈燕;姚昌中;窦焰;江欢;王燕
2.常规荧光法与同步荧光法用于浒苔叶绿素a测定的比较研究 [J], 夏滨;郑晓玲;何鹰
3.恒波长同步荧光法同时测定三种多环芳烃 [J], 蔡其洪
4.荧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氨基酸口服液和注射液中的三种芳香族氨基酸 [J], 李东华;倪永年
5.同步-偏振-导数荧光法同时测定三种苯二酚异构体的研究 [J], 杨季冬;张书然;刘绍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步荧光光谱法.

同步荧光光谱法.
and frequency-domain fluorometry is
to recover the parameter describing
the time-resolved decay.
一、相分辨法原理 1、单指数衰变的荧光 当样品被激发光激发而发射荧光时,如激发 光的光强度被正弦调制,其角调制频率为,则 发射光也同样被调制。由于吸收和发射之间的时 间延迟,调制的发射光比起激发光在相上延迟了 角。但发射光的调制比起激发光的调制小一些, 也即是发射光的改变部分的相对幅度比起激发光 要小些。
1、激发光源
短脉冲的激发光源
几条高强度射线
氮闪光灯 闪光灯 氢闪光灯
连续线 强度低
氘闪光灯
氮分子激光器 激光器 氩离子激光器 染料激光器
337.1 nm 351 nm 所需波长
光子通量大、峰值功率高、单色性好、发 生的光脉冲持续时间短,激光荧光法具有 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2、检测器
如光电倍增管 带有门控的
2、同步荧光法在医药检验方面的应用 (1)违禁药品中苯丙胺和吗啡加奎宁麦角酸 二乙酰胺的测定
(2)二苯并呋喃中痕量咔唑和蒽 5nm
(3)酪氨酸和色氨酸严重重叠 CWSL 色氨酸的光谱特征 60nm 的同步荧光
15nm 的同步荧光
酪氨酸的光谱特征
30nm or 70nm 的二阶导数同步荧光可对
c. 可消除 Raylei 干扰,使 Roman 强度降低 且拉宽。
(4) 的选择 只有当 恰好相当于某吸收带和其发射带之 间波长间距时,才能观察到同步信号。
= 斯托克斯位移 (发射波长与激发波长之差) 与狭缝宽度 d 的大致原则:
只受瑞利: a e d / 2 当同时受瑞利和拉曼散射干扰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滁菊中氨基酸总量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滁菊中氨基酸总量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滁菊中氨基酸总量吴霖生;潘升玲;孙艳辉;汪全炉【摘要】氨基酸与乙酰丙酮和甲醛反应得到的产物能发出荧光,据此建立了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滁菊中氨基酸总量的方法.以苯丙氨酸作为测定滁菊中氨基酸总量的目标物.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①苯丙氨酸、谷氨酸的波长差为55 nm;②甘氨酸和混合氨基酸的波长差为60 nm;③反应体系的pH为6.0;④反应温度为100℃;⑤反应时间为60 min;⑥4%甲醛溶液用量为1.5 mL;⑦2%乙酰丙酮溶液用量为1.25 mL.苯丙氨酸的质量浓度在5.00~50.0 mg·L-1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k)在0.30~0.87 mg·L-1之间.对苯丙氨酸样品连续测定10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用标准加入法做方法的回收试验,计算得回收率在64.7%~103%之间.【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15(051)002【总页数】4页(P180-183)【关键词】同步荧光光谱法;滁菊;氨基酸【作者】吴霖生;潘升玲;孙艳辉;汪全炉【作者单位】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滁州239000;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滁州239000;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滁州239000;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滁州23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滁菊是安徽滁州特产,与贡菊、亳菊和杭菊并称为中国的四大药用菊花,长期饮用有利于身心健康。

菊花中氨基酸含量是考察菊花香气和新鲜度的指标,分析饮用菊花中氨基酸的含量及成分,对于控制其种植和贮存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具有实际意义。

饮用菊花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1]。

目前测定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2]、色谱法[3]及分子荧光光谱法[4-5]等。

氨基酸与乙酰丙酮和甲醛反应可以生成能发出荧光的物质,本工作建立了分子荧光光谱检测滁菊中氨基酸总量的方法,并通过试验确定苯丙氨酸为测定滁菊中氨基酸总量的目标物。

荧光检测神经递质氨基酸

荧光检测神经递质氨基酸

实验方法及结果: 实验方法及结果:
1、条件的摸索 用毛细管电泳法与荧光检测器联用的方法检测一混合 标准样品 样品:Ala 800 µmol/L; Ser 200 µmol/L; Gly 400 µmol/L; Tau 200 µmol/L; Glu 100 µmol/L; Asp 100 µmol/L 内标物质: homocysteic acid(高半胱氨酸) 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 5 - 50 mmol/L pH:10-12 温度:20-50℃(3℃为梯度)
目录
1 2 3 4 荧光简介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及结果 方法的优势
荧光的概念:
当紫外线照射到某些物质的时候,这些物质会发 射出各种颜色不同强度的可见光,而当紫外线停止照 射时,所发射的光线也随之很快消失,这种光线被称 为荧光。
历史:
1575年 西班牙的内科医生和植物学家N. Monardes第一次 记录了荧光现象
化合物溶液的发射光谱特征: 化合物溶液的发射光谱特征:
1、所观察到的荧光的波长 总是大于激发光的波长— —斯托克斯位移 2、发射光谱的形状通常与 激发波长无关,通常只含 一个发射带。 3、与吸收光谱呈镜像关系
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If=2.303YfI0εbc
浓度足够小使得对激发光的吸光度很低时, 注意:当溶液浓度足够小 浓度足够小 所测得溶液的荧光强度才与该荧光物质浓度成正比。 浓度效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荧光强度随着浓度的 增大而下降。 可能原因: 1、内滤效应 ①杂质吸收 ②前面吸收多 2、溶质间的相互作用 激发/基态二聚物 3、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呈现部分重叠。
1864年 1928年 1948年 1952年 50年代 初期 70年代 后期
Liebeman提出了最早的关于荧光与化学结构关系 的经验法则。 Jette和West研制出第一台光电荧光计,灵敏度 非常有限。 Studer推出第一台自动光谱校正装置。 实现商品化。 极少数分析化学工作者从事荧光分析方面的工作 引起了国内分析界广泛重视

紫外与荧光实验讲义

紫外与荧光实验讲义

实验一绘制吸收光谱及测定摩尔吸光系数一.实验目的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的绘制和摩尔吸光系数的测定,掌握Agilent8453 UV-V is的使用方法。

学习导数光谱计算方法及特点。

二.实验原理1.本实验用Agilent8453型分光光度计绘制氨基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的紫外吸收光谱,找出它的吸收峰波长并计算摩尔吸光系数。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波长范围为200-400nm的紫外光谱。

各种分子都有其特征的吸收光谱,即吸光度与摩尔吸光系数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吸收光谱的形状与物质的特征有关,以此进行定性分析。

为了清楚地描述各种物质对紫外区域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的情况,往往需绘制吸收光谱曲线,即吸光度对波长的曲线。

在吸收光谱曲线上可以找到最大吸收峰波长。

根据比尔定律:A = ε b c式中A—吸光度ε—摩尔吸光系数b—液槽厚度,单位:厘米c—摩尔浓度,单位:mol/l摩尔吸光系数可按下式计算:ε=A b c实验测得的吸收光谱及摩尔吸光系数与仪器及其狭缝宽度有关。

因此实验结果须注明所用仪器的型号及缝宽条件。

2.导数分光光度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软件系统带有的数学处理功能,对吸收光谱进行处理,可以获得导数光谱。

利用导数光谱进行分光光度测定,称为导数分光光度法。

通常可以获得1-4阶导数光谱。

在各阶导数光谱中,吸光度对波长的微分值与溶液中组分的浓度c保持线性关系:ssd Acdλ∝。

其中s为导数的阶数。

因此,可以利用导数光谱进行定量测定。

导数光谱可用于放大图谱间差别,定性分析中分辨重叠谱带,而且还可以减少定量分析中来自散射、基体、及其它吸收物的干扰影响。

由于导数光谱灵敏度高,因此对于试样纯度检验,多组分混合物的测定,消除共存杂质的干扰和背景吸收,测定混合式样都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Agilent8453 UV-Vis分光光度计;2.移液枪(德国BRAND公司生产);3.25ml容量瓶,50ml容量瓶10支;4.氨基酸储备液:色氨酸0.400 g/l,苯丙氨酸2.00 g/l;5.去离子水四.实验步骤1.波长测定(1)用氨基酸储备液及去离子水在50ml容量瓶中配置氨基酸溶液,色氨酸浓度为50mg/l, 苯丙氨酸720mg/l;(2)分别取上述溶液,用1cm石英比色皿,以水作参比溶液,在波长范围为190nm——450nm间测定他们的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PLS法同时测定氨基酸混合物

荧光光谱PLS法同时测定氨基酸混合物

酸 和 苯丙 氨 酸 三组 分 体 系 , 然 三 者 的 荧 光 光 谱 有 虽
收 稿 日期 :2 0 -02 0 I1 -0 十通 讯 联 系人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0 7 0 8 20 51) 作 者 简 介 : 晓 燕 ( 9 0) 女 , 教 授 , 从 事 分 析 化 学 教 学 与生 物 活 性 物 质 的 荧 光 分 析 研 究 李 1 6 一t 副 现
维普资讯
第4 8卷 第 4 期
20 0 2年 8月
武汉大学 学报( 学版) 理
J .W u a i . Na . S i Ed ) h n Un v ( t c. .
V ol48 No. _ 4
Aug. 2 02, 3~ 4 0 42 26
下 :
对 构造 的 校 准 样 品 集 进 行 测 定 , 光 谱 矩 阵 得 y , p 被分 解 为 Y — 。 p E ; 品 p y 可 p B + 样
品光谱 与 样 品浓 度 之 间 的 相 关 性 , 时 由 于 避 免 了 同 矩 阵 求逆 运 算 , 得 预 测 误 差 更 小 .该 方 法 对 组 分 使 之间 光谱 的重 叠 及 非 线 性 干 扰 有 一 定 的克 服 能 力 ,
摘 要 :根 据 酪 氨 酸 、 氨 酸 和 苯 丙 氨 酸 具 有 荧 光 , 荧 光 光 谱 相 互 重 叠 的 性 质 .本 文 用 偏 最 小 二 乘 法 ( L ) 色 且 P S 解 析 3种 氨 基 酸 的 荧 光 光 谱 , 服 了组 分 之 间 的 重 叠 及 非 线 性 干 扰 , 立 了 一 种 新 的 同 时 测 定 3种 氨 基 酸 分 析 方 克 建 法 .用 于 混 合 样 中 色 氨 酸 、 氨 酸 和 苯 丙 氨 酸 的 分 析 , 果 令 人 满 意 . 酪 结 关 键 词 : 氨 酸 ;色 氨 酸 ;苯 丙 氨 酸 ;最 小 二 乘 法 ( L ) 荧 光 光谱 酪 PS;

同步荧光法测量步骤_林美娜

同步荧光法测量步骤_林美娜

同步荧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溶液浓度同步荧光法技术是由Lloyd首先提出的,它与常用的荧光测定方法最大的区别是同时扫描激发和发射两个单色器波长。

由测得的荧光强度信号与对应的激发波长(或发射波长) 构成光谱图,称为同步荧光光谱。

操作过程中,对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波长差Delta的设置最为重要。

参数设置完毕后,对混合溶液进行扫描,由于每个混合液浓度均对应一个荧光强度值,根据浓度和荧光强度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待测物只需按相同方法扫出其荧光强度,内插即可获得浓度值。

具体步骤如下:(1)Delta的选取(可查阅相关文献,也可根据实验获得)(2)激发波长范围的选取(根据溶液本身性质)(3)扫描,获得同步荧光光谱图(4)配置不同浓度混合溶液,根据标准浓度与各自物质特征波长下的荧光强度值绘制标准曲线(5)对未知浓度进行扫描,获得各个物质特征波长下的荧光强度,求得混合物中各物质浓度。

(1)~(3)具体操作如下:点击桌面文件夹Cary Eclipse,双击Scan进入下面界面点击Setup,出现以下界面点击Synchronous,设置波长差Delta,激发波长范围start和stop。

具体混合物的波长差可通过实验获得,对于L-色氨酸和L-酪氨酸混合物,Delta通常取70nm,波长范围200~350。

设置完毕后点击OK点击Start开始扫描获得混合溶液的荧光光谱曲线,两个波峰分别为L-酪氨酸和L-色氨酸的特征峰,其特征波长分别为225.93nm,279.07nm。

(4)标准曲线的绘制配置浓度1~7μmol/L的混合溶液,扫描后获得波长为225.93nm和279.07nm 处的荧光强度。

L-色氨酸和L-酪氨酸浓度各自为1μmol/L时的光谱图L-色氨酸和L-酪氨酸浓度各自为2μmol/L时的光谱图L-色氨酸和L-酪氨酸浓度各自为4μmol/L时的光谱图L-色氨酸和L-酪氨酸浓度各自为6μmol/L时的光谱图根据标准浓度和225.93nm 、279.07nm 处的荧光强度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如下图。

氨基酸的测试原理

氨基酸的测试原理

氨基酸的测试原理
氨基酸的检测原理主要基于氨基酸与特定反应试剂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产物的光学性质变化或者测定反应物质的吸收、发射光谱来确定氨基酸的含量或者种类。

常见的氨基酸检测方法包括: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利用分离柱将混合氨基酸进行分离,再利用紫外或荧光检测器测定各种氨基酸的浓度。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氨基酸在特定波长下有吸收特性,通过测定氨基酸溶液的吸收光谱,可以推测氨基酸的浓度。

3. 部分氨基酸可以与磷酸化试剂反应,形成可测定的荧光产物。

利用氨基酸与磷酸化试剂反应后的荧光强度,可以定量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4. 辅酶A酶联检测法:辅酶A酶联反应是通过氨基酸与特定酶的催化反应,生成荧光产物,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测定氨基酸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氨基酸检测方法可能对特定氨基酸具有选择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此外,氨基酸的含量测定还可以通
过比色反应、气相色谱法等方法实现。

荧光d-氨基酸-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荧光d-氨基酸-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荧光d-氨基酸-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荧光d-氨基酸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氨基酸,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较于传统的氨基酸,荧光d-氨基酸通过在分子结构中引入特定的变化,使其具备了荧光性质。

当受到特定的外界刺激时,荧光d-氨基酸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信号,从而在生物分子的分析、定位以及生物过程的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荧光d-氨基酸的独特特性赋予了它在生物科学领域的不可替代性。

首先,荧光d-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较长的荧光寿命,使其能够在低浓度下被有效检测。

其次,荧光d-氨基酸能够通过调控其荧光波长和强度,实现多重标记和即时成像,从而使生物样本的分析更加精确和全面。

此外,荧光d-氨基酸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光稳定性,能够抵抗光解、荧光淬灭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延长荧光信号的持续时间。

在应用领域上,荧光d-氨基酸已经广泛用于生物分子的探测与成像。

例如,在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与制备中,荧光d-氨基酸可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生物分子的定量检测;在药物递送和药物跟踪方面,荧光d-氨基酸可以作为药物分子的标记物,实现药物的定位和释放监控;此外,荧光d-氨基酸还可应用于生物标记和细胞成像领域,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精确观察与研究。

总之,荧光d-氨基酸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性,为生物科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对荧光d-氨基酸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相信它在生物医学、生物工程以及生物分析等领域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来的研究应集中于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荧光d-氨基酸的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并积极探索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流程。

本篇长文关于荧光d-氨基酸,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荧光d-氨基酸进行概述,介绍其定义和特点。

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食物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胱氨酸使用过甲酸氧化-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测定色氨酸使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它氨基酸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

一、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1.原理食物蛋白质经盐酸水解成为游离氨基酸,经氨基酸分析仪的离子交换柱分离后,与茚三酮溶液产生颜色反应,再通过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氨基酸含量。

一份水解液可同时测定天冬,苏,丝,谷,脯,甘,丙,缬,蛋,异亮,亮,酪,苯丙,组,赖和精氨酸等16种氨基酸,其最低检出限为10pmol。

2.适用范围GB/T14965-1994食物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本法适用于食物中的16种氨基酸的测定。

其最低检出限为10pmol。

本方法不适用于蛋白质含量低的水果、蔬菜、饮料和淀粉类食物的测定3.仪器和设备3.1真空泵3.2恒温干燥箱3.3水解管:耐压螺盖玻璃管或硬质玻璃管,体积20~30ml。

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烘干。

3.4真空干燥器(温度可调节)3.5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4.试剂全部试剂除注明外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4.1浓盐酸:优级纯4.26mol/L盐酸:浓盐酸与水1:1混合而成。

4.3苯酚:需重蒸馏。

4.4混合氨基酸标准液(仪器制造公司出售):0.0025mol/L4.5缓冲液:4.5.1 pH2.2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Na3C6H5O7.2H2O)和16.5ml浓盐酸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2.24.5.2 pH3.3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12ml浓盐酸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至3.3。

4.5.3 pH4.0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9ml浓盐酸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4.0。

4.5.4 pH6.4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46.8g氯化钠(优级纯)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氨基酸的荧光激发、发射及同步荧光光谱的测量
093858 张亚辉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LS -55B 发光分析仪的操作。

2.学习同步荧光的操作,了解同步荧光的优点。

二.实验原理
荧光是分子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原来基态时发射的光。

利用物质被光照射后产生的荧光辐射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

在一定光源强度下,若保持激发波长ex λ不变,扫描得到的荧光强度与发射波长em λ的关系曲线,称为荧光发射光谱;反之,保持em λ不变,扫描得到的荧光强度与ex λ的关系曲线,则称为荧光激发光谱。

在一定条件下,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这是荧光定量分析的基础。

荧光分析的灵敏度不仅与溶液的浓度有关,而且与紫外光照射强度及所选测量波长等因素有关。

酪氨酸(Tyr)、色氨酸(Try )、苯丙氨酸(Phe )是天然氨基酸中仅有的能发射荧光的组分,可以用荧光分析法测定。

它们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有互相重叠的现象。

同步扫描荧光光谱技术可以简化、窄化光谱,提高选择性。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 LS-55型发光谱仪;
2. 移液枪(德国BRAND 公司生产);
3. 100ml 容量瓶2支; 废液池(烧杯)一只;
4. 氨基酸储备液:色氨酸20mg/l ,苯丙氨酸20mg/l.双酚A;
5. 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电脑和光谱仪主机,将仪器预热20分钟左右。

设定仪器参数:全波长预扫描参数,用储备液在100ml 容量瓶中配置溶液,加水定溶后,使得色氨酸浓度为0.1mg/l, 苯丙氨酸1mg/l ;对两种溶液进行预扫描,并记录扫描结果。

同时查看其拉曼波长、瑞利散射波长、以及双倍频峰波长。

2.从预扫描得到激发和发射波长的初步结果(200 –600nm),分别对两种氨基酸溶液测量它们的荧光激发、发射和同步荧光光谱。

激发光谱参数:扫描波长范围200 - 350nm。

em
λ(Phe)=287nm,扫描速度=500nm/min, Ex-Slit=5nm, Em-slit=5nm,记录信息;em
λ(Try)=357nm, 扫描速度=500nm/min, Ex-Slit=5nm, Em-slit=5nm,记录信息。

发射光谱参数:扫描波长范围200 - 400nm;λex(Phe)=206nm, 扫描速度=500 nm/min, Ex-Slit=5nm, Em-slit=5nm,记录信息;λex(Try)=217nm, 扫描速度=500 nm/min, Ex-Slit=5nm, Em-slit=5nm,记录信息记住取文件名。

同步荧光光谱:扫描波长范围200-350nm, Δλ(em
λ)(Phe)=81nm,扫
λ-ex
描速度=500nm/min, Ex-Slit=5nm, Em-slit=5nm,记录信息;Δλ(em
λ)
λ-ex (Try)=140nm,扫描速度=500nm/min, Ex-Slit=5nm, Em-slit=5nm。

(注意:由于物质的荧光性质受许多条件的影响,以上实验参数仅供参考,具体参数的选择视实际情况而定。


五.数据处理
1.用实验获得的数据绘制双酚A的激发、发射、同步光谱图。

2.从激发和发射光谱中找出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值,以及它们相对应的峰高。

在它们的同步荧光光谱中也确定最大波长和对应的峰高。

双酚A扫描激发波长在230nm和280nm两处出现最高峰,本实验选择230nm 为最大激发波长。

此外,激发波长曲线在300-320nm处出现了一个十分完美的峰,请注意,此峰由瑞利散射而产生,非激发波长峰。

3. 改变狭缝宽度,观察曲线有什么变化?
狭缝宽度从5mm增大到10mm时,检测信号明显增强;而当狭缝增大到一定范围时,检测到的信号强度不再变化。

六.讨论与思考
1.对待测溶液进行预扫描的有何作用?
从预扫描可以得到激发和发射波长的初步结果,利用我们得到的初步结果对参数进行设置,然后再测量它们的荧光激发、发射和同步荧光光谱。

2.观察激发波长的整数倍处荧光发射光谱在有何特点?该波长是否适合于进行定量分析?
激发波长的整数倍处荧光发射光谱出现很强的倍频峰,该波长不适合于进行定量分析。

3.同步荧光技术有哪些优点?比较激发、发射和同步荧光光谱中的峰值及对应波长,比较他们的不同,并解释原因。

同步荧光技术能简化光谱,减少光谱重叠和散射的影响,对荧光性质相近的化合物能提高测定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同步荧光法相对于激发和发射光谱,得到的峰比较窄,更明显。

同步荧光光谱固定波长差,同时扫描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重叠波长处,同时产生信号。

例如,丁省在450~500nm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重叠,而同步荧光有较好的选择性,清晰地显示出光谱。

丁省-普通荧光丁省-同步荧光
4.通过两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是否可以不经试验判断其荧光强度的大小次序。

CH 2
CH
COOH
NH 2
C
NH
CH 2CH
CHCOOH NH 2
苯丙氨酸 色氨酸
从共轭角度看,体系的共轭度增强,荧光效率一般也增大。

这是由于增
大了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π电子更容易被激发,产生了更多的激发态
分子,使荧光增强。

苯丙氨酸有4个共轭双键,而色氨酸有5
个共轭双键,所以色氨酸的荧光强度大于苯丙氨酸的荧光强度。

5.比较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的区别和各自的优缺点。

1)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
荧光仪
2)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
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200-760nm)的特定波长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光度,对该物质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朗伯比尔定律A=kbc
(A为吸光度,k比例常数,b为液层厚度,c为溶液浓度)
荧光分析法
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所发生的能反映出该物质特性的荧光,可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3)优缺点:
紫外分光光度法
提供的信息量比较少,虽然可以提供化合物的骨架结构和验证某些发色基团,但很难确定基团位置。

荧光分析法
影响因素
分子结构
首要条件有吸收,含共轭双键,通常>1个苯环
刚性平面结构减少振动和碰撞去活
给/吸电子基增/减荧光
卤素重原子效应荧光大减
环境因素
激发态比基态极性大,溶剂极性增,则荧光红移并增强
温度对其影响非常大。

辐射跃迁与T几乎无关,非辐射随T显著增大。

对有机弱酸碱物质影响大,不同型体情况不同
猝灭效应
(1)碰撞猝灭及能量转移:
主要是外部转换热效应,溶剂或溶质分子间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导致荧光强度下降
(2)氧熄灭
顺磁性氧分子,促系间跨跃成三重态
(3) 自熄灭/自吸收
自熄:浓度高时,激发态之间相互碰撞
自吸:荧光与吸收曲线重叠,又被基态分子吸收
七.讨论与体会
由于之前实验操作人员没有将比色皿洗干净,导致我们对两种氨基酸的荧光光谱测定没有成功。

按理说,自来水的荧光光谱应该是一条水平线,但我们做了几次都得到下面的光谱,看来杂质的影响比较严重。

我们要以此为戒,实验前不仅要认真的做好实验,实验后更要清理好仪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