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适用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介绍
能源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2023年最新)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
2013.2.16修正
九、三十九
节能
24
高耗能落后电机设备(产品)淘汰目录
(第一批)
工节〔2009〕第67号
2009.12.4公告
全文
节能
25
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
(第二批)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工节
[2012]第14号
2009.1.1实施
全文
节能
46
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
GB/T 12452-2008
2008.10.1
全文
节能
4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15
2015.10.1实施
全文
节能
48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JGJ 176-2009
2009.12.1实施
全文
节能
49
组合式空调机组
GB/T 14294-2008
第三章 效率控制
节能
5
节约用电管理办法
国经贸资源〔2000〕1256 号
2000.12.29
第二章 第十一条
节能
6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666号
2016.2.6修订
第二十七条
节能
7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国务院令第676号
2017.3.1修订
全文
节能
8
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省人民政府令第59号
2009.12.1
GB18613-2012
2012.9.1实施
全文
节能
39
能源管理体系 公共建筑管理组织认证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适用法律法规清单

2012年9月6日
55
2011年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目录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2年1月9日
56
建材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目录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2年9月
57
建材企业能源审计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3年1月10日
二、标准(biāozhǔn)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号
1பைடு நூலகம்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43
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五批)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4年11月17日
44
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六批)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5年11月11日
45
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七批)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年11月15日
46
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09年12月4日
35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09年12月31日
36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0年11月29日
37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四批)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1年12月30日
38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五批)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2年12月13日
39
19
通风机经济运行
GB/T 13470-2008
20
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
GB/T 13471-2008
21
合理润滑技术通则
GB/T 13608-2009
能源管理体系适用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介绍

人
机 料
生产系统与供能系统的运行控制与 管理方案 1.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 要求 2. 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 3. 节约成本的需要 方针、目标指标 1.满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 它要求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履行社会责 任 3.节约能源成本
法
环
测
2. 合规性评价与其他强制性要求符 合性评价 Nhomakorabea
4.5.1 监视、测量与评价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 序,用于以下方面的监视、测量和评价: d) 定期对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 求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
3.提供管理技术与节能技术的支 持
管理技术 1. GB/T15587——1995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2. GB/T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3. GB/T13234——2008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4. GB/T3484——1993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5. GB/T6421——1986 企业能流图绘制方法 6. GB/T15316——1994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7. GB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 备和管理通则 ……
——策划:包括识别 和评价组织的能源因 素;识别有关的法律 法规、标准及其他要 求;通过分析确定能 源管理基准,可行时, 确定标杆;建立能源 目标、指标,制定能 源管理方案等。
新能源法的主要内容与原则

。
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02
积极参与国际新能源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
验,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水平。
国际资金支持与援助
03
充分利用国际资金支持和援助,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技
术创新。
03
新能源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长期规划
制定长期的新能源发展规划,确 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
环境保护
责令改正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情节严重 的,可以处以罚款或者吊销并网许可证。
责令退回骗取的补贴资金,并处以罚款; 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追究相 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05
新能源法的影响与展望
对新能源产业的影响
1 2 3
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
新能源法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保障。
背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日益加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领 域。为了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新能 源法应运而生。
立法目的与意义
立法目的
新能源法的立法目的在于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能源 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
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新能源法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了更加优惠的政策环 境和市场机遇,有助于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 展。
规范新能源市场秩序
新能源法明确了新能源市场的管理和监管机制, 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
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新能源法促进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减少化石能源的使 用,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02
新能源法的主要内容
能源管理体系gbt23331-

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按照GB/T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T 23331-2009,与GB/T 2333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边界”(见)、“持续改进”(见)、“纠正”(见)、“纠正措施”(见)、“能源消耗”(见)、“能源管理团队” (见)、“能源措施参数”(见)、“能源评审”(见)、“能源服务”(见)、“能源使用”(见)、“相关方” (见)、“内部审核”(见)、“不符合”(见)、“组织”(见)、“预防措施” (见)、“程序”(见)、“记录”(见)、“范围”(见)、“主要能源使用”(见)和“最高管理者”(见)等术语;—修改了“能源”(见)、“能源基准”(见)和“能源绩效”(见)的定义;—修改了有关“总要求”(见)、“管理职责”(见)、“能源方针”(见)、“策划”(见)、“实施与运行”(见)、“检查”(见)、“管理评审”(见)等各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删除了“能源因素”和“能源管理标杆”术语。
本标准中“能源”、“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等术语与我国能源领域中的习惯定义存在差别,此类术语仅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应用过程,从而确保与ISO 50001协调一致。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的修改:—删除了部分有关术语来源参考文件的批注;—删除了部分与我国应用情况无关的批注;—附录B中,将ISO相关标准修改为等同转化的国家标准并进行比较。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德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宝山钢铁集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赓、,李爱仙、李铁男、王世岩、朱春雁、李燕)、黄进、梁秀英、任香贵、桂其林、杨德生、李燕)、刘立波、周璐、周湘梅、张娣、石新勇。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文件清单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节约用电管理办法.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pdf
备注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Q088.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年的.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046-室内空气质量标准.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GB_12523-2011_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pdf
它要求文件识别清单
备注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GB_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国家环保“十二五”发展规划.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长春市节约能源管理办法.pdf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长春市节约能源条例.pdf
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操作手册.doc

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操作手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司2016年1月前言“十二五”以来,国家相继制修订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 29456)和部分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等国家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全国万余家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能源管理体系。
为引导各级各类公共机构加强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公共机构中导入能源管理体系,我们编制了《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操作手册》,指导公共机构逐步建立和实施源管理体系。
公共机构可参照本手册,优化本单位能源管理系统,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实现能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手册分正文和附录两个部分,其中正文包括六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前期准备工作,第三章体系策划,第四章文件制定,第五章实施与运行,第六章检查与改进。
附录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附录A 某医院建设能源管理体系示例,附录B 某学校建设能源管理体系示例,附录C 某机关单位建设能源管理体系示例。
本手册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组织专家团队编写,北京交通大学和吉林建筑大学参与了编写工作。
在编制过程中,还得到了吉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2016年1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 -第二章前期准备工作- 3 -第一节管理职责- 3 -第二节能源方针- 8 -第三章体系策划- 11 -第一节明确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12 -第二节能源评审- 18 -第三节建立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 23 -第四节制定能源目标、能源指标 - 28 -第五节制定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29 -第四章文件制定- 32 -第一节文件要求- 32 -第二节文件管理- 33 -第三节记录管理- 34 -第五章实施与运行- 38 -第一节运行管理- 38 -第二节节能项目设计管理- 47 -第三节节能采购- 49 -第四节培训- 50 -第五节内部信息沟通与外部信息交流- 53 -第六章监督与改进 - 55 -第一节监测重要能耗数据- 55 -第二节合规性评价- 58 -第三节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 60 -第四节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76 -第五节管理评审- 82 -附录1 某医院建设能源管理体系示例- 85 -附录2 某学校建设能源管理体系示例- 99 -附录3 某机关单位建设能源管理体系示例- 109 -第一章概述公共机构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是从能源利用和管理的全过程出发,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借鉴成熟的管理模式,充分结合本单位能源使用特点,将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循环管理理念引入到能源管理工作中,使得能源管理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系统的整体,解决传统能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性等问题,有助于公共机构充分识别节能机会,找出薄弱点和重点控制目标,引入更多适用的能源管理方法和节能技术,提高节能的整体效果和效率,促进构建长效节能机制。
GBT233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GBT233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GB/T 233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本标准是规范组织的能源管理,旨在降低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标准。
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决策。
该标准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
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组织可以: ——应用系统的管理手段使其能源管理工作满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实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利用过程方法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
——为应用先进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挖掘和利用最佳的节能实践与经验搭建良好平台。
——提高能源管理的有效性,并改进其整体绩效。
——使相关方确信其已经建立了适宜的能源管理体系。
组织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lan-Do-Check-Act, PDCA)”方法,有助于其实现管理承诺和能源方针,并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其中:——策划:包括识别和评价组织的能源因素;识别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通过分析确定能源管理基准,可行时,确定标杆;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制定能源管理方案等。
——实施:包括提供所需的资源;确定能力、培训和意识的要求并进行培训;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实施信息交流和沟通;建立所需的文件和记录;实施运行控制并开展相关活动等。
——检查:包括对能源管理活动和能源目标、指标实现情况的监视、测量和评价;识别和处理不符合;开展内部审核等。
——处置:基于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对实现管理承诺、能源方针、能源目标和指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基于“PDCA”方法的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能源管理体系的详细和复杂程度、文件的多少、所投入资源的多少等,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体系覆盖的范围,组织的规模,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能源消耗的类型及消费量要求等。
GBT23331_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8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T 23331-2009,与GB/T 2333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边界”(见3.1)、“持续改进”(见3.2)、“纠正”(见3.3)、“纠正措施”(见3.4)、“能源消耗”(见3.7)、“能源管理团队”(见3.10)、“能源措施参数”(见3.13)、“能源评审”(见3.15)、“能源服务”(见3.16)、“能源使用”(见3.18)、“相关方”(见3.19)、“内部审核”(见3.20)、“不符合”(见3.21)、“组织”(见3.22)、“预防措施”(见3.23)、“程序”(见3.24)、“记录”(见3.25)、“范围”(见3.26)、“主要能源使用”(见3.27)和“最高管理者”(见 3.28)等术语;—修改了“能源”(见3.5)、“能源基准”(见3.6)和“能源绩效”(见3.12)的定义;—修改了有关“总要求”(见4.1)、“管理职责”(见4.2)、“能源方针”(见4.3)、“策划”(见4.4)、“实施与运行”(见4.5)、“检查”(见4.6)、“管理评审”(见4.7)等各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删除了“能源因素”和“能源管理标杆”术语。
本标准中“能源”、“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等术语与我国能源领域中的习惯定义存在差别,此类术语仅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应用过程,从而确保与ISO 50001协调一致。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的修改:—删除了部分有关术语来源参考文件的批注;—删除了部分与我国应用情况无关的批注;—附录B中,将ISO相关标准修改为等同转化的国家标准并进行比较。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德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宝山钢铁集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法律法规的标准及实施规范

政府、社会、企业共同推动新能源发展
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新能源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能源领域,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新能源发展,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新能源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形成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 社会氛围。
生产经营过程中合规性检查与评估
01
定期进行合规性检查
企业应定期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新能源使用、排放等情况进行合规性检
查,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02 03
建立评估机制
建立新能源合规性评估机制,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生产经 营过程中的合规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
强化供应链管理
法律法规覆盖面扩大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相关法律法规将不断完善,覆 盖面将进一步扩大,涉及新能源的各个领域。
法规标准更加严格
为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未来的法规标准将更加严格, 对新能源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强化监管和执法
政府将加强对新能源领域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得到 有效执行,保障新能源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应对供应链中的新能源使用、排放等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供 应链的整体合规性。
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及风险防范
严格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对于违反新能源法律法规的行为,企业应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包括警告、罚款、停产 整顿等措施,确保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应建立新能源法律法规风险防范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并制定相 应的应对措施,降低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
钢铁公司能源管理体系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清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0〕176号)
2010年04月13日
2010年04月13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0年5月23日
炼钢厂、炼铁厂、烧结球团厂、高线厂、企管部、技术部、动力部:条款第2页、第4-8页、附件(pdf)第1—4页
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34号)
国家技术监督局
2010年5月15日
各厂、棒材车间、动力部:条款3、4、5、6
18
电焊设备节能监测办法(GB/T16667-1996)
1996年12月19日
1997年7月1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
2010年5月15日
各厂、棒材车间、动力部、综合部:条款4。1、4.2、5、6
19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
25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2-2008)
2008年7月29日
2009年4月1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年5月16日
质管部:条款3.1、3.2、3.3、、4。1、4.2、4.3、5、6
26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761-2009)
2009年10月30日
8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
2010年02月06日
2010年02月06日
国务院
2010年5月20日
炼钢厂、炼铁厂、技术部、动力部:条款第3页
9
《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公告(工节[2009]第67号)
GBT23331-201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8给出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T 23331-2009,与GB/T 2333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边界”(见3.1)、“持续改进”(见3.2)、“纠正”(见3.3)、“纠正措施”(见3.4)、“能源消耗”(见3.7)、“能源管理团队”(见3.10)、“能源措施参数”(见3.13)、“能源评审”(见3.15)、“能源服务”(见3.16)、“能源使用”(见3.18)、“相关方”(见3.19)、“内部审核”(见3.20)、“不符合”(见3.21)、“组织”(见3.22)、“预防措施”(见3.23)、“程序”(见3.24)、“记录”(见3.25)、“范围”(见3.26)、“主要能源使用”(见3.27)和“最高管理者”(见3.28)等术语;—修改了“能源”(见3.5)、“能源基准”(见3.6)和“能源绩效”(见3.12)的定义;—修改了有关“总要求”(见4.1)、“管理职责”(见4.2)、“能源方针”(见4.3)、“策划”(见4.4)、“实施与运行”(见4.5)、“检查”(见4.6)、“管理评审”(见4.7)等各部分内容具体要求;—删除了“能源因素”和“能源管理标杆”术语。
本标准中“能源”、“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等术语与我国能源领域中的习惯定义存在差别,此类术语仅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应用过程,从而确保与ISO 50001协调一致。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的修改:—删除了部分有关术语来源参考文件的批注;—删除了部分与我国应用情况无关的批注;—附录B中,将ISO相关标准修改为等同转化的国家标准并进行比较。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德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宝山钢铁集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012版、八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8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T 23331-2009,与GB/T 2333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边界”(见3.1)、“持续改进”(见3.2)、“纠正”(见3.3)、“纠正措施”(见3.4)、“能源消耗”(见3.7)、“能源管理团队”(见3.10)、“能源措施参数”(见3.13)、“能源评审”(见3.15)、“能源服务”(见3.16)、“能源使用”(见3.18)、“相关方”(见3.19)、“内部审核”(见3.20)、“不符合”(见3.21)、“组织”(见3.22)、“预防措施”(见3.23)、“程序”(见3.24)、“记录”(见3.25)、“范围”(见3.26)、“主要能源使用”(见3.27)和“最高管理者” (见3.28)等术语;—修改了“能源”(见3.5)、“能源基准”(见3.6)和“能源绩效”(见3.12)的定义;—修改了有关“总要求”(见4.1)、“管理职责”(见4.2)、“能源方针”(见4.3)、“策划”(见4.4)、“实施与运行”(见4.5)、“检查”(见4.6)、“管理评审”(见4.7)等各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删除了“能源因素”和“能源管理标杆”术语。
本标准中“能源”、“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等术语与我国能源领域中的习惯定义存在差别,此类术语仅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应用过程,从而确保与ISO 50001协调一致。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的修改:—删除了部分有关术语来源参考文件的批注;—删除了部分与我国应用情况无关的批注;—附录B 中,将ISO 相关标准修改为等同转化的国家标准并进行比较。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德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宝山钢铁集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O50001能源法律法规清单

编号名称生效日期适用内容发布部门查新途径类型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10/26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17/12/27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8/10/26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5/4/24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7/2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6(2009年12月26日修订)2009/12/26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2/29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1.1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9节约用电管理办法2000.12.29全文国家经贸委网络法规10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2009.9.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法规11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006.8.6全文国务院网络法规12《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2016年6月1日修订)2016.6.1全文国家发改委/质监总局网络法规13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6.21全文财政部、发改委网络法规14《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2016.12.20全文国务院网络法规15工业节能管理办法2016.6.30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法规16《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版2007年全文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网络节能技术17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2009.12.4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18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二批)2012.10.1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19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三批)2014.3.6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20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四批)2016.3.14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21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一批)2009.5.27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22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二批)2010.8.16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23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三批)2011.12.8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能源法律法规清单48GB/T 15316-2009《节能监测技术通则》2009.1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49GB/T 15912.1-2009《制冷机组及供制冷系统节能测试 第1部分:冷库》2010.5.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0GB/T 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1998.10.1全文国家技术监督局网络规范51GB 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2007.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2GB/T 17981-2007《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2008.6.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3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2003.3.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4GB 19210-2003《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2003.6.30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5GB 19576-2004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2005.3.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6GB 19577-2015《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2017.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7GB 19761-2009《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2010.9.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8GB 50033-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2013.5.1全文国家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9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2014.6.1全文国家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0GB 50365一200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2006.3.1全文国家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1GB/T 13467-2013《通风机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2014.7.1全文国家技术监督局网络规范62GB/T 13468-2013《泵类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2014.7.1全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络规范63GB/T 6422-2009《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2009.1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4GB/T 3484-2009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2009.1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5GB/T 15320-2001《节能产品评价导则》2001.7.1全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络规范66GB/T 13234-2009《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2009.1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7GB/T 28750-2012《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2013.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8GB/T 13471-2008《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2009.5.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9GB/T 16664-1996《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1997.7.1全文国家技术监督局网络规范70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2009.5.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71GB/T 12326-2008《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2009.5.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解读(GB T23331)

二、GB/T 23331-2012解读
1.前言部分
修订思路
具体包括:
主要技术变化
• 标准提出单位、归口单位、起
草单位、主要起草人等信息。
标准起草信息
22
二、GB/T 23331-2012解读
2.引言部分
(1)标准目的
(2)适用范围及实施关键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类
引导组织建立能源
管理体系和必要的管 理过程,提高其能源 绩效,包括提高能源
15
一、能源管理体系简介
6.我国标准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 2012.12.31 将陆续出台行业实施指南 修订后的国标及实施指南 正式发布,13.10.1起实施
2009年 GB/T 23331发布实施 2008年 我国第一个能源管理体 系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2002年
16
提出概念,开展研究
一、能源管理体系简介
依据
•GB/T 23331
内容
•四个机制
3
效果
•三个效果
一、能源管理体系简介
1.概 念
能源管理体系: 用于建立能源方针、
企业管理能源方面
1
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 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
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 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关 键 词
借鉴其他体系模式
2 3 4
充分结合企业特点
全面系统持续优化
“人、机、料、法、环、测”
5.国际标准发展情况
美国标准: 《能源管理体系》 MSE2000 05 年、 08年修订 瑞典标准: 《能源管理体系说明》 SS 627750-2003 被欧洲标准 EN 16001取代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2009年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指南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指南第1章能源管理体系概述 (3)1.1 能源管理体系的概念 (4)1.2 能源管理体系的目的与意义 (4)1.3 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与法规 (4)第2章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准备 (5)2.1 组织结构与职责划分 (5)2.1.1 组织结构设计 (5)2.1.2 职责划分 (5)2.2 能源管理政策制定 (5)2.2.1 政策内容 (5)2.2.2 政策制定流程 (6)2.3 能源管理目标与计划 (6)2.3.1 能源管理目标 (6)2.3.2 能源管理计划 (6)第3章能源评审 (6)3.1 能源消耗现状分析 (6)3.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6)3.1.2 能源消耗结构分析 (7)3.1.3 能源消耗趋势分析 (7)3.1.4 能源消耗关键环节识别 (7)3.2 能源效率评估 (7)3.2.1 能源效率评价指标 (7)3.2.2 能源效率现状分析 (7)3.2.3 能源效率改进潜力分析 (7)3.3 能源改进机会识别 (7)3.3.1 技术改进机会识别 (7)3.3.2 管理改进机会识别 (7)3.3.3 系统优化机会识别 (7)3.3.4 政策与市场机会识别 (8)第4章能源规划与实施 (8)4.1 能源管理方案制定 (8)4.1.1 确定能源管理目标 (8)4.1.2 分析能源消耗现状 (8)4.1.3 制定能源管理措施 (8)4.1.4 制定能源管理计划 (8)4.1.5 能源管理方案评审与完善 (8)4.2 能源改进项目的实施 (8)4.2.1 项目立项 (8)4.2.2 项目招标与采购 (8)4.2.3 项目实施与监管 (9)4.2.4 项目验收与评价 (9)4.3.1 建立能源监测体系 (9)4.3.2 能源计量设备配置与管理 (9)4.3.3 能源数据收集与分析 (9)4.3.4 能源绩效评价 (9)4.3.5 能源信息公开 (9)第5章能源采购与储存 (9)5.1 能源采购策略 (9)5.1.1 采购原则 (9)5.1.2 采购方式 (9)5.1.3 采购周期 (10)5.1.4 采购合同管理 (10)5.2 能源供应商管理 (10)5.2.1 供应商选择 (10)5.2.2 供应商评价 (10)5.2.3 供应商关系维护 (10)5.3 能源储存与运输 (10)5.3.1 储存设施建设 (10)5.3.2 储存安全管理 (10)5.3.3 能源运输管理 (10)5.3.4 库存管理 (10)第6章能源使用与消耗 (10)6.1 能源使用设备管理 (11)6.1.1 设备选型与采购 (11)6.1.2 设备运行与维护 (11)6.1.3 能源计量与监测 (11)6.2 能源消耗数据分析 (11)6.2.1 数据收集与整理 (11)6.2.2 数据分析方法 (11)6.2.3 能源消耗报告 (11)6.3 节能措施的实施 (11)6.3.1 技术节能 (11)6.3.2 管理节能 (11)6.3.3 行为节能 (12)6.3.4 节能项目实施 (12)6.3.5 节能效果评估 (12)第7章能源绩效评价 (12)7.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2)7.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2)7.1.2 指标体系构成 (12)7.2 绩效评价方法与工具 (13)7.2.1 绩效评价方法 (13)7.2.2 绩效评价工具 (13)7.3 能源绩效分析与改进 (13)7.3.2 能源改进措施 (13)第8章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维护 (13)8.1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管理 (13)8.1.1 文件管理原则 (14)8.1.2 文件类别与编制 (14)8.1.3 文件发放与控制 (14)8.1.4 文件更新与维护 (14)8.2 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14)8.2.1 审核目的 (14)8.2.2 审核计划 (14)8.2.3 审核实施 (14)8.2.4 审核报告与整改 (14)8.3 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15)8.3.1 持续改进机制 (15)8.3.2 改进措施 (15)8.3.3 改进实施与跟踪 (15)8.3.4 持续改进成果的分享与推广 (15)第9章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与监督 (15)9.1 认证准备与申请 (15)9.1.1 了解认证要求 (15)9.1.2 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 (15)9.1.3 准备认证申请资料 (15)9.1.4 提交认证申请 (15)9.2 认证审核与评估 (15)9.2.1 初审 (15)9.2.2 现场审核 (16)9.2.3 不符合项整改 (16)9.2.4 认证评估 (16)9.3 认证后监督与复评 (16)9.3.1 监督审核 (16)9.3.2 复评 (16)9.3.3 持续改进 (16)9.3.4 认证证书管理 (16)第10章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案例与启示 (16)10.1 国内外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案例 (16)10.1.1 国内案例 (16)10.1.2 国外案例 (17)10.2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成功经验总结 (17)10.3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启示与建议 (18)第1章能源管理体系概述1.1 能源管理体系的概念能源管理体系是指在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系统化、全过程、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旨在通过制定和实施能源政策、目标、计划以及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过程,实现对能源消耗的全面管理。
能源法律法规和标准清单

国家工信部公告2012年 第14号
2012.04.06
2012.10.01
国家工信部公告2014年 第16号
2014.03.06
2014.03.06
/
2016.3.10 2016.3.14
各部门 各部门 各部门 各部门
全文 全文 全文 全文
国经贸资源[2000]1015 号
2000.10.25
2000.10.25
33
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 办法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建[2011]367号 2011.06.21 2011.06.21
34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 品的目录》(第一、二、三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 济贸易委员会令 第6号
1999.1.22
关于印发<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 35 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
8
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 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
9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10 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
一、国家法律法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28号
1985.09.06
1986.07.0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54号
津工信节能〔2015〕12号 2015.3.10 2015.3.10
各部门
54
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
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第三十二次会议
委员会公告第四十号
2012.5.9
能源管理制度 标准

能源管理制度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能源管理,促进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能源法》、《节约资源促进循环经济法》、《电力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在全国范围内的能源管理工作。
第三条能源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合理利用各种能源资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生产、科技创新和综合利用,促进能源供应和需求的平衡、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能源管理制度要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条能源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完善能源统计、监测和评估机制。
(二)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三)加强能源市场监管,维护能源供应安全,防范和应对能源风险。
(四)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促进能源消费绿色和低碳化发展。
(五)强化能源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公众的能源意识和节能意识。
第二章能源管理机构和责任第六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应当建立健全能源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能源管理人员,明确各级各部门和个人的能源管理责任。
第七条各级政府应当设立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统筹协调能源管理工作,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和标准,制定能源管理规划和发展规划。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组织,设立专门的能源管理部门或岗位,制定能源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能源管理责任。
第九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能源管理责任制,设立能源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对能源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和追踪,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效果。
第十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台账,做好能源统计监测和评估工作,定期报送能源管理情况和效果,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提供管理技术与节能技术的支 持
管理技术 1. GB/T15587——1995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2. GB/T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3. GB/T13234——2008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4. GB/T3484——1993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5. GB/T6421——1986 企业能流图绘制方法 6. GB/T15316——1994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7. GB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 备和管理通则 ……
4.2.2 能源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组织的能源方针,并确 保其: c)包含对遵守与能源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 与能源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 与能源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 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标准及其他要求 4.3.4 能源目标和指标 在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时,组织应: b)在建立、评审能源目标和指标时,应考 法律法规、 虑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法律法规 标准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 基准和(或)标杆,以及优先控制的能源 因素。此外,还应考虑技术、财务、运行 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
节能技术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 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 “十一五”全国重点推广在用车船节能产 品(技术)目录 GB/T6423热电联产系统技术条件 GB/T427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GB/T 13470通风机系统经济运行 GB/T 17954工业锅炉经济运行
4.补贴政策促进管理方案的实施
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北京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发展热泵系统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北京) ……
二、能源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煤 炭 相 关 法 律 法 规
石 油 天 然 气 相 关 法 律 法 规
电 力 相 关 法 律 法 规
核 能 相 关 法 律 法 规
可 再 生 能 源 相 关 法 律 法 规
计 量 法
节约能源法
节约 规划
重点用能单 位管理
节能 监测
节能பைடு நூலகம்统计
节能鼓 励政策
节能技 术推广
行业法律法 规
地方法律法 规
三、能源管理体系相关标准介绍
一、综合管理 GB/T15587:1995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13234:1991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 二、 能量平衡 (一)通用方法 GB/T3484:1993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T3794:1993 企业能量平衡技术考核验收 标准 ……
4.3.2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 序,用来: a) 识别适用于能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标 准及其他要求; b) 建立及时获取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和 其他要求的渠道。 组织在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 源管理体系时,应确保遵守适用的法律 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4.5.1 监视、测量与评价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 序,用于以下方面的监视、测量和评价: d) 定期对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 适用法律法规、 适用法律法规 求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
感谢大家!
人
机 料
生产系统与供能系统的运行控制与 管理方案 1.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 要求 2. 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 3. 节约成本的需要 方针、目标指标 1.满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 它要求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履行社会责 任 3.节约能源成本
法
环
测
2. 合规性评价与其他强制性要求符 合性评价 4.3.1 能源因素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 序,用来: b)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标准及其他要求, 以及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等, 对能源因素进行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 能源因素;
——策划:包括识别 策划: 策划 和评价组织的能源因 素;识别有关的法律 有关的法律 法规、 法规、标准及其他要 求;通过分析确定能 源管理基准,可行时, 确定标杆;建立能源 目标、指标,制定能 源管理方案等。
管理承诺
能源方针
持续改 进
策划
管理评 审
实施与运行
检查与纠 正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 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标准和其他要求识 别其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 因素,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 4.2.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 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并通过以下 活动提供证据: a) 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并在组织内贯彻实施;
能源管理体系适用 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介绍
一、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对于能源管理体系的意义
1.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
引 言 本标准是规范组织的能源管理,旨在降低其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标准。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 体系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决策。该标准的 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 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组织可以: ——应用系统的管理手段使其能源管理工作满足法律 法律 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实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