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缺失现状及原因、对策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信用缺失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从信用缺失的主体(个体、经济组织、政府信用缺失等方面)和领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出发,从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和金融市场几个方面来对信用缺失现状及其表现进行深度剖析,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治理信用缺失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信用,个人信用,政府信用,信用缺失,经济学成因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作为维系交易从而满足市场主体理性预期需要的经济纽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然而。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信用缺失现象十分普遍乃至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已经危及正常的市场交易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其状况触目惊心,令人堪忧。目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渗透到社会、政治,尤其是经济领域,信用的缺失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一、我国当前信用缺失现状及其表现

1、在企业信用方面,主要表现在商品交易中的合同欺诈,例如近年来有些建筑开发商不严格执行售房合同或者在合同上“做手脚”;企业之间欠债严重,许多企业利用我国买方市场的局面和法制不健全,随意欠债,甚至有钱不还,恶意拖欠,造成全国范围内久治无效的“三角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长期拖欠银行大量贷款,以各种名义逃废银行债务,比如说企业在破产、分立、兼并、股份制改造、合作、租赁等花样繁多的改制之名的幌子下,逃废大量贷款债权;进口走私,出口骗税,这种反信用的行为也是一种构成经济犯罪的行为,给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引发不平等竞争,损害各方利益,加剧经济秩序的混乱;非法交易,如贩卖毒品、拐卖人口,黑市交易等;商业信用工具的使用十分有限,进程缓慢。

2、在金融机构的信用方面,主要表现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活动中,一方面它要承受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以及面临由此引起的不良资产问题,另一方面,其自身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信用缺失现象;保险公司也存在同业之间盲目、无序竞争、设陷阱诱导投保人签订含有欺诈内容的保险合同等问题;在证券公司方面,在承销业务上,有些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不遵守“三公”原则和证监会规定,操作不规范,甚至造假等行为,在自营股票业务中,一些证券公司与上市公司内幕人员串通起来,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在经济业务中,挪用客户保证金。

3、在政府的信用方面,政府利用手中权力不恰当地干预经济活动,“透支”政府信用;随意许诺,不信守承诺,出尔反尔,失信于民众;政府的制定缺乏科学性,随意性大,朝令夕改,使老百姓无所适从;滥用信用,以政府信用代替市场信用,为经济活动提供变相担保,扭曲市场机制,又使政府职能错位;地方保护与腐败现象更凸现政府的信用缺失;政治机制和政府官员选拔体制上的缺陷扭曲了市场信用,影响政府的信用。

4、在个人信用方面,主要表现在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意识扭曲,各种失信的案件中都有个人违信的痕迹;个人信用水平低,信用消费能力有限,阻碍了信用交易方式的发展;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相当普遍,如考试弄虚作假,学术抄袭成风,捏造个人简历;严重缺乏信用意识,骗贷逃贷,拖欠学费,随意违约。

二、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从企业的方面的情况来看,信用供给与需求机制失衡。市场经济中,只要存在利益差别与对立,信用风险就必然存在,所不同的

只是风险大小而已。人类所能做到的失如何控制信用风险度,而不可能消除信用风险的存在。信用制度建立起来并不意味着交易过程中的违约或欺骗行为就可因此而彻底消除,信用规则对交易者行为的约束存在着利益界限的"扬弃",一旦欺骗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信用就可能遭到破坏。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完善的法律是克服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重要手段。

(二)诚信道德建设滞后。优良的传统道德、崇尚诚信的思想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取而代之的是凡事“损人利己,唯利是图”。这种发展模式,会使人们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活动中出现和存在的东西,并不都是积极、健康、合理的,仍然存在许多违背道德或丑恶的东西腐蚀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扰乱我国的诚信道德建设。

(三)信息不对称。市场存在着许多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而危害更大的则是信用风险,而信息不对称对我们破坏最大的正是提高了信用风险。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告诉人们,如果交易双方在以后的交易中再次相遇的概率越低,存在欺骗的肯能性就越大。企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他们可制假冒假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过度竞争时尤为突出。

(四)产权不明晰。一方面,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法定所有者,在很大程度上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使企业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难以形成对未来的预期。而对私有财产法律保护的缺失,使地方政府敢于利用各种行政权力来干预乃至损害民营企业的利益,导致民营企业缺乏建立长期信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没有解决经营者的长期激励和约束问题,经营者只考虑自己任期内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这种短期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与企业的长期信用是不存在必然一致性的,甚至有明显的冲突。

(五)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观的内在缺陷。

(六)经济领域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诚信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当前经济领域失信行为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社会诚信意识的普遍淡化,使诚信体系缺少发展壮大的后劲。

(七)决策与选择的不确定性是信用风险产生的一种客观因素。

三、解决我国诚信缺失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气氛。首先要从思想认识的源头上抓起,加强全民信用意识的教育,狠抓个人信用建设。对社会公民要进行社会道德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不讲信用使对自身品质的危害,其社会地位将会随着每一次失信行为而降低。

(二)制定信用法律规,范国家要立法,用法律来规范社会信用。法律规范应具有强制性,有制裁规范,把不讲信用的人列入“黑名单”,严重者要曝光。对不守信用的人要给予行政处罚、经济处罚,甚至刑事处罚,用法律来调整信用行为。我国在《民法通则》、《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都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但是不具体,没有制裁性规范,不便于操作,亟待于修正完善。

(三)加强诚信道德体系建设。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必须重视诚信道德教育,通过诚信道德教育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诚信道德觉悟,激励人们的诚信道德情感,强化人们的诚信道德意志,增强人们的诚信道德责任感,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形成诚信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要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开展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倡顾全大局、讲风格、讲诚信,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