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崔敏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6期

摘要:近年来玉米纹枯病在各地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文章简介了该病的症状表现规律,提出了防治的方法。

关键词:玉米纹枯病症状发生防治

玉米纹枯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以侵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以及棉花、大豆等双子叶植物。近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一、症状表现

玉米纹枯病主要侵害叶鞘,也可为害叶片、果穗及苞叶。发病严重时,能侵入坚实的茎秆,但一般不引起倒伏。最初从茎基部叶鞘感病,以后侵染叶片及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先出现水渍状灰绿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由灰绿色逐渐变为白色至淡黄色,后期变为红褐色云纹状斑块。叶鞘受害后,病菌常透过叶鞘而为害茎秆,形成下陷的黑褐色斑块。湿度大时,病斑上常出现很多白色霉层。温度较高或植株生长后期,不适合病菌扩大危害时,即产生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为褐色。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发展,叶片萎蔫,植株像水烫过一样呈绿色腐烂而枯死。

二、发病与流行规律

玉米纹枯病以遗留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的菌丝、菌核越冬,病株上的菌丝经过越冬后仍能存活,是其初侵染源。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流行,与感病的玉米杂交种、自交系有关,与菌丝和菌核在病株及土壤中的越冬数量有直接关系。夏玉米受害最重。从苗高1m到成株期都可受害。一般先从茎基部叶鞘发生,逐渐向上部叶片的叶鞘蔓延。受害严重时,叶片萎蔫,甚至整株枯死。

菌丝生长温度10℃一38℃,最适温度为26℃一3l℃,若温度低于20℃,又遇干旱(相对湿度在75%以下)均不利于病菌的生长。

三、防治方法

玉米纹枯病是土传病害,寄主多,其防治应采取以清除病源、加强栽培耕作为基础,重点使用化学药剂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1清除病菌

玉米纹枯病除危虫害玉米外,还能为害多种作物,如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等,形成大量病原菌核和病残体上的菌丝,落在土壤中造成恶性积累,加上我国主要夏玉米产区复种指数较高,致使纹枯病发生面积很大。

一是清除病株并进行翻耕。铲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菌源,减少次年初次侵染源。

二是在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及时剥去基部感病叶鞘和叶片,作为饲料或集中烧毁,以切断病害发病途径,防止病害继续扩大蔓延。在发病严重地区,可于中耕除草的同时,剥除植株基部的病叶鞘,并结合用药涂茎基部病叶鞘。

2.栽培防治

栽培防治是在高产的前提下,利用耕作栽培措施以控制纹枯病的发生和发展,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也有利于寄主作物的生长发育。

一是选择优良抗病的杂交种。如目前生产上推广的丹玉402、丹玉88、新东单13等品种。

二是发病后,注意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程度。

3.药剂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