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与人生
以其独特的工具材料为表现形式,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书法艺术,从萌芽到发展绵延几千年而不中断,一直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我国古代是文人学子的必修课,甚至一度还成为科举考试的项目之一。可悲的是如今却被国人越来越淡化了。很多人不要说能写好字,就是连一些普通汉字都已经是能读而不会写了。
笔者曾看到我身边的几个朋友,文化程度在大学本科以上。但是看他们书写的文字之后我不禁地摇摇头。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们是高学历,以单纯字迹来看根本就不相信,以为也只是初中小学文化罢了。那上面笔画歪歪斜斜,简直与那些小学生写的字没什么二样,真为他们感到悲哀。虽说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书写方式也由原先传统的毛笔向硬笔转型,再到现今的被键盘所代替,是社会发展的必需无可厚非。但是,无论社会什么变,作为一个中国人汉字书写永远都是那么的重要。俗语说见字如见人,它能直接表现出人的学问、品格、情操、气质、甚至是人的经历与感悟,是我们人生的第二门面啊。
且看笔者以下详述汉字书法对人生的重要性!
第一,文化修养的提高;
要知道,中国文化的精神就是天人合一,贵在融洽,求得精、气、神的统一。而书法艺术就是生命与人格的表白,是蕴涵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其最高意境一样是神采,骨力与意韵。不管是不是行内之人,我相信人人都知道,从古至今恐怕没有一个真正的书法家是白丁,胸无点墨的可以说是亘古未有。它集中国的哲学、文学、美学于一体,所以每一个书法家都必须以深厚的中华文化作底蕴,需要植根与中国古典的文学哲学厚土之上,因为其能直接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书家对生活真谛的感悟。一幅成功的的书法作品,那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是书家心绪意念与审美理想的相结合。就如苏轼所说;“退笔如山来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书法虽说与绘画音乐并称为姨妹,但艺术成份更高。因为,书法即没有绘画中的色彩映衬和音乐中的声音节奏,而是一门纯抽象的艺术。构成它的原素仅仅只是通过那单字笔划的组成与字之间的疏密、聚散、大小、曲直、参差、黑白等
等,而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绵绵流动的气韵。这就更需要书家的各方面的修养,特别要读书来增加你的文化涵养面,才能做到胸中万壑尽显笔端。否则你永远也难到书论中所描述的那“点似高山坠石,横如千里飘云,竖似高山流水,撇似犀象角鼻,捺如千钧弩发”的境界。纵观历史上那些气度非凡心境空明的书法家都是才华横溢能诗擅文。他们笔下的一幅幅作品诗、书、画相映衬,表现出是大象无形浑朴飞动若浩渺之苍穹。流露着一种氲氤的书卷之气与学者的风骨气貌。书法也是一门审美艺术,创作出来的作品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无形中也陶冶了自己的思想品德与情操并赋予一种生命向上的活力,提升了自己的胸襟与气质。在这点上古人做得很好有着很高的心境。所以能真正做到视富贵如浮云,而今人为什么就那么难呢?这就说明如今很多书法家的修养还远远不及格,为了争名为了逐利。一个书法批评家评价一幅作品的优劣之时,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看那字的结体与章法。而是更着眼于你的作品中有没有透视出一种对艺术对人生的理解与那模糊的意象和字外之功......
第二,个性的认识与情感的喧泄、心性的抒发;
第一幅书法作品,我们只要认真观赏就能感觉出作者当时创作时的心态,是平静或是高昂,是忧伤或是快乐。如我们看到一幅楷书作品,上面的点画一丝不苟,端端正正循规蹈矩,说明了作者当时书写时候的心境是在平和、悠然、了无牵挂的环境下而写。因为如果在喧嚣的场所或者是心烦意乱的状态下根本是写不下去,更不可能写好楷书。要知道楷书字体端正需要的是笔笔俱到。只要一点一画败笔就全幅尽废,那是容不得半点分神、半点马虎。在此我们假设一个书家一生专门以楷书见长,那么我们就可以毫无疑问地认为他的性格相对来说是比较内向,做事严谨认真,属于那种小心谨慎之类型的。反之擅长写行草书的书家,一般性格比较热情奔放,不羁。那种人不会轻易满足于现状。一幅好的行书或草书作品多数是作者在扎实的功底基础之上通过情感,激情迸发的瞬间而完成的。举例,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记载着颜真卿痛惜在“安史之乱”中丧身的侄儿季明而所写的侄文稿。整篇气势磅礴,跌宕多姿,那悲怆沉痛之情尽溢笔端,纯出肺腑之言发之为书。那作品里面的一字字,都袒露出书法家内心情感的起伏波动。是真挚感情的流露,是心灵的奏鸣,是哀极的心声,是血和泪的凝聚。极致地撼动了读者的的心灵,达到一种
神高韵远的非常之境界。所以说行书草书的创作更容易能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蕴来融入作者真实的情感。因为其能概括出一切书体的笔法,通过笔的中锋侧锋并用,运笔的疾涩快慢纵横,而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当然对于那些能楷书行草书兼写的书家来说,一般就是具有内向外向双重性格了。在现实,也许有些人会说,说是一幅书法作品,那上面只不过是简单的几个字而已,写时花不了几分种时间,有时价钱却卖得那么高而让人接受不了。但那些人能知道吗?书家成功的背后是付出了无数辛勤的汗水,是经历过多少次失败与痛苦的煎熬,是经历过多少年积累沉淀与千千万万张宣纸的苦练,才换来一张成功的喜悦。要完成一张佳作,更是其之妙不能强求,唯会之于心,应乎于手,无意偶写竟是佳品。用心去写却是废纸无数啊。如果对于一个对于失意的人来说,那么书写书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慰籍作用。
第三,做人;
要知道,你如果能写好字就能学会做人。“书品即人品”书法的深层里面蕴藏着人的思维模式,人生观与价值观。书法和为人,二者是相互不可分割。学习书法离不开法度(不学规矩不成方圆),就如我们做人离不开原则。一个人的品德、内涵、审美、志趣、思想、学养等方面的彰显等等都能在那简单笔墨的线条中反映出来的,是对人生命节奏的一种最直接的表达。唐代著名楷书大家柳公权说过;“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当时因穆宗怠于朝政,柳公权则以书喻政。从其书法的清劲挺拔,似钢铁铸就般折不断压不弯的柳体书风中可以见证出了他那其刚毅不阿,胸怀坦荡的高尚情操和人品素养,以至名垂青史。相反在宋代本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是当朝宰相),这四个书法家是名为并列(誉为四大家)。但后人心中的苏黄米蔡中的蔡,却是蔡襄而不是蔡京(两蔡都是莆田人),就是因为蔡京虽然书法写的比蔡襄好,但他是奸臣而蔡襄是忠臣,所以后来人们就以蔡襄而易之。笔者自己现在写的书法是比较喜欢行草书,但也认真学过楷书欧体与柳体(我就是因为先喜欢上柳公权的人品后来才喜欢他的字)。所以当时一个素不相识的网上同行朋友看了我的字就说我是个性格刚直,为人豪爽真诚,敢做敢为,正义感很强的可交朋友。他说就是根据我写的柳体楷书而推断出来的,我当时还真的挺佩服他呢!学习书法也是一种培养人的耐性与德性。当你全神注入于其中之时,那已经是得到暂时的一种精神超脱,红尘中的一切俗事歪理杂念会齐尽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