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病虫害防治措施
常见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和敌害处理方法
![常见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和敌害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f2943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5.png)
常见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和敌害处理方法泥鳅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产生较大的养殖损失,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赤皮病、打印病、寄生虫病及其它生物敌害等。
主要防治方法如下:水霉病: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或类白色棉絮状物,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在初春水温较低、鱼体受伤时较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1、捕捉、运输泥鳅时,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感染;2、鱼体感染此病时,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5~10min,对发病鱼池用4%的食盐水和4mg/L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赤皮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该病对泥鳅危害大,尤其在盛夏高温季节发病率高。
病鱼症状表现为鳍和腹部等皮肤呈灰白色,肛门冲血发红,继而肌肉溃烂,严重时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变成深红色,肠管糜烂,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避免鱼体受伤,全池泼洒1mg/L的漂白粉或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
打印病:患病部位主要在鱼体后半部,病灶红肿,多呈圆形或椭园形,此病多发生在7~9月份。
防治方法:用1mg/L的漂白粉或2~4mg/L的五倍子溶液全池泼洒。
寄生虫病:病鳅离群独游,摄食减少,鱼体瘦弱,常浮在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多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寄生在鱼鳃部和体表所致,该病主要发生在5~8月。
防治:先用90%的晶体敌百虫0.5mg/L或0.7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杀虫药用后第二天或隔天再用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敌害:主要有蛙类、蛇、水生昆虫(如水蜈蚣、红娘华)、鸟类及凶猛性鱼类等。
泥鳅养殖期间,要及时做好敌害清除工作:池塘的进、排水口要用密网拦滤,防止野杂鱼进入;经常清除池边杂草,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及时捕捉,蛙卵及时捞除;对水蜈蚣、红娘华,可用95%的晶体敌百虫按0.5~1mg/L兑水全池泼洒;水蛇可用硫黄粉来驱赶,每亩用硫黄粉1.5kg撒在池堤四周;发现水鸟及时驱赶。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a1dbe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1.png)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养殖泥鳅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
活动。
泥鳅养殖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病害,对泥鳅的生长和养殖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下面
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泥鳅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白点病
白点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出现小白点,严重时可能
导致鱼体溃烂、损失食欲等。
白点病的发生与鱼缸水质不佳、水温波动大有关。
防治方法:
1. 注意鱼缸水质的调理,保持水质清洁、稳定,避免过度投喂和污染水质。
2. 加强饲料的营养,增强泥鳅的抵抗力。
3. 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海洋石灰、过氧化苯甲酰等。
二、孔雀石绿病
孔雀石绿病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症状是鱼体出现石绿色斑点或块状
病变。
该病主要由于环境污染引起。
三、头孢菌病
头孢菌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呈现红色肿胀,严重时
可能导致皮疹、出血等。
该病主要由于细菌的感染引起。
四、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症状是泥鳅体表出现寄生虫,如鳃蚤、虱子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活动力下降、食欲减退等。
总结:
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有白点病、孔雀石绿病、头孢菌病和寄生虫感染等。
预防病害
的关键是保持水质清洁、稳定,注意饲料的营养,加强泥鳅的免疫力,并在必要时使用药
物进行治疗。
只有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才能保证泥鳅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c38e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2.png)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因其肉质鲜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然而,养殖泥鳅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泥鳅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正确的防治方法对于泥鳅养殖来说非常重要。
一、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 白点病。
白点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为一种寄生虫。
患病泥鳅体表会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会影响泥鳅的呼吸和食欲。
预防白点病的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加强泥鳅的营养,提高泥鳅的免疫力。
2. 眼球突出病。
眼球突出病是一种常见的泥鳅眼部疾病,病因可能是由于水质恶化或者泥鳅之间的打斗引起。
预防眼球突出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清洁养殖池、避免过度投喂、控制泥鳅数量,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
3. 肠胃炎。
肠胃炎是泥鳅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症状是泥鳅食欲不振、排便异常。
预防肠胃炎的方法包括合理饲料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洁。
4. 寄生虫病。
泥鳅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鳃腔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等。
预防寄生虫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泥鳅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合理使用驱虫药物。
二、综合防治措施。
除了针对单一疾病的防治方法外,综合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水、清理废弃物,保持水质清洁。
其次,合理饲料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保持泥鳅的健康状态。
最后,定期检查泥鳅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三、结语。
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是泥鳅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保持泥鳅的健康状态,才能保证泥鳅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养殖者需要加强对泥鳅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合理管理养殖环境,提高泥鳅的免疫力,从而保证泥鳅养殖的效益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防治方法能够对泥鳅养殖者有所帮助,也希望泥鳅养殖能够蒸蒸日上,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b5fd51b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2.png)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由于其味道鲜美,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泥鳅的
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病害问题。
下面将介绍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
法。
1. 白点病:白点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病害,病鱼体表出现白点,鱼体活动
不正常,摇头晃尾。
防治方法:可采用药物浸泡法,将患病的泥鳅浸泡在药物溶液中,一
般治疗5到7天,病情会得到改善。
2. 鳃虫病:鳃虫是一种寄生虫,常在泥鳅的鳃部寄生,导致泥鳅鳃部红肿、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可采用药物浴,用医用碘酒或其他药物将泥鳅的鳃部进行浸泡,同时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
3. 腹水病:腹水病是泥鳅的一种常见疾病,病鱼腹部膨胀,活动力下降,食欲减退。
防治方法:及时发现病鱼,进行隔离并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更换水质,并添加鱼类营养剂,增强泥鳅的抵抗力。
4. 丝虫病:丝虫寄生在泥鳅的皮肤和鱼鳃中,导致皮肤破损、溃烂,鳃部出血,呼
吸困难。
防治方法:可采用药物浸泡法,用药物溶液对患病泥鳅进行浸泡,同时注意增强
饲料营养,提高泥鳅的免疫力。
5. 眼睛病:泥鳅的眼睛易受外界刺激而发生病变,如眼球变白、眼睑肿胀等。
防治
方法:应尽量避免泥鳅眼睛受到外界刺激,如水质过脏、饲料过硬等,同时可用药物滴眼
液对患病泥鳅进行治疗。
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观察泥鳅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病害问题,并采取相应
的防治方法。
要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定期更换水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加强饲养管理,为泥鳅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其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87dd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d.png)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由于其温和的性格和易于繁殖的特点,被广泛饲养。
然而,泥鳅也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的疾病的侵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泥鳅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1. 白点病(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又称霉菌病,是泥鳅常见的疾病之一。
患病泥鳅身上出现白色小颗粒,常伴有摇头、摆尾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提高水质、增加氧气供应、使用药物治疗,并定期清洁鱼缸和更换水质。
2. 回游虫病(Costia):回游虫是一种寄生在鱼体上的微型单细胞生物,感染泥鳅后会引起鱼体浑浊、活动力下降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提高水质、增加氧气供应、使用药物治疗,并定期清洁鱼缸和更换水质。
3. 鱼癣(Saprolegnia):鱼癣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疾病,感染泥鳅后会在鱼体上形成白色或灰色绒毛状物。
防治方法包括提高水质、增加氧气供应、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并减少泥鳅的壮体饲养,避免过度拥挤。
4. 蜡样背(Exophthalmia):蜡样背是一种泥鳅常见的体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珠突出和背部畸形。
防治方法包括提供均衡的饲料、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避免过度喂食和过度拥挤。
5. 肠蠕动虫病(Camallanus cotti):肠蠕动虫是一种寄生在泥鳅肠道内的线虫,感染泥鳅后会引起鱼体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使用驱虫药物治疗,定期清洁鱼缸和更换水质,避免污染传播。
6. 鱼白化病(Viral Hemorrhagic Septicemia):鱼白化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感染泥鳅后会导致鱼体出血、白化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提高水质、增加氧气供应,避免引入感染源,并根据需要使用特定的疫苗。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常见疾病,泥鳅还可能受到其他一些疾病的困扰,如鱼病、鳃脓病等。
对于泥鳅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下几点是常见的建议:1. 提高水质:保持水质清洁是预防和控制泥鳅疾病的关键。
定期清洁鱼缸,定期更换水质,保持水温适宜、pH值稳定。
泥鳅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f8613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f.png)
泥鳅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常见的疾病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它生物敌害等。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泥鳅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泥鳅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1、烂鳍病:症状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
防治办法是每立方米用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或用0.1克呋喃唑酮全池泼洒。
2、赤鳍病:此病对泥鳅危害大、发病率高,由杆菌引起。
症状为,先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肛门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至死亡。
主要流行于夏季。
防治方法是应避免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应用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
3、水霉病:鳅卵防治用每立方水放食盐400克加小苏打400克的溶液洗浴1小时。
防治方法是在捕捉、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用4%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10分钟。
4、打印病:病灶一般呈椭园形,园形,浮肿有红斑。
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
流行于7―8月份。
治疗上可用1克/立方的漂白粉或2―4克/立方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5、车轮虫病:寄生于鳃部和体表。
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份。
预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治疗方法为按池水每立方用晶体敌百虫0.7克全池泼洒。
6、舌杯虫病: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营养,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
但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会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鳅苗死亡。
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5-8月份较为普遍。
预防主要是应在鳅种放养前用8克/立方水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发病后治疗则用0.7克/立方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7、寄生虫病:病鳅体瘦弱,常浮于水面,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
多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寄生虫所致。
泥鳅常见病咋防治
![泥鳅常见病咋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6f0313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d.png)
泥鳅常见病防治汇报人:日期:contents •泥鳅常见病害概述•泥鳅常见病害及识别•病害防治方法•养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目录01泥鳅常见病害概述病害导致泥鳅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
生长受阻死亡率增加产品质量下降病害严重时,泥鳅死亡率显著上升,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病害影响泥鳅的生理机能,可能导致其肉质变差、口感不佳等问题。
03病害对泥鳅养殖的影响0201如细菌性肠炎、败血症等,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表现为体色发黑、腹部膨大等症状。
细菌性病害如水霉病、鳃霉病等,由真菌侵袭导致,泥鳅体表出现白色絮状物等。
真菌性病害如车轮虫、小瓜虫等寄生虫感染,会引起泥鳅体表受损、鳃部受损等症状。
寄生虫病害常见的泥鳅病害种类病害防治的重要性保障养殖效益:有效的病害防治可以减少泥鳅死亡,提高产量,从而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病害防治,可以减少泥鳅体内的药物残留,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维护生态平衡:控制病害有助于减少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养殖户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对常见病害的认识和防范,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确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02泥鳅常见病害及识别•·病因:由车轮虫或小瓜虫等寄生虫寄生在泥鳅体表引起。
防治方法:提高水温至28℃以上,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如硝酸亚汞或甲基蓝等。
症状:体表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布满全身,鱼体失去光泽,摩擦缸壁或缸底。
由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防治方法:改善水质,避免外伤,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如呋喃西林或土霉素等。
症状:鳍条末端烂尾、溃烂,鱼体失去平衡。
病因:通常由水质恶化、外伤继发感染等引起。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鳍条烂尾。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
•·病因:摄食变质饲料、水质恶化导致肠道菌群失衡。
症状: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食欲减退。
防治方法:投喂新鲜、优质饲料,改善水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如氟苯尼考或恩诺沙星等。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60bc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2.png)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由于其生长迅速、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因而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青睐。
然而,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的侵扰,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因此,了解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对于提高泥鳅养殖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泥鳅常见病害的种类及症状。
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病害、寄生虫病害和真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泥鳅体色发白、食欲不振、活动减少等;寄生虫病害则表现为泥鳅体表出现白点、体表有寄生虫等;真菌性病害则表现为泥鳅体表出现白色绒毛状物体、体表溃烂等。
针对不同的病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对于细菌性病害,首先要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养殖水,避免水质污染。
其次,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预防细菌感染。
同时,注意控制泥鳅的饲料量,避免过度投喂,减少泥鳅排泄物对水质的影响。
2. 寄生虫病害的防治。
寄生虫病害的防治主要包括定期对泥鳅进行体表检查,及时发现寄生虫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另外,可以在养殖水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盐类,对寄生虫的孳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3. 真菌性病害的防治。
针对真菌性病害,可以在水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甲醛或者甲酚类药物,对水质进行消毒。
同时,定期清理养殖池的残饵和泥沙,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三、养殖管理的重要性。
除了针对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外,良好的养殖管理也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定期清理养殖池,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
其次,要注意泥鳅的饲料搭配和投喂量,避免因过度投喂而导致水质污染。
另外,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总结。
通过对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的介绍,可以看出,预防病害的关键在于加强养殖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合理饲养泥鳅,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只有在养殖过程中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效预防泥鳅常见病害的发生,确保泥鳅养殖的效益和稳定性。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111d1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2.png)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摘要】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包括霉菌病、细菌性病害和寄生虫病。
为了预防这些病害,养殖者需要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
一旦发现病害,及时隔离和治疗感染的泥鳅,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针对霉菌病,可以使用漂白水或氧化钙进行消毒。
对于细菌性病害,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寄生虫病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控制。
定期检查和保持水质清洁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措施。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只有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注意泥鳅的健康状况,才能确保养殖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泥鳅淡水养殖、常见病害、防治、预防、诊断、治疗、霉菌病、细菌性病害、寄生虫病、水质清洁、定期检查。
1. 引言1.1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泥鳅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病害的侵扰。
为了保障泥鳅的健康和生长,及时发现、预防和治疗病害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相应的防治方法,希望能为养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在泥鳅淡水养殖过程中,病害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池塘或水池,保持水质清洁。
其次要严格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集养殖,防止病害的传播和蔓延。
养殖者还应定期检查泥鳅的行为和外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以防病害加重。
针对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的病害,比如霉菌病、细菌性病害和寄生虫病,养殖者应该根据不同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于霉菌病,可以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细菌性病害,可以根据情况选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寄生虫病,可以使用驱虫药物或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泥鳅的安全性,避免产生药物残留或其他不良影响。
2. 正文2.1 泥鳅淡水养殖的病害预防泥鳅淡水养殖的病害预防非常重要,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保障泥鳅养殖的顺利进行。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2caa68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4.png)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那家伙,滑溜溜的超可爱,可要是生病了可就糟心啦!咱先说说泥鳅常见的病害有哪些呢?像烂鳃病、赤鳍病啥的可讨厌了。
那咋防治呢?首先得保持水质干净啊!这就好比人住在干净整洁的房子里才舒服,泥鳅也一样呀!定期换水,清理池塘,可不能偷懒。
要是水质不好,泥鳅不得病才怪呢!
用药也得小心谨慎。
不能随便乱用,得选对药。
这就跟人生病吃药一样,得对症下药不是?要是用错了药,那可就麻烦大了。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很重要呢!要是防治方法不靠谱,一会儿好一会儿坏的,那可让人抓狂。
所以得选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
那这些防治方法都啥应用场景和优势呢?不管是大规模养殖还是自家小打小闹养几条,都能用得上。
优势就是能让泥鳅健健康康的,长得肥肥的。
我就知道有个养殖户,以前泥鳅老是生病,后来按照正确的防治方法来,泥鳅就很少生病了。
你说这效果好不好?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让泥鳅们都能欢快地游来游去。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dfc9fc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7.png)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和害虫的侵扰,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对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养殖者更好地应对各种疾病和害虫的侵扰,保障泥鳅的健康生长。
一、常见病害。
1. 白点病,泥鳅白点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患病泥鳅体表会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会导致泥鳅死亡。
2. 眼球虫病,泥鳅眼球虫病是由眼球虫寄生在泥鳅眼球内引起的疾病,患病泥鳅眼球会出现浑浊、肿胀等症状。
3. 鳃腔寄生虫病,泥鳅鳃腔寄生虫病是由寄生在泥鳅鳃腔内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患病泥鳅鳃腔会出现充血、肿胀等症状。
二、防治方法。
1. 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是预防泥鳅疾病的重要措施,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加强通风换水,保持水质清澈,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2. 合理投喂,合理投喂可以提高泥鳅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养殖者应根据泥鳅的生长状态和水温情况,科学投喂,避免过度喂食或不足喂食。
3. 防止混养,混养会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养殖者应避免将不同种类的鱼类混养在同一池塘中,以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4. 使用药物防治,对于已经患病的泥鳅,可以选择使用药物进行防治,但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避免药物残留对泥鳅造成伤害。
5. 加强饲料管理,饲料是泥鳅的主要营养来源,合理选择优质饲料,定期清理残余饲料,避免过度投喂和浪费。
6. 定期检查,定期对泥鳅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疾病扩散和加重。
三、总结。
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加强水质管理、合理投喂、防止混养、使用药物防治、加强饲料管理和定期检查等方面。
养殖者在日常养殖管理中,应该重视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对泥鳅的健康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希望本文整理的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对广大养殖者有所帮助,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保障泥鳅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a82bbb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f.png)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由于其繁殖力强、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深受养殖户的喜爱。
但在养殖过程中,泥鳅也会遭遇一些常见的病害,例如细菌性、寄生虫性和环境性疾病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泥鳅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病害分类1. 细菌性病害:包括红杆菌病、脓疮病、败血症等。
2. 寄生虫性病害:包括鳃蚤病、鳃虱病、鳃市病、虫卵虫囊等。
3. 环境性病害:主要包括水质污染、温度过高或过低等因素引起的病害。
二、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1. 红杆菌病:病鱼表面出现溃疡样病灶,鱼体无精神,食欲减退。
防治方法是将病鱼隔离治疗,同时改善水质,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消毒治疗。
2. 脓疮病:病鱼鱼体表面出现红色、黄色溃疡,甚至破裂,严重影响正常的鱼体生理功能。
防治方法是及时更换水质,增强饲料的营养成分,给予足够的维生素C,并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3. 鳃蚤病:病鱼的鳃部会出现严重的肿胀和红斑,呼吸困难,甚至停止饵食。
防治方法是对养殖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洁,使用鳃虱药物进行饵食调养。
4. 鳃市病:病鱼鳃腔产生大量的鼻涕样物质,严重影响鱼体的正常呼吸。
防治方法是保持良好的水质,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并使用鳃虱药物进行治疗。
5. 虫卵虫囊病:病鱼体表面黏液增加,表皮出现小白点,呼吸急促,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鱼体死亡。
防治方法是及时清除病鱼,并使用消毒药物对养殖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6. 水质污染: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当水质杂质过多时容易引发病害。
防治方法是定期进行水质检测,清理底泥杂质,定期更换水质。
7. 温度过高或过低:泥鳅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但当水温过高或过低时,容易引起病害。
防治方法是根据泥鳅的生态习性,在养殖过程中合理控制水温,并加强水体循环和增氧设施的使用。
总结: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寄生虫性和环境性疾病。
养殖户要及时发现病鱼并进行治疗,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和温度适宜,以预防泥鳅疾病的发生。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f3ccce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5.png)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是一种著名的淡水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病害问题。
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泥鳅淡水养殖中
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1. 泥鳅白点病
泥鳅白点病是由白点虫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为鱼体上出现白色小斑点。
感染白点病
的泥鳅会呈现疲惫、食欲不振、游动迟缓等症状。
治疗方法为在水中加入抗白点药物,同
时增加水温。
2. 泥鳅口部溃烂病
泥鳅口部溃烂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泥鳅口部出现黄色分泌物,并凸出一块食欲不振。
治疗方法为在水中加入抗菌药物,同时保持水质清洁。
3. 泥鳅细菌性病害
5. 泥鳅口腔炎
泥鳅口腔炎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泥鳅口腔肿胀、红、发炎。
最好
的治疗方法是提前进行预防性治疗,同时保持水温和水质清洁。
综上所述,泥鳅淡水养殖中的常见病害包括白点病、口部溃烂病、细菌性病害、霉病
和口腔炎。
为成功防治这些病害,应提前做好预防性措施,包括定期检查泥鳅、保持水质
清洁和加强饲养管理等。
当然,如果已经感染了病害,还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df6ff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7.png)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泥鳅养殖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
在养殖过程中,泥鳅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困扰,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针对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一、常见病害及症状1. 白点病白点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
患病的泥鳅体表会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整个鱼体布满白色斑点。
受到感染的泥鳅会出现食欲不振、活动减少、呼吸急促等症状。
2. 霉菌病霉菌病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泥鳅体表和鳃出现白色的霉斑,严重时还伴有溃烂。
患病的泥鳅会出现食欲不振、活动迟缓、呼吸困难等症状。
3. 眼睛病泥鳅的眼睛是较为脆弱的部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患病的泥鳅会出现眼睛红肿、流泪、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眼睛脓肿。
4. 疥病5. 溃疡病溃疡病是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的疾病,患病的泥鳅体表会出现溃疡,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动物死亡。
二、防治方法白点病的防治主要是采用药物浴浴法。
选择适合的药物,按照规定的浴浴方法进行处理。
注意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霉菌病的防治主要是加强饲料管理和环境清洁。
饲料中不要加入发霉的饲料,同时定期清理鱼缸或池塘,保持水质清洁。
眼睛病的防治主要是加强环境管理,保持泥鳅生长环境的清洁卫生。
同时可以添加一定剂量的盐,增加水质的饱和度,有利于泥鳅的健康成长。
疥病的防治可以采用药物浴浴法,选择适当的抗疥药物进行浸泡处理。
同时要注意加强饲料管理,保证泥鳅的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
溃疡病的防治主要是避免饲养密度过大,保持水质清洁,减少水产养殖压力。
同时也可以采用药物浴浴法进行治疗。
除了以上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外,泥鳅在养殖过程中还会受到其他病害的困扰,比如鳃腐病、腹水病、胃涨病等。
为了保障泥鳅的健康生长,养殖户应加强养殖管理,合理饲喂,保持水质清洁,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
对于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只有加强管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保障泥鳅养殖的顺利进行。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9990c5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6.png)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由于其繁殖力强、生长快、耐逆性强,深受养殖户
的喜爱。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病害问题,给养殖户带来困扰。
本文将
介绍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寄生虫病
1. 鳃蚤病
鳃蚤是一种常见的泥鳅寄生虫,主要寄生在泥鳅的鳃部。
感染鳃蚤后,泥鳅会出现呼
吸急促、鳃排泄过多、活动减少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理池塘、增加氧气供应、使
用驱虫药物等。
2. 鳔纤毛虫病
鳔纤毛虫是一种常见的泥鳅寄生虫,主要寄生在泥鳅的肠道。
感染鳔纤毛虫后,泥鳅
会出现食欲不振、消瘦、粪便异常等症状。
防治方法可采用草鱼胆汁、绿锈石、氧化铜等
药物进行治疗。
二、细菌病
1. 气单胞菌病
气单胞菌是一种泥鳅常见的细菌病原体,感染泥鳅后会导致死亡率增加。
感染气单胞
菌后,泥鳅会出现浮浮沉沉、食欲不振、鳃呼吸困难等症状。
预防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水质、合理投喂、提高水质等。
2. 霍乱弧菌病
三、真菌病
白点病是一种常见的泥鳅真菌病,感染泥鳅后会导致苗鱼生长受阻。
感染白点病后,
泥鳅会出现体表生白色丘疹、鱼体瘙痒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增加池塘水氧含量、保持水
质清洁、使用抗真菌药物等。
四、病毒病
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有寄生虫病、细菌病、真菌病和病毒病等,防治方法包括加强
养殖水质管理、增加池塘水氧含量、合理投喂、使用药物等。
养殖户应加强病害的监测和
防治措施,确保泥鳅养殖的健康和稳定。
六种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
![六种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beb8a9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d.png)
04
原虫性病害防治
车轮虫病
症状
车轮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泥鳅寄生虫病 ,感染后鱼体出现游动缓慢、食欲减 退、消瘦等症状,严重时虫体密密麻 麻覆盖鱼体,影响其呼吸而致死。
防治
预防为主,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3 克或高锰酸钾1克兑水全池泼洒,连用 2天。
小瓜虫病
症状
小瓜虫病是一种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感染后鱼体 出现体表黏液增多、局部或全身布满白色点状等症状,严重 时鱼体消瘦、死亡。
06
防治方法和措施
科学养殖管理
合理规划养殖密度
降低养殖密度,增加水体空间 ,减少病害发生。
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质清新 ,防止细菌滋生。
合理投喂饲料
选用高质量饲料,避免过量投 喂,减少残饵对水体污染。
定期消毒
对养殖水体进行定期消毒,杀 灭病菌,保持水体健康。
定期检查与预防
定期检查
每两周进行一次水体检查,及时发现病症,采取措施。
泥鳅氨氮中毒症
症状识别
氨氮中毒是泥鳅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害。病鳅可能会出现游动缓慢、呼吸急促、鳍条充血等症状。同 时,水体中的氨氮含量过高会对泥鳅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及时更换水源、降低养殖密度、加强水质监控。治疗时可以采用降低水体中氨氮含量的药物如硫代硫 酸钠等,同时需要对症治疗,如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等。
六种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泥鳅病害概述 • 细菌性病害防治 • 真菌性病害防治 • 原虫性病害防治 • 病毒性和其他病害防治 • 防治方法和措施
01
泥鳅病害概述
病害种类
红斑病
01
02
池塘养殖泥鳅病害防治综合措施
![池塘养殖泥鳅病害防治综合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8f97d2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2.png)
池塘养殖泥鳅病害防治综合措施泥鳅是一种适应性强、繁殖力强、抗病力强的淡水鱼类,一度成为众多水产养殖户的首选养殖品种。
然而,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泥鳅养殖也存在一定的疾病问题,如水质污染、疫病发生等。
为了保证泥鳅的健康和养殖效益,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本文将从池塘养殖泥鳅的病害防治入手,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泥鳅养殖常见病害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泥鳅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中以霍普金氏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鱼胆汁吸虫病、南方肠吸虫病等为主要寄生虫病。
这些疾病一般通过带虫鱼、介体污染或水源感染等途径传播。
当泥鳅体内寄生虫虫卵数目较多时,泥鳅会出现食欲不振、消瘦、体色暗淡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死亡。
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主要有红鱼病、眼球病、脑病、肺病等。
这些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为钝而无食欲,体色暗淡,浮游于水面等,病情恶化可能引起死亡。
真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容易在水温偏高、水质不佳的时候发生,受到病原菌感染,泥鳅身上会出现棉絮状的白色物质,随后会侵蚀泥鳅体表,导致皮肤坏死。
泥鳅出现症状后,应该立即进行治疗。
泥鳅养殖病害防治措施加强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泥鳅病害防治的基础,遵循适宜的水质标准可有效减少泥鳅发病率。
因此,要养殖健康的泥鳅,必须加强水质管理,包括:水源优化、合理投饲量、加强换水等措施。
强化环境卫生泥鳅病害的根本原因是养殖池塘环境卫生不佳。
合理维护环境卫生是防治泥鳅病害的关键环节,包括:定期清理池塘,清理渣滓;合理使用消毒剂;做好季节性养护工作等。
健全防疫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防疫体系,是防治泥鳅病害的一项核心措施。
防疫体系包括:定时检测泥鳅体内寄生虫卵和细菌病原菌等;采用灭虫等措施,减少疾病传播源;加强防疫宣传,提高水产养殖户防疫意识等。
采用中草药治疗针对泥鳅常见病害,可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中草药治疗具有不会引起药物残留的优点,对泥鳅病害安全有效。
常用中草药包括黄柏、马鞭草、苦参、白果皮、大青叶等。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132feb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2.png)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在养殖过程中,泥鳅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困扰,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合理的病害防治方法对于泥鳅养殖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泥鳅常见的病害,介绍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养殖者更好地保护泥鳅健康成长。
首先,泥鳅常见的病害之一是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主要是由于水质不洁、饲料不洁或者泥鳅受伤感染引起的。
为了预防细菌性病害,养殖者应该定期清理养殖池,保持水质清洁,定时更换新鲜水,避免泥鳅因为水质问题而受到感染。
另外,合理的饲料管理也是预防细菌性病害的关键,养殖者应该选择优质的饲料,避免使用变质或者不洁的饲料,以免引起泥鳅肠道感染。
此外,定期检查泥鳅是否有受伤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也是预防细菌性病害的重要措施。
其次,泥鳅常见的病害之二是寄生虫病害。
寄生虫病害是泥鳅养殖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水质不洁或者饲料不洁引起的。
为了预防寄生虫病害,养殖者应该加强对水质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理养殖池,并且避免过度投喂,避免饲料残渣过多,以减少寄生虫的滋生。
另外,定期对泥鳅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寄生虫感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药物防治措施,也是预防寄生虫病害的重要手段。
最后,泥鳅常见的病害之三是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主要是由于水质不洁、饲料不洁或者泥鳅受伤感染引起的。
为了预防真菌性病害,养殖者应该加强对水质的管理,保持养殖池的清洁,避免水质污染,定期更换新鲜水。
另外,养殖者还应该注意饲料的质量,避免使用变质或者不洁的饲料,以免引起泥鳅肠道感染。
定期检查泥鳅是否有受伤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也是预防真菌性病害的重要措施。
总之,泥鳅的病害防治是泥鳅养殖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保障泥鳅的健康成长。
希望养殖者能够根据本文提供的方法,加强对泥鳅病害的防治工作,确保泥鳅养殖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鳅病虫害防治措施
泥鳅病虫害防治措施
摘要: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具有食用、药用两重价值,是我国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
近些年来,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泥鳅人工集约化养殖发展快,各种疾病也随之产生。
现将其症状、病因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常见的病害有肠炎病、赤皮病、白尾病、寄生虫病及其它生物敌害等。
关键词:泥鳅病虫害防治
现将泥鳅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肠炎病
1、肠炎病症状及病因:水温20℃以上易流行,是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鳅体发乌变青,头部显得特别,停止摄食,病鳅肠壁充血发炎,腹部膨大,有红斑,体色变黑,肛门红肿,肠道紫红色,有黄色粘液。
轻者腹部有血和黄包黏液流出,重者发紫,很快死亡。
此病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发。
2、防治方法:全池泼洒漂白粉同时内服鱼康乐1号药饵,每包药拌饵料10公斤,连续投喂5-6天。
二、赤皮病
1、主要症状:身体表面有充血症状,慢慢到全身,鳍和鳍基部开始充血、鳍端腐烂,鳍条间软组织多处肿胀,严重时脱落呈梳齿状,感染演变成水霉病。
生病的泥鳅游的时候浮动小,动作慢、反应迟钝,死亡率高达80%以上。
2、防治方法:(1)新鲜的蟾酥大约10克左右,放于水里进行搅拌,全面洒放,浓度为0.5ppm即可,每3天1次。
(2)用蓖麻鲜嫩的茎叶取15kg左右,分份绑成几小捆,然后放入水池中泡着,一次泡4天左右即可,反复2次,可达到防治本病的效果。
(3)取五倍子若干、整池洒。
(4)每667m2水面用子苏0.5kg、走马箭250g的干粉煎汁,整池投放。
三、白尾病
1、主要症状:初期鳅鱼尾柄部位灰白,随后扩展至背鳍基部后面的全部体表,并由灰白色转为白色,鳅苗头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挣扎,严重者尾鳍部分或全部烂掉,即致死亡。
2、防治:(1)用含30%有效氯的漂白粉溶于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ppm。
(2)每公斤饵料中添加土霉素1.5-2.0g饲喂,2次/天。
连喂3-4天。
(3)将八黄散加入25倍重的0.3%氨水中浸泡,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水体浓度为3ppm。
四、气泡病
1、主要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气似气泡,因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而引起,主要危害鱼苗。
2、防治方法:(1)加水前进行曝气,充分解除水中有机物。
(2)发病时,立即加入新鲜水,用4-6kg/亩食盐溶液泼洒。
(3)每667m2水面用捣碎的烧石膏4kg、鲜嫩车前草4kg、黄豆(浸泡)5kg,加水泡胀,混合磨浆,全池泼洒,隔两天一次,一般1-2次病鱼痊愈。
五、寄生虫病
泥鳅幼时会出现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寄等病害。
严重时会死亡。
当泥鳅发病时,身体表面粘液特别多,食量不佳、单独游,在离近水面游。
1、车轮虫病病原体是纤毛虫纲的车轮虫。
常见于泥鳅的鳃旁、身体表面。
一般五月至八月是高发期。
发病初期进食少,不合群,到了后期游不动了,呼吸微弱,治疗不及时、不对症就会死亡。
2、舌杯虫病病原体是纤毛纲的舌杯虫。
此虫害寄生于泥鳅皮肤下面和鳃上,以鳃旁边水体营养物为食物,对泥鳅健康影响小,但是幼苗时寄生虫多,会影响呼吸,严重时会死亡。
夏季发病率高。
3、三代虫病病原体是一种胎生单殖类吸虫。
病原体寄生在鱼体体表或鳃部,可导致幼苗死亡。
病害发病流行时间六月左右。
4、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
5、防治方法:
(1)车轮虫病预防措施: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在鳅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7-8克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
治疗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或每立方米水体用30克甲醛溶液全池泼洒;或每立方米水体用0.5-0.7克晶体敌百虫化水全池泼洒。
(2)舌杯虫病预防措施: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在鳅种放养前用8×10-6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
治疗方法:泥鳅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可用0.7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化水全池泼洒。
(3)三代虫病预防措施:用生石灰清塘杀虫,以及在鳅种放养前用5%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
治疗方法:泥鳅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2-3克高锰酸钾;或每立方米水体用0.5-0.7克晶体敌百虫,化水全池泼洒。
(4)小瓜虫病防治措施:有小瓜虫的病鳅,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10-20克,浸泡15-20分钟。
泥鳅养殖池发此病,可先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5-7克化水全池泼洒;第二天每立方米水体用甲醛溶液20-30毫升溶水全池泼洒;第三天换入洁净水1/2左右,或者每立方米水体用硫代硫酸钠1.5克化水全池泼洒;第四天每立方米水体用聚维酮碘1-2克(含有效碘1.0%)化水全池泼洒。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