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越战后 中国归国战俘的生活实录

合集下载

一个志愿军战俘的60年荣辱追问

一个志愿军战俘的60年荣辱追问

一个志愿军战俘的60年荣辱追问作者:孙磊来源:《人民文摘》2011年第11期60年前,年轻的张泽石作为志愿军入朝鲜作战,却不幸被俘,历经艰辛,终于回归祖国。

回国后,张泽石接受了长达近一年的审查,竟被视为变节者,被开除党籍,在随后的“反右”和“文革”中,更是屡遭迫害。

平反后,张泽石选择了用文字来追问自己一生的荣辱。

没有引爆的手榴弹1951年3月,年仅22岁的张泽石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

这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1947年加入了共产党,次年便向学校党组织提出了回四川老家开展敌后武装斗争,迎接家乡解放的要求。

张泽石的请求获得同意,他从此投笔从戎,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在一场战役后,战士们伤亡很重,弹药所剩无几,粮食早吃光了。

一位腿上缠满绷带的伤员把仅剩的一个手榴弹交给了张泽石,说:“拿去吧!我反正不行了,你们快些往外冲!”“我接过这颗宝贵的手榴弹,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只感到喉头发紧,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正是这颗手榴弹,几乎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乘着夜色,张泽石和一群战友沿着一条小水沟试图向外突围,但被敌人发现,强大的火力将他们压制在水沟里动弹不得。

天亮了,沟外公路上响起了坦克的轰鸣声。

“最后的时刻到了!”张泽石抑制住心脏的狂跳,弯下腰揭开了手榴弹盖,把手指穿进引爆线环,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

就在此时,张泽石的手臂被身边一名战友死死抱住了。

他哭喊着:“张干事,手榴弹可不能扔呀!扔了我们都得死呀!”张泽石环顾围在他身边的战友,他们的年纪比自己还小,满脸泥污,既无辜又无助,他心软了。

于是,他建议大家往后山跑,先躲起来再说。

张泽石带头跳出水沟往山上猛爬,山势很陡,爬了约两丈高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张泽石就用双手抓住石缝中一棵小树用力往上爬。

“当时猛一使劲,小树被我连根拔起,就头朝下摔了下去,以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张泽石在浑身疼痛中醒过来时,几个敌军持枪围住了他,自己身上已没任何武器。

这一天是1951年5月27日,张泽石入朝仅仅两个月,从此,他开始了漫长的战俘生活。

七千志愿军战俘归国内幕

七千志愿军战俘归国内幕

要求 :让我们愿意回祖 国的集 中到 7 集 中营去,如果不同 “ 1 意,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你格斯上尉负责!”
格斯上尉听毕,目瞪 口呆。沉思半晌,最后他给上司通 了电话, 然后对谈判代表说 “ 我们尊重你们的选择。 你们可
≯ 0 ll l l 0 0 0 0 | | 00 00 l 0l 0 _ 0 ≯ 0≮0 0 黪 l I l | | ≯≯ 参譬 誉
巨济岛、 济州岛、蜂岩岛都是朝鲜的几个小 岛,美军设 立的战俘营就在这里,志愿军的2 万战俘先后被 关进美军战
俘营。
被羁押的志愿 军战俘中,有师职干部 1 、团职干部 4 人 人 、营职干部 5 人,另外还有很 多连 、排干部。这些干部, 7
15 年 2 2 93 月 2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致函中朝方 然违背 日内瓦战俘公约 的基本原则,提出 “ 一 建议先交换伤病员战俘, 他们 的本意是甩掉伤病员战俘 “ 愿遣返”等方案。( 自 中朝军队俘虏联合国军 1 1 面, .5
鼬 一 艏
维普资讯


竟然拿不下来。 至今上甘岭战役 的 美方故意设置障碍,战争双方战俘遣返的谈判漫长 火将山头削低 了三 四米, 沙盘, 依然摆在美国西点军校的教室内, 供各级指挥官、 学 他们先是从技术层面进行破坏, 经常擅 自宣布休会, 法进行。在双方提供战俘资料时,战俘数字 4 次无 员及专家研究,力图诠释这个难解的谜 。 15 年1 月1 日,印度向联大提 出解决朝鲜战俘问题 92 1 7 最多时 1 .万人, 16 最少时7 万人 ( 含朝鲜人民军) 。
美军士兵在一天 内打死 4 名 、打 伤 2 9 志愿军战俘 1 7名
他们的荒唐方案, 遭到了中国政府和朝鲜政府的当然 5 年 1 月, 1 2 朝鲜 战场停战谈判进入第四议程——关 万人 )

1979越战亲历记

1979越战亲历记

青春无悔1979狼牙山后代献给步兵163师的战友活着的和牺牲了的前言27年来一直提不起勇气。

每当夜深人静,很多时候会想起那好像遥远但又好像不太遥远的烈士陵园。

每当雷电交叉,很多时候会想起那27年前2月17日早上那轰隆隆的炮声。

战争改变了我们的一生!它夺去了我们的单純,它夺去了我们的天真,它更夺去了我们的战友。

可我不后悔!我想,我们163师的全体将士都永不后悔!因为我们是一个士兵。

走上战场虽然不是我们的决定,但我们已经尽了一个士兵对国家的责任。

虽然现今很多人说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我不愿让国人忘记我们的烈士。

感謝我的妻子和儿女对我的支持!是他们过去一直的鼓励才令我决心把这段历史记下来。

做一个从战场上回来的士兵的妻子其实很不容易。

感谢我们一位牺牲了的战友的妹妹,是她那执着的找寻感动了我。

请不要忘记他们——我们的烈士!我们那些还活着的伤残军人!2006年7月(1)下阵地了——我们终于下山了,而且还活着战前中间的小山脚并沒有路,这些都是开战时临时筑建的紧急野战道路。

79年2月15日起,163师的487团和488团就是在此山窝里集结进入进攻阵地。

487团(红一团)在此图的中央突破,向同登方向发起进攻;488团在此图的左方向同登的东南方向迂回穿插;489团在此图右上角金鸡山另一面的弄怀向同登西南方迂回穿插。

(点击图片可浏览大图)那是1979年炎热而潮湿的夏天。

在广西中越边界上,还继续是那可恨的雨季。

每天从早到晚下个不停的雨,把我们友谊关左侧,19号界碑上的阵地都变成了水国。

坑道里沒有一处是干的,战壕里都快可以养鱼了;防炮洞里我们的被服都发霉得像一堆堆霉干菜,不烂裆的不是人。

我们班,另再加上团里给我们加强的重机枪班和82无后座力炮班,共30人,以及炮一师的观察指挥所,在这个阵地上已经三个多月了。

如果从战前进入阵地到如今,满打满算已经在这鬼地方是足足8个月了。

自从3月11日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从越南撤军回到米七后,我们只是在村后的小溪洗了一个澡,在附近废弃了的砖窑睡了一觉。

一名志愿军归国战俘的漫漫回乡路

一名志愿军归国战俘的漫漫回乡路

一名志愿军归国战俘的漫漫回乡路作者:来源:《记者观察》2010年第20期他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兵,在60年前的朝鲜战争中,不幸被“联合罔军”俘虏,被关押在韩国的巨济岛战俘营。

尽管巨济岛战俘营的经历是一段不堪回阿的历史,但他和他那些从战俘营幸存下来回到祖国的战友,同样是“最可爱的人”。

第五次战役;黑色的记忆武春生是湖南攸县人,世代都是种Ⅲ人。

1946年3月,武春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同年5月,他所在的国民党部队起义,他被编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35师104团,后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9年冬,武春生参加解放四川的战斗中后,在四川江津县(注;今属重庆市江津区)参加土改、剿匪运动。

1950年10月他再次参军,编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80师开赴朝鲜,1951年3爿任侦察营副营长。

1951年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发动第五次战役,在200公里宽的战场同时发动进攻。

但这一战,志愿军损失惨重,负伤、阵亡、被俘虏和情况不叫的有数万人,仅武春生所在的180师,就有5000多人被俘。

武春生就是其中之一。

在巨济岛集中营的日子武春生和他的战友们先是被投进一个临时俘虏营,不久,被押往南朝鲜的(注;即韩国)巨济岛集中营被俘的2万多名志愿者战俘和6万名朝鲜人民军战俘全部被关在这里,这是一鹰戒备森严的正规集中营,由三层铁丝网围着,四个角落有高达20米的岗楼,架设着探照灯,机关枪口正对着帐篷。

8月的一天,几个美蒋特务进入帐篷对战俘们讲台湾如何如何好,希望武春生他们到台湾去。

可武春生不听他们那一套,最终,这帮家伙只好悻悖离去。

不久,战俘们自发组织了“回国同心会”,大伙商定,要顶住任何威逼利诱,坚决不去台湾!刚进战俘营的时候,武春生化名高仁,用在四川工作时学会的方言,说自己是四川人,普通士兵,没有暴露军官省份。

但是不久,吴春生的军官身份还是暴露了。

特务想从武春生这个志愿军军官身上打开缺u,培养“典型”和“样板”。

老兵回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老兵回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指无法确定我们的位置,在他们的眼里我们是失去了踪影,而在规定发起冲击的时间也不见我们有任何的动静。无奈,只好让预备队再上
,哪炮火就是为预备队准备的。炮击开始,指导员即通过望远镜观察敌高地。怪了,在我炮火打击下,越军怎么还满山的跑呢?指导员是怎么也看不明白。再细看,坏了坏了,这满山跑的不是越军,是我们的部队,指导员通过望远镜认出了副指导员!指导员随即向营指报告,请求立即停止炮击。如此,这才有了上述的一幕。就是这一仗,战后被广州军区编入班排进攻战斗成功范例里,这是后话。据说,成功之处主要有几点,一是选择了一条隐蔽的进攻路线,隐蔽接敌;二是从敌阵地侧翼发起进攻,避开了敌阵地正面的雷区;三是选择冲击时机果断;四是发起冲击时勇猛顽强与无惧。
攻打敌473高地这一仗,我们以极少的代价赢得了胜利,情理之中也不乏偶然性。曾记得我在前面提到过的,就是在我们从进攻出发阵地推进至敌473高地右侧半山腰处时,敌高地突然纷纷落下炮弹,而当我们冲击至敌前沿阵地时炮轰恰好停了一事吗?据指导员事后说,哪天,我们出发后,就失去了与连指挥所的联系,连
占领了敌隐蔽部,就等于占领了越军的473高地。因为,这敌隐蔽部是处在473高地的最高处。但大伙还不敢松驰下来,立即展开搜索残敌。当确定没有残余的越军了,便迅速回过头来清点人数。经清点,除了有3名同志在与越军交火时负了伤,无一阵亡。大伙高兴啊——越军的473高地被我们攻占了!我们首次参战就打胜仗了!正所谓首战告捷,大伙无不兴奋。
正当我们欢呼胜利之际,连长与通讯员等一行人也登上了473高地。连长一看见我们,兴奋不已地连说,你们打得好!打得好!!我要报告上级给你们请功!!!连长也真有高兴的理由,这对越作战的第一仗,全连队的作战任务就是攻打敌473高地。能不能打好,能不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大家都没有底。毕竟,全连队没有1个人打过仗,全营也没有,全团也只有团政委1人有过参战的经历。现在好了,越军的473高地被我们拿下了,而我们也只有几名同志负了伤,连长能不高兴吗!战后,连长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为我排报请了集体三等功。

中美志愿军战俘档案

中美志愿军战俘档案

中美志愿军战俘档案自有战争以来,在相当长时间里,战俘是可任由对方处置的战利品。

古时,中西方均视战场被俘为耻,且大都以是否“杀身成仁”作为衡量是否有“节”的标准。

但在欧洲,随着同一教廷下分封制的普遍完备,这种观念开始出现变化。

作为战争主要参与者的骑士,不但有各为其主作战的任务,更在其上有捍卫基督尊严的义务,共同信仰和长期默契,让他们有了战争中只求输赢而不重杀戮的观念,被俘骑士不但可赎身,而且被俘期间可受优待与胜利者同享尊严。

著名的社会思想学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认为:战争绝非人与人的关系,而是国与国的一种关系;在战争之中,个人与个人绝不是以个人的资格,甚至不是以公民的资格,而只是以兵士的资格,才偶然地成为仇敌的。

一旦他们放下武器,不再是敌人或者敌人的工具时,他们就又成为单纯的个人,而别人对他们就不再有生杀之权。

卢梭的观念成为西方国家对待战俘的一个分水岭。

战事不利时放下武器,只要进行过英勇战斗,仍被视为保全了尊严和体面的行为——这种观念逐渐成为习惯法被延续下来。

至1927年7月27日,终于有了一部《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以规范和明确战俘应享有的人身保护和尊重人格的权利。

随着公约的不断完善和加入者越来越多,它逐渐成为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接受的战争准则。

不过,因为不同文化价值体系中对被俘的看法不同,它并未为所有国家接受。

二战期间的苏联、日本即为典型。

在这两个国家中,均强烈视被俘为耻。

但在惨烈的战争中,字典里没有投降和被俘这个概念的苏联、日本,都曾出现过完全未预料到的情形。

譬如斯大林在1941年8月的第270号令中宣布,任何情况都不许被俘,指挥官要枪决怕死而当俘虏的人。

即“红军没有战俘,只有祖国的叛徒”。

但在二战中,苏联被俘士兵极容易出卖自己的长官和祖国,苏联前后有几百万人为纳粹德国服务。

战争结束后,被盟军解救活下来的苏军战俘和被掳劳工大部分拒绝回国,盟军靠强制,才迫使550万名苏联公民返回祖国。

无独有偶,信奉“宁可玉碎绝不瓦全”的日本军队,虽然甚少战俘,可是一旦被俘,从未受过战俘待遇教育培训的日本士兵,不但容易“竹筒倒豆子”般回答一切问题,而且很容易就转而愿意主动为对方提供一切服务。

解放军女兵被越南民兵俘虏之后

解放军女兵被越南民兵俘虏之后

他告诉我们,自从1977年以后,许多部队来到了边境附近。

他村里的年轻人都参加了民兵,经常举行各种军事学习。

村民们被告知说,中国将要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因此在山中和道路上布置了许多岗哨。

我们问他个人对中国人有什么看法,他重复了越共政府宣传机构那样荒谬的话,说中国给予我们援助是一个阴谋,目的在于企图控制越南,然而,他又补充说,战争年代他一家和村里的人都靠中国运来的粮食和布匹为生,因为村民们在美国飞机的轰炸之下根本不能种稻子。

那位老人说,越南警察从村里抓走了十四名同情中国侨民的人,“他们是作为‘越奸’而被其他村民告发的。

”另外,他还讲起中国对越南的“惩罚”战争。

“当时我们带上口粮和财产躲到山里去了。

”他回忆道,“四面都是激烈的枪炮的声音,有的地方还起了火。

后来,撤退的士兵换上衣服也同我们一起躲进森林,听说中国军队要消灭越南,已经把经过的村里的人们都杀光了。

所有的人都非常恐惧,几个居住在村里的中国人也被杀死了。

”在中国军队占领镇子以后便开始进行搜查,抓走几名没有逃走的居民,再也没有放回来。

”他十分肯定地说。

“所有的人都知道那件事。

”我们问他是否见过中国军人,他回答被俘的中国军人很多,大约有50人左右,都关在山中一个军事工事里,后来被押送到镇里去了。

他十分肯定地声称,他见过一个中国营长,头发蓬蓬的,而且会讲越语。

他悄悄告诉我们,村民还抓到过一个俘虏--一名中国女兵。

“中国军队撤走以后,我们都回到了村里。

”他说。

“拖拉机和农具都被砸坏了,仓库的粮食也没有了,但是他们没有烧掉我们的房子,民兵把被打死的两具尸体摆在广场上,召开大会,说所有没有逃走的人都被中国军队抓去枪毙了。

那天中午,民兵们从村外拉着一头水牛从山那边走来,牛后面拉着一名中国俘虏。

那是个女兵,很年轻,头戴钢盔,穿着草绿色军服,腰里紧扎着一根棕色的宽武装皮带。

女俘虏的头发批散着,军服和宽皮带上都沾着半干的泥浆,想来在被俘前发生过激烈的搏斗。

女俘虏的胳膊被反绑在背后,脖子被麻绳缠住拴在牛身上。

中国在战争中的战俘问题与处理

中国在战争中的战俘问题与处理

中国在战争中的战俘问题与处理战争是人类社会中最残酷、最痛苦的事件之一,它不仅带来了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还伴随着大量的战俘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战争中面临的战俘问题以及其处理措施。

一、战俘问题的背景战争中的战俘是指被敌方军队俘获的士兵或平民。

在中国的战争史上,战俘问题是一个常见且严峻的挑战。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期的战乱中经历了多次战俘问题。

二、中国战俘问题的历史回顾1.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面临着大规模的战俘问题。

由于中国的军事实力相对较弱,难以与日本军队抗衡,因此大量的中国士兵被俘。

这给中国政府带来了重大的负担和挑战,同时也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朝鲜战争时期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积极参与,为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对美军产生了重大压力,使得大量美军士兵被困、被俘。

中国政府在处理战俘问题时坚持人道主义原则,尽可能提供基本生存条件和待遇。

3.中越战争时期中越战争是中国与越南之间发生的一场严重冲突,导致大量战俘产生。

中国政府在这场战争中通过与越南进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战俘问题。

同时,中国还为战俘提供了相应的援助和救治,确保他们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三、中国战俘问题的处理措施1.国际法准则中国政府在处理战俘问题时始终遵循国际人道法的准则。

无论是在国内法律还是国际法律的框架下,中国政府都确保战俘得到合理的待遇和保护。

2.人道主义原则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导向来处理战俘问题。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朝鲜战争还是中越战争中,中国政府都提供了适当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援助,确保战俘能够过上基本的人类生活。

3.外交手段中国政府还通过外交手段,与相关国家进行战俘问题的协商和谈判。

通过外交渠道的开展,中国政府破坏了战争对抗的僵局,并努力争取战俘的自由和回归。

四、中国战俘问题的启示中国在处理战俘问题中展现了一系列良好的处理措施和经验,对于未来的战俘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全记录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全记录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全记录1979年2月17日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国通过这次战争,恢复了南疆边境的安宁,同时也将边境争议区收回,获得了一个满意的陆上边界。

同时通过后来的两山轮战和对战争经验的总结,锻炼了中国军队也为未来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指引了方向。

战争背景越南,是中国南方的邻国。

历史上,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置交趾郡,越南这片土地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历史上,越南地区一直作为中国的郡县归属在中国行政区划中。

随着五代十国末年越南丁朝从中国南汉独立,以及宋朝收复安南失败后,越南正式成为被中国政府承认的独立藩属国。

近代以来,越南沦为法国殖民者的殖民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两国命运相关,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唇齿相依情同手足。

越共老一批革命者都有在中国战斗的经历,中越两国共产党在各自的民族独立解放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越南领袖胡志明主席曾在广东参加过中国的大革命。

1951年印度支那共产党召开二大改名为越南劳动党时,将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而两军历史上更产生了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越南人民军双料少将洪水(阮山)。

在越南抗法斗争中,刚建国的新中国派出了军事顾问团指导越军对法作战,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

越南战争爆发后,中国又无私地发起了抗美援越运动,派遣防空部队和工程部队进入越南,作战三年,击落击伤三千余架美机,牺牲千余人,还源源不断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资。

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国的三十年间,中国约提供给越南折合二百亿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斗争。

然而,随着中国与美国恢复外交接触,中越两国的关系则开始变得严峻了。

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苏联老大哥一直是中越两国所仰仗的对象。

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间,中国则也是越南仰仗的对象。

随着中苏交恶,越南在对华对苏关系上逐渐开始棘手。

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触也让尚未结束抗美斗争的越南感到不安。

对于奉行实用主义的越南,在国家尚未统一之时,和中国、苏联的关系面子上都要维持。

交换战俘 程序

交换战俘 程序

交换战俘程序
交换战俘的程序可能因战争的性质、参与方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以对越反击战为例,中越双方交换战俘,由国际红十字会主持。

具体程序如下:
- 双方提前把所交换人员名单、审讯记录档案提交给国际红十字会;
- 在正式交换前这几天里,战俘营和看守人员都需倍加小心,以免出现意外死亡;
- 从战俘营到友谊关,一千多公里,途中还要经过汽车转火车再转汽车的过程,才能到达友谊关零公里处的交换地点;
- 中方所交人员是越方所交人员的数倍到十倍,因为中方被俘人员总数才200多人;
- 交换时,先由中方交一个,越方交一个,中方特意把越俘属正规王牌部队的人员排在前面;
- 当越方没有人员和中方对换时,中方就把余下人员逐一公布,并宣布其遣返。

如需了解其他战争中交换战俘的程序,你可以补充相关信息后再次向我提问。

亲历者讲述79之战我步兵448团失利、瓦解的全过程

亲历者讲述79之战我步兵448团失利、瓦解的全过程

亲历者讲述79之战我步兵448团失利、瓦解的全过程1979年3月13日,我50军第150师步兵448团奉前指之命由越南班英向北清剿回撤,在那嘎及其以北地区夜间行动,遭敌阻击,由于部队指挥员惊慌失措,指挥不当,造成542人失散(其中被虏219名),丢失各种枪支407件。

这是自朝鲜战争180师失利后,我军历史上最为惨重的教训。

感谢亲历者“老鱼”将他们的故事告诉后人,永远怀念那些只有十九岁,甚至十七岁就战死沙场的战士们,那颗心,注定永远永远停留在了容易流泪的十九岁……兵败如山作者:老鱼这是我在79年对越作战中所经历的真实故事。

我们班9人中有5人牺牲在那接连数日的伏击、突围和遭遇战斗中,其中1人被俘。

安全回国的3人是:我、王宏和陈秀颖。

其实,写出这段我人生中比较重要的故事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为毕竟是一段失败、一段令人沮丧的经历。

不过我以为真实的东西永远是有价值的,在许多所谓高大全的越战故事和传奇里,我愿意写出这一段不让人振奋的述说,以还原部分可能被淹没的历史。

——2006年10月27日于云南丽江一山脚下的云雾丝毫没有散去的意思。

下山之后,道路通向一条长长的水坝。

百十来米长的水坝左侧是一潭清水,右侧约5、6米高的坝下是一片略微起伏的稻田。

在排长的命令下,我们全班继续用交替掩护的方式通过水坝。

然后我们顺着大路绕过两个种满茶树的小山坡,那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庄就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二十余栋乡间民宅排列在一条大车道的两旁,干涸的路面上凸凹的车辙印变得十分坚硬。

四处寂静无声,只有距村口不远处那两具腐烂尸体发出的臭味越来越浓烈。

全班停止了前进,大家细致地观察周围,不放过一丝可疑的征候。

但是因为有雾,视线所及也就200米左右的范围,附近的山头被雾气笼罩着。

侯永升班长(藏族、四川南平县现九寨沟县人)示意全班仍按交替掩护的形式前进,于是9人组成的3个战斗小组,便依次向村庄抵近,在一个小组向前突进的时候,另外两个小组就地担负掩护任务。

援越抗美回忆录

援越抗美回忆录

援越抗美回忆录临盘宏达党员服务社李忠民援越抗美回忆录作者李忠民作者略述:援越抗美是我革命一生中在部队的一个片段,回忆缩影。

文章真实的反映了所在部队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刻苦训练,勇敢打仗,援越抗美的英雄事迹。

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党的培养下,在战斗中茁壮成长的过程。

歌颂了人民军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英勇作战的优良作风。

展现了我工作过的广西,战斗过的越南,回国后的昆明云南风俗,民情和优美环境。

并为中越友谊谱写了新的篇章。

目录1备战友谊关------------(1)2军营趣事多------------(2)3将士出征---------------(3)4进入阵地---------------(5)5备战---------------------(6)6夜哨惊魂---------------(8)7森林遇险--------------(10)8晴天下雨--------------(12)9首战告捷--------------(12)10战场颂----------------(14)11忆首战-------------(16)12内部丢人,国际上没丢脸---(17)13地面小分队----------(18)14过河-------------------(19)15爬山-------------------(20)16赶路------------------(21)17返程------------------(23)18不蒸包子争口气-------(24)19战果辉煌------------(25)20俘虏美飞行员汤姆斯---(29)21中越友谊------------(30)22意外收获------------(32)23浴血奋战------------(33)24战地救护------------(36)25胜利归来------------(37)26战利品---------------(39)1备战友谊关友谊关地处广西凭祥市,与越南搭界,此处四面环山,鲜花盛开,山清水秀,果树遍地,四季常青,真是桃花冬天开,水果随时摘,木棉碗口粗,满树一片白。

1978年越南排华事件 超150万华人被驱

1978年越南排华事件 超150万华人被驱

1978年越南排华事件超150万华人被驱此文述说的是1978年期间发生的越南排华故事,是由真人真事所编写。

一、风云突变在越南广宁省广河县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住着数十户清一色的华侨,说是侨还是有点勉强的,因为这些村民的祖先-—来自中国广东的移民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数百年,是他们的祖先,把这本来的蛮荒之地变成了良田沃野、四季果飘的世外桃园。

由于村庄四面环山,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这里的村民仍保留着中国的传统习俗,说的是中国广东的方言,写的是中国的汉字。

这些村民事实上已成为越南公民:青年人与当地土著越南人一样要服兵役,适龄儿童同样享受着当时越南政府的免费义务教育。

我就出生在当地一户算是有名望的家庭,父亲是当地的干部,大哥刚从部队退役回来。

当时越南刚与美国打完仗,可谓全民皆兵,我的父亲虽不是军人,也配有一支半自动步枪,而且当局对弹药的管理也比较宽松,每个月允许消耗一定数量的子弹自行用于射击训练。

大哥由于是军人出身,特别热衷于实弹射击,父亲也就每月定期拿出枪和子弹让大哥到旷野进行实弹射击,每到这时,我就特别兴奋,总是抢着帮大哥扛上步枪一起出发。

越南破坏中越铁路联运,骄横的越南军警对我方的劝阻置之不理父亲与当地的越南官员关系不错,常有一些地方干部登门造访,他们虽然是文职的,但每人身上都带有手枪,这些客人很喜欢当时仅有七岁的我,每次到访总是把随身的手枪御下子弹后给我把玩,使我从小对枪械产生浓厚兴趣。

但我最喜欢的节目还是客人与父亲切磋射术,就是在客厅摆上一块厚木板,用客人的手枪进行射击,我就站在旁边看热闹,当时小小年纪的我对手枪的威力简直是叹为观止。

越南向我方扔石头越南军方每年都会派出一支百多人的山地步兵到我所在村庄附近山区进行训练,这些士兵平时就分到各家各户住宿,其伙食是自行负责,各吃各的,这些军人表现得很友善,也很自律,因此村民都会乐意接待。

具体分摊人数按住房面积而定,我家因为房子大,每次都会有十多个越军士兵住进来,一时间房间里摆满了枪械、爆破筒等,每到这时我就会走进越军士兵住的房间去搬弄枪械,那些士兵也只是笑呵呵地看着,甚至我扛起爆破筒他们也只是提醒我小心点,当然手榴弹、弹药等他们是用木箱装好锁着,我是碰不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9年越战后中国归国战俘的生活实录
文章提交者:qclhj加贴在历史风云之中国史铁血论坛
一直以来有关中国如何对待被俘归国人员的猜测满天飞,不外乎是以朝鲜战争后中国残酷迫害被俘归国人员为例,再加上种种猜想,认为1979年之后中国也大规模迫害这些被俘归国人员!好吧,我就把我能找到的真实的有关这些在中越边境战争中被俘的我军官兵生活境况介绍一下,当然不能说的太多,只举几个例子。

我的父亲当年是广西军区独立师三团的一名副连长,参加了79年2月27日至3月9日攻打越南棱模地区的战斗,前面两个例子由他提供,后面的则是从一本名叫《中越战俘生活实录》的书中选摘,这本书的作者叫史文银,该书于1991年3月出版,大约出了一万册,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现在肯定是找不到了。

我之所以先啰啰嗦嗦的说这些例子的出处是因为我可以对我提供的资料负责,我也想请别的兄弟把这些东东转贴到其它论坛,省的总是有国人在那里妖魔化自已的国家。

中越战俘交换从1979年5月21日至6月22日为止,共进行了五次,中方交还越方1636名被俘越南武装人员,越方向中方交还238名被俘武装人员。

小资料:越南分别在柑塘,高平,谅山设立了A号,B号,C号共三个看守所。

交换仪式很简单,双方红十字会代表按预定程序来到相应地点,在联合国代表多米尼克.保梅尔的监督下,交换“花名册”,并逐人清点,直到“帐”“人”相符各自收工回家。

在这238名中国军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7名女兵,她们是114师(又有一个说法是124师)的一个战地救护所里的女兵,1979年2月19日凌晨,该救护所被越军特工队偷袭,一名越南特工伪装成我军伤员,混入救护所,里应外合,当场打死了所有男性军人,将七名女兵掳走,另一名女兵中弹后昏死过去,幸运的逃过一劫(有意思的是这名女兵竟然是我的一个朋友的母亲,当然这是后话了)。

这七名女兵被俘后马上被送到河内单独关押,至于这七名女兵在战俘营中的遭遇没人知道,也不会有人问,但是我的父亲告诉我,他所知道的是:她们是好样的,没给中国军人丢脸,没给中国妇女抹黑!她们是在1979年5月28日第二次交换时回国的。

尽管部队对她们的回来非赏常冷淡,但还是对她们作了以下安排,其中有五人被安排去了别的地方,毕竟她们已经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生活圈子,另二名则上了一所不出名的军医学校,在整个过程中,不管是接收单位还是她们要去的地方,她们的这段经历都不为外人所知。

所以我不可能提供她们的姓名(其实也无法提供),那怕你们说我在撒谎!
胡红兵(音),广东汕头人,他是我父亲所在的广西军区独立师唯一一名被俘人员,当时他和部队在夜间开进途中,失足滚下一个山谷,脑袋撞上了谷底的一块石头整个人当时就昏了过去,部队找了一会,只找到他的军帽和一只鞋子,以为他牺牲了。

后来他醒了过来,在追赶部队的途中,让越南人的民兵给俘虏了。

刚开始越南人没有把他送到战俘营,只是将他关在一个小兵营内。

这个战士不愧是潮州人,谁的帐都不买,让越南兵打个半死,扔进一
个粪坑,每天都对着他拉屎撒尿,整整关了他五天!!!他的食物是偶尔有越南兵给他扔进来的木薯,至于他是怎么解决口渴问题的,没人问,也不敢问。

交换回来后,对他的处理有两种意见,有的领导认为他的表现不愧为一名战士,应该按正常退伍处理。

但也有领导认为,他虽然没有叛国,但毕竟当了俘虏,应该开除军藉。

后来这名战士自愿接受开除,回到了家乡!几年后,当中国兴起了第一轮干个体热潮时,身为潮州人,他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我父亲早几年参加老兵聚会时,还能听到他的消息,知道他在深圳,过的比很多人都滋润。

这也许就是命运,他当初恐怕也不会想到他有今天吧。

以上就是我父亲所知道的可以肯定的两个真实事例,下面的就是摘自史文银先生的《中越战俘生活实录》。

首先声明一点:这些事例作者在书举了好多,而且很详细,只是限于篇幅,只好简摘。

另外,作者可能出于某种原因,没有写出这些战俘所在部队的真实番号,敬请见谅!
周方军,广西陆川人,1976年入伍,广西边防某部的一名战士,在参加朔江战斗中被越军俘虏,关押在谅山的C号看守所,是最后一批被交换回来的战俘,部队按正常退伍处理。

当他回到家乡后,家乡人被吓了一跳因为当地都知道他已经“牺牲了”!结果没过多久,乡亲们都知道他当了俘虏,开始嘲笑他,疏远他,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后来他承包荒山种果树,成了当地第一个敢这么干的人,捉住了改革开放最早的机会,再后来,日子反正过的比大多数人要好的多,成了当地的一富。

有意思吧!
尹东海,山东聊城人,广西边防某部的一名班长,在高平战斗中被越军特工队抓了俘虏,后来关在高平的B号看守所,是第四批被交换回来的。

当他赶回家乡,发现她的未婚妻已经嫁做人妇。

他先是在村里种那几亩责任田,后来出去当了个小包工头,十年又回到了家乡,当史文银先生采访他时,他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包工头了。

以上举的都是比较成功的例子,其实绝大多数被俘归国人员只是默默的回到家乡,当上了普通的农民,工人。

难道没有被迫害的吗?史文银先生在作品中明确的告诉我们:没有,但是有判刑的。

车宗强,云南保山人,云南边防某部的一名战士,在边境对峙期间有一次枪走火,被连长骂了一顿,一气之下主动投了越南,后来干起了专门给中国军队喊话的角色,再后来给越军特工队带路,结果踩了地雷,更可笑的是战士们在他的尸体上发现了他写给家人的一封信,表示越军对他很好,可以给他一笔钱将来接父母亲出国云云。

张东林,广西崇左人,因为从小就靠近边境,所以说的一口流利的越南话,营长专们把他带在身边,好方便审训战俘或与越南百姓沟通,但没想到他这小子不地道,既怕死又信了越南人的宣传,找机会投了越南。

越军很重视他,不但好吃好喝,还专们给他配了个助手,负责写宣传单和在无线电广播攻心,开始交换战俘后,他要求留下来。

结果越南人对叛徒不感兴趣在最后一批交换中把他给交回中国,当他的脚一跨入中国国土,马上就上了手铐,很快就判刑。

不太清楚具体刑期。

高XX,黄家林,两人是广西边队某部三连连长和指导员,在1979年3月15日,该连奉命担任掩护撤退任务,可能是由于地图或是其它什么原因,该连误入越军伏击圈,枪炮一
响,两人吓慌了,既没及时向上级求援(当时步话机已经配到连一级),也没有组织部队突围,而是带着通信员落荒而逃,结果导致全连被歼,死伤俘一百多人(包括此二人),后来越军将该连被俘官兵解除武装后集合,让一名女兵在旁看管,找来记者拍下照片,大肆宣传,(这张照片很多兄弟都应该看到过,这可是在网上被传的最多的一张我军战俘的照片)把中国军队的脸都丢尽了,他们的上级指挥员竟然是通过截获越军无线电通信才知道该连被“包了饺子”。

后来交换回来后被判了刑,高XX不太清楚被判什么刑,黄家林被判了个无期。

史文银先生之所以会写这本书,起因竟然是因为看了大鹰所著的《志愿军战俘纪事》一书,志愿军战俘在文革中的悲惨命运深深的激怒了他,他是带着一种非常悲愤,狂暴的心情开始他的采访,他原以为会看到另一幕人间悲剧,可是他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虽然命运都把他们推上那个“舞台”,可他们的遭遇,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观念却是那样的不同。

或许是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环境改变了这一切。


做为我个人来说,我一直认为,仅以志愿军战俘在文革中的悲惨命运为理由来疯狂的妖魔化自已的国家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文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绝无仅有的时代,既使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满清的“文字狱”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在文革中多少老革命,老红军,说整死就整死,更何况是这些归国战俘!!这根本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有多少中国军人成为列强的战俘,他们当中又有谁因为是战俘而被迫害的??中国的历史上几乎从来就没有过对战俘进行迫害的传统,除了文革。

我还可以肯定一点,很多人马上就会说这些都是宣传!那更有意思,这么好的宣传资料怎么从来就没看到过???我想请问你,你听到过或是看到过有那一个中越边境战争的战俘被迫害被杀害的??啊,这238名中国战俘来自全国各个地方,就算是谣言怎么从来都没听到过。

我比你们更有条件听到这种谣言,我父亲是68年的兵,不但亲身经历了那场战争,而且他一直在广西军区呆到1992年才转业,他也重来都没听到过!
很多人说美国人把战俘当成英雄,笑话!从朝鲜战争到越战先后有15000名美军成为战俘,他们当中只有一半的人能领到战争补贴金,而且他们在就业,生活,社会保障中都受到歧视!!美国人绝对不会把俘虏当成英雄!只不过是不迫害罢了。

我从家父那里听来个故事,听他说过好几次,据说是家父当年从内参上看的,我觉得这个故事情节上比较玄虚,也许家父记忆有误,不知mo兄可否证明。

这个故事与mo兄说的那个有点类似,我怀疑就是同一件事,但我说的这个可能被夸大了,也可能时间长了,家父讲故事时给演义了。

(家父的部队当时在兰州军区,没有去过南疆。

79年撤退时,我军一个连担任掩护任务时被越军包围,越军喊话要他们投降,连长指导员就召集全连党员开了个党支部会,商量如何是好。

连长指导员提议投降,没人反对,仅仅有个排长不愿意,连长指导员就说“党支部讨论通过了,个别同志不同意见的可以保留意见”,排长还是不愿意,要带人突围,连长指导员就下令把这个排长捆起来,然后带全连投敌了,战后交换战俘,连长指导员被判死刑,其他党员都判了徒刑,就那个排长因为坚持原则,还算优待,被安排提前转业了,和其他被俘人员待遇类似。

连里的战士都复员了。

这个连被全军通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