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一、简介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是美籍爱沙尼亚经济学家,哥伦比大学教授纳克斯(Nurkse)于1953年在其著作《不发达国家资本的形成》一书中提出的关于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纳克斯认为,“一国穷是因为它穷”(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即他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的原因,并非国内资源不足,而是因为经济中存在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系列”。

二、主要内容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循环来论述:

(1)从供给方面看,资本形成有一个恶性循环。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不得不把大部分收入用于生活消费,而又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效率难以提高;低生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周而复始,形成“低收入—低储蓄—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2)从需求方面来看,资本形成同样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下,这就意味着较低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使得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难以提高;

低生产率又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水平。这样,形成“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效率—低产出—低收入”恶性循环。

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贫困恶性循环图

三、解决

将两个循环联系起来,可以看出一方面,即使有了投资引诱,也缺少储蓄可以用来投资;另一方面,即使有了储蓄,也会因为投资引诱不足而难以消化储蓄。这两个恶性循环相互联系,很难打破,很难由向下的循环转变为向上的循环,因而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困难是难以改变的。要打破恶性循环,必须采取平衡增长方式,增加储蓄的同时扩大投资,在许多行业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形成各行业之间的相互需求,扩大市场容量,以保证投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