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电子学基础 基本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与电子学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本放大电路电路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5 基本放大电路电路
实验5.1 NPN三极管分压偏置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测量NPN管分压偏置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估算电路的基极偏压Vb,并比较测量值与计算值。

3.估算发射极电流Ie和集电极电流Ic,并比较测量值与计算值。

4.估算集-射电压Vce,并比较测量值与计算值。

5.根据电流读数估算直流电流放大系数β。

6.测试分压偏置电路的稳定性。

二、实验器材
2N3904 NPN三极管 1个
20V直流电源 1个
直流电压表 2个
0~10mA直流电流表 2个
0~50µA直流电流表 1个
电阻 660Ω 1个
2KΩ 2个
10KΩ 1个
三、实验准备
NPN管分压式偏置电路如图5-1所示。

在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上,直流负载线与横轴的交点为集电极电流等于零时的集-射电压Vceo=Vcc,与纵轴的交点为集-射电压等于零时的集电极电流Ico=Vcc/(Rc+Re)。

图5-1 分压式偏置电路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Q一般位于直流负载线的中点附近,由静态集电极电流Icq和静态集-射电压Vceq确定。

当流过上偏流电阻R1和下偏流电阻R2的电流远远大于基极电流时,基极偏压Vb由R2和R1的分压比确定
Vb=R2Vcc/(R1+R2)
发射极电流Ie可用发射极电压Ve 除以发射极电阻Re求出,而Ve=Vb-Vbe,所以
Ie=(V b-V be)/R e
静态电集电极Icq近似等于发射极电流Ie
I cq=I e-I b≈I e
静态集-射电压Vceq可用克希霍夫电压定律计算,因此
Vcc=IcRc+Vceq+IeRe
因为Icq=Ie,所以
V ceq≈V cc-I cq(Rc+Re)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β可用静态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之比来计算
β=I cq/I bq
四、实验步骤
1.在EWB平台上建立如图5-1所示的分压式偏置电路。

单击仿真电源开关,激活电路进行动态分析。

2.记录集电极电流Icq,发射极电流Ie,基极电流Ibq,集-射电压Vceq和基极电压Vb的测量值。

Icq=3.828mA
Ie=3.847mA
Ibq=18.88uA
Vceq=9.806V
Vb=3.296V
3.估算基极偏压Vb,并比较计算值与测量值。

Vb=R2Vcc/(R1+R2)=3.333V 近似相等
4.取Vbe的近似值为0.7V,估算发射极电流Ie和集电极电流Icq,并比较计算值和测量值。

Ie=(Vb-Vbe)/Re=(3.33-0.7)/0.66=3.989mA
测量值:Ie=3.847mA
近似相等
Icq=Ie*β/(β+1)=3.969mA
测量值:Icq=3.828mA
近似相等
5.由Icq估算集-射电压Vceq,并比较计算值和测量值。

Vceq=Vcc-Icq(Rc+Re)=10V
测量值 Vceq=9.806V
近似相等
6.由Icq和I bq估算电流放大系数β。

β=Icq/Ibq=202.75
7.单击晶体管T,下拉电路菜单CiRcuit选择模式命令Model,选中晶体管2N3904。

在出现的晶体管模式对话框中单击编辑按钮Edit,则可显示2N3904的参数表。

将表中的FoRwaRd CuRRent Gain Coefficient,即β,从原来的204改为100,然后单击接受按钮Accept,以便测试晶体管参数变化对分压式电路工作点的影响。

单击仿真电源开关,进行动态分析。

记录集电极电流Ic,基极电流Ib,和集-射电压Vce。

Ic=3.764mA
Ib=37.11uA
Vce=9.96V
8.比较Ic,I b和V ce的新旧值,分析β值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β值的减小
略微改变了静态工作点。

9.将β值改为原来的204,单击“接受”。

五、思考与分析
1.静态工作点设在直流负载线的中点附近有何好处?
能够具有较好的放大效果 减少失真。

2.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值与测量值比较情况如何?
近似相等。

3.当晶体管的β值发生变化时,分压式偏置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能稳定吗?
能够起到较好的稳定作用。

此题中,β变化了51%
但是,静态工作点只改变了1.57%
实验5.2 射极跟随器
一、实验目的
1.测量共极放大器(射极跟随器)基极和发射极的直流电压,并比较测量值与计算值。

2.测量射极跟随器的静态工作点在直流负载线上的位置。

3.测量射极跟随器的电压增益,并比较测量值与计算值。

4.测量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并比较测量值与计算值。

5.测量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

6.观察射极跟随起输出与输入电压波形之间的相位差。

二、实验器材
2N3904 NPN 三极管 1个 10V 直流电源 1个 电容器:1µF 1个,100µF 1个 示波器 1台 信号发生器 1台 数字万用表 1个 电阻:500Ω 1个,5k Ω 1个,10k Ω 1个, 20k Ω 2个,50k Ω 1个
三、实验准备
射集跟随器(共集放大电路)如图5-2所示,在三极管的输出特性中直流负载线与横轴的交点为集-射电压Vce 等于Vcc ,而与纵轴的交点为Vce 等于零时的集电极电流
E
CC
CO R V I
工作点Q 位于直流负载线上,由静态时的集电极电流Icq 和集-射电压Vceq 来确定。

共集放大电路的基极偏压Vb 可通过上下偏流电阻的分压比来计算。

当βR E >>R1时,
2
11R R V R V CC
b +=
发射集电流
E
e E be b e R V R V V I =-=
集电极电流
e b e c I I I I ≈-=
电压增益Av 为输出电压峰值Vop 与输入电压峰值Vip 之比
ip
op v V V A =
对于电压跟随器,电压增益可用下式计算
()()'
'11L
be L
v R r R A ββ+++= 其中:等效交流负载 L
E L R R R //'
= 三极管输入电阻 ()eq
be I r /261300β
++≈ 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电阻
()[]
'
211////L
be i R r R R R β++= 四、实验步骤
1.在电子工作平台上建立如图5-2所示的射集跟随器实验电路,信号发生器,数字万
用表和示波器按图设置。

2.单击仿真开关运行动态分析。

双击万用表图标,调出仪器虚拟面板,记录基极偏压V bq ,将万用表的测试杆移到节点V e ,测量并记录射集偏压V eq ,然后将测试杆移回到节点V b 。

Vbq=10.00V
Veq=9.4363V
3.根据R 1,R 2和电压值Vcc ,计算静态基极偏压V bq 。

2
11R R V R V CC
b +=
=20*20/(20+20)=10V
4.设V be 为0.7V ,估算静态射集偏压V eq 和电流I eq 。

Veq=Vb-Vbe=9.3V Ieq=Veq/Re=14.1mA
5.估算静态工作点Q ,即I bq ,I cq 和V ceq 。

Icq=Veq/Re=14.1mA Ibq=Icq/β=0.07mA Vceq=20-Icq*660=10.7V
6.将万用表的虚拟面板缩成图标,以免挡住示波器屏幕。

单击仿真开关进行动态分析。

记录峰值输入电压Vip 和输出电压Vop 并记录输出和输入波形之间的相位差。

图5-2 射极跟随器7.根据步骤6的读数计算射集跟随器的电压增益Av。

Av=979.5566/993.9610=0.9855
8.计算三极管的输入电阻Rbe和等效交流负载电阻RL,并计算射极跟随器的电压增益Av。

Rbe=300+(1+β)26/Ieq=4.006KΩ
RL=Re//Rl=500*660/(500+660)=284.5Ω
Av=(1+β)Rl/Rbe+(1+β)Rl=201*284.5/4006+201*284.5=0.935
9.在节点Vi和电容C1之间插入一个10kΩ的电阻。

将示波器的探头移到Vb节点。

单击仿真电源开关进行动态分析。

记录输入电压峰值Vip和基极电压峰值Vbp,必要时可调整示波器。

Vip=44.6159mV
Vbp=44.0987mV
10.根据步骤9的读数,计算输入电流峰值Iip,并用Vbp和Iip计算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Ri。

Iip=Vbp/Rl’=1.6mA
Ri=Vbp*1.414/Iip=14KΩ
11.设电流放大系数β为200,计算三极管的输入电阻Rbe,并结合偏置电阻R1和R2计算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Ri。

Rbe=R1//R2//R3*(1+β)+10=19.296kΩ
12.撤除插入的10kΩ电阻,并接入短路线,将电路恢复原貌。

把示波器探头移到输出端V0,并将负载电阻RL改为50kΩ。

单击仿真开关再次运行动态分析。

记录输出电压峰值Vop。

然后逐步减小RL的阻值,直至输出电压峰值降低到原先RL为50kΩ时的一半,则这时的RL值就等于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R0。

Ro=Rl=3.5Ω
五、思考与分析
1.基极偏压V bq的测量值与计算值比较,情况如何?近似相等。

2.射极偏压V eq的测量值与计算值比较,情况如何?
近似相等。

3.静态工作点Q在直流负载线的中部附近吗?
基本可以认为在其中部。

4.射极跟随器电压增益Av的测量值与计算值比较,情况如何?Av大于1吗?
近似相等。

略小于1.
5.射极跟随器输入电阻Ri的测量值与计算值比较,情况如何?这个输入电阻是较大还是较小?
近似相等。

较大的。

6.实验测出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是较大还是较小?
较小的。

7.射极跟随器输出与输入电压波形的相位差怎样?输出与输入电压是同相还是反相?
相位差为0度。

同相的。

8.射极跟随器在交流输入和输出电阻方面有何优点?这种电路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较大的输入电阻。

较小的输出电阻。

放大电路的第一级或者最后一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