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死亡》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约死亡》读后感

林怡

谈论死亡,是我们很多人都避讳的话题,尤其我们不愿意提及自己和亲人朋友的死亡,觉得那是诅咒,更是很不吉利的话语。我们可以逃避谈论死亡,但没有一个人可以逃避死亡。死亡很神秘,因为我们没有见过从死亡国度回来的人,而活着的人是没有体验的,所以我们总是猜想着死亡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的痛苦,多么的凄迷。

在《预约死亡》中,作者选择了一个临终关怀院作为写作场景,那里可谓是人类的一个近乎遗忘了的角落。作者亲自住进了临终关怀院,睡在一个曾经躺过很多绝症病人的床上,这张床是那些绝症病人的最后一站,他们没有人活着离开关怀院。那是阴气最盛的地方,死亡随时发生,因为病床上躺着的都是犹如槁木的半个活人。作为一个健康的活人,也许只有在这样充满死亡气息的环境中才能体验死亡的感觉及心理。就如文章中所说:“你几乎在那一瞬间苍老,闭上眼,你几乎就能嗅到死亡的味道……”。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频临死亡的画面,也可以看到在真正的生离死别面前,亲人们的表现:人性的,没道理的,无情的,有道理的......一位买好机票,等待留学海外的小伙子,唯一的亲人--母亲,住在这家临终关怀院,他每天来到这儿问医生他的母亲还要多久,因为他的行程一拖再拖,已经不能再再拖。但是死亡并不像出生有规律可循,虽然他的母亲是驾破旧的马车了,可还在缓缓运行,除了等待就是等待。小伙子是位孝子,骨子里是一套中国的神经系统,他希望母亲在他的怀里死去,他一定要亲自为母亲送终。这种情况不仅为难了小伙子,也为难了临终关怀院,因为在中国是没有安乐死的,即便频死的病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即便一个植物人沉睡了几十年,还在劳民伤财的进行着各种各样无效的治疗。死,也许对病人对家人都不是一件坏事,可在中国,一个死亡教育很落后的国家,还没有立法。小伙子决定要把母亲接走,送到另外一家医院,院长很不能理解,因为这里是最好的临终关怀院了,别家提供的服务,他们都能提供。小伙子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说出了实情:那家医院可以将他的母亲安置在一间没有暖气的房间里,拔掉鼻饲管,停止一切维持药物,这样他的母亲就可以在一两天之内死去。这样他的母亲就可以在他的怀里死去,他也可以为母亲送终,他的灵魂可以和母亲的灵魂永远在一起。院长听得瞠目结舌,他是要把母亲活活冻死,活活憋死。她拿出了一瓶镇静药递给小伙子,说:给你的妈妈服上几粒,她能毫无痛苦的永远睡去,比你的方法要人道很多。小伙子吓得尖叫起来:不!我怎么能亲手喂我妈妈这种东西,怎么能亲手杀死她,我的灵魂将终生在有愧于母亲的阴影里徘徊!

小伙子不怕他母亲的死,甚至希望自己的母亲早点走,但他吓得尖叫也不是装出来的,他究竟怕什么?他怕天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哪怕他得了诺贝尔奖,他也畏惧天命。在中国人的骨髓里,觉得人是不能操纵天命的。冥冥之中,有一只大手,那是天的意志。天要你死,你不得不死;天要你活,你不得不活。儿子把母亲往死路上推,但他不敢清晰明了的对那个时刻负起责任。他哪里是怕母亲,怕的是天。他不敢代天行道,天会怨你僭越了名份,惩罚于你。既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又要顺应天意,难啊!不孝的儿女!

在这样一个悲痛的,聚集死亡的,作为人生到达的最后一站的地方。在开始时,我难以想象是一群怎样的人在为这些没有知觉、疯癫痴呆、奄奄一息、浑身只剩下眨动睫毛力气的半活人擦屎端尿。医院的一位长得非常美丽的小白姑娘告诉了我们:我们招工时,先挑长相,长得美的就要。天!就这让人所不齿的活,还要挑美女来干!要不是那个临终关怀院有名有姓,要不是我对作者的信任加崇拜。我是决然不信的!还好,她说:我说的美不是平常讲的

漂亮。美是面善,善良的女人,天长日久地就变美了。在临终关怀院还有一位医学院的高材生,医术高,对待病人很好的齐大夫,他正打算托人走后门离开这儿。因为对他来讲在这里工作没有丝毫的成就感,所有的病人都死了,没人活着离开。临终关怀院是正经医生的地狱,它和真正的医学风马牛不相及。他看到的死亡都缺乏科学死亡的教养。就是这样一个大夫,在面对那些将死的人时,都不得不和善,仁慈。也许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切变得真实,单纯,所以他们值得我们尊重。在那里,还有一些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而来的志愿者和慈善家,我们都应该感谢他们,无论如何,是他们用双手抚慰了频死的苦难的人们,成为可怜的人生旅途最后一处燃有篝火的驿站。

如果有人问,你希望死在哪里?我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死在家里。世界变了,死在家里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在以前,一个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经常看到老人和动物的死亡,他们接受死亡,并不大惊小怪。谁家有人死了,大家都去帮忙。摘下一块门板,把死的人放在上面,毫无恐惧,各种各样的治丧的习俗,寄托着哀思,也稀释了痛苦。而如今,如果一个人说要死在家里,估计大家都会不知所措,茫然、惊吓还有焦灼,会使活着的人煎熬在巨大的混乱之中。我们需要普及关于死亡的知识,我希望有人告诉我,死亡来临之际,如果我不曾昏迷,我将遇到怎样的麻烦?我将怎样应对?我不希望对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稀里糊涂,一无所知,因为那也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希望家人对我的死有比较充分的准备,他们在精神上接受这件事情的必然性,不要悲戚和惶恐。在我最后的时刻保持平稳和冷静。如果实在不忍,就抽泣几声,以示告别。如果在我远行时,看到他们捶胸顿足涕泗滂沱,我会感到无能为力和深深的不安、愧疚。我希望不要抢救我,不要把各种各样的化学药品注进我的身体内,不要给我插那些管子,不要电击我。该划上句号的时候,迟迟不落笔,这个结尾不好。让我像出生的时候一样干净。如果我不想喝水就不要让我喝,不想吃饭也不要劝我吃。

死亡是生命成长的最后阶段。闲暇之时,不妨自己设计一下死亡,如同一个读书郎,盘算着上哪所大学,学哪个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