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声乐作品的音乐构建比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声乐作品的音乐构建比较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纳西篝火啊哩哩》、《天蓝蓝》两首声乐作品的音乐构建分析,看当代中国风格的声乐作品发展,风格方面的比较,从比较分析中,认识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在音乐构建中的不同特色,给予当代音乐创作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纳西篝火啊哩哩》;《天蓝蓝》;音乐构建
一、两首歌曲创作背景介绍
《纳西篝火啊哩哩》于上世纪由高峻作词,龙飞作曲,边江配伴奏。
表现了云南丽江边古老的纳西民族篝火晚会上的欢乐情景,具有浓郁西南地区音乐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
《天蓝蓝》由我国著名词曲作家乔羽作词,徐沛东作曲。
是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庆祝建州50周年所作。
此曲刊登在《音乐创作》2011年第二期中,由刘聪配伴奏。
二、两首歌曲的音乐分析
(一)、歌曲《纳西篝火啊哩哩》音乐构建及特征
1、艺术风格特征:此曲是一首具有我国少数民族风格音乐特点的歌曲,乐曲欢快、活泼。
主题旋律以一个音为中心,往上下发展,体现了纳西族特有的音调。
2、结构特征:结构为再现三段曲式。
a部分为17—32小节,为两句式方整性乐段结构,b段为a段的扩展,由四小节间奏引出,为37—68小节,乐曲于37小节首先以一个五度跳进,旋律转为悠扬。
乐曲53小节出现转调、模进,并于69小节开始,伴随着衬词
“啊哩哩”,音乐逐步推向高潮,在81小节中,连续的八分音符a2音并运用滑音,使音乐张力充分体现。
3、主题特征:乐曲主题为17—24小节,活泼轻巧,旋律始终围绕c2音上下发展,调性为f宫调式,节奏大部分采用了前十六与后十六音符,并运用了颤音技巧,歌词开篇就运用衬词“啊哩哩”,增强了地域性的特征。
4、调式调性特征:前奏部分为f徵调式,之后转为f宫调式,b段转入降b宫上,最后回到f宫调式。
5、节奏节拍、力度特征:节奏主要以前十六后十六音符为主。
此曲在力度上变化丰富,句与句之间强调力度的强弱对比。
6、钢琴伴奏部分特点分析:此曲的钢琴伴奏织体较为简单,主要采用和声加旋律伴奏音型。
前奏部分上方声部1~8小节采用了a 段主题旋律,下方声部以连续的柱式和弦进行,并在
7、8小节中,加入了变化音,前奏于第9小节时,主旋律移到了低声部,并且在力度的处理上与前八小节相反,最后落在了徵音f上,为f徵调式的ⅴ级。
a部分17—24小节,伴奏音型为带有跳音的分解和弦音型,和声上为持续的主和弦进行,力度上也是句与句之间做了强弱对比,25—32小节中,伴奏织体的低音为持续的ⅰ—ⅴ进行,上方声部为c2音的保持,中间配以八分音符,使音乐更显轻盈。
展开部分,伴奏主要采用分解和弦音型,于75—80小节采用后附点音符节奏,使音乐带有强烈的动力,并与主旋律不断的模进,
使音乐于81小节推向高潮。
(二)歌曲《天蓝蓝》音乐构建及特征
1、艺术风格特征:此曲为新民歌作品,音乐抒情并宽广、嘹亮。
音乐开篇就以衬词“哎”,伴随瀑布式的旋律形态,体现出了山歌的特点。
整曲具有散板的风格,散而不松,有序。
2、结构特征:结构为单二部,具有分节歌的形式。
第1~3小节为引子,旋律为二分附点音符,并且从d2 音开始,后下行的瀑布型旋律形态,使乐曲具有抒情性的同时显得宽广、嘹亮,开篇即显示出该乐曲山歌的特点。
从第4小节,乐曲正式开始,乐曲有散板的风格,散而不松,有序。
乐曲开篇至13小节犹如整首音乐的呈述,第二部分26—34小节,为乐曲的展开部分,为迂回式旋律形态。
音区始终围绕在d1—e2音区范围内,但是在最后的第33小节中,音区上扬,最后以一个二分音符落在了g2音上,并在后一小节加以延留。
乐曲35—38小节为乐曲的变化再现部分,音区提高,39—44为第一段尾声,45—47为乐曲的第二段尾声,最后主音落在徵音上,为不完满终止。
3、主题特征:乐曲的第4—7小节为整首乐曲的主题。
此主题节奏为一个后十六加上一个二分附点音符,音区从c2音开始向上扬起,由快速迂回到d2音,后一小节又从g2音下行,音区高,使得歌曲风格显得大气。
而第6小节为迂回式的旋律形态,并于第七小节加入衬词“呦罗喂”。
4、调式调性特征:乐曲旋律首先为g徵调式,展开部分转为c
宫调式,第35—38小节为乐曲的变化再现部分,旋律移至c徵调式,最后主音落在徵音上,为不完满终止。
5、节奏节拍特征:在第一部分中乐曲具有散板的风格,大量采用前紧后松的节奏,但散而不松,有序,展开部分大量使用后十六的的节奏音型,曲调欢快。
6、钢琴伴奏部分特点分析:该曲的钢琴伴奏采用了具有管弦乐思维的三层织体,乐曲的引子部分,右手声部以弱起三十二分音符的形式音阶式上行至d3音后下行,具有流动、澎湃的气势,显得恢宏、宽广。
而从第4小节,音乐正式开始,伴奏采用了长琶音,为前紧后松的节奏,与旋律声部形成互补,同时使用了多声部的副旋律作为填充。
21小节伴奏采用了反方向进行,后配以四小节的间奏,调性变化丰富。
在展开部分,伴奏上采用了流动的分解和弦琶音,推动音乐的前进,使乐曲更加流动。
30小节开始,乐曲伴奏织体采用附旋律形式,以八度重复和柱式和弦的形式为主,并在高音区流动,与前半段琶音织体的伴奏形成对比,使音乐的材料更加丰富,同时增强了乐曲的动力性。
尾声部分伴奏配以c宫调式,而旋律为c徵,为复合调性,给人在音响上一种耳目一新的效果,在46小节为连续的六连音进行,音乐不断上扬,为不完满终止。
三、两首歌曲的比较分析
从对这两首歌曲的分析中,《天蓝蓝》在伴奏编配方面更加丰富,旋律更显大气和具有时代感。
而《纳西篝火啊哩哩》更具有地域性的特色,体现了纳西族特有的音调。
两首都属于新民歌体裁。
并运
用了衬词,使音乐更具特色。
两首歌曲的旋律优美,而且都很好体现出了民族特色。
在中国音乐文化中最丰富、最具有中华民族魅力的表现手段就是旋律。
在中国,民族旋律主要以五声为主,其风格优美流畅。
在五声调式中将fa和xi作为偏音来看待的,它们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修饰的。
例如《纳西篝火啊哩哩》中主题旋律以一个音位中心,往上下发展,体现了纳西族特有的音调。
表现了云南丽江古老的纳西族篝火晚会上的欢乐情景,是一首表现我国少数民族——纳西族青年男女在传统篝火晚会上载歌载舞,传递爱情的欢乐场面,具有浓郁西南地区音乐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
四、结语
两首歌曲体现出了时代性、民族性。
一首好的作品,需反映时代主旋律,一首歌曲,只有与时代结合起来,体现大众的心声,才能引起共鸣。
好的歌曲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内在抒情心理的艺术精神中融入了民族化的音乐语言。
无论是90年代的声乐作品还是当今的声乐作品,都很好的展现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绪,也为今后在创作声乐歌曲中带来了很好的启发。
【参考文献】
[1]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下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