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理论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特理论体系
绪论
一、近代以来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
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过程中,先后有了两次成功的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的飞跃。第一次结合和飞跃,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干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和主要贡献
(一)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科学地解答了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并以特色鲜明的内容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获得了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也为我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贡献:
1、解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2、奠定了全党和全国各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给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特色鲜明的新内容。
第一章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因为经济文化落后,所以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长过程的初始阶段。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初始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其标志是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关系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其特征是生产力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状态,生产关系、政治上层建筑等方面还不成熟、不完善,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总认识和总判断,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两层含义清楚地表明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社会性质及其发展过程中不成熟不完善程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的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另一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其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第二章
一、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三章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及要求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二)三个新要求:一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因素。二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及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关系中化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利益所在。三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们不能以牺牲就业来实现工业化。
二、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通过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使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三、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
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中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由资源到产品再到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过程,可以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率。要积极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总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统一的发展要求。
第四章
一、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1、发展是改革开放、保持稳定的中心目标,是硬道理。不发展,综合国力就无法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从长远来说,就不可能保持稳定的局面。发展反过来又是稳定社会、推动改革的有力杠杆。
2、改革是社会保持、走向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不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其他具体体制,就不能解放生产力,不能实现发展的目标。
3、发展和改革都是稳定的基础,而稳定又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发展和改革都无从谈起。
可见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关键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五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指社会经济过程中资源配置的方式,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条件下主要通过市场方式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