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起源与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龙茶起源与制作
摘要:乌龙茶起源福建,至今10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其中以安溪铁观音
和武夷岩茶为经典,乌龙茶制作工艺介于红茶和绿茶中间,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属于半发
酵茶。
关键词:乌龙茶,起源,制作,铁观音,凤凰水仙,武夷岩茶
1 乌龙茶起源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
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
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
《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
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1051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
”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
因此,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学根据。
武夷山茶则在北苑茶之后,于元朝、明朝、清朝获得贡茶地位,获得发展。
现所说的乌龙茶则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制法,改进工艺制作出来的一种茶。
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
”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
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
而现在全国乌龙茶最大产地当属福建安溪,安溪也与1995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等单位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2 主要乌龙茶制作
2.1 产区分布
广东:主要产区为凤凰乡,一般以水仙品种结合地名而称为“凤凰水仙”。
闽北:产地包括崇安(除武夷山外)、建瓯、建阳、水吉等地。
闽南:主要厂区是福建安溪县。
台湾:产于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宜兰等地县市,是台湾最早生产的茶的地区。
2.2 主要品种
2.2.1 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福建安溪汉族茶农发明于1725-1735年间。
发源于安溪县西坪镇尧阳山麓(王说)。
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
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纯种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
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
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特征之一。
属于半发酵茶类。
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2010年以“十大名茶之首”亮相上海世博会。
制作工序:
采制铁观音比一般品种要求严格而精细。
其工序:鲜叶→晾青→晒青→做青→炒青→初揉→初烘→复揉→烘干。
1、采青:安溪铁观音的制作综合了红茶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特点,属于半发酵的品种,采回的鲜叶力求完整。
茶青的采集以茶芽〔心〕伸长叶面开面后,采取它的一心二叶,俗称“开面采”。
茶青的采集在整个制茶过程当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采集茶青时是不能在下雨天及阴天中采,否则将很难行成甘醇的之味及香气,正铁观音茶只能早上九点采集到下午四点。
2、凉青、晒育和晾青:鲜叶按标准来收进厂经过凉育后进行晒青。
晒青时间以午后4时阳光柔和时为宜,叶子直薄摊,以失去原有光泽,叶色转暗,手摸叶子柔软,顶叶下垂,失重6~9%左右为适度。
然后移入室内凉育后进行做青。
3、摇青与摊置相间进行,合称做青。
做青技术性高,灵活性强,是决定毛菜品质优劣的关键。
摇青使叶子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再经过排置,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伴随着叶子水分逐渐丧失,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缓慢地氧化并引起了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乌龙茶的特有品质。
铁观音鲜叶肥厚,要重摇并延长做青时间,摇青共5~6次,每次摇青的转数由少到多。
摇育后摊置历时由短到长,摊叶厚度由薄到厚。
第三、四次摇青必须摇到青味浓强,鲜叶硬挺,俗称“还田”,梗叶水分重新分布平衡。
摇青是制作铁观音的重要工序,通过摇笼旋转,叶片之间产生碰撞,叶片边缘形成擦伤,从而却激活了芽叶内部酶的分解,产生一种独特的香气。
就这样转转停停、停停转转,直到茶香自然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刹青、揉捻和包揉,茶叶卷缩成颗粒后再进行文火焙干,最后还要经过筛分、拣剔,制成成茶
4、炒青要及时,当做青叶青味消失,香气初露即应抓紧进行。
5、揉捻、烘焙:铁观音的揉捻是多次反复进行的。
初揉约3~4分钟,解块后即行初焙。
焙至五、六成干,不粘手时下焙,趁热包揉,运用揉、压、搓、抓、缩等手法,经三揉三焙后,再用50~60℃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气敛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泽油亮。
2.2.2 凤凰水仙
凤凰水仙,乌龙茶,原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区,相传在南宋时期已有栽培,迄今已有900余年历史。
制作工序:
1、采摘标准为嫩梢形成驻芽后第一叶开展到中开面时为宜。
过嫩,成茶苦涩,香不高;过老,茶味粗淡,不耐泡。
采摘时间以午后为最好。
2、鲜叶晒青要薄摊,叶片不重叠。
叶张含水量少、空气湿度小时宜轻晒,反之宜重晒。
晒后在室内凉青架上摊置1~2小时,摊叶厚度不要超过3厘米。
优质产品多进行两晒两凉。
凉青适度的叶子并筛堆置,四周高,中央低。
3、摇青与摊凉一般必须经过5~6次摇青。
每次摇青结合摊凉1。
5~2小时,后期摊凉要延长半小时左右。
第三次起,根据青叶变化情况结合摇青50~100转。
4、杀青先闷一下再扬炒,后闷炒,炒匀炒透。
5、揉捻操作先轻后重,必要时可进行复炒复揉。
6、烘焙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只烘至五成干,摊放1~2小时。
第二次较低温焙至七八成千,摊放6~12小时。
第三次低温焙至足干。
2.2.3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
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
制作工序: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属乌龙茶制作,区别于台湾乌龙茶追求鲜爽的轻发酵轻焙火、安溪乌龙茶追求花香的深发酵低焙火,采用深发酵重焙火做法。
青上(萎凋)
让茶叶的苦水走失,达到突出香气、滋味的目的,通常人们把这个过程叫萎凋或者做青。
做青过程中有走水、摇青、等青、发酵等工序交替进行,多次繁复。
摇青的目的是促进叶边缘摩擦,可以让水分走失更快。
等青是让水分走失的过程中,在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下起发酵作用,促进茶的酚类物质转化,达到气香味醇的目的。
要根据茶青的转化因素来决定摇次数,摇速度,摇多久,等多久等等,还要根据天气、湿度原因决定怎么摇。
做青好了以后,把茶叶堆放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进一步让茶叶的滋味醇和,这个时间比较短暂。
烘干
茶厂采用薪炭加温的办法,比采用的油燃和气燃方法多了一种烟香,发现,烟是香的。
烘干技术看似简单,温度的控制是关键,其实用多少温度把茶叶焙到几成干燥需留意。
乘热揉碾,看似做型,其实揉碾过程让剩余茶汁挤压出来,在茶叶表面形成“霜”,也是闻干茶香的主要味觉来源。
焙火
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还多了一道特殊的制作工艺——焙火。
传统的岩茶火功高,焙好后立即饮的话,火气未除会有燥感,所以一般要存放一段时间后再饮,这样滋味会更醇和。
而且经过焙火的茶叶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茶叶的品质,还可以长时间的存放。
3 总结
中国乌龙茶制作萌芽于16世纪,完善于17世纪,它吸收并传承了中国各类茶制作精华,是划时代的伟大发明。
乌龙茶既保留了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是半发酵的茶叶,其制作技艺工序复杂、条件要求高,被誉为世界最精湛的制茶技术。
作为一项传承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乌龙茶制作技艺已发展成为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惠民技艺。
县委、县政府在推动发展茶叶加工新工艺的同时,注重保护好传统制作工艺,千方百计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保护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1] 苏兴茂;中国乌龙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2] 无名;一本书认识乌龙茶;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3] 吴再丰;乌龙茶的奇妙功效;科技潮;2001.07
[4] 王汉生;乌龙茶的色·香·味;广东茶业;2005.06
[5] 张惠端;乌龙茶审评技术简介;中国茶叶;1981.06
[6] 林治;茶道养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07
[7] 周文棠;茶道;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