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气象节目的形态演变
浅析我国电视气象节目
98荧屏广角Television Research潘广健浅析我国电视气象节目【作者简介】潘广健,女,山东莒县人,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广播影视语言艺术研究。
在看过许多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后,突然发现有一种电视节目很特殊。
特殊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时间短与收视率高。
这就是“气象节目”。
本文主要是围绕中国当今气象电视节目展开讨论。
中国气象电视发展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这几十年间气象节目的形式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
我希望在此文中介绍中国当今气象电视节目的制作现状,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
一、 当今我国气象电视的现状在我们对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进行节目定位的时候,其服务性的特点务必强调。
由于天气预报虽有很多科学道理,有着科学精神,但是它从本质上是以服务为目的的,是为大众和社会的日常生活和具体需要提供具体的电视节目形式。
天气预报节目的核心要落实在“服务”上,假如节目内容服务性不强,观众收看节目就好像进入学术厅或者科学学术报告讲座,观众的收益颇少,即使老百姓认为节目有相当的科学性与知识性,但是对于气象电视而言,节目也是失败的。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从电视传播的角度来看,属于指导型的时令性服务节目。
指导型就是针对不同受众的多层次需求,提供各种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和信息,其学术性与科学内涵是通过信息的实用性与指导作用来充分体现的。
《天气预报》是一档时效性非常强的节目,几乎每一档《天气预报》节目都是直播,基本没有重播的,当今在电视上对天气情况进行预警,已经成为政府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每次有灾害性天气出现的时候,电视上总会出现黄色预警或蓝色预警以及滚动的字幕提示。
我国地域辽阔,地跨高中低纬度,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尤其是台风暴雨、暴风雪等,每年给我们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尽管人类目前还不能完全抗拒这些灾害,但是及早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及时进行防御是能很大程度减少损失的。
电视媒介铺盖面广,收视率高,在电视上及时向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发布大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可以争取防御时间,提前做好准备。
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回顾及前景探索
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回顾及前景探索摘要气象影视自起步以来,越来越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对气象事业的发展也日益重要,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气象影视这些年所走过的历程,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有关气象影视的交流不断增多,共同推动气象影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天气预报;虚拟演播室;节目互动;体制改革0 引言气象影视工作在国内的开展已经有20多年了,作为一名从业者,我们不应该只埋头工作,还应该经常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这可以使我们在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抓住气象影视工作的重点,培育属于自己的阵地,同时也会对后来的同行们了解气象人从事媒体、影视工作的历史、经验、教训,为气象影视在社会和气象事业的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提供借鉴。
1 气象影视的总结回顾气象影视节目的开展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家喻户晓的《新闻联播》是1978年1月1日开播的,紧跟其后的《天气预报》栏目于1981年7月1日开播,这也是最早的电视气象节目,随着该节目的成功,越来越多的省、市、县级气象部门开始独立制作电视气象节目,至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此类节目均已由当地气象部门制作了。
为了更好的做好我们的节目,1993年3月1日,气象节目主持人首次走上荧屏,“气象先生”和“气象小姐”逐渐为观众所熟知。
随着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应用,气象节目可发挥的空间更加宽广,不论是节目的内容还是节目的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虚拟演播室技术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我国在1997年前后。
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气象节目主持人配合虚拟演播室技术的使用,使得电视气象节目成为一档收视率极高的电视栏目,也成为我们气象部门很重要的服务窗口和对外宣传、形象展示平台。
长久以来,全国各级气象部门不断探索发展思路,尝试了很多节目形式的创作,也针对不同媒体的特点,制作、研发了很多气象信息发布的软件、网站等。
目前,中央电视台各档气象节目的制作是由成立于2002年8月的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公司承担的。
杭州华数63气象频道改版要求
杭州华数63气象频道改版要求••全新改版介绍•现代的气象信息是一个牵涉到经济、政治、环保、外交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信息。
气候变化与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社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至关重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老百姓对天气的需求,也变的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
观众的需求日益丰富,需求角度多元化发展。
气象节目的变迁:从“天气简报”到“气象新闻”从“直线报告”到“立体解读”的转变。
由服务性信息变成新闻媒体上重要的新闻品种。
“天气预报”已成为观众最爱看的节目之一。
气象专业化频道诞生,并且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华数63-气象频道:• 目前63频道定位以气象为主线,涵盖气象防灾减灾和自然科学普及等内容,是涉及交通旅游、农业能源、健康保健等众多相关领域的地方性专业气象资讯频道。
• 市气象局作为强有力的专业后盾,信息的专业化程度,有足够保障。
•还处在频道化的初级阶段,品牌、节目内容、收视、广告都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通过这次的全新改版,我们要:•明确频道定位。
•有效利用频道专业资源优势,完善节目内容。
•提高收视率,基于专业特质,全面细致的满足社会需求。
一切归结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将气象局的先进科技资源,更好的转化成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
频道定位篇:•华数气象天气频道将最大化气象局专业资源本身的价值;科学的解析自然环境,人本的作用与社会环境。
以满足(服务)观众的各类需求为出发点。
气象信息解析精准,解读角度以生活、经济、娱乐、旅游等各个角度,更加专门化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与百姓生活。
频道定位:•本土化的权威专业气象资讯服务频道。
•亲切、贴心、方便、可信、专业的服务频道。
频道理念:•关注自然,服务社会发展目标:•专业化技术,人本化服务。
气象资讯无所不包,人文服务无孔不入。
节目原则:• 直接应对与老百姓的需求,解读气象信息;人性化、娱乐化、专门化、本土化精细作业。
•满足受众的实用性,传递实际价值;•满足受众的期待性,传达发展信息;•满足受众的新奇性,传播科学新知;•满足受众的情趣性,传导情感娱乐;•满足受众的接近性,传布分众信息;•满足受众的探究性,传播深度信息。
河南省气象台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发展回顾
河南省气象台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发展回顾文/张新霞 天气预报节目是气象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服务的重要窗口。
五年来,河南省气象台依托天气预报的优势,借助电视宣传媒体,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把静态的“拉洋片”式的旧模式改进为由气象小姐主持的新颖活泼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使观众在形象、直观的电视天气预报画面解说中获得气象信息,了解天气变化情况。
一河南省气象台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从无到有,从静态到动态,经历了五个春秋。
1993年初,省气象台购进一套制作电视节目的专业机,同年4月底在郑州电视台首次播出了自己制作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欢迎。
1995年元月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在河南电视台正式播出,深受各界的好评。
1996年电视天气预报工作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使天气预报节目更生动活泼,元月份省气象台在《郑州晚报》、《大河文化报》及省电视台发出公告,在全省范围内公开招聘气象小姐和气象先生。
短短几天内,报名者近3000人。
经过专家反复筛选,最后确定5位气象小姐入选。
1996年5月1日———一个令全省人民难忘的日子:气象小姐首次走上省电视天气预报荧屏,与公众见面。
看着漂亮、潇洒的气象小姐,听着优美悦耳的解说词,气象与观众更贴近,观众对气象人更亲切了。
二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变化,倾注着省委、省政府、国家气象局以及省局领导的心血。
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曾多次指示要提高节目质量,并审阅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样带。
1995年11月原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来豫视察期间曾明确表示:要提高节目质量,尽快上节目主持人。
省局的领导对天气预报节目更是关怀备至,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并为省气象台争取到省政府及国家局财务上的有力支持。
省气象台领导是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直接组织、协调、策划者。
为了天气预报节目早日上电视,为了制作独具特色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三五年来,河南省气象台制作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以丰富的内容、形象生动的动画设计,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成为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电视气象节目发生了质的变化。
打造“超级用户”,推进传统气象节目转型创新
□孙凡迪王新竹
【摘 要 】新媒体变革已经由之前的“泛流量”向“精准流量”转 型 ,精准流量就是要建立“超级用户”。传 播 格 局 的 变 化 ,要 求 我 们 气 象 节 目 尽 快 在 新 的 传 播 赛 道 中 ,确 立 新 的 传 播 规 则 ,适 应 新 的 传 播 态 势 。气象节 目 主 持 人 需 要 形 成 新 的 价 值 观 :气 象 服 务 社 会 化 ,最 终 是 专 业 性 和 品 牌 性 的 社 会 化 ,内容定位和意识提升 的 社 会 化 ,服 务 理 念 和 转 型 创 新 的 社 会 化 。要 尽 快 适 应 新 媒 体 气 象 传 播 理 念 和 方 式 ,培 养 更 多 的 气 象 “超级 用户”, 传统气象节目向新媒体平台的转型、融合、创新。
和应对气 化
的科
不断 气象服务 , 力 气象服
务的公众
, 气象影视节目成公众预 云
、
气象信息的
。
二 、 传统气象节目发展的不足和面对的挑战
西方发达国家气象传媒行业经历了 7 0 多年的历史
, 我国气象传媒
在气象传媒 的
,媒体 的时
,
到更
。我 善
时进中的
,正
视 , 新 。新媒体 传统媒体 的 不 ,
具体到气象节目中 1.受众流失
的天气预报节目形式还是 制 播 出为主,虽
国 媒体有可
准 直 播 ”的 时 效 ,但 是 较 之
新媒体的即时性 有 差距。 能 针 性 的
气象服务动性的直播节目
较
与的
29
、 气 象 媒 体 中 ,有 直 播 节 目 的 1 2 个 ,占
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审美分析
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审美分析作者:孙凡迪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04期【摘要】笔者对电视气象节目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从不同类型的气象节目入手,对主持人的语言样态进行梳理规整,并从审美层面重新审视气象节目主持人的风格。
【关键词】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审美一、主持人主持气象节目1984年,春节晚会首次与全国人民见面,为中国传统的春节又增添了浓厚的喜悦之情;也是这一年天气预报从只有手绘的天气形势图,发展到了有黑白云图,也有了微机图形显示,手绘的图表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时间流转到1993年,主持人开始在气象屏幕前指点江山,历经十年的发展变化,气象节目也以特有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它在电视舞台上无可替代的位置。
电视气象节目是公众最为关注的电视节目之一。
CCTV-1晚间《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的收视率一直雄居央视榜首。
自然,融入主持人之后的天气预报多了几分鲜活,几分灵动,同时也使更多的气象信息通过主持人这个特有的载体呈现出来。
1997年4月之后,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主持人阵容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没有推出过新人。
2003年1月之后,《天气预报》的片头、版面历经数次改变,就连屏幕上的全国地图也为避免被主持人身体遮挡而逐步偏向画面右侧。
不过,这一切都属于动态的局部微调。
一直到2008年,《天气预报》节目出现了两项比较大的变化。
首先是新主持人闪亮登场;其次是节目的整体版面有了一个大的变化,在保持服务节目内在品质的前提下,节目包装更加适合表现节目的信息传递功能,包装理念也更加国际化。
开播于1980年7月7日的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在2009年国庆期间的全面改版,使天气预报节目的系列“塑形”有了一个暂时的结点。
在改版的同时,节目画面也由标清升级为高清,清晰度是原来的6倍。
而作为贯穿气象节目始终的节目主持人也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应该看到,公众关心气象节目主要是因为他们需要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资讯。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18-11-01作者简介:张衍华,男,山东省泰安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气象服务研究;汪伦,男,山东省泰安市气象局电视天气预报制作中心摄像,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服务研究;高珂歆,女,山东省泰安市气象局电视天气预报制作中心编导,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服务研究。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张衍华,汪伦,高珂欣(山东省泰安市气象局,山东泰安271000)摘要: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新的形势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需求层出不穷,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需要思考。
文章通过总结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发展的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主要做法,就如何满足新时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需求,如何同各种新技术、新媒体结合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电视;天气;节目;发展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3-0128-02国外发达国家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起步较早,20世纪50年代,美国“天气女孩”即在电视影屏出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首次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中播报天气预报,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已逐步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公众需求的提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也出现了许多技术瓶颈和不能满足各种需求的问题,节目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历程1.图文配音阶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电视用户的迅速增加,电视已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之一,我国也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报天气预报。
但受制于设备、人员,播出方式简单、机械,采用图表加字幕、配音的方式。
播出范围开始只有8个省会城市,之后才逐步扩大至全国各省会城市和港、澳、台地区,在省会及以下城市电视台尚无开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现状与创新思考
2024.03在当今融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快速、便捷、高效等传播特点,公众越来越习惯于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天气预报客户端、短视频矩阵等多种渠道来及时获取最新的预报预警信息。
通过新媒体获取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已经逐渐成为公众日常查看天气预报的主要途径。
相对于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存在着传播时效滞后等问题,通过电视等传统媒体来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群体数量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全国各省级气象服务中心正面临着气象影视未来如何发展以及如何转型发展等现实困惑,传统电视气象服务的发展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电视气象节目的发展现状1.电视气象节目的收视情况从收视率来看,各省(市)天气预报节目的收视率与往年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各省级新闻天气预报节目的收视地位依然较高。
以北京为例,在北京卫视18时55分播出的《新闻天气预报》节目的平均收视率达到了6.61%,平均占有率更是达到了34.25%。
这表明相比在北京卫视全天播出的其他节目来说,《新闻天气预报》节目无论是从平均收视率还是从平均占有率来看均排在首位,也就是说电视观众依然保持着对天气预报节目的忠实度和极高的关注度。
2.电视气象节目制作队伍人员情况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省级气象服务中心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团队人数平均在15人到20人左右。
整体来看,大部分省份的制作团队人数都有所减少。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从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人数与其人数最多的年份相比少了20人左右,从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团队正呈现出一定的人员流失现象。
3.利用新媒体开展气象影视服务情况据了解,全国大部分省级气象服务中心均已利用了抖音、微博、视频号、快手、今日头条以及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气象影视服务,但均未涉足商业方面的合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主要创收来源还是来自电视广告收入和财政拨款。
二、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优势与短板1.优势①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权威性仍然较高。
由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播出平台为各级广播电视台,具备了特有的“权威”属性,因此即使在当今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受众群体数量也是十分庞大的。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作者:张衍华汪伦高珂欣来源:《今传媒》2019年第03期摘要: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新的形势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需求层出不穷,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需要思考。
文章通过总结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发展的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主要做法,就如何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如何同各种新技术、新媒体结合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电视;天气;节目;发展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3-0000-02国外发达国家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起步较早, 20世纪50年代,美国“天气女孩”即在电视影屏出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首次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中播报天气预报,最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已逐步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公众需求的提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也出现了许多技术瓶颈和不能满足各种需求的问题,节目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一、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历程(一)图文配音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和电视用户的迅速迅速增加,电视已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之一。
我国也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报天气预报。
但受制于设备、人员的限制,播出方式简单、机械,采用图表加字幕、配音的方式。
播出范围开始只有8个省会城市,之后才逐步扩大至全国各省会城市和港、澳、台地区。
在省会及以下城市电视台尚无开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二)主持解说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天气预报讲解人(主持人)开始走上荧屏,逐步改变了新闻播报的方式,并成为在新闻联播之后一档独立的节目,与之伴生的就是“气象先生”、“气象小姐”的诞生。
节目内容还是比较简单,基本是天气预报和简单的天气形式分析。
关于气象频道节目的思考MicrosoftWord文档
关于气象频道节目的思考MicrosoftWord文档关于气象频道节目的思考韩建钢(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北京 100081)摘要本文通过对气象频道开播一年多来节目的编排、节目的形态、节目的种类、节目的质量,还有节目的内容和时效进行了分析。
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开办频道的目标和气象专业频道的特质,就节目时段及内容编排、目的形态与时效、节目的内容以及地方节目的插播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气象频道节目分析改进意见历经9年的准备和策划,2006年5月18日中国气象频道正式开播了。
开播一年多来,通过不断的磨合和几次改版,中国气象频道实现了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播出的节目主要有六类:天气预报类、新闻类、资讯类、专题类、专家评述类、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直播类,频道已初具规模。
当然,与国外成熟的气象频道相比,与开办频道的宗旨和目标相对照,无论是节目的编排、节目的形态、节目的种类、节目的质量,还是节目的内容和时效,中国气象频道都还有很多的缺憾。
这里仅根据开办频道的目标、气象专业频道的特质和受众群体,就节目时段及内容编排、目的形态与时效、节目的内容以及地方节目的插播等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
1 气象频道的目标和专业频道的特质1.1 总体目标气象频道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分析、报道重大的天气气候等自然灾害事件,在第一时间准确、科学地发布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预警预报信息,为减灾防灾服务;通过及时传播包括天气、气候在内的地球环境监测预测及影响评价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日常气象及相关信息资讯服务;通过向公众普及包括天气、气候、气候变化在内的地球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知识,让公众切身感受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服务。
归纳起来,就是将中国气象频道建设成全国统一的,具有信息密集、信息更新迅速、专业特色鲜明特性的,公众获取精细化气象及相关信息最快捷、最方便的首选渠道。
1.2 阶段性目标1.2.1 初级阶段目标初级阶段的目标是,将气象频道建成整合资源、开发利用资源的基础平台。
分众时代电视气象节目的发展策略
分众时代电视气象节目的发展策略作者:杨帆傅秋香来源:《传媒》 2013年第4期摘要:近年来,人们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日益分化,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滞后的气象节目发展现状同受众强烈的个性和现实需求之间已经出现矛盾。
本文就分众化时代电视气象节目所面临客观环境的变化及其转型展开探讨,进而研究气象类节目分众化传播策略的调整。
关键词:电视气象节目分众时代发展策略电视气象节目是以气象相关内容为题材的电视节目类型,它将气象科学、通讯传播技术以及电视制作技术融为一体,传播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气象信息。
1980年7月,中国气象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了我国第一档电视天气预报,标志着我国电视气象节目的诞生。
此后,我国电视气象节目不仅数量逐渐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从“无主持人播报形态”到“主持人播报形态”,由单一化的气象信息发布向多元化的气象领域延伸,气象节目已经成为我国电视荧幕上不可或缺的生活服务性节目。
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发展进入分众时代,受众需求更趋多样化、个性化,并且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对气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媒体也越来越具有依赖性。
分众传播理念的出现改变了大众传播由于传播理念和传播媒介的局限而导致的大量同质化信息传播,因而电视媒体可以调整电视气象节目发展策略以满足受众日益分化、个性的气象信息需求。
一、客观条件变化催生电视气象节目转型(一)自然环境变化人在自然中生存,各方面都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广大人民群众每天需要依据气象信息安排生活和生产。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第一档气象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电视媒体便开始扮演气象信息传播者的重要角色。
进入21世纪,全球气候条件恶化,灾害气象事件频繁,复杂多变的气候问题引起了国内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几次大地震引发的国际社会思考及舆论,使得气象问题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块悬石。
与过去相比,人们对它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了,而气象问题也开始频频出现在媒体话题中。
频道节目发展趋势
中国气象频道新闻节目发展趋势展望陆太平刘爱萍王庆祥(安徽气象影视中心,合肥 230061)摘要中国气象频道新闻节目以其气象信息量大、传播快捷,对社会舆论影响巨大,已成为我国气象资讯的第一声音和权威专业发布平台。
探索和掌握中国气象频道气象新闻发展的趋向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本文从中国气象频道与百姓保持零距离、重大天气新闻直播与天气新闻的故事演绎并驾齐驱、天气新闻栏目主持人的品牌效应、追求权威性同时会适度表现娱乐化、创新性主题新闻报道将会大力提高民生新闻的质量这五个方面,对中国气象频道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旨在通过对中国气象频道气象新闻现状全景式扫描,观照中国电视新闻现状,同时以实践为参照,展望中国气象频道气象新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气象频道新闻展望引言中国气象频道是一个全天候提供权威、实用、细分的各类气象信息和其他相关生活服务信息的专业化电视天气新闻频道,自2006年5月18日正式对社会公众播出以来,以其气象信息量大、传播快捷,对社会舆论影响巨大,已成为我国气象资讯的第一声音和权威专业发布平台,探索和掌握中国气象频道气象新闻发展的趋向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笔者从地方气象新闻工作者的角度,就中国气象频道与天气保持零距离也会与百姓保持零距离、中国气象频道重大天气新闻直播与天气新闻的故事演绎并驾齐驱、中国气象频道天气新闻栏目进一步加强主持人的品牌效应、中国气象频道天气新闻保证权威性同时适度表现娱乐化、中国气象频道创新性主题新闻报道将会大力提高民生新闻的质量这五个方面,对中国气象频道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旨在通过对中国气象频道气象新闻现状全景式扫描,观照中国电视新闻现状,同时以工作实践为参照,展望中国气象频道气象新闻的发展趋势。
1 中国气象频道与天气保持零距离也应与百姓保持零距离中国气象频道的“追风”“追沙”行动已经深得国人之心,“我们向台风中心进发”已向全中国人民表明了中国气象频道的态度。
这些年,不可否认,我们在天气新闻节目里更多地关注了天气、灾情,或多或少地淡化了天气、灾情下面的人,最起码新闻节目里没有充分的表现,就新闻节目而言,“人”是新闻永恒的主题。
浅谈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演进和特点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气象数据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多样态呈现
气象数据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多样态呈现发表时间:2020-05-26T07:46:10.124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4期作者:孟珍周丽君[导读]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基于信息时代的辅助,众多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气象数据关系各个行业的日常运营,尤其是农业领域,提升气象数据准确性一直是各个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孟珍周丽君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 310017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基于信息时代的辅助,众多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气象数据关系各个行业的日常运营,尤其是农业领域,提升气象数据准确性一直是各个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气象数据;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多样态呈现引言目前的天气节目中,虚拟技术还多限于对场景的表现,至于气象数据要素的呈现,则通常是以背景的方式出现的。
然而,从目前的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在虚拟场景中,气象数据的展现一定是立体、多元的,这样气象数据才更具说服力、感染力和表现力。
1气象数据的特点作为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数据本身就有大数据的一些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数据内容量大;2)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气象数据的采集形式多样,数据重复性较高,担起与旅游业、农业以及交通业等密切相关,尤其是农业领域,农民开展的施肥、打农药等均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因此不难看出天气预报在各个领域的重要商业价值,提升天气预报精度尤为重要。
2气象数据空间样态的呈现现今出现在天气节目中的图形多以数据图形为主,比如常见的天气实况图、预报图,都是出现在主持人“身后”的模式,而主持人所做的就是对着身后的天气图形指指点点。
对气象数据空间样态呈现方式的改变,就是在虚拟技术的帮助下,让气象数据,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现,并且能够被主持人随意调度、演示、拆解,同时,让气象数据信息完成从主持人“身后”到“人前”的空间转换,这样,会使气象节目的观赏性和传播效果大幅提升。
融媒时代下电视气象节目如何发展
除了行动迟缓的老人,还有半人半机器,或者怪物这
二、融媒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和机遇
随着微信、微博、VLOG等新媒体形态的爆发式增长,传 媒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新格局。据网上公开数据显示,目 前我国手机的普及率超过90%,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也高达70%,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将预示着新媒体将是未来媒体产业的主导。 无论是在拥挤的地铁、穿梭的公交还是在工作学习的间隙,人
场面是任何新媒体不能类比的,所以只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拍摄手段制作的短视频,一般时长为2-3分钟,视形式和水平,传统媒体 节目主持人担当主角出境拍摄的,拍摄手法也是横屏和竖屏
是可以和新媒体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作为别于其他节目 “交辉相映”,语言风格也是幽默风趣,例如在“小视频”科普
样的设定,用以降低观众对角色的心理预期。并且一个形 象原先的设定越令人感受到不舒服,给观众带来的反差越 大,后期通过剧情就能够带来更多的反转,从而有效的提
一、电视气象节目面临的现状
电视气象节目既是专业性很强又是服务性非常强的一
升好感值。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阿丽塔:战斗天使》 档节目,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为百姓的日常出行和农
越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大多是老年人和互联 网信号还没有覆盖的边远农村地区的人们在观看电视气象节 目,因为现在随着上网手机拥有量的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通过手机、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渠道随时随地来了解全 国各地的气象状况。现在智能手机不只是年轻人必备的通讯 工具,而且已经覆盖中年人群,目前正在向老年人群逐渐渗 入。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使人们随时了 解气象状况,而不只是通过准时收看电视气象节目才能获取天 气状况,这就导致目前电视气象节目的收视率大幅下滑。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创新与发展作者:丁涛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03期【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出现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只有通过其自身优化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电视观众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天气预报;电视节目;创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率先制作了第一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各省、市电视台才开始陆续制播自己的天气预报节目。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电视气象节目由单一的天气预报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气象新闻、专题、科普、直播等在内的节目形式,其服务内容也由简单的城市预报和趋势预报拓展到重大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气候预测预估、气象监测、气象新闻,以及与公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旅游、健康、体育、交通等气象信息和资讯。
[1]同时天气预报节目从节目的创意、形式的编排、主持人的形象定位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在为观众服务,在满足观众需要的同时,不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这些变化使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电视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在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要想获得较高的播出效益和收视率,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优化与创新,丰富节目内容和形式,努力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大潮中寻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里,我们通过节目的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两方面,来谈一谈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如何突破常规,从而实现其自身更大的发展。
节目内容的创新节目内容是一档电视节目的主体,节目是否能够吸引观众,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要想提高自身的质量与品位,一定要在内容的创新上下足工夫。
题材创新。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内容显而易见,凡是和天气以及气候有关的内容都可以作为节目的内容进行播报。
电视气象节目的创新
二、更加灵活的主持形式
对于未来专业化、细分化的气象频道和气象节目及其主持形式,者做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变一角度为多角度,变一人为多人,变一地为多地,变一语为多语。
变单一角度为多个角度。简单地说:“变单一角度为多个角度”就是指针对不同观众群制作有特色的气象节目,并在主持人的语言设计上更加注重对象感的不同。“播音是‘目中无人’,但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也就是说,我们心里应该有受众,为着受众,想着受众,不忘记受众。”
希望我们的电视气象节目主持在保持权威性的同时,更充分地体现它的大众性;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更充分地体现它的服务性;在保持可信性的同时,更充分地体现它的多样性!
天气预报+生活资讯型。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后,一改二十多年来的天气预报方式,专设了全天滚动播出的《天气?资讯》节目。比起以往的气象节目,这档节目的内容更为丰富,它定位于“资讯”之上,是一档以天气预报为主体,包含其他各类生活信息的全新资讯类节目。它的内容不但包括天气预报、出行参考、气象天文知识介绍,还有从生活资讯角度出发对新闻事件的追踪,以及健康、旅游、住房、汽车、饮食、家居等各类即时信息及实用知识;从风格上看,这档节目更注重贴近性、服务性和娱乐性。年轻的主持人穿着休闲服饰,以通俗和有趣的聊天式语言以及个性化的手势轻松地与观众交流。
电视气象节目的创新
■ 魏 峰
天气的寒热阴晴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各行各业的生产建设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现在,人们每天都通过各种传播媒体获取和利用气象信息,以便安排生产和生活。视听结合、形象直观的电视气象节目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
虽然天气预报节目名列全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榜榜首,但并不意味着此类节目创意新颖、制作精良、主持精彩,而仅仅是因为它提供了人们每天出行所需要的天气信息。究竟怎样才能使天气预报节目既实用又好看呢?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 着 中 国电视 气象 节 目已经 走 出 小作 坊 的制 作
模式 , 逐步 发 展壮 大起 来 。 这一 时 期 的 主 要 特 征 是 无 主 持 人 天 气 预
报, 基本 上 采 用 “ 面 +配 音 ” 形 式 , 为 单 画 的 较
调 , 乏对 象感 。当然 , 目制 作 方 也对 克 服 这 缺 节
有 切 实 可 行 的分 众 策 略 。 关键词 : 持 ; 号 ; 乐 ; 元 ; 性 ; 牌 主 符 娱 多 个 品
0 引 言
在 中 国科 学 院系 统科 学 研 究 所 等 机 构 所做
的“ 0 2年 全 国 电视 观 众 抽 样 调 查 ” , 央 电 20 中 中
1 专 业 时代 , 象 符 号 化 气
幕和 画外 音 的视 听组 合 , 类 预 报 信 息 是 以简 各
播 》 气预 报 收视 率增 长 的 核 心 因 素 , 观 众 的 天 是
需求 _ 。但 是 与 市 场 强 烈 的需 求 趋 势 相 比 , 2 J 目 前 国 内的 电 视 气 象 节 目的 发 展 现 状 , 论 是 在 无 节 目组 织 观 念 还 是 在 节 目具 体 的表 现 样 式 上 ,
中国 电视气 象节 目以 18 年 7月 1E中央 91 t
电视 台天 气 预 报 节 目开 播 为 标 志 , 意 味 着 中 这 国气 象 知识 服务 民众 的先 河 自此 开 创 。起 初 的 中国电视 气 象 节 目形 式 极 为 简 单 , 仅 采 用 字 仅
视 台的“ 天气 预报 ” 为观 众 在 进 行 节 目收 视 时 成 的首选 E 。在 2 0 0 6年 央 视 市 场 研 究 公 司 针 对 天气预 报 节 目所 作 的《 气 预 报 节 目与 气 象 频 天 道 观众 需 求 》 调查 研 究 中发 现 , 动 《 闻联 的 驱 新
得 中国 电视 气 象 节 目制 作 的 专 业 性 得 到增 强 , 中 国电视 气象 节 目正 式 步人 专 业 时 代 。这 样 既
保 证 了气 象 信 息 来 源 的 可 靠 性 , 使 得 气 象 节 也
目更具 有科 学 化 的影 响 力 。 随之 , 英 杰 、 红 宋 赵
嬗 变 。 回顾 中 国 电 视 气 象 节 目发 展 史 , 以发 可
浙
江
气
象
3 卷 1 1 期
样 的缺点 做 出 了很 大 努 力 。在 节 目制 作 中 , 严
加, 而是 要 营 造 出和 谐 的现 场 感 与 交 流 感 。在 此, 气象 节 目的影像 元 素 在主 持人 的参 与下 , 变
格要求 信 息呈 现 清 晰准 确 , 范使 用 各 类 气 象 规 符号 , 理 设 计 画 面 布 局 , 量 做 到 色 彩 协 调 , 合 尽
可 以观 照 中 国电视气 象 节 目发 展 的 主要 历 史 轨 迹 , 寻求 中 国 电 视 气 象 节 目的 未 来 之 途 提 供 为
帮 助
收 稿 日期 :0 80.3 2 0.92
月 , 风声 像技 术 中心 的成 立 , 是 国 机 构 改 华 既
制 的需 要 , 也是 电视 气 象 业 务 发展 的使 然 , 标 这
3卷 1 1 期
浙
江
气
象
3 3
中 国 电视 气 象 节 目的 形态 演 变
张 兆 利
( 南 师 范 大 学 , 南 昆 明 60 1 ) 云 云 527
摘要: 中国电视 气象节 目自从开播 之初至今 , 先后经历 了专业 时代 、 主持时代 、 娱乐 时代 和多元 时代 , 并将 朝
着 分众 时代 的方 向发展 。其问 , 中国电视气象节 目呈现 出符 号化 的无 主持 人播报 形态 、 影像 化 的主持人 播 报形 态 、 感性化 的娱乐气象资讯形态 、 复合化 的多元节 目编排 形态 , 并将呈 现出个性化 的分 众节 目形 态。展 望 20 年 以后 的气象之路 , 08 前途光 明而 曲折 , 任务 沉重 而道 远。我们 既要有 为受 众服务 的个性 精神 , 要 也
现 其在 播报 方 式 、 持 定 位 、 播 渠 道 、 息 集 主 传 信 成等 多 方 面都 可 圈 可 点 , 其 中尤 其 以 中央 电 这
艳 先后 调 入 电视 天 气 预报 节 目制 作 组 , 象 业 气
务 的长期 历 练 使 二 人 变 得 成 熟 起 来 , 为其 后 这
美 观大 方 。还 注意 到画 面切 换 和字 幕 移 动 的速 度, 既要让 观 众 看 清 内容 , 又不 显 得 节 奏拖 沓 。 总体看 来 , 一 时 期 是 中 国电 视 气 象 节 目的 开 这
1 0月 1日, 中国 气 象 局 开 始 独 立 制 作 电视 气 象
节 目。其 问 , 国气 象 局 业 务 处 成 立 电 视 天 气 中 预报 制作 组 , 职 负 责 天 气 预 报 业 务 。这 就 使 专
模 式上 , 尚有诸 多 缺失 之 处 , 也 是 本 文将 其 作 这 为 观察 与 研 究 起 点 的 重 要 原 因。 改 革 开 放 3 0 年来 , 国 电视 气 象 节 目为 我 国 的社 会 经 济 建 中 设做 出了 重要 贡 献 , 自身 也 发 生 着 形 态 的多 重
的节 目主持 生涯 奠 定 了坚 实 的基 础 。 19 9 3年 1
视 台 的气象 节 目为 代 表 。 因为 中 国电视 气 象 节 目一 般是 由气 象 部 门 与 电视 媒 体 合 作 完 成 , 中 国气 象部 门 又属 于 垂 直 管 理 系 统 , 央 电视 台 中 的气 象节 目可 以看 作 是 地 方 台 的 晴 雨 表 , 由此
都 还有 相 当差距 。尤其 是 在 节 目的 定位 与 发展
易的天气符号形式体现 出来。尽管节 目 形式显 得呆板 , 却能 够很 明确 地 把 气 象 信 息播 报 出来 , 满足 民众 生 活 和 各 项 建 设 事 业 的 需 要 。此 后 , 这 种 符号 化 的节 目形 式 逐渐 普 及 开来 。18 9 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