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货币政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1-6
1、消费者信用控制 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 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规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各种耐用消费品时 第一次付款的最低金额; 规定分期付款的最长期限,即最长在什么时 间内必须全部付清; 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 对不同消费品规定不同的信贷条件。
2014-1-6
问题:
中央银行在运用不同政策工具时对货币供给 的影响路径有何不同? 卖出国债 发行央票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提高再贴现率
2014-1-6
二、选择性政策工具
选择性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采取的旨在影响 银行系统的资金运用方向和信贷资金利率结构 的各种措施。 在不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情况下,对某些具体 用途的信贷数量产生影响。又被成为“质的管 理”。
2014-1-6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凯思斯学派的货币 政策传导机制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 货币政策传递机制
2014-1-6
(一)凯思斯学派
M r I E y 货币政策首先是改变货币市场的均衡,然后改变利 率,通过利率变动,改变实际资产领域的均衡。 过程:中央银行运用货币供给M改变利率r,利率的 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 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 入Y。 凯恩斯学派强调利率的作用。
(一)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操作目标 – 准备金 央行变动法定准备金率→准备金→中介目标 准备金的统计口径: 准备金总额、法定准备、超额准备、借入储备、非借 入储备 借入储备:指贴现贷款数额 非借入储备:准备金总额-借入储备 – 基础货币 央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更强于对准备金的控制
2014-1-6
2014-1-6
二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 操作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是在货币政策在一段较长时间要 达到的目标,相对固定,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 标基本一致,也称作货币政策战略目标或长期 目标。
2014-1-6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含义 1、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就是使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 著波动,以维持币值的稳定,因而又常把这 一目标称之为“稳定货币”。 在实践中中央银行通常以反通货膨胀为目标, 一般要求物价上涨率不超过2-3%。 指标:消费品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 WPI、GDP平减指数
2014-1-6
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
货币 量变 动 △M
利息 率变 动 △R
投资 变动 △I
总支 出变 动△A
就业、 收入 变动 △Y
资产结构调整:投资变动、消费变动
2014-1-6
(二)现代货币数量论
这是以M· 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经济学家积极 倡导的。 M E I y 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主导作 用,而是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发挥着的直 接作用。 M E表示的是货币供给量M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E。 货币学派则强调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借入外债弥补失衡
债务负担加重
降低经济增长
2014-1-6
三、最终目标的选择 侧重于稳定物价目标,期望实现无通货膨 胀的经济增长; 侧重于经济增长目标,期望实现高通货膨 胀的高经济增长; 兼顾稳定与增长,期望获得低通货膨胀的 适度经济增长。 前两项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单一目标,后一项 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双重目标。
自然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 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
一般认为充分就业不是百分之百就业,大多数经济学家认 为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 业状态。
2014-1-6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含义
4、平衡国际收支
平衡国际收支就是要求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 平衡,包括略有逆差和略有顺差。 BOP的平衡有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之年度内的平衡;
2014-1-6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原理
第一,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银行系 统的准备金,通过改变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的数量而调节信贷总量和货币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认为金融市场资金短缺,需要扩 大货币供应量时就会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 投入基础货币;反之则卖出债券,以回笼货 币,收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 第二,影响债券的价格和收益。
动态平衡指一定时期如3年内的平衡。
2014-1-6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
1、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间的矛盾
菲利浦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 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 1958年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英国近100 年的资料发表了《1864-1957年英国的失业和货 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作出菲利普斯曲 线。该曲线表明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是负相关。 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洛修订了菲利普斯曲线, 用以说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014-1-6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 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 规定以贷款方式购买证券时,第一次付款的金 额。 根据金融市场状况,随时调高或调低保证金。
2014-1-6
3、不动产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 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 规定金融机构发放房地产贷款的最高限额。 房地产贷款的最长期限。 首次付款和分摊还款的最低金额等。
2014-1-6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含义 2、经济增长 有两个含义:
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长总值的增加,或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经济增长指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 长,强调增长的动态效率。
2014-1-6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含义
3、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 Full employment : 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2014-1-6
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利率:该目标中央银行能够直接影响其变动,其变动又将 影响经济,其相关资料也易于获取。 货币供给量:该指标易于进行量的测算、分析,且其变动 可由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予以影响,其变动与货币政策 最终目标实现间关系密切。 基础货币:该目标可分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其变动将引起 货币供给总量变动并因此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存款准备金:该目标一般易为中央银行测度、控制其他如 通货膨胀指标
2014-1-6
准备金制度的局限性 (1)威力巨大,不能作为日常政策操作工具。
(2)对于超额准备金很低的银行,提高法定存 款准备金率会进一步降低银行可运用资金,引 起流动性危机; (3)频繁调整会扰乱银行正常财务计划和管理。
(4)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没有利 息收益,使商业银行竞争力减弱。还会出现成 本转嫁问题。
2014-1-6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单一目标型:保持币值和物价稳定 双重目标型:物价稳定和发展经济 多重目标型: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与国际收支平衡等 我国目前: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 济增长。
2014-1-6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性政策工具 三、直接信用控制 四、间接信用指导
临界点
安 全 区
域
2014-1-6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 2、稳定物价与平衡国际收支之间的矛盾
通胀 高利率 资本流入 国际收支顺差
抑制通胀
利率继续上升
加剧国际收支顺差
消除顺差影响
干预市场汇率
通胀加剧
2014-1-6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
3、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
经济增长 进口需求增大 贸易收支恶化
2014-1-6
三、直接信用控制
1. 2. 3. 4.
利率最高限额 信用配额 流动性比率 直接干预
2014-1-6
四、间接信用指导 1. 道义劝告 2. 窗口指导 3. 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发挥作用的特点
2014-1-6
五、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
可测性
相关性
可控性
2014-1-6
2014-1-6
2、再贴现政策
指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 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 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手段。 在美国人们通常将联邦储备体系向商业银行发 放贴现贷款的设施称为贴现窗口。
2014-1-6
再贴现政策作用原理
商业银行借款减少
提高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筹资成本增加
商业银行收缩贷款
货币供给减少
对市场利率的信号作用
2014-1-6
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 二是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 的资格。 前者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及社会的资 金供求,后者则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 的资金投向。
2014-1-6
再现政策的特点和局限性
2014-1-6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 对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的限制(央 行存款或库存现金和政府债券等); 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幅度等。
2014-1-6
ຫໍສະໝຸດ Baidu
存款整备金政策的作用原理 (1)根据货币供给理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既 改变基础货币,又影响货币乘数; (2)当中央银行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商业 银行可运用的超额准备金,放大货币乘数,实 现放松银根的目的,或反之; (3)存款准备金的存在客观上限制了商业银行 体系信用创造的能力。
2014-1-6
升降幅度,取决于ε。
1961-1969美国的通货膨胀与失业
2014-1-6
2.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即: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可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 反之亦然。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一个经济社会先确定一个临
界点,确定一个失业与通货膨 胀的合理组合区域。 在区域内,不采取任何措施。 该区域外,可以根据菲利普 斯曲线进行调节。
1. 再贴现率的告示效应。在很多国家被当作基 准利率; 2. 再贴现政策的信贷职能; 3. 中央银行缺乏足够的主动权; 4. 作为基准利率需慎重调整。
2014-1-6
3、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 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主要是政府债券) 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包括国债业务(发行票 据)和外汇业务。
2014-1-6
公开市场操作的优越性 1. 公开市场业务由中央银行主动操作,可保证 其具有超前性。 2. 公开市场业务有精巧性,交易规模可以把握。 3.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灵活性,可进行连续性、 经常性及试探性的操作,而且易于逆转。 4. 公开市场操作迅速,不会有延误。
2014-1-6
公开市场操作的局限性 1. 公开市场操作对资本市场的发育状况有很大的 依赖性。 2. 影响公开市场的操作效果会受到商业周期、货 币流通速度等因素的制约 3. 公开市场操作对准备金的影响存在着不确定性, 对中央银行的准备金预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2014-1-6
1.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π= -ε(u-u*)
经济意义: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π=通货膨胀率 ε=价格对失业率的反应程度 u=失业率 u*=自然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л
PC
价格水平下降。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价格水平上升。
失业率u 简化的菲利普斯曲线
效果目标
– 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符合相关性 央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符合 可控性 货币供给量的数据是可测的
– 利率
利率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符合相关性 央行对利率能够加以控制,符合可控性 易于及时收集,符合可测性
– 汇率 – 适用于一些实行本币与某外国货币挂钩的发展中国家。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概述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014-1-6
1
第一节 货币政策概述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 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 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014-1-6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货币政策是一项宏观经济政策 2、货币政策是间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 3、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需求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