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历史初一上册知识点(实用14篇)
历史初一上册知识点(实用14篇)历史初一上册知识点第1篇夏商西周的更替一、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XX年2、建立者:禹3、都城:阳城4、政权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3、“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对立阶级的产生夏灭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淫无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二、商朝的建立1、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2、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300年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2、建立者:周武王3、都城:镐京(今西安)4、西周的政治、经济政治:分封制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五、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1)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封制的作用作用《春秋》《战国策》西汉刘向编写内容周王的分封:“授民授疆土”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血缘关系的亲疏同姓、姻亲、功臣、前代贵族依据分封人员A、加强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教育学]第二章夏商西周的学校教育
夏: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 商: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 西周:前1066年到前771年 春秋:前771年到前476年
第一节 夏代的学校教育
一、夏代的学校教 (一)夏的由来 1、夏是国家名称而不是部落
2、世袭代替禅让
3、部落与国家的冲突
4、“少康中兴”
5、槐
禹到晚年,征询各部落首
节 学术的下移,促使了士阶层的崛
起。 士阶层是奴隶主贵族的最低
社
阶层,他们都受过教育,通晓“六
会
艺”,是文武全才。
和 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士阶层主要
教
是由庶民组成的。士是以他们自己
育
的知识、才能甚至生命为他人服务。
概
所谓养士,就是把有知识、才能的
况
人士招集起来,给予比较好的生活
条件,养而备用。
第
4祭5、、祀礼礼就和和是行婚培为姻养习家贵惯庭族的观子培教弟2的 方养育、共法文同十祖字位先计进的观制数念御列育容。为之的
教 学 重
就 校 要
被 教 内
洒扫、应对、进退、饮食、起居、装饰、谈吐等规范的学习。
6、乐
包括乐德、乐语(兴、道、讽、诵、言、语)、乐舞等项
(五
)影 响
六艺教育对我国古代教育的 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它虽是 我国奴隶社会全盛时期的产 物,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符 合人的多方面发展的要求, 因此它的生命力并不随着奴隶 制的灭亡而结束,“六艺”教 育的一些本质特点,往往被 一些进步教育者所欣赏,被 用作改革的旗帜,这在今天 仍有积极的意义。
军事教育(为掠夺财物,扩张领土,不断用兵,战争是经常的,那 么射御自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礼乐教育
书数教育 三、商的灭亡
2.4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5.(2024·山东聊城二模)《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说:“武王克商,
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
子 ·儒 效 》 说 : “ 周 公 …… 兼 制 天 下 , 立 七 十 一 国 , 姬 姓 独 居 五 十 三
人。”由此可知西周( B )
A.异姓分封始于成王
B.统治范围不断扩大
1.(2024·江苏徐州一模)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
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
替……制,……天下变成……天下”。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 B )
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
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 D.选举制,禅让制;共,家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D.巩固周王的统治
8.(2023·广东江门期末)周灭商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一些大诸
侯不断向周围的蛮、夷、戎、狄等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
化渗透。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C )
A.稳定了西周的政局
B.导致了周王室势力衰微
C.扩展了西周的疆域
9.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
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
“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 C )
A.利于开疆扩土
B.强化天子权力
C.隐含分裂因素
D.弱化贵族特权
10.(2024·广东广州二模)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 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 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B )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单元复习课件)
(2010· 广东东莞) 2.战国时期,各诸候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 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铁器的使用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A
3(2011年岳阳市)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促进农业生产、提 高军队战斗力都起了直接作用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任人唯贤
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 盛行“钟鼓之乐”,编钟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 甲骨文是 A.商代文字 B.可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参考答案]C[2007年山西中考] 第9题
1 (2011年苏州市).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 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 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2、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铁农具的使用 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牛耕的推广 4、大变革:奴隶制的瓦解,封建制的形成(社会制度的更替) 5、大变革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2010· 山东聊城) 2.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 ( ) A.争霸战争频繁 B.铁器、牛耕使用 C.封建制度确立 D.诸子百家争鸣
B、齐桓公重用管仲,进行改革,齐国国富民强
C、公元前7世纪,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成为春 秋第一位霸主 2)晋文公称霸原因? A、晋文公改革,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B、公元前前 7世纪末,晋楚在 城濮大战,晋军取胜。
影响 A、给社会带来灾难, B、出现了疆域较大的国家,加快了统一步伐。
2、战国七雄的形成、名称、重要战役?
B
第二章夏商西周概要
重要年代 约公元前2070年
重要事件 夏朝建立
重要人物 启
约公元前1600年 汤灭夏,商朝建立 商王汤
约公元前1300年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
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周武王
公元前771年
甲骨文是通过象形、形声等方式反映事物,尽管还没有脱 出图画的窠臼,但它作为较早基本成熟的文字,一方面自身不 断改进,由图画变成线条,再由线条变成粗、细不等的笔画, 另一方面又在社会文献记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殷墟甲骨 文中,所占之事至少记录了祭祀,上告、田渔、征伐、年成、 疾病、出巡等十几类事情。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文化
一、青铜时代
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 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商周 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神权的结合 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璀璨 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并 营造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极浓厚的 神秘氛围。从而使它不仅直接作 用并支配了那一时代,而且也对 后来的中国文化及艺术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西周灭亡
周幽王
朝 都城 开始
代
时间
结束 时间
公元前 公元前 夏 阳城 2070年 1600年
开国 君主
启
末代 君主
桀
商
殷
公元前 公元前 1600年 1046年
汤
纣
公元前 公元前 周 镐京 1046年 771年
武王
幽王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第二章 夏、商、西周
中国古代史复习线索归纳总结
4、西汉时期的社会与经济:代田法、区田法
5、西汉学术文化:董仲舒、司马迁、经学(今文与古文经学)、文学艺术、科技
6、西汉末年的统治危机和王莽改制
四、东汉时期
1、东汉的建立
2、刘秀加强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
3、东汉的经济与科技:王景治理黄河、崔寔《四民月令》、水排、蔡伦的造纸术、张衡、医学(张仲景、华佗、《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0、唐后期的财政改革:两税法
11、元和中兴
12、宦官专权:永贞革新(二王八司马事件)、甘露之变
13、牛李党争
14、黄巢起义、朱温篡唐、五代的更迭、十国、后周的改革
15、隋唐的民族和对外关系:突厥、回纥、吐蕃(松赞干布)、南诏、鉴真、丝绸之路
16文化:《五经正义》、韩愈《原道》、唐诗、刘知几《史通》、杜佑《通典》、阎立本、吴道子、欧阳询、孙思邈、僧一行
就中国古代史来说,所谓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 宰相制度的变迁:构成宰相权利的要素:议政权和监督百官的权利。
周代:太师、太保、太傅;
秦及西汉前期: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汉成帝时: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
晚期: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等
三、古史的传说时代:
1、 黄帝和炎帝
2、 颛顼和帝喾
3、 尧舜禹时期
第二章、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
一、夏
1、启与夏王朝的建立
2、少康中兴
3、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
二、商朝
1、商朝的建立
2、盘庚迁殷、武丁中兴
2、 重要人物:秦始皇、刘邦、汉武帝、汉光武帝、曹操、刘裕、隋文帝与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宋太祖、王安石、忽必烈、明太祖、明成祖、张居正、康熙、雍正、乾隆等。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知识总结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一、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二、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三、春秋诸侯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四、商鞅变法五、春秋战国时期活跃的思想文化【跟踪训练】1.西周时,周公曾对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如果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
周公旨在( )A.废除奴隶制B.强调分封制的重要性C.建立郡县制D.倡导“尊王攘夷”策略2.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有33次之多。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3.《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
”《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 )A.水利兴修B.诸侯征战C.儒学兴起D.私学发展4.下图所示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它的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
它可说明( )A.战国时期贵族沉迷享乐生活B.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C.战国时期礼制权威遭到挑战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5.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
促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6.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工程建成后,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这有利于( )A.齐桓公成为霸主B.商鞅推行新法C.秦完成统一大业D.夏朝巩固统治7.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A.无为而治B.因势而变C.兼爱非攻D.尊卑有序8.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表)。
初中七年级人教部编历史必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精选
初中七年级人教部编历史必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精选初中七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夏朝和商朝①约公元前20_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
大战与鸣条。
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
В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
℃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
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西周的兴亡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
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
这就是分封制。
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
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
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
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2:春秋争霸的原因: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B 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中国法制史各章知识点
第七章(明清)主要知识点: 1、《大明律》、《大诰》、《大清律例》 2、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3、立决与监候、充军、发遣 4、会审制度、大审、秋审
第八章(近代1902—1949)主要知识点: 1、《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礼 法之争;《钦定宪法大纲》、《十九信条》; 领事裁判权、会审公廨、大理院与法部;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天坛宪草”、 “袁记约法”、“贿选宪法”; “六法全书”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减租减息”、《中国 土地法大纲》;马锡五审判方式
中国法制史发展线索:
1、立法指导思想 夏商“神权法”——西周“德”、“礼”— —汉朝立法思想演变——唐“一准乎礼”— —明“重典治国”、“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清末“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2、立法活动——法律形式、律典 夏《禹刑》——商《汤刑》——周《吕刑》——李悝 《法经》——汉《九章律》(汉律六十篇)——《曹魏 律》——《泰始律》(张杜律)——《北齐律》—— 《贞观律》、《永徽律》+《律疏》——《宋刑统》— —《大明律》——《大清律例》——《大清现行刑 律》——《大清新刑律》——《中华民国刑法》 秦(廷行事、法律答问)——汉(律令科比)——唐 (律令格式)——宋(编敕)——明(大诰与榜文)— —清(例)
3、刑法原则、罪名、刑罚 西周——秦汉——唐——明清(各自立法精神?) 官僚特权:议、请、减、赎、官当 亲属间:亲亲得相首匿——同居相为隐——亲属相容隐; 准五服以制罪 ——礼之“亲亲”、“尊尊”;“儒家思想的法律化” (法律的儒家化) 秦汉——隋唐 重罪十条——十恶 旧五刑——秦(死刑、劳役刑、经济刑)——汉(肉 刑改革)——唐(五刑)——宋(折杖法刺配)——明 (充军)——清(发遣)
中国行政史名词解释
中国行政史名词解释第一章夏商西周1、禅让制:尧舜禹时代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
相传四岳推举舜为尧的继承人,尧对舜三年考核后让舜作自己的助手。
尧死后舜继位。
后四岳又举治水有功的禹。
2、宗法制: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西周时形成严密的政治制度。
核心内容是维护父权的基础上,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
嫡长子为“大宗”,庶子分封为“小宗”,小服大,借以维护各级“宗子”为中心的宗法统治。
3、西周分封制:西周初年,统治者把大规模的土地连同居民分赏给王室子弟和功臣,建立西周的属国。
这些封地叫诸候,诸候在其封国内,又将大部分土地分封给子弟卿大夫,作为“采邑”。
卿大夫再分作为“食地”,此为大分封。
利用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
建立了天子、诸候、卿大夫之间的严格隶属关系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王权集中。
它是我国从方国林立走向专制帝国的必经历史阶段。
当然,也导致了长期的诸候争霸战争。
4、乡遂制度:西周时期的地方基层社会组织。
乡是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
国的范围指国都及共近郊,划分为若干乡采用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比、闾、族、党、州、乡)。
边远农村地区衽遂制,即“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赞,五赞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邻、里、赞、鄙、县、遂)分别设“邻长、里胥、赞师、鄙正、县长和遂大夫”。
基层行政组织的蓝本。
第二章春秋战国1、家臣制:西周分封制下卿大夫所采用的人事组织管理制度。
分封制中卿大夫是最底层,再往下便是同一血统但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国人“士”。
卿大夫治国,国被称为“室家”,所以其官员被称为家臣,与卿大夫不同,无世袭,职位由卿大夫任命,并可随时免除,呈现雇拥关系和臣仆性质。
食邑则相当于后世的官员俸禄,两者均不能世袭,家臣制已具备后世官僚制度的雏形。
2、郡县制:战国时,各国推行一种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萌芽于春秋。
秦晋楚等国把兼并来的土地和小国改设为县,由群主直接控制。
【精品】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关键字】精品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P15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1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P24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P27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P31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P32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P36—37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P37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
P27、P36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P37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P41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P41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P41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P43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
中国行政史名词解释精选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精选上篇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第一章夏商西周的行政管理1,内外服制:是上网抄吸取夏朝及早商时期的历史教训,为强化王权,对王朝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后实行的一种体制,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分别采用不同的通知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是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外服是诸侯国统治的区域。
2,世卿世禄制:是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
世卿只是那些具有官僚身份的贵族,父子之间官职世袭。
世禄是指这些贵族一方面在朝为官,另一方面仍享有原有爵位和采邑作为其俸禄,并世代享用。
第二章春秋战国的行政管理3,郡县制:产生于春秋时期,是一种与中央集权体制相适应的地方行政体制。
县是由兼并而来的土地和灭亡小国盖设而成,是由君主直接控制的直属地方行政区域。
郡主要设置在新得到的边地,地位比县要低。
4,上计:是战国时期官员考核的主要形式,即下级行政部门向上级禀报仓库存粮、垦田数、赋税数、户口统计及治安情况。
其具体做法是:每年初中央重要官员和地方长官将一年的各种预算数字写在木卷上,呈报国君。
国君将卷一分为二,国君执右卷,大臣执左卷,年终由国君亲自考核,将两卷相合,并将实际完成数字和预算数字相核,以定政绩高下。
第三章秦汉的行政管理5,中外朝制:是指汉武帝时中外相所形成的两套处理政务的官员系统。
汉武帝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让他们充任自己的高级侍从,担任侍中、给事中、尚书等官职,出入宫廷,组成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形成中朝决策的格局。
从此中枢体制发生变化,军国大事由皇帝先交内廷决议,再交外朝官执行。
这样,由宫廷侍从官组成的中朝掌握国家政务的地位,国家的行政管理重心由朝廷向宫廷转移,中朝官对外朝官处于压倒优势的地位。
6,三公宰相制:汉成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种制度被称为三公宰相制。
7,察举制:察为考察,举为举荐,察举即在考察的基础上予以举荐。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二章 夏商西周
文化地位——
最尖端生产技术,最重要的人造物 凝聚了社会观念,展现精神信仰
祭典——礼乐器及其诡异图像:沟通天地、神人 戎事——兵器:武备代表,权力维系,统治保证 制度——维系宗法、等级制度,西周越发凸显 独居时代创作核心 技术、文化、制度、军事多种因素 浸透最虔敬的信仰和最强烈的感情
材料——
种类:礼器组合渐完备,列鼎 编钟产生,水器地位上升,许 多酒器消失
西周中期
造型:空间变化减少,趋向规 矩整齐,器壁渐轻薄
装饰
纹样:兽面简化,窃曲和 重环、垂鳞、瓦纹等成典型
构图:二方连续为代表
风格:严整单纯。但显单调, 大克鼎,高93.1厘米,重201.5千克 显示着艺术趋衰落
刖人守门方鼎,西周中期
商——
统治区域: 北至河北北部,南达江汉流域,东起山东半岛,西及陕
西西部 中心,豫北冀南,晚期都殷,殷商
社会背景 观念:敬鬼神,嗜占卜,重祭祀,尚白色,祖玄鸟 世风:尚享乐、重刑罚,轻礼义,商王权威 文化中心:祭祀、占卜
工艺美术代表:青铜器 宝物:统治阶层炫耀财富、显示威权 法器:沟通天地、联络神人,威严诡异 晚期肇始第一个艺术高峰
发现:主要在歧周、 宗周和成周
风格:似晚商,威严 神秘,延续高峰
变化:酒器锐减,食 器增加,鼎簋成为礼 器中心;牛头和凤鸟 纹更多;铭文加长
“利”簋(通高28厘米,重7.95千克) 已知最早的 西周青铜器,铭文记录武王伐纣后7日的赏赐等。这 种底附方座,侧出大耳的造型是西周簋的典型。
西周中晚期——
西周——
统治区域 大于商,发祥于今陕西扶风、岐山间的周原
社会背景: 观念:鬼神观渐淡薄,祭祀天神、地祗、祖先 宗法:嫡长继承,统治者为天子,乃天下共主 世风:抑奢靡,禁酗酒,尚礼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知识清单)-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知识清单【阶段特征】✧政治上: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国家出现,早期政治制度确立。
到了春秋战国,王室衰微,分封制走向瓦解,官僚体制逐步建立。
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
✧经济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生产力提高,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制经济逐渐瓦解,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形成,社会经济取得重大发展。
✧思想文化上:商周时期,以甲骨文和青铜器为代表的文化异彩纷呈。
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老子、孔子等大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诸子百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
✧民族关系上:中原的“诸夏”在与周边民族的长期交往和斗争中,民族交融趋势进一步加强,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并发展,华夏族逐渐壮大。
【整体框架】【重点总结】1、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2、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4、百家争鸣5、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难点突破】1、分封制有何特点?①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
③等级森严,臣属关系明确。
2、礼乐制度的作用?它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体现了严格等级制度,有利于维护西周政治稳定。
3、分封制有何消极影响?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4、夏、商、周三代的亡国之君分别是谁?他们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都是因统治者实施暴政而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5、铁农具有哪些优点,它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优点:坚硬、锋利、耐用、省力。
影响:促进农业深耕细作,有利于开发山林、扩大耕地,提高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6、为什么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①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富庶。
②管仲改革,富国强兵③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号令诸侯,获得政治优势。
7、评价历史事件应坚持什么原则?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思考。
把历史事件(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思考。
中外教育史第2节: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礼记·王制》载“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 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 既说明小学、大学的建校地址;又说明天子和诸侯所设 大学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名称上,都有区别。
西周的学校系统
天子所设的大学,规模较大,可细分 为“五学”。
➢处于中间的学校曰“辟雍”,周围环 之以水。其它四学分设四周, ➢位于南面的称“成均”(南学); ➢位于北面的称“上庠”(北学); ➢位于东面的称“东胶”(东序); ➢位于西面的称“瞽宗”(西雍)。
历史背景: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和牛耕犁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经济形势的变化打破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孕育成 熟。 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为保护自己的利益,积极要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进行政治改革。
1. 官学衰废
a. 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
周大夫原伯鲁,不悦学,他说“可以无学,无学不害”。
一.夏商西周教育内容:六艺教育
3.西周的教育
“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造士”与“学在官府”
西周的学校 国学:大学、小学 乡学
西周的学校系统
按照地域可大体分为 两类:
一类是设在京城的“国学”; 一类是设在地方的“乡学”。
国学依据教育程度又分 为两级:
一级为初等教育性质的小学; 一级为高等教育性质的大学。
数 即数学、天文历法等知识的 教育,包括数学、天文、历 谱、五行、蓍龟、杂占、特点 (1)文武兼备。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有武无文,民畏不 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 (2)求知兼求能 。
六艺是西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并且六艺对 后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02
六年级下册必读书目《中国历史故事》阅读题目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必读书目《中国历史故事》阅读题目及答案阅读理解题目第一章:夏商西周1. 夏朝是由哪位英雄建立的?2. 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因为什么原因被灭掉?3. 西周时期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个制度有什么作用?第二章:春秋战国1. 春秋时期,哪个国家成为霸主?为什么?2. 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3. 战国时期,哪个国家首先进行了变法?变法的领导者是谁?第三章:秦汉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国家政权?2. 汉武帝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向是什么?3. 汉朝时期,哪个名词用来形容首都和周边地区的稳定与繁荣?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1. 三国时期,哪个国家最早建立了官办教育?2. 南北朝时期,哪位诗人创作了《赋得古原草送别》?3. 南北朝时期,哪个朝代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达到了高峰?第五章:隋唐五代1. 隋朝时期,哪位皇帝开通了大运河?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被称为“贞观之治”的代表?3. 五代十国时期,哪个国家统一了中原?第六章:宋元明清1. 宋朝时期,哪个城市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2. 元朝时期,哪个皇帝实行了行省制度?3. 明朝时期,哪位皇帝修建了紫禁城?答案第一章:夏商西周1. 夏朝是由大禹建立的。
2. 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纣王。
他因为暴虐无道,被周武王推翻。
3. 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度。
这个制度有助于巩固国家政权,维护地区的稳定。
第二章:春秋战国1. 春秋时期,齐国成为霸主。
因为齐国强大,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2. 战国时期,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3. 战国时期,秦国首先进行了变法。
变法的领导者是商鞅。
第三章:秦汉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采取了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措施巩固国家政权。
2. 汉武帝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向是西域。
3. 汉朝时期,长安被称为“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1. 三国时期,蜀汉最早建立了官办教育,如成都太学。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精品-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促进文化交流。
局限:各诸侯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后期随着实力的变化,各诸侯国 间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势力衰微, 出现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周 3.西周灭亡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 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 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通过完成表格,准确归纳夏、 商、西周三朝的建立时间、灭亡 时间、建国者和亡国者;
2.通过阅读有关西周分封制的 材料,观察《西周等级示意图》 和《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 概括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二里头1号宫殿复原图
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更高的文明发展水平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 精美青铜器反映了什么?
夏 3.夏朝的衰亡
手持戟把女仆当椅凳坐的桀 山东武梁祠汉刻拓片
仔细观察左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 图中可以看出夏桀是个什么样的统治者?
夏桀,又名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 桀(凶暴的意思)。履癸文武双全,赤 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 无道。他建造许多豪华宫殿,无休止地 征发百姓,强迫他们劳役。平民和奴隶 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在位43年, 国亡,被放逐而饿死。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大禹治水
“天命禹敷土,遂山浚川...乃自 作配乡(享)民,成父母....”
约2900年前铸造的遂公盨
遂公盨铭文拓片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自主学习
快速浏览课本22—26页,找到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基本信息,并完 成以下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