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济南芙蓉街历史街区改造的得失与保护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济南芙蓉街历史街区改造的得失与保护策略

李红梅( 济南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济南)

发表于《艺术百家》2013年第3期

摘要:本文从分析芙蓉街区保护改造的得与失入手,对症下药,试图营建改造后的芙蓉街区文化延续与维护策略体系。芙蓉街区的文化延续策略有:物质文化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并重;历史文化挖掘与现代文化发展和谐共存;街区文化个性与城市文化共性有机融合。制定芙蓉街区的保护策略主要从历史街区运作的复合型空间结构模式、芙蓉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鼓励公众参与模式等四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芙蓉街;文化承载;传承;维护

一、芙蓉街改造的得与失

(一)芙蓉街改造之得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芙蓉街区也出现了功能混杂、历史建筑年久失修、基础设施薄弱、泉水遭到污染、居民生活混乱以及商业层次低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恢复和保护老济南的传统历史风貌,解决街区存在的问题,济南市历届政府对于芙蓉街道保护整治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推行了一系列的保护改造过程.比如,1989年济南市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方案》,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带三片三街坊,五十二点一个网”。其中提出要对芙蓉街——曲水亭街地区( 珍珠泉地区) 进行重点保护。分别在1999年,清华大学与济南市规划院合作完成了《济南市芙蓉街——曲水亭街保护整治规划》。2003年《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中提到: “芙蓉街——曲水亭街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古城中心,南至泉城路,北至明湖路东至县西巷,西至贡院墙根街和省府前街。将芙蓉街、府学文庙、百花洲、后宰门、珍珠泉、王府池子、曲水亭等街区,统一规划,保护其真实的历史遗存和传统风貌,体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地方特色,逐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

改造后的芙蓉历史文化街面貌焕然一新,功能混乱的现象得到遏制。芙蓉街北部环境整体改造比较成功,其中主要以关帝庙和文庙保护较为完整,隐约透露出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当年的繁华景象。逐步实现了芙蓉街以保护商业旅游为主与曲水亭街居民居住为主的功能定位; 以关帝庙和文庙为重点的历史文物建筑得到保护; 生活基础设施得到逐步改善,泉水污染的现象实现改观; 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 二) 芙蓉街改造之失

芙蓉街的保护历程是曲折而漫长的,由于受某些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该区域在整治保护中也存在着历史建筑被破坏、历史风貌削弱等问题。正如报刊所评论的那样,“修门面、大拆建、钢筋水泥混凝土、几天拆一栋老房子、两层三层的仿古小楼竞相建起……5个月来芙蓉街就这样改造完成过半,一条济南独有的古商业街正在变成仿古建筑一条街……芙蓉街里有很多泉景,其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条件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现在的改造追求的是有商业利用价值的门头的扩大,很少顾及其他”。由此看出,改造后的芙蓉街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历史遗留的问题,但随着传统建筑的拆除与旧建筑肤浅地穿衣戴帽式改造,加上某些大型综合商业建筑的侵入,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街区历史文化脉络,削弱了历史文化风貌。

芙蓉街区的保护整治过程也正是我国轰轰烈烈的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中的一个缩影,这一过程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改造后的弊端大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1.过度重视街区“硬性”物质文化景观,忽略“软性”非物质文化内涵的挖掘

在芙蓉街区的整治改造中,单纯强调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通过对历史建筑体简单的进行修复,甚至对于近代建筑穿衣戴帽式的改造,把街区做成一条“仿古街”而忽略了建筑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意义:比如太庙所代表的儒学文化,瑞蚨祥、丝绸店、燕喜堂百年饭店等

老字号所蕴含的古济南商埠文化,以及济南泉水文化及名士文化等都没有得到体现。

2.过分强调单一商业功能,忽略居民居住、休闲娱乐、办公等其他功能

芙蓉街区的建筑形态是多样的,不仅有商铺、洋行还有府衙、文庙和民居。因此,不仅有商业功能,而且有居住、办公、公共等其他功能。然而在整治的过程中,政府重点强调的是恢复其商业功能,并没有尝试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也没有进一步延续、拓展街区功能形式,从而限制了街区的发展。芙蓉街区应积极提倡历史文化街区的多元化,多种功能并存,给街区划定功能分区,比如打造商业片区、艺术产业区、居民区等,从而提升街区功能,给街区注入活力。

3.管理混乱,缺乏统一管理

芙蓉街区经过连续几次的保护整治,虽然从外观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这些仅限对芙蓉街道两侧的建筑或修复或复古式的整治。内部很多内容根本没有改造,所谓的街区改造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根源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同时,芙蓉街整治后缺乏统一管理,总体环境依然较差。改造后的芙蓉街以餐饮为主,餐饮档次不高,多为小吃,卫生条件较差,小摊贩侵占道路,致使街区污水横流。特别受这些人为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芙蓉街越来越不能满足居民活动的需求,节假日往往人群高度集中,人影攒动,喧嚣嘈杂,街道拥挤不堪。街道两侧招牌杂乱无章,环境污染严重,历史人文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百年古商业街沦落成“小吃街”的混乱境地。这些极其不利于城市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

虽然芙蓉街在改造后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总体改造是成功的。存在的后续问题集中反映出芙蓉街区在整治的过程中,改造不彻底,功能定位不明确,致使功能结构混乱,社会网络格局遭到一定破坏。依据问题对症下药,本论文试图在重视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前提下,依据现状问题探讨出切实可行的关于芙蓉街文化延续与保护的策略来实现街区的复兴,增强街区的生命活力; 使历史街区真正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芙蓉街文化延续与保护的策略

目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多种文化在历史街区并存,如何协调处理各文化之间的关系,把握文化精髓,突出重点:首先要做的是理清历史街区的文化脉络,是实现历史街区的文化延续,提升城市的个性品质的前提。

(一) 芙蓉街的文化延续策略

1.物质文化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并重

1987年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华盛顿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提出历史城区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不论大小,包括城市、镇、历史中心区和居住区,也包括其自然和人造的环境。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由此可以看出环境与文化在历史街区中的重要地位。历史街区的环境包括客观存在的物质的“硬”环境和人的生活习俗等参与其中的非物质的“软”环境两部分。那么,从文化层面上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类。物质文化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在历史街区表现为建筑本体及装饰、园林、交通、居民的饮食、服饰、商娱生活设施、重要艺术品、文献、手稿等。芙蓉街区的物质文化以地域环境、建筑风貌、民族风俗与传统工艺为载体,形成泉水文化、儒学文化、名士文化、商埠文化等文化内容外,另外还有老济南油旋、梨花大鼓、面塑、兔子王等各种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对于泉水地域文化环境与对于关帝庙及文庙有比较完整的保护外,非物质文化几乎消失殆尽,除了芙蓉街北部区域仅存一家油旋老店,但在芙蓉街头很难寻觅到面塑及兔子王等非物质文化的踪迹。( 面塑泥人等传统手艺偶尔在银座商城出现过,终究形不成气候,引不起足够的重视。) 建议相关部门在芙蓉街区专门设立芙蓉街非物质文化展示保护区域,来突出街区特征,提升街区品味,以吸引游客,增强街区功能。因此,如果把街区的物质文化称之为硬件,那么非物质文化就是给历史街区注入活力的软件,两者并重,缺一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