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问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在校和已就业的大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
调查时间:2011年5月15日——5月17日。
调查方式:进行会话式访问,共调查在校学生216名,以就业97名,家长48名,老师29名。(注:因调查对象均为隶属本校,此研究结果仅供参考,并不能据此完全准确推断全国的大学生成长、成才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大的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随之重大,大学生在这样优胜劣汰,形式残酷的社会中该如何成长起来,该怎样努力才会成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困扰当代大学生的诸多问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无时无刻都会面对着非常大的压力,从最开始的经济压力:虽然现在的社会已经发展的比较迅速,但是大学生上学交不起学费的事也是屡见不鲜,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所有的日常生活支出必须向父母索取,然而不是任何时候要钱都是那么的顺利,随着自身的独立,经济独立是必然要求,因此到大学生中后期经济压力增大。爸妈挣钱很难,微薄的收入很难抵挡子女上大学的各种费用,学费、书费、饭费、住宿费、衣服费等。自从自己考上大学,自己成为家中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爸妈为保子女上大学,心里已分不清谁是谁的儿子了。比如一名学生,他家去年种的粮食都遭了害,整体收获的产值还不够今年的种子钱,于是这位同学在心里上有了很大的压力,他不忍心难为憔悴的父母,但是也不能拖学费,于是他也只能出去兼职赚钱,一边上学一边兼职是很耽误学习的,而且也赚不了多少钱,所以他的生活压力就相当的巨大。然后就是毕业压力:当前大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有9.6%的学生表示有厌学心态,但大多数人仍能积极应对考级考证、选修第二专业、在校外接受课外辅导和培训等情况在大学生中相当普遍,调查中有88.3%的学生表示会参与这些活动,另有11.7%的学生认为证书并不代表相应的能力,自己将不会投身这类活动在就业心理方面,由于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大学生感觉就业压力较大,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大约有10%—15%的大学生对考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差、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的大学生最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症状,有的大学生还伴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症状。由于大学生压力很大,很多同学要么好高骛远,要么心恢意懒,要么怨声载道。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大学生的三种压力,找出困扰的原因何在,给予大学生努力方向的建议。要毕业就必须专业考试合格,学分修够,英语过四级或六级,毕业论文必须通过答辩。通过这些必须费很大功夫,一些同学毅力不强。学习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任务,尽管这一压力的强度有张有弛,并非永恒不变,但由于持续时间很长,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尤其是很多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创造条件,还要作出进一步努力。他们或是拼搏于考研、考硕博连读的行列,或是参加各种技能的培训班,为的是努力获取各种“证书”。过多的学习头绪、过重的学习任务,都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最后就是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的确是个问题,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40万……这组不断上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就像一张大网笼罩在大学毕业生的心头。高校毕业生潮水般涌入就业市场,数量越来越庞大,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了就业恐慌。诸多研究生本科生均为就业,就业难,实在难。约一半的人认为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是“扩招带来了庞大的就业大军”,也约一半的人认为是“现实与理想有巨大的差距”造成的。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作为吸收大学毕业生就
业的主力军:企业,则较受冷落,很少有把关注的焦点聚焦到企业,征询企业对毕业生的看法或总结企业的聘人之道。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方面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上远远滞后于大学生及企业的对其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顺利就业。大部分单位认为所需要的大学生应有好的道德修养、实践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许多单位普遍欢迎学生干部,认为这些学生受过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和活动能力比较强,能较好地适应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许多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刚参加工作只要态度积极,能吃苦耐劳,对工作踏踏实实、把交给自己的任务认真做好,大多数用人单位一定会欢迎这类人和对这类人重用。
二、社会应帮助大学生解决困扰
调查显示:父母和老师一直认为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不止要靠他们,更要靠社会和诸多专业人士的帮助,这样才有希望帮助他们成为有本事无负担的国家才子和栋梁.
(1)提供良好环境,培养综合素质。21世纪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了适应这种需要,高等院校必须彻底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也就是说,必须把以往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育方式,转变为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的教育,即转变为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综合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教学相长,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创新教育环境。让大学生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中,通过相应的学习活动,增长见识,增强才干,使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2)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适应社会需要。近年来,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下了很大功夫。经过不断的调整、改进,很多学校已经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选修课四种形式。这种变化对于告别旧时代那种过分单一的条块分割的教育模式,对于为当代社会培养出大量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科学的课程设置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的课程设置还存在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3)切实解决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困难。我国大学里出现贫困生,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些学生大多来自贫穷农村或贫困山区,生活水准一般处于当地贫困线以下。由于几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异常艰难,学费成为压在他们身上的沉重负担。为了帮助这些大学生完成学业,许多省市的学校相继采取了奖、贷、助、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等多种措施。然而由于这支贫困大军人数多、难度大,仍然无法从根本上使所有学生摆脱贫困的压抑。从根本上说,贫困生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国情。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决非权宜之计,必然是一项需要高度关注的长期工作。
(4)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不但是人力资源中的重要资源,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永久动力。但是,毕业后寻找工作不仅成为近年来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也成为他们最烦心的巨大压力。就业趋难固然与某些人才需求市场呈现萎缩或近于饱和的客观因素有关,也与大学生择业种类、择业地区过于集中有关——几乎集中于同样的单位、同样的地区,这样的竞争能不激烈吗?
(5)就业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力合作。其中,除了高等教育自身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外,既需要上级正确的政策导向(例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西移”、“下移”、自谋职业等多元化就业途径),也需要建立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就业指导机制,更需要大学生改变以往过于单一的就业模式,到最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去。归根结底,一是就业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大学生也需要进一步适应社会就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