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防护林体系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三北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研究概况及林业建设中存在

的问题

摘要: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益主要包括:(1)防护林的区域气候效益,

主要有防护林的防风致益,防护林对大气水分和空气温度的调节作用;(2)防护

林的土壤改良效益,包括防护林的固沙和降低风蚀作用,防护林对土壤质地的

改良作用防护林对土壤水分平衡的影响等;(3)防护林在提高土地生产力与提高

农业生产方面的效益等。文中针对以上问题,对陕西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

益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以及分析在防护林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还对该

地防护林的现存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问题

1、工程概况

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涉及渭河以北的榆林、延安、铜川、咸阳、宝鸡、渭南、西安、杨陵8市的65个县(市、区)。位于106。28,-111。14'E、34。14'---39。33'N,面积12. 37万km2,占陕西省总面积的60%。截至2005年,陕西省三北工程累汁完成造林面积286.7万hm2,占同期规划任务的107. 1%。其中,第一阶段以建设生态型防护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为目标,完成造

林面积276.9万hm2,占规划仟务的123. 4%。一期上程以建设生态型防护林为

目标,8 a累计完成造林向积91.8 lllll2,占规划任务的98.1%;二期工程以

建设生态经济州防护林体系为目标,10 a累计造林面积1 35.9 hm2,占规划任

务的166. 6%.三期工程5年累计造林面积49.2hm2,占规划任务的1OO%。第

二阶段即正在实施的三北四期工程,2001 - 2005年完成造林面积9.8万hm2 ,占国家“十五”期间下达建设任务的1OO%,占同期规划任务的22.7%。其中,

国有造林1.2万hm2 ,集体造林6.2万hm2,个人造林2.4万hm2。从1978

到2005年,共完成投资71954万元,其中,国家累汁投资31 369万元,地方

配套10 425万元。陕西省三北工程建设医的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6.0%提

高到2005年的26. 7%(含灌木),“十五”期间,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

25.1%提高到28.6%,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前所未有的转变[1]。

2、防护林生态效益

2.1 防风固沙效益。防护林体系由于明显地改变了下垫面性质,使平均风速廓

线发生较大的改变,因而产生了明显的防风效应。在昔口“风起百里沙,居民

难安家”的榆林沙区,出现了片片绿洲,沙丘近地层风速降低30%左右,46.7万hm流沙得到固定、半固定,10多万hm2农田得到保护,年沙暴口由66 d减为20 d。与1999年相比,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2.6万hm2,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2.1

万hm2,重度、极重度荒漠化面积比例已由54. 8%下降到13.4%,流动沙地、半

同定沙地面积净减少20.7万hm2。

2.2 水土保持效益。由于三北工程的建设,沙区表层沙土细粒明显增加,出

现结皮层,表层持水量增加20%以上[2]据测定[3],每新造1hm2林地,可增加

森林蓄水300 n,,按此标准计箅,三北四期工程“十年”期间可增加森林蓄

水量2 940万m3,相当于新建一个水库。据统计,“十五”期间,年均治理水

土流失面积7000km2,5a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量约6.5亿t。

2.3 调节气候效益。三北工程第一阶段建设后,“二北”地区的气候得剑Ⅲ

J显改善,特别是林网保护区的小气候条件出现叫显变化,年平均风速比旷地

降低28. 8%~49. 4%,5—15 cm处地温比空旷地高1. 5~2.5℃,湿度增加5,2%-16. 0%,冬、春季气温提高o.7~2.4℃,夏季降低1.1℃。降水最、降水

日数也比工程建设前有所增加。

2.4保田增产效益。三北四期工程“十五”期间新增农田防护林4.29万hm2,总面积累计达10.4万hm2,可保护耕地89万hm2。农川防护林网的存在可提高

网内土壤含水量、减少蒸发。同时,防护林带还可以降低土壤表层及耕作层的

盐碱度,从而使“三北”地区生产条件明显好转,粮食产量年均稳定递增 5.4%。

3、林业建设遇到的问题

3.1 工程造林实际完成任务与原规划任务相差较大

三北四期工程十年规划(2001 - 2010年)总任务(人工造林)84万hm2平

均每年8.4万hm2,。自2001年实施以来,5 a共下达陕西省建设任务9.8万

hm2,仅占规划任务的4.7%。防沙、治沙国家规划陕西省6年(2005 - 2010年)完成造林75.4万hm2,但至目前,一直没有专项计划任务,仅靠三北工程

难以满足沙区治理需要。

3.2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投资标准偏低

三北工程建设实行的是国家补助、地方配套、群众投劳的机制,国家专项

投入较少。陕西省三北工程第一阶段建设中专项补助仅到位1. 67亿元,占规

划应投入资金(8.4亿元)的20%。一、二、三期工程实际单位造林的投入分别为54、59、120元.hm-2,仅相当于造林苗木成本的1/10,工程建设的投资水平与

实际需要极不相称。现在,国家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用

于三北工程建设的中央投资大幅调减,“十五”期间中央投资23.36亿元,只

占同期规划中央投资的31%,平均每公顷仅为768.45元,投入严重短缺;

2001- 2005年年均中央投资4.67亿元,其中2002、2003、2004年度均低于

平均数,2004年仅为2. 95亿元,2005午虽有所增加,也仅为4,69亿元,略

高于平均数;2006年再次减少为3. 74亿元,减少幅度为20%。“三北”地区

自然条件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工程建设成本高,国家投入的减小将影响工

程建设的质量和成效,使工程建设处于两难的地步。

3. 3工程建设投资计划滞后、管理滞后

二北上程建设投资计划,每年都是在上半年甚至年底下达,到省后还需充

分尊重省计划部门的意见,有时难免出现脱离工程建设实际的做法,而且造成

计划下达一再滞后,建设单位为了完成任务,只能抢时间“边设计边施工”,

造成工程管理困难,设计、审批、实施往往无法按要求、程序进行,管理滞后,质量效益也失去保证。

3.4 国家农村政策的变化,使工程建设运行机制受到挑战

受国家政策的制约和市场经济法则及物质利益原则的影响,大批农民工进城,农村劳动力缺乏,使本身就不够的造林投资更显拮据。另外,随着农业税、农特税的取消和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以及十地占补平衡等政策的出台实施,

对保护和巩固上程建设成果,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压力和难度。

3.5地方财政资金配套差

“二北”地区绝大多数县为贫困县,除个别市、县有能力配套部分资金外,大部分市、县没有能力拿出配套资金。

3.6三北工程缺少吸引力、凝聚力

系统整合后,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使三北工程的特点和优势减弱,

在投资标准上,已不能与其他上程平起平坐,从向造成了上程的弱化。二北上

程实行按项f『管理,推行监理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等,却又没有相应的管

理费和工作费,造成很大的困难和被动;工程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的困难和问

题估计不足,降低国家规定的投资标准,造成工程建设质量没有保证;几十年

不变的技术标准、管理办法,使工程与实际、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群众投

劳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建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3.7 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不高

例如,树种单一,重人工造林轻封山育林;林种、树种结构配置不合理;

纯林多、混交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同时,治理措施的质量较差,重造

林轻经营等,还有一些地区在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上不够科学。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了植树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

3.8 缺乏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

一是长期以来,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很少,特别是新造林没有管护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