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评价终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评价

2010地理学(国家理科基地班)

摘要:福建经济正处于从工业化向工业化后期过渡与发展阶段,2011-2012年福建省域综合竞争力排行第九,服务业竞争力上升,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化,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实施以来,福建省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分别对影响经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原材料现状、自然灾害、港口、能源等自然条件进行评价。

关键词:福建;经济发展自然环境

正文:

十六大后全国各省市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以2011年平均汇率折算福建省在2011-2012年省域综合竞争力位于第九,人均GDP超过65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达到了中等偏上国家的发展水平。[1]有学者认为福建经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与发展阶段[2],福建产值结构保持在“二,三,一”的格局,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表明我省服务业竞争力上升。2000年来,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实施以来,福建省经济协调发展,在沿海地区持续发展同时,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上升。原来以鹰夏铁路中段为主体的经济发展轴向南北延伸,西部山区发展轴展露雏形,并与沿海经济发展带一起构成了福建省的两条纵向经济发展轴线。[3]近年来,常以区域全面发展竞争力作为评价一个区域的综合实力的方法,包括环境发展竞争力,社会发展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竞争力。环境发展竞争力体现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赖以依存的资源环境状况,它作为区域的环境子系统,又体现在自然资源竞争力、资源消耗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和环境保护竞争力四个方面。自然资源作为区域的资源禀赋,它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获得的便利性问题,尽管某些可以通过区域外的要素获得,但区域自身的资源要素仍将影响到经济发展,而某些自然资源对于社会发展则是不可转移的,它是环境发展竞争力的重要内容。[4]

一、福建省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评价

(一)、水资源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福建省淡水资源相对富余,水资源总量为亿m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居全国第

8位,人均拥有量3367m3,是全国的倍,居全国第七位。但福建省水资源主要来自江水,受降雨时空和河流走向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出现地域性、时间性水资源短缺。莆田、泉州、福州市人均水资源量也仅为915、1121、1468、1705m3,按照国际通用概念,这些地区也基本都属于“贫水区”“水资源紧张区”,而这一地区由于人口密集、经济较为发达,水资源供需平衡矛盾十分突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大幅度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同时,一些流域的水质污染也造成部分地区水质性缺水

对于水资源中的海洋资源,福建海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北回归线东侧,面临台湾海峡,是东海和南海之间的通道,福建省的海洋资源优势主要有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滨海旅游资源、海岸滩涂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

(二)、土地资源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宝贵性越加突出,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根据2000年土地详细变更调查资料,在全省土地总面积中,林地面积占%,耕地占%,水域占%,城镇、工业区、交通、园地等占%,未利用土地占%。福建省土地利用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在生态稳定和优化的条件下实现耕地资源调整的空间狭小。林地面积虽大,但不能毁林开荒,因为在优越的生态环境中又隐藏着特殊的生态脆弱性,必须保护森林的高覆盖率;未利用土地以荒草地为主,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全省荒地85%分布在中山地和低山地中部,很难进行有效的深度开发,如勉强开发利用,势必造成新的生态问题;而15%的荒草地中能够开发为耕地的滩涂,其开发的成本高,难度大。存在建设用地区域性、结构性不平衡问题,沿海地区由于土地存量不足,部分项目将出现无地可供;山区地区土地相对充裕,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大,建设用地常与基本农田保护区产生矛盾。土地资源短缺与经济高度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推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原材料的现状和利用情况

福建省现有林地面积万亩,2004年森林覆盖率为%,居全国首位。根据全省林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人造板工业产量达400万m3,产值达150亿元;纸浆造纸业产量达280万吨,产值200亿元;林业化工业产值达80亿元,木竹

制品业产值达100亿元。福建凭借木材资源优势,已形成多个产业集群-福州船舶产业集群、仙游木雕产业集群、南平竹木制品产业集群、三明林产加工产业集群、丰泽树脂工艺品产业集群、福安船舶产业集群等,这些产业很多已经成为全国龙头产业,为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福建省的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林业科技含量较低,森林资源质量不高。随着福建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木材需求量逐年增加,也由于采伐失控和乱砍滥伐,森林资源受到较严重的破坏,天然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减少,并向残次林退化,用材林中过熟林仅占%,可伐木材资源少,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林供给能力不足。若不对以上方面做出改进,最终会影响福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

(四)、旅游资源

山海是福建在地理上的特色,福建省山地丘陵占80%以上,平原仅占10%左右,故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名副其实的“东南山国”。山地众多导致交通不便,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福建的山川秀美,很多地方受外界的干扰少,环境污染轻,生态破坏轻,保持了比较原始的生态环境,广东的山区丘陵成为林区,成为绿色宝库,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达%,居全国第一位。山水相依组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画,武夷山九曲溪、泰宁的水上丹霞都是典型代表。福建省海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比全省陆地面积还大,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位,海岸线曲折率全国第一。海洋是旅游的黄金地带,有300多公里的海岸适合开发旅游,其中平潭、长乐、晋江、厦门、龙海、东山等地滨海旅游资源可以连片开发,形成大型海浴滨场,大部分海滨林带环绕,是避暑消夏、度假休养的理想之地。按照旅游经济的理论,发展旅游业能增加国民收入、赚取外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等。[6]重点贡献可概括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等方面。

(五)、能源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以及使用化石能源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全球能源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当今占能源消费主导地位的石油消费量将逐渐减少直至资源枯竭;煤炭的利用也将受到限制并逐渐下降;核能利用因核安全和核废料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若无技术上新的突破,在今后50年内核能利用还将受到制约。与此相反,太阳能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