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精品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精品PPT课件

(二)民国初期
——以学堂乐歌为主的新音乐启蒙的继续
历史线索。
学堂改为学校。音乐列为中小学和师范 学校必修课。
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主张,对新音 乐和艺术教育活动的促进作用。
乐歌书刊大量印行。新音乐活动蓬勃开 展。出现了许多新式音乐社团。
(三)20年代新音乐的初步发展
历史线索。 1919北京大学创立音乐研究会。 赵元任的歌曲创作。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 刘天华的二胡音乐。 萧友梅、赵元任等人的欧洲乐器音乐创作。 20年代工农兵歌曲创作。 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设立。 王光祈的音乐理论研究。
育。学校音乐教育成为近代中国音乐史的重要 内容,它影响到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
声乐歌曲
一、群众歌曲 二、独唱歌曲 三、合唱歌曲 四、电影、戏剧歌曲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的最早演奏乐器只是琵琶,后来,又被移植为古筝曲。但现在能 听到的,大都是民乐合奏的,乐器如下: 琵琶,古筝,中阮,萧,花盆鼓,二胡,中胡,大提琴,木鱼,碰铃,笙... (根据版本不同,使用乐器会有所变化) 关于民族乐团: 弦乐组: 板胡、高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革胡、民族大提琴、低音提琴。 管乐组: 笛子,笙,唢呐,管子。 弹拨乐组: 扬琴、箜篌、古筝、柳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 打击乐组: 民族定音鼓、花盆鼓、小堂鼓、大锣、小锣,云锣、响板...
时。《律吕正义续编》的印行。 2、太平天国采用基督教音乐从事反清活
动。 3、清廷新式军队的军乐队。 4、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歌词、音乐创作方 式等方面与传统歌曲的不同。
歌词文、白语言形式兼采,旋律写作主 要是“旧曲填词”,主要以外国歌曲音 乐作为乐歌旋律,也有少量自创曲调者。 乐歌内容主要反应的国人救亡图存及资 产阶级革命思想要求。乐歌的对象主要 是学生。

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历程与流派演变

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历程与流派演变

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历程与流派演变近现代音乐是指自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音乐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迅猛的变革和不断的发展。

本文将从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主要流派的演变以及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与流派演变。

一、起源与发展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这也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碰撞与融合,成为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基础。

在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谭盾、冼星海、聂耳等。

他们通过学习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将其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创作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流派的演变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个音乐流派。

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的流派及其演变:1. 中国交响乐: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中国交响乐作品多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但随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格。

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就是中国交响乐中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之一。

2. 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近现代音乐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各个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呈现出多样丰富的民族风情。

著名的民族音乐家郭兰英就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3. 中国摇滚乐:中国摇滚乐的发展起步较晚,大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中国摇滚乐歌曲多讲述了年轻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

代表性乐队如罗大佑的“飞云乐团”和唐朝乐队,他们的音乐作品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三、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不仅仅是音乐的变革,更是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的影响:1. 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使得中国音乐家与西方音乐家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起来。

通过与西方音乐家的合作,中国音乐家学习了西方音乐的先进技术与理论,拓宽了音乐的发展视野。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传统音乐:一般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它是一种活着的过去,经过历史不断累积,不断丰富并沿袭至今。

山东大鼓:是北方各种大鼓中较早进度城市,较早成熟成型的曲种之一。

何老凤、郭大妮、黄大妮、王小玉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武生,杨小楼。

学堂乐歌:是什么:指的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

意义: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品种,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的内因,还有着鲜明的外力作用。

它“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对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行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堂乐歌基本内容: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墙欺凌的爱国精神。

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代表性作品有沈心工作词的《革命军》等,此类歌曲大多产生于辛亥革命后。

3配合向中小学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的各种所谓的军歌。

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

代表作秋瑾作词的《免女权》等。

5鼓吹新文化,倡导出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

6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

7鼓吹忠君,尊孔等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题材,如陈颂平的《尊孔》。

学堂乐歌基本形式:根据日本新式学校唱歌的经验和中国当时的国情,我国"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也是以在学校内集体歌咏、并通过学唱这些歌曲学会西方的记谱法(五线谱、简谱)和基本乐理的知识。

但是,对于这些歌曲的编写,当时一般都采取以外国(日本、欧美)现成歌调配以我国自编的歌词给以填配而成的,而以我国传统音乐的音调来进行填配的歌曲相当少、以我国音乐家自创曲调来编写的更少。

此外,当时这些歌曲大多采取"单音歌唱"(即齐唱曲调)的方式,而极少以多声合唱的方式。

此外,除了李叔同外,一般对伴奏均无特定要求。

沈心工:沈心工1870年2月14日生于上海,名庆鸿,字叔逵。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PPT课件
源自30-40年代抗日歌咏活动
历史线索。 “九一八”事变后,影响中国最大的历史
事件就是抗日,在音乐方面,是围绕抗 日宣传的歌咏活动。 影响深远。 多种风格、形式的杰作迭出。
二、不同政权区域的音乐文化
这是民国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又一特点。 国统区的音乐文化。 共产党政权领导的区域音乐文化。
独唱歌曲
独唱歌曲是代表近代歌曲创作艺术水平 的主要部类
代表人物:萧友梅、赵元任、黄自
萧友梅
萧友梅简介:
(1884—1940)1901年去日本学习教育及钢琴,并加入“同盟
会”。1912年赴德学习音乐,并以《中国古代乐器孝》一文获得
博士学位。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和杰出的音乐教育家
。《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是他的代表
作品特点:
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代表作品:
《叫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也是微云》
黄自
黄自简介: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
人,字今吾。黄自是我国著名的近现代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在中国音乐发 展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专业音乐教 育及音乐创作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他母 亲在黄自幼年时的经常教他唱山歌、背唐诗宋 词。 代表作品: 《旗正飘飘》、《抗敌歌》
三、社会音乐结构的变化
新音乐勃兴,传统音乐地位下降。 从历史看,这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又一次
转折。 这一转折的原因?
传统音乐
近代传统音乐职业化。大量发源于农村的传统 音乐流入城市,并且在城市立足、发展;各种 民间职业、半职业团体的增多、扩大、表演艺 术水平的提高;已有传统音乐的成熟和传统音 乐的新发展;适应传统艺术的市镇接受者—— 市民的需要改革艺术。传统音乐朝着艺术化, 特别是娱乐性、趣味性、通俗性等方面发展; 吸收新文化成分;传统音乐在职业化的过程中 ,为了经济利益与适应市民之需,也受到不少 坏的影响。如广东音乐的一度爵士化。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第一章: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分期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发展脉络。

2. 掌握近现代音乐史的分期及其特点。

3. 认识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人物和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社会、政治、文化环境。

2. 近现代音乐史的分期:早期、中期、晚期。

3. 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人物:萧友梅、赵元任、黄自等。

4. 近现代音乐史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粱祝》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分期、重要人物和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近现代音乐史的代表作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近现代音乐史背景、分期、重要人物和作品的了解。

第二章:近现代音乐创作的探索与实践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现代音乐创作的探索与实践。

2. 掌握近现代音乐创作的主要风格与特点。

3. 认识近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人物和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近现代音乐创作的探索:作曲技法、音乐形式、音乐语言。

2. 近现代音乐实践:音乐会、音乐教育、音乐出版。

3. 近现代音乐重要人物:聂耳、洗星海、陈田鹤等。

4. 近现代音乐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黄河钢琴协奏曲》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近现代音乐创作的探索与实践、重要人物和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近现代音乐代表作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近现代音乐创作探索与实践、重要人物和作品的了解。

第三章: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2. 掌握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3. 认识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二、教学内容:1. 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事件:音乐节、音乐比赛、音乐研讨会等。

2. 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等。

3. 近现代音乐生活的社会影响: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经济、音乐与文化交流。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各阶层要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改革的呼声直接推动着我国新型学校音乐教育的逐步建立和发展。

1.富国强兵2.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权.2.定义: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3.目的推广新学,传播新知、教育国民、改革社会《中国音乐改良说》4.内容 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新生等。

代表性的作品有:夏颂莱作词的《何日醒》、石更词辛汉编曲的《中国男儿》3).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如秋瑾的《勉女权》等)4).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如沈心工、李叔同词曲的《春游》等)5).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出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文明婚》5.艺术形式:倚曲填词(一曲多词、一词多曲)6.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代表人物:沈心工(白话词)出版的歌集有:《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1936年,将自己毕生所编写的学堂乐歌进行了精选、修订,出版了一本个人专辑《心工唱歌集》编创作品:《体操-兵操》、《竹马》《春游》创作作品:以杨度的词所谱写的歌曲《黄河》创作特点历史意义:作品体现出年轻人的性格特色,基本上做到了从选材及用语言切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以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提高,程度也逐渐提高。

比当时其他出版的唱歌集大大提高了作为学校唱歌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曾志忞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并由中国人组织指挥的乐队。

音乐活动:1.致力于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音乐活动,包括“亚雅音乐会”“上海贫儿院音乐部”2.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3.致力于音乐方面的著述,《乐典教科书》,这是当时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比较完备的、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

1905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有关发展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论文《音乐教育论》。

中国近现代音乐

中国近现代音乐

总结
音乐的现代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音乐也逐 步走向现代化。许多音乐家开始 借鉴西方现代音乐的技术和形式 ,将其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 创作出了许多具有现代感的作品 。例如,《黄河协奏曲》、《山 林之歌》等作品,都在传统音乐 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 ,展现了中国音乐的现代风貌
总结
音乐的教育与普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 中国音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受到了许多外来音乐的影响,形成了 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
音乐的民族性
在当代中国,音乐的民族性得到 了进一步的强调。音乐家们更加 注重挖掘和表现中国音乐的独特 魅力,创作出了许多具有鲜明民 族特色的作品。例如,《梁祝》 、《二泉映月》等作品,都展现 了中国音乐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 力
PART 1
传统音乐的转型
传统音乐的转型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传统 音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中国传 统音乐逐渐与世界接轨,开始
向现代化转型
一些音乐家开始借鉴西方音乐 的形式和技巧,将传统音乐与 西方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许
多具有现代感的作品
PART 2
音乐教育的兴起
01
在20世纪初,随 着新文化运动和 五四运动的兴起 ,音乐教育逐渐 受到重视
PART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 近现代音乐呈现出多元 化的发展趋势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 不同风格的的音乐相互 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 的音乐景观
同时,随着国际交流的 增加,中国近现代音乐 也受到了世界各地音乐 的深刻影响,展现出多 元化的特点
PART 6
总结
210524/4/8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第一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特点1.1 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1.2 近现代音乐史的特点1.3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人物和作品第二章:近现代音乐形式的起源与发展2.1 近现代音乐形式的起源2.2 音乐形式的发展与演变2.3 代表性音乐形式举例第三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事件与运动3.1 学堂乐歌运动的兴起与发展3.2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3.3 音乐团体与音乐节的兴起第四章: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的贡献与影响4.1 近现代音乐家的生平与创作4.2 音乐家的贡献与影响4.3 代表性音乐家的作品分析第五章: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5.1 近现代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5.2 代表性作品的欣赏与分析5.3 音乐作品的传承与创新第六章:近现代音乐与社会文化的互动6.1 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6.2 近现代音乐作品的与社会文化的关联6.3 社会文化变迁对音乐发展的影响第七章:地域性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发展7.1 地域性音乐风格的形成7.2 各地域音乐风格的特色7.3 地域性音乐风格的交融与影响第八章: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8.1 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的发展历程8.2 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的作用与意义8.3 知名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介绍第九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9.1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事件与人物9.2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与内容9.3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影响与意义第十章:中国近现代音乐未来的展望10.1 近现代音乐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0.2 近现代音乐发展的趋势与方向10.3 近现代音乐未来的发展策略与展望这是剩下的五个章节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的地方,请随时告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特点2. 近现代音乐形式的起源与发展3.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事件与运动4. 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的贡献与影响5. 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6. 近现代音乐与社会文化的互动7. 地域性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发展8.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9.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0. 中国近现代音乐未来的展望详细补充和说明:1. 在讲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特点时,需要重点关注近现代音乐史的社会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民族器乐(二)
民族器乐活动历来在民间是有市场的,群众 基础很好。其活动主要集中在宗教活动、民 间民俗活动中。也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原 因,民国时期政府并不重视这样的音乐及其 活动,这些音乐家地位及其低下,自生自灭, 无人问及。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丝竹音乐。这个乐种在江 南发展势头最好。
代表人物:华彦钧
30-40年代抗日歌咏活动
历史线索。 “九一八”事变后,影响中国最大的历
史事件就是抗日,在音乐方面,是围绕 抗日宣传的歌咏活动。 影响深远。 多种风格、形式的杰作迭出。
二、不同政权区域的音乐文化
这是民国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又一特点。 国统区的音乐文化。 共产党政权领导的区域音乐文化。
作品特点:
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代表作品:
《叫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也是微云》
黄自
黄自简介: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
人,字今吾。黄自是我国著名的近现代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在中国音乐发展 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专业音乐教育 及音乐创作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他母亲 在黄自幼年时的经常教他唱山歌、背唐诗宋词。 代表作品: 《旗正飘飘》、《抗敌歌》
1.创作特征与艺术成就
(1)模仿古琴泛音技巧 (2)模拟自然声响 (3)运用小提琴功法 2.对民族器乐的改进和发展 (1)对二胡教学争取地位 (2)改变教学体系 (3)编写《南胡练习曲》47首 (4)对二胡的改制,如弓法、音质等。 (5)改进记谱法。
音乐教育家,四川(今重庆)铜梁人。幼时受其兄影 响爱好音乐。1926年入成都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钢 琴、小提琴和作曲并学唱昆曲。1929年转入上海私立 中华艺术大学。先后在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师范 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音乐 学院任教。 作品特点: 抒情易唱、旋律优美 代表作品: 《飘零的落花》、《中华儿女》、《长城谣》等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名词解释沈心工: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

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作品有《学校唱歌集》等。

1947年病逝于上海。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中国音乐社团。

前身为北京大学音乐团。

不久改名北京大学音乐会,1919年1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由校长蔡元培任会长。

创刊《音乐杂志》。

1922年12月,在音乐研究会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该会遂告结束。

它既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演唱、演奏人才和音乐教师,又活跃了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起到了开创社会新风和推行社会音乐教育的良好作用。

王光祈:20世纪20年代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

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

他研究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

他是最早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

著有《欧洲音乐进化论》《论中国古典歌剧》等。

左翼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

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自觉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音乐队伍,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院派:是“国立音专”的代称。

其本义概念应指以我国最高音乐学府为核心的音乐流派。

其基本特征是:一、理论作曲或音乐表演均经由正规、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二、名教授云集;三、优异成果(音乐创作或理论研究)叠出;四、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美学理念(如重视音乐的艺术性和强调作品的艺术质量);五、影响乃至领导音乐时代潮流。

因此,学院派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

救亡派:其产生标志着“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高潮时期的来临。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内容摘要
同时,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和作品涌现出来,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书还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各种音乐流派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例如,中国民族乐派、新潮音乐、 摇滚乐等。这些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和融合,也体现了中国音 乐家们在创新和探索中的不断追求。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是一部内容丰富、史料翔实的著作。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 展历程,展示了中国音乐在历史变革中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这本书对于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历 史和现状,以及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分析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从古至今的音乐发展历程,包括古代音乐文化的特 点、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等。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学习,读者可以 对中国古代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目录分析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介绍了中国从近代到现代的音乐发展 历程。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代表人物和作品,以及音乐与 社会文化的关系等。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学习,读者可以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 有全面的了解。
精彩摘录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音乐家开始尝试将西方音乐元素融入到中国传统音乐 中,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又有 西方音乐的现代感。”
精彩摘录
“在抗日战争时期,音乐成为了抗日宣传的重要武器。许多抗日歌曲成为了 经典之作,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
精彩摘录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精彩摘录
这些摘录只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一部分精彩内容,这本书还有很多 值得一读的内容。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历程和 成就,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融合和发展。

有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的概况

有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的概况

有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的概况一、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简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是一门研究民族音乐和近代西方音乐在中国发展历史及其交互关系的专业学科。

近现代音乐史建设,可以从传统民族音乐、近代西方音乐、近现代音乐入门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剖和研究。

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的步骤1、出发点探讨:首先,需要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音乐发展背景,对传统民族音乐和近代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中国的演化规律进行分析。

2、起源分析:其次,要全面分析中国近代音乐发展起源,梳理出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历程,深入探讨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地域,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和近代西方音乐的分布。

3、思想比较:接着,要差异比较中国传统音乐和近代西方音乐的思想理念,以及两种音乐的各自变化以及其之间融合趋势。

4、音乐融合:最后,深入分析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的融合概念,注意用实证证据加以支持,以及音乐类型融合后的音乐结构变化、乐句和乐曲进行探讨。

三、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是当前音乐发展领域的一门必修课,跨越传统与现代,梳理民族文化音乐与西方音乐之间关系,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历史,以及近代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文化交流。

1、梳理近代音乐发展历程:通过中国近代音乐史学的建设,研究者们可以系统地整理中国近代至今的音乐发展历程。

2、认识中国音乐的文化内涵:通过比较学的方法,提取出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地展示中国音乐的独特性,增强中国民族音乐的文化魅力。

3、挖掘中国文化底蕴:帮助研究者们从更宏观的角度,探索近代中国音乐史的根源,就可以更好地挖掘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提升文化自信心。

4、考虑之中国音乐的融合实践:从历史的视角,做出系统分析,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交融,全面了解中国音乐融合试验与实践实践,继而可以做出正确、完善的音乐发展决策。

四、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1、注重学科传承:要加强音乐史传承和沉淀,引导学生熟悉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历程,形成足以支撑现代音乐研究的学术基础。

中国近现代音乐艺术发展轴线

中国近现代音乐艺术发展轴线

中国近现代音乐艺术发展轴线引言中国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风格。

本文将着重探讨近现代时期(1840年以后)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轴线,分析其变迁、影响及主要成就。

近现代音乐艺术的起源与变迁近现代交替之际的音乐艺术(1840-191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音乐艺术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

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融逐渐增多,出现了许多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的作品。

例如,早期的基督教传教士就将西方的乐器和音乐理论带入中国,与传统的中国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民国时期音乐艺术的繁荣(1912-1949)民国时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音乐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西方音乐的教育体系被引入中国,许多音乐学校和音乐学院相继成立,为中国音乐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同时,这一时期的音乐艺术家也开始探索将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道路,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社会主义时期音乐艺术的发展(1949-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音乐艺术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

政府大力支持音乐创作和演出,音乐学校和音乐学院也得到了扩建和充实。

在这一时期,中国音乐艺术家们创作出了大量的社会主义音乐作品,如《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这些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影响与成就中西方音乐的交融近现代时期,中西方音乐的交融对中国音乐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音乐的传入为中国音乐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使得中国音乐艺术更加多元化。

同时,中国音乐也影响了西方音乐的发展,如作曲家约翰·凯奇就曾在作品中使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近现代时期,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为中国音乐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推动了中国音乐艺术的繁荣。

如今,中国的音乐教育已经形成了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全面体系,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现代音乐史

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两大部分:从20世纪初到19491840年-1919年为近代部分从1949年到20世纪末1919年-1949年为现代部分补充:1949年到至今为当代对近代传统音乐有较大贡献的民间艺人华彦钧又名阿炳擅长演奏二胡、琵琶临终前留下六首乐曲: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杨元亨演奏管子、唢呐放驴、拿天鹅、小二番近代京剧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编演:时装新戏、古装新戏天女散花、传统剧目;创立了融青衣、花旦、刀马旦为一体的新行当“花衫”创造了雍容华贵的新腔和凝重流畅的演唱风格,形成“梅派”; 在传统乐队的基础上加进了二胡、月琴;周信芳老声麟派程砚秋旦角中国戏曲音乐院荒山泪窦娥冤、青霜剑广东广东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就已在广州地区流行,20世纪20年代小型器乐合奏曲,流传到外地而得名“广州音乐”以高胡为主奏乐器,以秦琴和杨琴的组合形式;严老烈旱天雷、何柳堂饿马摇铃赛龙夺锦吕文成在1926年改革的高胡逐渐成为广东音乐的演奏风格、旋律平湖秋月渔舟唱晚步步高新音乐一般来说“新音乐”是特指自清末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不同于此前的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年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曾志忞2.五四运动后萧友梅针对“旧乐”借鉴西方音乐而创作的音乐年代黄自的民族文化的新音乐,指要学习西方民族乐派的做法建立中国的民族乐派年代左翼革命音乐指无产阶级音乐新音乐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近代部分可分三个历史时期1.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2.20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3.30、40年代以“国立音专”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为中心的全面提高阶段;以及40年代处于“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现代部分分为两个阶段1.建国30年是音乐事业全面建设时期2.新时期20年主要指80年代以来的音乐事业发展学堂乐歌的产生、内容、创作手法、意义、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梁启超的百日维新1898年之后当时这种新式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为“学堂乐歌”产生1.实现“富国强兵”以抵御外辱、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2.反映妇女解放思想、反对封建迷信3.对少年儿童进行一般的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创作方法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曲调大部分来源于日本及欧美的流行歌曲,用我国民间曲调填词的乐歌为数不多,用作曲者自作曲调的乐歌则更少;1.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在思想启蒙方面给予当时青少年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为中国音乐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学堂乐歌的集体歌唱形式2.然而,学堂乐歌的发展却使得西方音乐及各种艺术形式得到了初步的介绍和传授,尤其是有关西方音乐的记谱法和基本乐理的介绍3.建立起一种新的中国音乐文化,为中国造就了一批传播现代音乐文化的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音乐家意义总结:对于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学校唱歌集沈心工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革命军、黄河他的作品都是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来创作,词义浅而不俗,意味深长;词曲结构的较好,容易上口;国学唱歌集李叔同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学习绘画、旁攻音乐1960年独自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仅出一期里面有一篇最早介绍贝多芬的文章1918年出家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他的乐歌作品大部分都是咏物写景的抒情歌曲,所填歌词文辞优美,富有意境和韵味,词曲结合流畅自然;作品送别西湖忆儿时早秋春游三部合唱隋提柳我的国春娇赛跑曾志忞音乐活动家家庭富裕自幼学习绘画、音乐主攻法律后学音乐留学日本1.展开普及音乐社会活动2.编写学堂歌集、教育唱歌集1908年在上海贫二院组织管弦乐队最早学校儿童管弦乐队3.致力于音乐方面的着作乐理大意乐典教科书在日本创办春柳社1906年第一个话剧团体。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名词解释沈心工: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

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作品有《学校唱歌集》等。

1947年病逝于上海。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中国音乐社团。

前身为北京大学音乐团。

不久改名北京大学音乐会,1919年1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由校长蔡元培任会长。

创刊《音乐杂志》。

1922年12月,在音乐研究会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该会遂告结束。

它既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演唱、演奏人才和音乐教师,又活跃了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起到了开创社会新风和推行社会音乐教育的良好作用。

王光祈:20世纪20年代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

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

他研究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

他是最早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

著有《欧洲音乐进化论》《论中国古典歌剧》等。

左翼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

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自觉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音乐队伍,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院派:是“国立音专”的代称。

其本义概念应指以我国最高音乐学府为核心的音乐流派。

其基本特征是:一、理论作曲或音乐表演均经由正规、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二、名教授云集;三、优异成果(音乐创作或理论研究)叠出;四、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美学理念(如重视音乐的艺术性和强调作品的艺术质量);五、影响乃至领导音乐时代潮流。

因此,学院派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

救亡派:其产生标志着“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高潮时期的来临。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音乐与民族认同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近现代音乐在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传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音乐与民族认同的关系体现在音乐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上 中国近现代音乐在社会文化变迁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色
音乐与时代变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音乐传入中国,开始与本土音乐融合 20世纪30年代:中国音乐开始走向世界,如《黄河大合唱》等作品 20世纪50年代:中国音乐受到苏联音乐的影响,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作品 20世纪80年代:中国音乐开始多元化发展,如摇滚、流行等音乐形式开始流行
未来展望与趋势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 跨界融合: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如舞蹈、戏剧、电影等跨界融合,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数字化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未来音乐发展的趋势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音乐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文化
谭盾:黄河》
音乐贡献与影响
聂耳:创作 了《义勇军 进行曲》等 经典歌曲, 被誉为“人 民音乐家”
冼星海:创 作了《黄河 大合唱》等 经典歌曲, 被誉为“人 民音乐家”
贺绿汀:创 作了《牧童 短笛》等经 典歌曲,被 誉为“人民 音乐家”
谭盾:创作 了《卧虎藏 龙》等经典 电影配乐, 被誉为“电 影音乐大师”
音乐创作特点
融合中西音乐元素,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 注重民族音乐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创新音乐形式,推动音乐发展 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精神
代表作品赏析
聂耳:《义勇 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黄 河大合唱》,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代表作品
如《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陈钢、 何占豪作曲),将传统越剧旋律与现 代交响乐融合,成为中西方音乐结合 的经典之作。
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方式
通过收集、整理和改编民间音乐, 以及培养民族音乐人才,使民族 音乐得以传承。
创新表现
在保留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融 入现代音乐元素,如电子音乐、爵 士乐等,创造出具有时代感的民族 音乐。
代表作品
如《茉莉花》(二胡协奏曲,陈钢 作曲),将传统曲调与现代音乐元 素相结合,深受听众喜爱。
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反映时代背景
近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 会变革都在音乐作品中得到体现, 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歌曲、改
革开放时期的流行歌曲等。
传播价值观念
音乐作品可以传达特定的价值观 念,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
《二泉映月》
由陈钢和何占豪创作,是中 国最著名的交响乐作品之一, 表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由李焕之创作,是《春节组 曲》的第一乐章,表现了中 国人民欢度春节的喜庆气氛。
由华彦钧创作,是中国最著 名的二胡独奏曲之一,表现 了一位盲人艺人的心酸人生 和悲惨命运。
音乐作品的风格与技巧
民族风格
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在创作中大量运用民族音乐元素,如民歌、戏 曲等,使得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 中国音乐也走向世界舞台,成为
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04
音乐家与作品
近现代著名音乐家
贺绿汀
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家,代表 作有《游击队之歌》、《垦春泥》等。
聂耳
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家,代表作 有《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等。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这个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①传统音乐随社会变化而有相应调整,以求自身保存,主导地位下降。

②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新文化的出现,产生了新音乐,不断发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③社会政治变化,对音乐影响深刻,有过各种政权下不同政治色彩的音乐文化同时共存,呈现了复杂、多元的特点。

清末以来随西方音乐传入逐步建立的不同此前传统音乐的近代新音乐,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由1898年康梁上书开办新式学堂,至1919年“五四”前。

新音乐文化获得坚实基础,出现一批普通音乐的教育家。

②“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二十年代末。

发展迅速,新型音乐教育机构建立,为专业音乐发展奠定基础,出现一批专业音乐家。

③三十年代,国立音专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演出,全国性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贯穿这个时期。

大多是声乐作品,器乐较少。

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出现《黄河大合唱》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④四十年代,中国处于沦陷区、国统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三种政权并存局面,音乐文化发展呈现不同色彩。

仍以声乐作品为主,器乐创作明显提高。

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创作里程碑式作品。

传统音乐的发展戏曲京剧等较大剧种已经定型。

一些优秀京剧艺术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原来艺术形式大胆改革,扩大了京剧的表现力。

梅兰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和革新的古装新戏《洛神》、《天女散花》;对传统剧目《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进行新的加工创造;编演爱国戏《抗金兵》。

对旦角艺术进行改革,创立融青衣、花旦、刀马旦为一体的“花衫”,雍容华贵、凝重流畅的唱腔,形成独特风格的“梅派”。

另外,伴奏加进二胡、月琴,一些新戏中采用新的配乐手法。

三十年代赴美、苏,赢得国际声誉。

周信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新编历史剧,编演《四进士》等。

发扬“海派”改革创新精神,强调唱腔与语言的结合,,形成质朴刚健、铿锵顿挫、富于激情的“麒派”程砚秋,编演《荒山泪》、《窦娥冤》等,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广泛学习其它剧种和西方音乐,创造委婉幽咽而又刚劲的“程派”。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第一讲授课内容:下编中国近、现、当代音乐史(1840——1990)第一章中国近代音乐(公元1840年——公元1919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第三节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叔同教学目的:了解西洋音乐传入我国的基本情况,掌握我国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以及学堂乐歌对“新音乐”的产生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重点、难点: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作品欣赏教学过程:第一节概述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

社会形态也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世纪前后,欧美和日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传入中国,西洋近代音乐也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

我国的许多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真理,纷纷出国留学,一部分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把欧美、日的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调填上新词在“新式学堂”中教唱,“学堂乐歌”在我国各地兴起。

“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中的新事物,它促使了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反映近代社会现实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供了西洋音乐的技术、体裁和形式,对于“新音乐”的发展具有启蒙意义。

第二节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1西洋音乐的传入背景“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门户被强行打开,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进程,基督教的传入已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

不仅如此,欧洲侨民也纷纷移居我国,各地教会学校不断兴办,从客观上起到了强制性地传播西洋音乐作用。

内容在宗教的传播中,吟唱赞美诗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

因此教会的赞美诗和欧洲资产阶级在社交活动中和音乐小品包括一些初级钢琴的作品随之传入我国。

在乐谱方面,主要有不同时期来华传教的传教士们编印出版的各种宗教“圣诗谱”。

欧洲乐器和器乐作品的大量传入是在20世纪前后,在此基础上我国出现了用西洋乐器组成的管弦乐队。

如管弦乐队、军乐队。

本世纪初,簧风琴开始在我国的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出现了专供中国人学习使用的风琴教科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冼星海创作道路的发展对他创作题材、体裁、风格、和成就的关系冼星海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中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200多首群众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剧、2部交响乐,4部交响组曲、1部交响诗、1部大型管弦乐曲,以及许多室内性的器乐独奏、重奏和声乐独唱曲。

这些众多作品与他一生的创作道路的演变有着生动的联系。

一般讲,在他创作生涯的初期(即留学法国的时期),以创作室内性的器乐、声乐创作为主(如他的女高音、单簧管、与钢琴三重奏《风》等)。

而在他1935年回国以后的创作成熟时期(即上海、武汉、延安时期),他写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其中包括为电影、话剧所写的配乐和插曲(如独唱曲《夜半歌声》、合唱曲《拉犁歌》、《茫茫的西伯利亚》等),为抗日歌咏活动开展所写的各种形式的群众歌曲(如著名的《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游击军》、《在太行山上》等),以及为进一步推进抗日民主根据地音乐活动而写的几部大型声乐套曲(如《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和其他大型声乐作品,如歌剧、歌舞活报等。

而在他的创作后期(即他居留在苏联的时期)他写下了一生中所有了各种类型的交响音乐(如他第一、第二交响曲,及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等)和以古诗词和现代诗词所创作的艺术歌曲。

所有上述作品,特别以他1936至1940年所写的声乐作品,其社会影响最大,历史影响也最长,是我国近代音乐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他以自己辛勤的劳动,通过各种音乐体裁,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处于三、四十年代的我国人民群众的复杂的斗争生活和丰富的内心感受,并且创造了无数生动的艺术形象。

冼星海的创作风格和成就主要表现如下几点:一,他始终不渝地坚持了以聂耳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战斗传统,并且以自己的天才和毕生的努力进一步发展了这个传统。

他的创作绝大部分都取材于现实生活,选取与当时政治斗争密切联系的、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题材。

无论是交响音乐、大合唱、歌剧、群众歌曲、抒情独唱曲、以及儿童歌曲等等,都鲜明地贯穿着爱国、救亡、抗日、反帝、反封建等革命斗争的主题。

这些主题正是我国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生活和政治斗争中最迫切的问题,也是一切革命者所最关心的问题。

二,冼星海和聂耳一样,对音乐创作的革命倾向性以及对以音乐创作为政治服务的认识,不是很肤浅地认为仅仅是一个题材问题,更不是单纯喊喊"政治口号"的问题,他要求自己坚定地站在革命的立场上,正确地认识现实,深刻地反映现实,以强烈的革命热情去反映人民的斗争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他的许多创作不仅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坚决走向反帝斗争最前线的生动形象,反映了人民群众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而且还以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向人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预示了斗争必然取得最后胜利的前途。

三,和聂耳一样,他也十分重视塑造工人、农民和一切被压迫的革命群众的形象。

工农大众和革命群众始终是他创作的中心、是他创作的基本对象。

他成功地通过自己的创作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革命群众已经从斗争中掐脱了枷锁,拿起了武器,并且在反帝斗争的道上昂首阔步地前进着!四,和聂耳一样,他很注意与群众密切地结合、使自己的音乐真正达到深刻性与易解性的统一。

因此,他特别重视形象的鲜明、生动,音乐语言的通俗、易懂以及构思的清晰、严整。

同时,也反映在他对群众歌曲、大合唱体裁的重视,对声乐创作形象性的重视以及对器乐创作标题性的重视。

五,和聂耳一样,他并不把对民族风格的追求单纯看作为一种创作技巧的"标新立异",或仅仅作为一种特殊色彩的"探求"来对待;而是把创作中的民族风格问题作为自己如何与群众相结合的问题来对待,作为真实地反映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创作原则来认识的。

因此,他不仅重视创作中吸取我国民间音乐在形式、结构、音调、调式等方面的特点;同时他又努力地去体会蕴藏在民间音乐中的民族精神和气质,并且用它们来表现新的时代、新的生活和新的思想内容简述贺绿汀30年代音乐创作的特色、成就、和影响作为一位作曲家,贺绿汀在国立音专学习期间首先引人注目的是他为了响应著名俄罗斯音乐家关于"创作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的征集,他先后创作了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闹新年》等)。

这些钢琴曲确实以其清秀、朴实、优美、动听的音乐语言深深打动了音乐界的同行和广大音乐听众,并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也为他后来的器乐创作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当时,他也像其他音专同学那样创作了一些古诗词的艺术歌曲和儿童歌曲等,但这些创作都没有他从救亡歌咏运动及抗战初期("相持阶段"以前)这一阶段所写的电影音乐和抗战歌曲影响突出。

从他的电影音乐创作(包括为话剧所写的音乐)中可以看到聂耳、任光创作的同类音乐作品对他的影响,即很注意通过抒情、委婉的旋律对剧中人物的内心作深入的刻画,如电影歌曲《秋水伊人》(又名《思母》)及为话剧《复活》所写的插曲《怨别离》等。

他也很注意这些歌曲风格的民族化和大众化的探讨,如电影歌曲《春天里》、《天涯歌女》、《四季歌》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转向以群众歌曲为主的方向。

在他所写的抗日歌曲中有一部分仍保持着民族化、大众化的传统,如《上战场》、《保家乡》等都以其十分通俗、亲切的风格而受到群众广泛的欢迎。

还有一些作品是他力求以严谨的结构,质朴流畅的音乐语言和冼炼的手法所写的进行曲性质的合唱曲,如他在八路军总部所创作的著名的混声合唱曲《游击队歌》、和他在武汉时期所创作的混声合唱《胜利进行曲》(之二)等,都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抗战初期那种浩气冲天的英雄气概和对斗争必将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

为了抗日歌曲的艺术性和多样性发展,贺绿汀后来还创作了格调清新、乡土气息浓郁的无伴奏混声合唱《垦春泥》和具有强烈悲愤的激情、接近于歌剧咏叙调那样的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获得音乐界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赏比较聂耳与黄自的音乐创作特色、成就、和影响聂耳与黄自音乐创作的特色、成就。

和影响的共同点表现如下:一,他们同处在中国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复杂的本世纪30年代,他俩都以声乐创作作为自己一生音乐创作的主要方面来对待;二,在作品的题材内容上他俩都以面向现实生活为主,而且都比较关注结合"九一八事变"后全民自发掀起的救亡抗日爱国运动;三,他俩对待音乐创作都比较重视旋律在整个音乐形象塑造中的突出地位,都比较注重曲调的优美动听和音乐语言的通俗易解;四,他俩在各自的音乐创作中都比较重视对音乐民族风格的追求及对音乐时代精神的反映,因而都拥有各自的崇拜者和追随者,而且他俩的创作后来都被各自所属的艺术圈子中看作是我国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旗帜;聂耳与黄自的音乐创作特色、成就、和影响的不同点表现如下:一,在聂耳音乐创作的题材内容突出地倾向于反映中国各被压迫阶层的现实生活和表达他们力求摆脱剥削阶级压迫、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向往自由平等美好生活的愿望;在黄自音乐创作的题材内容上比较明显地反映当时我国知识阶层的爱国主义感情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生活理想;二,在聂耳的声乐创作中有意识配合当时"左翼"电影、戏剧演出的需要,写了许多密切结合剧情发展的抒情性独唱曲、或战斗性齐唱曲;而黄自的声乐创作更多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需要,写了许多艺术性较强的、以音乐会演出和音乐课教学的独唱曲和各种类型的、富于相当富于合唱效果的合唱曲;三,在聂耳的声乐创作中以创作工人题材的歌曲为中国近代音乐历史开创了最先的、也是最成功的先例;在黄自的声乐创作中以创作古诗词的艺术歌曲和以古代历史传说为题材的大型清唱剧,为中国近代音乐历史开创了最突出、最成功的先例;四,由于他俩各自艺术经历的不同和创作环境、演唱环境的不同,对聂耳歌曲的流传几乎都采取以单旋律记谱和演唱的形式;对黄自歌曲的流传都是以多声、带钢琴伴奏的方式进行记谱和演唱的;五,聂耳除了创作各种类型的声乐创作外,曾经对民乐合奏曲创作表示出自己的兴趣、并作出了一定的成绩;黄自除了创作各种类型的声乐创作外,曾经对西洋器乐合奏表现出兴趣和一定的成就。

六,聂耳创作的音乐风格以富于战斗的激情和鲜明的时代性为其主要特征,以语言的通俗易解和富于鲜明的群众性为其主要特征;黄自创作的音乐风格以富于内在的抒情和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为其主要特征,以音乐语言的优雅动听和富于艺术的精致简炼为其特征。

刘天华的国乐改进思想和他据此出发所作的艺术实践。

刘天华是在"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投身于音乐事业的,因此,有关"五四" 所积极倡导的"民主" 与"科学" 的新思潮,以及胡适、刘大白等人提出的•"平民文学" 和蔡元培提出的"美育" 等新观点,都曾对他有过较深的影响。

刘天华一生的艺术理想和实践,可以归结为一点,即他对"五四"爱国精神和"民主"与"科学"口号的集中反映:"国乐改进" 的艺术观。

这一艺术思想中的爱国精神,具体体现为:他在艺术上坚定主张地立足民族、发扬和开创国乐的新传统,以及在他创作中所抒发的、对处于军阀统治条件下的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仍抱着光明理想的追求;如他认为:"我既然是中国人,•又是以研究音乐为职志的人,若然对于垂绝的国乐不能有所补救,当然是恨惭愧的事"。

这一艺术思想中的科学精神,主要表现为:他既重视对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遗产的继承、又重视对外国音乐的科学理论和经验的借鉴,坚持以"兼收并蓄"的方针、•从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中去推进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新发展;如他说:"发展国乐断不能抄袭外国的皮毛以算数,……也不能死守老法,固执己见以算数。

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合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这一艺术思想中的民主精神,主要表现为:他接受当时胡适等人提倡的"平民文学"的思想影响,选择了在当时音乐界不被重视、而与人民大众密切相联的"二胡" 作为自己实现其"国乐改进"理想的主要突破口;如他说:"有人以为胡琴上的音乐,大都粗鄙淫荡,不足登大雅之堂。

此诚不明音乐之论。

要知音乐的粗鄙与文雅,全在演奏者的思想与技术,及乐曲的组织,故同一乐器之上,七情具能表现,胡琴有何能例外?";"我以为在这样音乐奇荒的中国,而又适值民穷财尽的时候,不论那种乐器那种音乐,只要能给人们精神上些少的安慰,能表现人们一些艺术的思想,都是可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